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0-玉机微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胸膈咽嗌不利肠胃燥涩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火热等证 
当归 草龙胆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 
香(一钱) 麝(半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 
按此泻心肝脾肺肾胃火之药也 
神芎丸治一切热证常服保养除痰饮消酒食清头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结滞宣通气利而愈神强 
体健耐伤省病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黄连 薄荷 川芎(各半两) 
上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二十丸按此泻肝心脾胃肺膀胱火热之剂又气血药 
也下湿热导滞甚捷但云常服神强体健省病与前方云治肾水阴虚虚损者恐未必然 

卷十火证治法
升散折制之剂
属性:宣明防风通圣散 
川芎石膏汤 
方并见中风门 
局方红雪通中散治烦热躁热毒热喉闭狂躁胃烂发斑酒毒 
麝香(半两) 朱砂(一两) 川朴硝(十斤) 羚羊角屑 黄芩 升麻(各三两) 赤芍 竹 
叶 
枳壳 人参 木香 槟榔 甘草(各二两) 葛根 大青 蓝叶 栀子 桑白皮 木通(各一 
两半) 苏木(六两) 
上件药制合见局方 
按此表里气血之药也 
紫雪治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狂易叫走解诸热毒药毒邪热小儿惊痫百病 
黄金(百两) 寒水石 磁石 石膏 滑石(各三斤打碎) 
以上用水一石煮至四斗去渣入下项 
甘草(炙八两) 羚羊角屑 犀角屑 青木香 沉香(各五两) 丁香(一两) 
升麻 玄参(并锉细各一斤) 
以上再煮至一斗五升入下项 
硝石(四升芒硝亦得每升得七两七钱半) 朴硝(十斤提净者) 
以上入前药汁中微火煎柳枝不住手搅候有七升抛放水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项药搅令匀 
朱砂(研三两) 麝香当门子(一两二钱半) 
上药成霜雪紫色每服一钱或二钱冷水调下大人小儿临时以意加减并食后服 
按此心脾肺肾胃经药也 
千金黑奴丸治火热阳毒发狂发斑烦躁大渴倍常 
黄芩 釜底煤 芒硝 灶突墨 梁上尘 小麦奴 麻黄 大黄(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大新汲水化服不定再服半丸饮水尽足当发寒寒已汗出乃瘥未汗再服半 
丸不大渴者不可与 
按此出阳明药例取诸火化者为从治之意又表里之剂也 

卷十火证治法
滋阴壮水之剂
属性:拔萃六味地黄丸治肾气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下血 
丹溪大补丸降阴火补肾水 
补阴丸降阴火治烦渴骨热补肾水真阴不足 
并见补虚门 
按此三方足少阴药下二方入阴中至阴之剂经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所谓求其属也 
局方玄参汤治肾脏实热心胸烦满耳听无声腰背俯仰强痛口干溺赤 
生地黄 玄参 五加皮 黄芩 赤茯苓 通草 石菖蒲 甘草(炙) 羚羊角屑 麦门冬 
(各等分) 
上 咀水煎 
按此滋肾通心气血之药也 

卷十火证治法
从治之剂
属性:丹溪左金丸泻肝火行湿为热甚反佐开痞结治肝邪 
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 
上为末粥糊丸 
局方温胆汤治胆虚痰热惊悸不眠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 陈皮 生姜(四两) 甘草(二两) 
上 咀水煎每服一两 
治要茯苓散治心实热口干烦渴眠卧不安 
茯神 麦门冬(各一两半) 通草(一两二钱半) 知母(一两) 紫菀 桂心(各七钱半) 
升麻(一两二钱半) 淡竹茹(半两) 大枣(十二枚) 赤石脂(一两七钱半) 
上 咀每服一两井花水煎 
茱萸散治小肠虚热或酒后频吃冷水等物其病脐下结块连外肾俱肿者 
吴茱萸(二钱半) 川芎(半两) 木通(四钱) 半夏(一钱) 
上 咀每三四钱入葱煎服 
泻热汤治脾脏热面黄目赤季胁痛满 
半夏 母姜(各八两) 枳实 栀子 茯苓 芒硝(各三两) 细辛(五两) 白术 杏仁( 
各四两) 生地黄 淡竹叶(各一升) 
上 咀每服一两或两半水煎后下硝温服 
桂苓甘露饮治胃受湿热头疼身热烦渴吐泻口干 
方见热门 
橘皮汤治肺热气咳息喘奔 
橘皮 麻黄(各三两) 紫苏 柴胡(各二两) 宿姜 杏仁(各四两) 石膏(八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 
生姜泄肠汤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舌生疮 
生姜 橘皮 竹茹 黄芩 栀子仁 白术(各三两) 桂心(一两) 茯苓 芒硝(各二两) 
生地黄(十两) 
上 咀入大枣煎每服一两 
金匮肾气丸治肾经虚热 
方见补虚门 
五苓散治发热而渴小便不利烦躁头痛 
方见泄泻门 
按内经注曰若调寒热之逆冷热必行则热物冷服下咽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由是病气随愈 
矣以上诸方皆从其气以去拒格之热可临证选用求其意例也 

