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名称,而实际上金代的彰仪门,还在广安门西南十几里之外哩。
元代,钓鱼台也是皇帝游幸的地方,名玉渊潭。到了明代,这里设有苑囿,有居民村落,名花园村。万历初年,这里是李皇亲别墅。这在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描绘的很清楚:
“近都邑而一流泉,古今园庭之矣……堤坝四垂,水四百,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人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
钓鱼台的好处,就在一个“水” 字上。水上有舟,水心有岛,岛上有榭,还有花鸟。难得的是这里有一股泉水,平地涌出,冬夏不竭,构成活泼的水局。那时,钓鱼台附近还有著名的摩诃庵,也是游览胜地,花木甚多,有一楼,可以眺望西山。蒋一揆《长安客话》中曾说:“西山逼面而来,苍翠秀爽之色似与人衣袂接。”这种景色,在现在则不大稀奇,因为西山不老,翠色常新,钓鱼台一带,新楼密布,可以看西山的高层建筑,比起三百年前来,那真不知多多少了。
明代过去,到了清代乾隆二十八年,这里又再次修建行宫把金代鱼藻池的旧址浚治成湖,并引来香山之水,使之通到阜成门外护城河,这就扩大并疏通了钓鱼台的水源。乾隆三十九年,增建了钓鱼台台座,乾隆皇帝还亲自写了“钓鱼台”三字的匾,挂在台的西面。同时还修了养源斋、潇碧亭等陪衬建筑物,成为一个很不错的苑囿。
不过,在乾隆之后的数百年中,这里虽然名为行宫,实际上也只是作为清代皇帝过路时打尖的地方罢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人,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圆明园,如果去天坛、先农坛祭祀,或者去西陵谒陵,天破晓时由圆明园起驾,过海淀直接往南,不走西直门,一直来到钓鱼台,刚好是吃早饭的时间,照例便在这里休息传膳,然后再向前进发。
行宫也是皇宫,一般人自然进不去。但是,行宫外面,却是任人游赏的。清末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说:“钓鱼台在阜成门外三里许,有行宫一所,南向。每逢重阳,长安少年多于此处赛马,俗称望海楼。”曼殊震钧的《天咫偶闻》里记了另一个习俗:“钓鱼台俗名望海楼……今为行宫,每岁中元节日游人多聚此,名为观河灯,实无灯可观。可见,那时节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七月十五,这里是相当热闹的。
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曾经把钓鱼台行宫赏给了教他读书的陈宝琛。当时,陈宝琛住在西城灵境胡同八宝坑,并未真个搬了来 “颐养”,只是在这里办寿请过客。辛亥革命后,一九二四年冬季溥仪离开清宫,钓鱼台行宫也像故宫一样,归当时办理清宫善后的单位管理了。一九二五年四月鲁迅先生同老太太去游玩时,正是这事件过后不久。
鲁迅先生第二次去,前面说了,是骑驴去的。说起骑驴逛钓鱼台,这也有段历史的由来。钓鱼台往西不远八里庄,过去有著名的酒肆,专卖名酒。北京的好酒叫良乡白乾。早年北京喝白酒,讲究“东良乡,西易州”,其实京西一带的好酒,都算“良乡酒”。有些人特地由阜成门门脸骑了小驴到这里来喝酒,《天咫偶闻》里记了这样的事,还把钓鱼台西八里庄的“良乡酒”比作汉高祖新丰镇的“新丰美酒”。
北京那时各城门口,都有小驴出租,叫做“门驴”,又叫“脚驴”。人们以它代步,去白云观、八大处、香山。这种驴都小得很,一抬腿就可以跨上去。不过不能小瞧,小驴虽小,却也很能小跑两步,颈下挂着一串小铃,在当年古城外面的土路上,跑起来蹄声沙沙,铃声哗哗,趣味是很别致的。
鲁迅先生骑驴去钓鱼台,是阳历三月间,正是春风解冻的时期。试想在扑面的春风中,先生他们九个人,骑在小驴上,一路谈笑风生,奔跑在当年阜成门外的道路上,阳光、沙尘、鞭声、帽影,远处淡淡的西山,路旁尚未返青的老树……这对先生说来,也是旅居北京十五年中,值得一记的快游了。想象一下先生春游时的音容笑貌,实在是更为有趣。
如今,钓鱼台、玉渊潭、花园村这些地名都还在,分别是三个彼此临近的地方。然而,毕竟是时过境迁了。昔日的行宫,业已败落,而五十年代国宾馆的建立,意味着这块地方的新生。钓鱼台那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上,不会也不能再有人骑着小驴了。新近,钓鱼台国宾馆的一部分,已经开放,接待来北京自费旅游的外国宾客。据说,内里的陈设中,还有过去宫廷用的景泰蓝圆桌、紫檀十条案,等等。这些遗物,不管是不是当年钓鱼台行宫的用具,放在这里倒也颇有意思,越发让人想起钓鱼台的源远流长。几百年的变迁,自不能同日而语了。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23节 傅作义住进养源斋
在国家、民族任人宰割欺凌的年代里降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的傅作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可谓是一个有着多种美德的爱国军人,解放战争时,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但在关键时刻,迷途知返,使北平获得和平解放。他居住北京时,养源斋成为他消夏别墅。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在这一年的6月27日,傅作义降生了。
