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松园医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则为疫矣。嘉靖乙未,五、六、七月间,江南淮北,时 
行瘟疫,沿门阖境,传染相似,用本方倍人参,去前、独服者尽活。倍人参者,以疫气易染之人,体 
必素虚也,去前、独者,以体虚之人,不敢用复药表汗也。又饥馑兵荒之余,人已内虚久困,非得人参 
之大力,负荷其正,驱逐其邪,邪必不去。凡服此者,亦无不全活,所以以活人名方。若去人参, 
何异众方之发散,而能活人耶。观吴又可知治瘟疫用药以疏 
利为主,与嘉言之治法不同。有瘟疫论宜参酌合宜而用可也。 
x羌防四苓散x 治太阳中〔同伤。〕湿,发热恶风,关节疼痛。〔湿犹在表也。〕小便不利。〔邪 
入膀胱,气化不行也。〕大便反快。〔湿流大肠也。〕 
羌活 独活 防风〔发表驱湿。〕白术〔健脾去湿。〕 
茯苓 猪苓 泽泻〔利水渗湿。〕 
此发表驱湿,健脾利水之剂。如兼热者,芩、连、栀、柏、益元散之属,可采加入。嘉言云∶夏 
月当会暑、热、湿三气交病之义,审脉辨症,用药庶不误治。此方益元消暑,芩、连清热,苓、泽渗 
湿,三法兼有,可遵而加减用之。 
x胃苓汤x 治湿淫于内,胸腹痞满,泄泻纯水,小便不利,或肢体肿胀。 
苍术〔燥脾胜湿。〕浓朴〔散结泄满。〕陈皮〔下气。〕甘草〔调中。即平胃 
散也。〕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健脾利水渗湿,即四苓散也。〕可加木香、砂仁,发黄加 
茵陈,身痛加羌、防,有痰饮加半夏,有食积加神曲。 
此燥湿、快气、健脾、利水之剂,原方有桂枝。喻云∶桂枝、麻黄遇湿热时令不可轻用,以桂枝 
辛热,麻黄发汗也。果内有寒,方可舍时从症,少少加桂。 
x清热渗湿汤x 治一切湿热、加减用之。 
黄连 黄柏〔清热〕。苍术〔燥湿。苍、柏即二妙散,治 
湿热腰膝疼痛,然上下皆效也。〕白术〔健脾。〕茯苓 泽泻〔渗湿。〕甘草〔调中。〕可 
加银花。〔清热除湿。〕有表症加柴胡。〔除在表之湿热。〕 
此清热祛湿,亦夏月之尤宜也。喻云∶夏月所受之湿,为热湿、暑湿,而群方所主之药,多在寒 
湿,殊不兼耳。此方甚合鄙意。 
x白术酒x 治中湿、骨节疼痛。 
白术〔一两。〕酒〔三盏。〕白术投于酒,煎一盏,不时频服。不能饮酒者,以水代之。 
此方专一补脾,不多功于利小便。盖以脾能健运,湿自不留,而从水道出耳,然则胃中津液不 
充、不敢利其小便者,此方岂非圣药乎。 
x仲淳丸方x〔亦作煎服。〕阴虚人,有湿热不能服燥剂者宜之。 
生地〔凉血祛诸湿热。〕甘菊〔各一斤。〕牛膝〔补阴,〕人参〔益脾。各半 
斤。〕真茅术〔缘脾虚有湿,不得不用。故以黑芝麻水浸,研浆拌蒸用之。二斤。〕茯苓〔半 
斤。乳制至一斤。〕车前子〔利水而不走气,与茯苓同功。半斤。〕用天冬熬膏为丸服。 
此方凉血补阴,益脾祛湿,亦治湿之一法也,肾为水脏,水则流湿。肾阴虚,则脾湿易流入,故用 
参、苍,益脾胜湿;地、冬、菊、膝补肾清热;肾得补而湿邪自无所容,况有茯苓、车前以导之乎。 
x金匮肾着汤x 治肾着之病,〔此寒湿但留着肾之外廓也。〕身重腰冷,〔寒湿凝聚故也。〕如坐 
水中,〔溶溶不定之貌。〕形如水状。〔微胀如水也。〕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 
五千钱,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肠胃无病也。〕此因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所致。 
白术 茯苓〔健脾利水。〕甘草〔恐其僭上。〕干姜〔温散寒湿。〕 
此散寒、驱湿、健脾、利水之剂。病在肾之经络,与肾之中脏无预,若用桂、附,反伤肾之 
阴矣。果如上症,方可用之。 
x金匮桂枝附子汤x 治真中寒湿,〔或居处寒湿,或冒雨经雪。或涉水涂河等类。〕肢体重着,骨 
节疼痛,不得屈伸。 
桂枝〔宣行荣卫。〕附子〔最散寒湿,以桂、附治湿,如湿地得太阳,曝之则干。〕 
白术〔脾能健运。湿自不流。〕炙甘草〔能缓热性。〕 
此散寒、驱湿、健脾之剂,果属寒湿,未郁为热者,方可用之。经论湿寒之中人,皮肤不收,而 
为纵缓;肌肉坚紧,而为瘦削。荣血涩于脉中,卫气祛于脉外,故曰虚。虚者,语言轻小,足弱难 
行,气虚乃痛,按之则止。又嘉言谓∶人身阳盛则轻矫,湿盛则重着,乃至身重如山,百脉痛楚,不 
能转侧,此而不用附子回阳胜湿,更欲何待。在表之湿,其有可汗者,用附子合桂、甘、姜、枣以驱之 
外出。其有可下者,用附子合细辛、大黄以驱之下出。在中之湿,则用附子合白术,以温中而燥其脾。 
若不固护其阳,纵以风药胜湿,是为操刃,即从温药理脾,亦为待弊,其识高,其论甚精,然非常用之 
法,备此以俟对症采用。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治湿始终不可下,若阳虚之人,误用汗、下之药,肾 
阳先脱,经曰∶肾先病,心为应,额为心部,而肾水乘之,则额上汗出微喘,孤阳上脱也。小便利,则 
