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周朝已羽翼丰满,国势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忠臣良将被杀的被杀,被囚的被囚,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迫使商纣王连夜出逃,与妃子妲投火自焚于鹿台。
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周朝江山果然持续了八百多年。
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据说,姜子牙分封到齐地称侯定居,可他对此授封并不高兴,他不愿意去齐地。
姜子牙所以不去,这其中有一个缘由。
姜子牙有一个妹妹,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可这位美妙俊俏的姑娘,心狠毒辣,杀人如麻,为此,在胜战之后,为安定心神,便一个人偷偷来到北方幽州一带出了家。她就是后来京城西妙峰山上的碧霞元君娘娘。
在妙峰山,娘娘庙南向,山门殿三楹,内奉四大天王像。正殿亦三楹,殿内悬慈禧太后书匾额三块:“慈光普照”、“功侔富媪’、“泰云垂阴”。龛台上列坐五元君像:眼光圣母明目元君、斑疹圣母葆和慈幼元君、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子孙圣母广嗣元君、送生圣母锡庆保产元君。
既然妹妹出走去了北方幽州,姜子牙就不愿到齐地去,只想云游天下,同时想寻找他失散的妹妹。
姜子牙长途跋涉,一路游览名山大川,终有一日,来到了苦海幽州北京城。姜子牙见水草丰茂,人烟稀少,十分幽静,很是喜欢这个地方。而令他最为高兴的,是在幽州找到了自己的妹妹。
久别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要说。姜子牙为了能天天见到妹妹,便在现在的五渊潭畔定居下来。
兄妹二人平日说经谈道,闲下来就各自拿着钓鱼竿垂钓,每次垂钓都是满载而归。有时,高兴之时,就在潭边搭锅设灶,做一道水煮白鱼,吃起来津津有味,笑语不断。
然而,姜子牙与她的妹妹在潭边说经谈道的话语,被潭中的龙王听见,龙王便循声而来,龙王发现姜子牙妹此时正手持鱼竿钓鱼,一下子便来了火。龙王想,你们在这儿垂钓,天天如是,这样钓下去,不需三五载光景,我的水族虾蟹就会被你们全部钓光,这还得了,到那时,我吃啥?我的龙子龙孙们吃啥?
龙王想到这儿,越发恼怒起来,就要想个法子,教训一下姜于牙兄妹,让他们远离此地。
料事如神,未卜先知的姜子牙,只顾与妹妹谈笑、钓鱼,并没有想到龙王正在看着他们,更没有想到龙王已想好了要整治他们了。
姜子牙和她的妹妹依旧是天天来钓鱼,可这一天,他们钓着钓着,发现水慢慢地涨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将他们站立着的高高的河坡给淹没了,使他们失去了立足之地。
最初,姜子牙并没有在意,但天天这样,他就发现事出有因,便掐指一算,方知是水中的龙王在搞鬼,想赶走他。
姜子牙掐算出是龙王在搞鬼后,不由地微微一笑,心想,小小的龙王,也敢在我面前呈威,我看是活得不耐烦了。
但为了慎重起见,姜子牙和他的妹妹,连续观察了半个多月,确实弄清了玉渊潭龙宫的位置和龙王的来龙去脉。
玉渊潭里居住的龙王是东海龙王敖广的幼子,它生性暴躁,容不得人,这里的老百姓吃了它不少的苦头,可老百姓却无可奈何,只是怨声载道,咒它早死。而龙王听到百姓咒骂它之后,更是大兴妖风,雨季之时,它将玉渊潭里的水涨起来,将百姓的庄稼全都泡在大水中;而干旱之际,它又将仅有的几滴雨水,收聚到玉渊潭之中,使老百姓的庄稼因干旱而枯死。
老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而以农为本的百姓,以食为天的人们,为了收点粮食,只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龙王见百姓不敢再骂它了,真是高兴,还忿忿地说:“敢骂我,我叫你们无地可种,无粮可食,全饿死!”
