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头晕发热,认为太阳之症,误表其汗,则内伤必转增,而危殆在所必至矣。且内伤之人,一饱一饥,
早已生患,又误以为伤寒,而绝其食,已虚益虚,致腹中馁惫,求救于食,食入大叫一声者,肠断而死
也。此理甚明,如饥民仆地即死,气从中断,不相续也。又如膈病,展转不能得食,临危每多大叫而
逝,以无外感之邪乱其神明,是以炯炯自知其绝也。果有外邪与正交争,其人未死前,先已昏惑
不省矣。问曰∶每见人之神采外扬者,病发恒多汗而躁急,不识何药可以治之?曰∶上药在以神治神。
盖神既外扬,必须内守,方能逆挽。若夫草木之性,则取其下达而味沉浓者,用之恒使勿缺,仿灌园之
例,频频予沃之以水,而防其枯竭可也。问曰∶临危索饭之时,尚有药可救否?曰∶独参汤可以救之。
吾尝治一孕妇伤寒,表汗过后,忽唤婢作伸冤之声,知其扰动阳气,急迫无奈,令进参汤,不可捷得。
遂以白术三两,熬浓汁一碗与服,实时安妥,况人参之力,百倍白术耶!
二十三 一人昔年感症,治之不善,一身津液尽为
邪热所灼,究竟十年,余热未尽去,右耳之窍尝闭,今夏复病感,缠绵五十多日,面足浮肿,卧
寐不宁,耳间气往外出。盖新热与旧热相合,野狼狈为患,是以难于去体。医者不察其绸缪胶结之
情,治之茫不中肯,延至秋深,金寒水冷,病方自退。然浅者可退,深者莫由遽退也。面足浮肿
者,肺金之气,为热所逼,失其清肃下行之权也;卧寐不宁者,胃中之津液干枯,不能内荣其魂魄
也;耳间大气撞出者,久闭之窍,气来不觉,今病体 羸,中无阻隔,气逆上冲,始知之也,外病
虽愈,而饮食药饵之内调者,尚居其半,特挈二事大意,为凡病感者,明善后之法焉。盖人当感后,
身中之元气已虚,身中之邪热未净,于此而补虚,则热不可除,于此而清热,则虚不能任,即一半
补虚,一半清热,终属模糊,不得要领,然舍补虚清热外,更无别法,当细辨之。补虚有二法∶一补
脾,一补胃。如疟痢后,脾气衰弱,饮食不能运化,宜补其脾。如伤寒后,胃中津液久耗,新者未
生,宜补其胃。二者有霄壤之殊也。清热亦有二法∶初病时之热为实热,宜用苦寒药清之;大病后
之热,为虚热,宜用甘寒药清之。二者亦有霄壤之殊也。人身天真之气,全在胃口,津液不足,即是
虚,生津液即是补虚,故以生津之药,合甘寒泻热之药,而治感后之虚热,如生地、麦冬、骨皮、人
参、梨汁、竹沥之属,皆为合法。仲景每用天水散以清虚热,正取滑石、甘草,一甘一寒之甘寒也。
设误用参、 、苓、术补脾之药为补,宁不并邪热而补之乎?至于饮
食之补,但取其气,不取其味。如五谷之气以养之,五菜之气以充之,每食之间,便觉津津汗透,将
身中蕴蓄之邪热,以渐运出于毛孔,何其快哉!人皆不知此理,急于用肥甘之味以补之,目下虽精采
健旺可喜,不思油腻阻滞经络,邪热不能外出,久久充脊完固,愈无出期矣。前哲有鉴于此,宁食淡
茹蔬,使体暂虚,而邪易出,乃为贵耳。前药中以浮肿属脾,用苓、术为治,以不寐属心,用茯神、枣仁
为治,总以补虚清热之旨未明,故详及之。
卷七
中风
属性:中风有真假内外之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何者?西北土地高寒,风刚猛,真气空虚之人,
猝为所中,如《金匮》云∶邪中于络,肌肤不仁。邪方入卫,气不得运,故皮肤不仁。邪中于经,即
重不胜。邪入荣脉之中,内骨外肉,皆失所养,故着重不胜。邪中于腑,即不识人。入腑必归于
胃,热蒸津液,结为痰涎,胃气壅逆,故不识人。邪中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沫。诸脏受邪至盛,必
入于心而乱其神明,则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流涎沫矣。中脏者死,中腑者成废人,中经络者可调理而
瘳。治法先宜解散风邪。嘉言云∶挟虚者,非补虚则风不出;挟痰者,非豁痰则风不出;挟火者,非清
热则风不出,挟气者,非开郁则风不出,挟湿者,非导湿则风不出。故风中经络,总宜宣之使散。
其药如人参败毒散,九味羌活汤之属,为加减主治。不可误下,使风邪乘虚内入脏腑,酿患无窍。次则
即当治本,以补养气血为要。若中脏之症,方书多以宜下为言,夫中脏之
候,多有平素积虚,脏真不守者,下之立亡。惟在胃腑一症,内实便秘者,间有可下,然不过微下以
解其烦热,岂遂可以下为定法耶!至若风势稍定,即宜禁用风燥之品,避居密室,毋食肥鲜,惟用甘寒
药,频频热服,俾内不招风,外无从入之路,且甘寒一可熄风,二可补虚,三可久服,必得谨调千日,
庶可重享天年。此论真中风之大纲如此,方治星罗,余可无赘。乃类中风症,治法尚未尽善,不得不为
阴之。按仲淳云∶东南地方,绝无刚猛之风,而多湿热之气,质多柔脆,往往多热多痰,真阴既亏,内