1908年,傅作义到山西运城河东中学堂学习,他课余时间喜欢读《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等古典小说,并羡慕书中一些人物的豪爽性格。1910年,15岁的傅作义,看到中国受人鱼肉,中华民族濒临灭亡,决心弃文经武。当时,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推翻清朝、振兴中华的革命浪潮,鼓舞着每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年纪轻轻的傅作义,远离家乡,毅然来到太原,考入了山西陆军小学。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傅作义又满腔热情投身革命,他剪掉了辫子,参加了山西起义,担任学生军排长,到娘子关一带作战。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全国上下,一片愤慨。血气方刚的傅作义,曾策划谋杀袁世凯。1912年,傅作义在山西陆军小学毕业,被学校保送到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深造。1915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1918年毕业,时年23岁。
结束了8年军校生活,傅作义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第十团当见习军官。3年后,升为上尉营副、营长。又过一年,升为少校团副。1924年,随军出兵石家庄,因完成任务好,升任团长。1926年阎锡山与直奉联军联合攻打冯玉祥,傅作义奉命守天镇城,冯军屡攻天镇不克,他被擢升为旅长,旋即又升为中将师长。1928年6月,傅作义被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为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被任命为三十五军军长,率部移防绥远、并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
1931年“九·一八” 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我东北三省,傅作义基于爱国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影响下,积极主张抗日。从1935年开始,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下,在全国人民要求抵抗侵略的鼓舞下,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 和 “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主张,于1936年毅然进行了“绥远抗战”。
自1933年长城抗战起,傅作义将军满怀爱国主义激情,一直站在反侵略战争的最前线。13年中,他率领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转战一万八千余里,进行大小战役、战斗二百九十多次,基本上保持了不败的记录。因此,完全可以说:傅作义将军是国民党中坚决抗日的名将,他为保卫中华民族、抵抗外族侵略,立下了不朽功勋。
但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加速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时,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此后,傅作义也就成了反共先锋。
1947年12月3日蒋介石下令成立“华北剿总”,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统管华北军政财文大权。
1948年1月,傅作义将华北剿总司令部迁往北平西部。地址在御河桥二号院。即原日本大使馆。在中国人民题放军围攻到北平城下之时,傅作义将剿总司令部搬进中南海。当看到北平这一文化古城将要再一次濒临兵燹,他沉默了。不顾蒋介石军令,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积极策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津的强大阵势下,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主张,于1949年1月30日下午,带着他的华北总部,在警卫团的护卫下,乘车离开中南海,又回到了北平西罗道庄的总部旧址。
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傅作义时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傅作义在北平担任华北剿总司令时,曾经去过钓鱼台,当时的钓鱼台已相当荒凉,除了原有的养源斋外,四邻居民不多,只有若干农田,几畦菜地而已。
但钓鱼台毕竟是昔日的皇家园林,帝王的行宫,虽破败,但园林胜景的轮廓依旧存在,所以,傅作义到此观览之后,便将养源斋作为了消夏别墅。
和平解放北平之后,傅作义再次到钓鱼台,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傅作义在夏季到来之时,都在钓鱼台的养源斋消夏。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24节 女作家游记钓鱼台
游览钓鱼台胜迹,吟诗钓鱼台,多是男性的文学家、诗人,作为女性游钓鱼台,并写下钓鱼台游记,恐怕只有现代女作家陈学昭一人。陈学昭何许人也?她的游记如何?此文将作一一解答。
纵览钓鱼台的发展史,翻阅吟咏钓鱼台的诗作名篇,不难看出,游览的、作诗的、绘画的,多是宫中学士,男性文学家及诗人,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