卷十一暑门
诸经叙暑热脉证
属性:内经曰夏至日后病热为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 
而散 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难经曰伤暑得之为正邪火自病也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伤寒论曰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 
夏月 
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 
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谨按许学士云伤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内经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而不伤形则气消而脉虚 
弱所谓弦细芤迟皆虚脉也仲景以弦为阴而朱肱亦曰中暑脉细弱则皆虚脉也可知矣 

卷十一暑门
论中暑中热受病不同
属性:洁古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阴证中热者阳证 
东垣曰暑热之时无病之人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 
拘急 
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火热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多以大顺散热药主之是 
也若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热其病必苦头痛发躁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必大渴引 
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为天热外伤肺气苍术白虎汤凉剂主之 
按此论中暑即仲景所谓 是也此只作暑热分之可见有阴阳二证受病不同然夏月受病有阴 
寒所 
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以大顺散主之者为中暑盖当暑月名之犹冬月发热为伤寒也但中热治例 
虽云用苍术白虎汤而又处清暑益气之法况大顺散一方是仲景太阳例药然东垣施用谅不如此 
必 
有若盖气汤证例发挥HT HT 者惜乎无传故使后人不能无疑也详后所论矧中暑证亦有于劳役动而 
得之中热证亦有于避暑静而得之大抵因人元气虚实不同故所受亦异为治岂得而无变法哉 

卷十一暑门
论暑伤五脏为证不同
属性:陈无择曰暑热喜归心心中之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 
满痿 
入肾则消渴凡中 死治之切不得用冷唯宜温养得冷则死道途中无汤即以热土熨脐中仍使更 
溺概可见矣凡觉中暑急嚼生姜一大块水送下如已迷闷嚼大蒜一大瓣水送下如不能嚼水研灌之 
立醒 
谨按暑 之证变异不等亦岂止归五脏也冷热当凭脉证用之盖人之形气有虚实所感有轻重 
轻则 
后时而发至秋成疟痢是也重则实时发者如以上之证至有轻变重重变轻亦自感有浅深传有兼并 
尔况人之形志苦乐不一岂得无变异乎大抵四时之证皆然 

卷十一暑门
论暑热伤气为痿厥诸证
属性:东垣曰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热盛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 
痿软 
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不足也或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 
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利出黄糜或如泔色或 
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 
迟病虽互换少瘥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燥之剂治之或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 
内伐 
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髓虚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者主于火热也此湿热 
成 
痿令人骨乏无力或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厥者四肢如在火中为热厥四肢寒冷者为寒厥寒厥 
则腹中有寒热厥则腹中有热为脾主四肢故也 
按此论暑热证候即同冬月伤寒传变为证之不一也彼为寒邪伤形此则暑热伤气若真气元气 
虚甚 
受病忽有于一时不救者与伤寒阴毒顷刻害人实同故东垣启是病例大开后人之盲 矣学人当审 
究其机宜与痿门兼者 

卷十一暑门
论暑为疟痢
属性:详见疟门滞下门 

卷十一暑门
论暑为吐泻霍乱
属性:详见本门 

卷十一暑门
论中暑宜补真气
属性:东垣曰夫脾胃虚弱遇六七月间河涨霖雨诸物皆润人汗沾衣身重短气甚则四肢痿软行步不 
正脚 
欹眼黑此肾水与膀胱俱竭之状也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又使庚大肠不受邪热不令汗大 
泄也汗泄甚则止津液七神无所根据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者庚大肠所主三伏之义庚金受囚木无可 
制故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一身尽痛亢则害承乃制是也五月常服五味子是泻丙火补庚大肠益五脏 
之元气壬膀胱之寒已绝于己癸肾水已绝于午今更逢湿旺助热为邪西方北方之寒清绝矣圣人立 
法夏月宜补者补天元真气非补热火也今人夏食寒是也为热伤元气以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生脉HT 
者元气也 
谨按王太仆曰苍天布气尚不越于五行人在气中岂不应乎天道然为医者不审阴阳消长升降 
浮沉之理将何所据焉故丹溪先生有夏月伏阴在内论深明东垣未悉之旨因附于左宜参考焉 
丹溪曰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立万物天地同此一气人灵 
于物 
形肖天地参而为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之故天地之气升人之气亦升天地之气浮人之气亦浮降 
亦降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 也子月一阳生寅月三阳生此气之升也已月六阳生阳尽出地之上 
矣此气之浮也人之腹属地气于此时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之阳虚矣经曰夏月经满气溢入孙络 
受血皮肤充实长夏经络皆盛内HT 嗌肌中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者里必虚世言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