热弥甚,煎熬津液,凝结为痰,壅塞气道,不得通利,热极生风,亦致猝然僵仆。类中风症,或不省人
事,或语言謇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其将发也,外必先显内热之候,或口干舌苦,或大便秘涩,
小便短赤,此其验也。河间所谓此症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丹溪所谓有气
虚,有血虚,有湿痰是也。此即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虚,而阴虚者为多,与外来风邪迥别。法当清
热〔二冬、甘菊、白芍、童便。〕顺气,〔苏子、橘红、枇杷叶、郁金。〕开痰,〔贝母、花粉、栝
蒌、竹沥。〕以救其标,次当治本。阴虚则益血,〔地、冬、杞、芍、牛膝、枣仁、胡麻、首乌、人
乳、鳖甲。〕阳虚则补气,〔参、耆、术、茯、鹿茸。〕气血两虚,则气血兼补,久之自瘳。设误认为
真中风,而以风药治之,则燥复伤阴,散复伤气,轻者变重,重者必死。景岳言∶真中风,乃自外而
入,必先发热恶寒,
头疼身痛等症,显然可察。类中风,则由内而病,绝无外症,而忽病如风,皆因酒色劳倦,七情
口腹,致伤脏气,阴虚而然。治宜培补真阴,以救根本为主。但阴虚有二,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
之火虚。水虚者,壮水之主,六味、左归之属;火虚者,益火之源,地黄引子、八味之属。能求水
火而治之,斯可谓良工矣。
x搐鼻法x 治口噤不开。
细辛 皂荚〔为末合。〕吹鼻取嚏,无嚏者肺绝死。此二味皆辛散之药,能透顶通关醒神,
类中忌用,以其走泄真气故也。
x乌梅擦牙关方x 亦治口噤不开。
乌梅肉擦其牙关。〔牙关酸软,则易开矣。〕
x改容膏x 口眼 斜在左,血涂其右, 斜在
右,血涂其左。
鳝血〔尾上取之,鳝善穿穴,无足而窜,与蛇同性,故能走经络,疗风邪。〕冰片 麝香〔
取其利气而走窍,各少许。〕
此二方,真中类中俱可用之。鳝血即红缮鱼之血。
x桂枝汤x〔见伤寒。〕风从外来,入客经络,留而不去,此方为中风一症群方之祖,用以治真中
风者,以风从外入,必当驱从外出故也。
x小续命汤x
麻黄 杏仁〔仲景治太阳症之伤寒无汗者宜之。〕 桂枝 芍药〔仲景治太阳症之伤风自汗
者宜之。凡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疼腰痛脊强者,当分别采用。〕 人参 甘草〔补气,
气虚者宜用。〕 川芎〔同芍药补血,血虚者宜用。〕 防风〔风淫末疾,故用之。〕 防己〔温
淫腹疾,故用之。〕 黄芩〔阳淫热疾,故用之。各一钱。〕 附子〔阴淫寒疾,故用之。五分。盖
病不单来,杂揉而至,所以用药兼该之。〕
此方古人混治中风无分经络,不辨虚实寒热,若不对症加减,反增病剧。按败毒散方中,有参、苓
补虚,羌活汤中,有芩、地清热,采治真中风,随症加减甚稳。
x顺气开痰饮x〔自制〕治类中风,热痰壅盛者。
苏子 橘红 枇杷叶 郁金〔顺气〕 贝母 花粉 栝蒌霜 茯苓 竹沥〔开痰〕若痰滞心
包,而致昏冒者,加犀角、羚羊角,调服牛黄、天竺黄。
此方先用顺气开痰,以治其标。盖治痰必以顺气为先,气顺则痰自下降。然又当以清肺为本,肺喜
清肃,热则煎熬津液,浓稠成痰,壅塞气道,而升降不利。所以肺有热者,不宜服参,恐反助火伤肺,益
致声重痰多,甚至热干津液,无以下滴而通水道,不可不审。
x接命丹x 治类中风,失音不语,〔痰火壅塞上窍之故。〕手足瘫痪,〔瘫者坦也,筋脉驰纵,坦然
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涣散而不用也。皆属痰火所致。〕四肢疼痛,动履不便,〔亦痰火凝滞经络所
致。〕饮食少进诸症。〔热痰弥漫,胃气不舒也。〕又治气血虚弱,痰火上升,虚损之症。
人乳〔乳乃血化,补阴甚捷。二杯。〕 梨汁〔降火消痰,一杯。〕隔汤顿滚,五更温服。〔
恐其与食同进,成积滞而发泻也。〕痰多加竹沥。〔性滑流利,走窍逐痰。一
杯〕。此方补阴清火消痰,以人补人,其妙无加。
x加味地黄汤x 治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或兼喜怒思悲恐,五志有所过极,则热气
拂郁,以致心神昏冒,卒倒无知,或语言謇涩,〔真阴亏损,津液衰少,舌络无所荣养,故伸缩不能
自由。〕或口眼 斜,或手足牵掣,〔此因水不荣筋,筋急而纵也。俗云风者,乃风淫末疾之假象,
风自火出也。〕或大便燥结,〔肾主五液,又主二便,虚则不能濡润。〕或小便疾出难忍,且有余
沥。〔火性急速故也。〕
x六味地黄汤x〔补肾壮火。〕 加麦冬犀角〔清心解热。〕 羚羊角 钩藤勾〔平木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