上下交脱,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肾主二便,误下而利不止,肾阴脱也,亦死。〕 



卷八·御集



属性:疟者,虐也。寒则汤火不能温,热则冰水不能寒,寒热令人难当,故曰∶疟也。凡人从未发疟者, 
名为胎疟。自幼发者多轻,中年发者必重,老年发者多危。经言∶疟之始 
发,必先毫毛竖立,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一日 
一发,或间日,或三日而发。戴氏云∶寒热发作有期者,疟也,无期者,杂病也。不可不辨。经论∶此皆 
得之夏伤于暑,汗出腠开,当风浴水,凄怆之寒,伏于皮肤,及遇秋风,新凉束之,表邪不能外越,阴 
欲入而阳拒之,阳欲出而阴遏之,阴阳相搏,而疟作矣。故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又曰, 疟皆 
生于风。言盛暑之时,贪凉取快,暑邪内郁,秋伤于风,则病成矣。浅者,病在三阳,随卫气以为出入, 
而一日一作。经云∶卫气者,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内外相搏,是以日 
作。深者病在三阴,邪气不能与卫气并出,或间日,或三、四日而作。经云∶由邪气内搏五脏,横连募 
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并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作愈迟者,病愈甚也。其论先。 
热后寒之温疟,一者因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先受阳邪,后受阴邪,故先热后寒。一者因冬感风寒,深 
藏骨髓,内舍于肾,或遇春温,或遇大暑,随触而发。其发也,邪气从肾出之于外而大热,内已如焚;俟 
其势衰,复返于肾,而阴精与之相持,乃始为寒,故亦先热后寒。其但。热无寒之瘅疟,因肺素有热,阴 
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而心肺病;手足热,欲呕,而胃自病。所以继之曰∶邪气内 
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灼脱肉。经之论疟,无漏义矣。而立斋、丹溪,又分痰,疟、食疟, 
及饮水败血为疟等症。虽古人有无痰不成疟,无食不成疟之说,然不过疟疾之兼症耳,岂果因此而成疟 
者哉!此外有谓瘴,疟者。惟岭南地方,天气炎,山气温,多有岚瘴之气,感之而病,乃湿热之外入 
也。有谓牝疟者,但寒无热,以阳气不充,乃阴邪之胜也。有谓劳疟者,因劳即发,以里气虚,而感邪 
之易也。凡邪自外入,当从汗解。然治法云∶有汗要使无汗,扶正为先;无汗要使有汗,散邪为急。 
又热多者,凉药为君;寒多者,温药为主。至于痰食饮血,各随其甚者而兼理之。若冬感风寒藏肾,至 
春夏发为先热后寒之温疟,宜壮水之主,以急救其阴,不然,则十数发,阴精尽而死矣。世俗又有鬼疟 
之名,此为时行疫气,投平胃散,加桃仁、雄黄、无不截者。总之脉实症实者,攻邪以治标;脉虚症虚 
者,养正以治本。久疟必虚,惟用人参一、二两,姜皮三、五钱,于未发二时之前,连投二服,莫不应 
手取效,贫困者,则 、术、当归,亦可随宜择而用之。若阴虚水亏之人,则多用熟地,或少佐生姜。近 
世不明表里虚实,辄用芩、连、栀、柏,若表未解而得者,寒凉则寒邪愈固;或用常山、草果,若正已虚 
而得者,克伐则元气转虚。故夫缠绵不已者,皆医之咎也。 
x小柴胡汤x〔见伤寒。〕治疟主方,加减用之。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劳虚亦如之。热多者,合竹叶石 
膏汤。寒多者,加姜皮,甚者或再加桂枝。有痰加花粉、橘红、竹沥。有食加枳实、青皮、豆蔻。若 
多热而久不解者,〔必本阴虚。〕加鳖甲、牛膝。〔大剂益阴除热,自愈。〕若多寒而久不解者,〔必 
本阳虚。〕合露姜饮,或再加 、术。〔益阳气则寒自止,邪自散。〕夜发者,〔邪在阴分。〕 
合四物汤加红花。〔必用血药提起阳分,则易愈。〕妇人久疟,或产后亦如之。如强壮人欲截,必俟三、 
四发后,疟势稍减,方可加常山。〔钱许,用酒炒透,则不发吐。其虚弱之人,始终不可截,误截,每 
致腹胀。〕 
此和解表里之剂,乃治少阳病,全体大用之一方也。嘉言谓∶外邪相干,每伏藏于半表半里,入而 
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所以寒热往来,乃少阳所主。内经论疟,虽分五脏及足三阳、然少阳而 
兼他经之症则有之,谓他经而全不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所以仲景云∶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 
弦迟者、多寒。此不但初病之脉乃尔,即久疟正虚,脉不鼓指,而弦象亦隐然在中。故始之似疟非疟, 
与后之经年不解,总一少阳主之。偏阴则多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