姜子牙了解到这些后,心里也来了火,他要为民除害,要制服这个桀骜不驯的龙王。
姜子牙苦想几日后,终于想出了制服龙王的妙计。他在龙宫的上方,放置了几十块万斤巨石,又用灰沙浇铸,砌成一个圆圆的台子,随后又在圆台上建了一座望海楼。望海楼高3三十余丈,登楼远望,整个幽州尽收眼底,坐在楼上照样可以钓鱼。
而玉渊潭里的龙王被巨石压得动弹不得,气得嗷嗷大叫,破口大骂姜子牙,姜子牙不理会这些,他这是为民除害。
龙王骂累了,抬起龙头往上看,这一看不要紧,它气更大了。原来,姜子牙在望海楼上钓鱼,它和龙宫正好在姜子牙的屁股底下。
姜子牙不管这些,他依旧和他的妹妹天天坐在望海楼钓鱼,一直到他死在这里。
姜子牙死后,望海楼也逐渐坍塌了,但他铸的石台子依旧将龙王牢牢地压在下面。后来,人们就把这台子叫做钓鱼台。
第一部分 钓鱼台揭秘第2节 皇帝的钓鱼台
昔日京城有四处钓鱼台,而唯玉渊潭钓鱼台名声显赫。追溯金代,钓鱼台是权贵显宦的花园,金海陵王曾在钓鱼台开宴赏月,而金章宗则在此筑台钓鱼,为此玉渊潭钓鱼台也有“皇帝的钓鱼台”之美称。
钓鱼台位于京西花园村偏南,据明代刘侗、于奕正二人合著《帝京景物略》一书云:“出阜城门南十里,花园村,古花园。其后村,今平畴也。金王郁钓鱼台,台其处,郁前玉渊潭,今池也。有泉涌地出,古今人因之。郁台焉,钓焉,钓鱼台以名。”
又据《日下旧闻考》云:“钓鱼台在三里河西里许,乃大金时旧迹也。台下有泉涌出汇为池,其水至冬不竭。凡西山麓之水流悉灌于此。”《明一统志》云:“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飞鸟,多翔集其间,为游客佳丽之所。”这些记载,记述了从金至明钓鱼台的历史沿革及其景观之美。
钓鱼台相距金朝中都城会城门外里许,因台下有泉涌出汇为池,其水至冬不竭之优越自然条件,是拓展成湖水的来源,但还不足。水的主要来源,靠西山诸名泉。
早在八百多年前,钓鱼台一带风景非常秀丽,已成为帝王、达官显宦们的游乐之所。金哀宗有诗云:“金主銮舆几度来,钓台高欲比金台”。
在古代,以钓鱼台称名的风景胜地颇多,有记载的就有十处之多。其中著名的有“严子陵钓鱼台”。
严子陵青年时代,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刘秀称帝后,严子陵不愿依仗老同学的关系,称臣求荣,于是就隐居富春江畔。后人敬佩他的人品,便把他住的地方叫做“严子陵钓鱼台”,从此以后钓鱼台便成了隐逸闲处的代名词。在山东濮县有庄子钓鱼台,江苏淮安县有韩信钓鱼台,福建闽侯县有东越王余喜钓鱼台,湖北武昌县有孙权钓鱼台,等等。当然,有的钓鱼台只不过是后人附会其事,赐以佳名,并非本人真在其地钓过鱼。
而就玉渊潭钓鱼台而言,它本是金代旧运粮河边的一座花园。中都城在广安门外西南一带,城外有护城河。玉泉水由西北而来,流经玉渊潭,汇注于护城河。这条河道在辽代称为“萧太后运粮河”。河道弯弯构成水乡一片,不少达官富户抢地建园,皇帝也在这里盖起御园行宫。钓鱼台仅是这许多大小花园中的一座。
过去在北京有四处钓鱼台,即南钓鱼台、东钓鱼台、西钓鱼台、玉渊潭钓鱼台。
南钓鱼台,在白云观以西的会城门村。那里曾有金朝外城北城墙会城门的护城河。
东钓鱼台,在药王庙村以东,三里河村以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这是北京西郊一处颇有名气的地方。从玉渊潭流出的河水斜向东南,到圆通观村分成两股,一股向南,一股向东流至三里河村,穿过三里河大桥,东趋东钓鱼台,再由东钓鱼台流入护城河。这里水溪环绕,把个三里河村变成了水乡。
东钓鱼台,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到洗劫,桥塌水涸,一片凄凉。
西钓鱼台,在玉渊潭钓鱼台以西,马神庙之西南。原先这一带是一片农田,中间有一条旱河穿过,东岸土山连亘,茂林绵绵,西钓鱼台就在距离旱河很近的地方。辽金时代,这里河水弯弯,一片水乡景色,其间有封建士大夫追求隐逸雅趣的“养尊林泉”、“钓鱼河曲”等风景名胜,西钓鱼台,便是其中一所大宅园的遗迹。清朝时,有一个名叫“供王四”的人,在前门鲜鱼口内摆摊卖散碎的蜜供,日有盈余,积攒了不少银两,于是他便在西钓鱼台附近的罗道庄,买了二三亩薄地,盖了一所土房。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挖掘地基时,挖出了大批窖金,这一下就使他成了大暴发户。他觉得这里是一片福地,便把整个罗道庄全部买了下来,大兴土木,在山湖池沼中建起住宅多达数百间,成了这西钓鱼台附近的头号大富翁,后来,他还与清王室攀成联姻,家中郎婿多为贵族子弟。1911年以后,“供王四”家势日渐衰落,他的后代便将一部分田园和住宅卖给当时的北平农学院。
玉渊潭钓鱼台,风景秀丽,是权贵显要的花园和别墅。以后逐渐败落,变成了茅舍村落,所以村名为花园村。
金代著名的文学家王郁,幼小就居住在花园村。
王郁,字伯飞,金代大兴人。好学深思,文法柳宗元,诗效李白。王郁成年后,就在这里隐居,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华。他常常约集几个知己在附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