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善余听到“磕头虫”的绰号,知道同学们骂他是马屁精,臭奴才,心里好生难过。但囿于家境的贫困,父母厚重的寄托,以及天生孱弱的躯体,他从小就认准了一个“忍”字。因为他没有明争的资本,也没有抵御侵害的能力,唯一的法宝就是默默地忍耐等待,以求在韧性与退守的维护下,把伤害减到最小,尽可能多地获取。如果说得幸入学是这一性格初尝胜果的起端,那么涉世的磨练却是从当“磕头虫”开始的。
一般乡塾的启蒙课本大多是《三字经》之类;先生用以教授的方法也大同小异,死记硬背是起码的。每天开课,学生们捧着线装的小册子,每半页六行,每行六字,先生领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字音差不多念准了,就摇头晃脑地往下背诵。
跟毛善余差不多同年出生、同时入学的周启祥(江山县吴村乡青塘尾人,与毛人凤算是小同乡中的小同乡),脑瓜子好使,一天两个半页,能记十二行,没花多少时间就把《三字经》背得烂熟。毛善余相对钝拙一些,一天只能记三行,同样博得了先生的喜欢。原因是功夫在书外,他比周启祥更懂得如何遂先生的心意,尤其是取悦于先生也惧怕三分的师母。平时,先生常被乡里举办婚丧事务的人家请去帮忙,写应酬文字。临出门时,他照例把作业布置下来,指定该念的诗文,随后再暗中托付师母代为监督。师母要管孩子,又要操持家务,所谓监督,大不了就是走到教室外朝里探探头,看看哪个怠惰,哪个勤勉。每次观察,总发现十几个小猢狲中,惟独毛善余屁股坐得最牢,埋头在那里用功。他偶尔抬头发现师母站在窗外或门口,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起来行礼,还问“阿娘”有啥事要吩咐的,有啥要帮忙的,话音不响,听得师母心里甜滋滋的。先生一回家,问起学生的情况,师母少不了要对善余多夸几句,虽说考查课文时,善余不如周启祥等背得快,但记住的,决无差错。先生本是就赞赏恭敬敦厚、沉稳勤勉的品性,再加上师母美誉的余音犹响,反过来说这才是“大器晚成”,恼得满心想露一手的周启祥感叹不迭。
再往后,碰到先生、师母一块儿出门,“学监”的担子,索性交给了善余来挑。这时,周启祥和其他一些同学,正愁平时憋着的一肚子不服没地方发泄,有此良机便一个个跑过来挑衅撩拨,甚至仗着人多势众欺侮善余。面对种种羞辱,小善余口里不说,心里明白,这叫得之东隅,失之桑榆,自己受先生恩宠,无形中又成了大家对先生不满的靶子。然而,好一个善余,别看他年纪小,琢磨事已是审时度势。他自知家境贫寒,天分不足,无力与人较劲,便狠捏了一个“忍”字诀,以求退守保周全,硬把溢在眼眶里转悠的泪水压了回去。傍晚,先生、师母回来,问起情况,小善余谁的恶状也不告,倒是乡塾的邻居们看不下去,说了公道话,气得先生抓起板子要打捣蛋鬼们的手心。这时,小善余又出头替大家遮盖,说了许多自己的不是。先生是闯过世界的人,以为孩子的用心“仁厚”,一感动就放过了那几个捣蛋鬼。这样一来,捣蛋鬼们和小善余相继成了好朋友,“磕头虫”的绰号慢慢地也听不到有人叫了。倒是大人们啧啧不已,当着先生的面说善余人小鬼大,表面上看有点儿木讷,其实“世故”得紧。先生爱其所爱,自然忙着袒护,笑眯眯地说:“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读书,善余比起启祥他们欠点颖悟,但论处世做事,我看他出息大着哩!”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秋天,正当毛善余把“不读万卷书,安得见君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旧训嚼得滋滋入味时,县衙门里突然来人宣读圣旨,说是:“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原本满心希望在科举上博个出身的毛家父母,一下子傻了眼,失望之际,硬把毛善余从学堂里带回家来。道理很简单:读书没了进取,再花那银子干啥?这时,老大、老二已成家分开单过,家里短了劳力,活脱脱的一个儿子,总不能晾在书篮里干晒吧。父亲的主意定了,善余不敢执拗,离学堂时,倒是先生不忍弃舍,千叮咛,万嘱托,要小善余好自为之,千万别把学业荒废了。
其实,没有先生的关照,毛善余也会好自为之,几年的乡塾没有白读,学了诗文长了心,10岁的村童,眼界瞄上了高台阶。眼下,无奈归农,造化随缘,到时候少了本事怨谁?为此,小善余下了决心,白天农活再累,晚上仍是自学不辍;没有先生点拨,就把习过的《大学》、《中庸》反复嚼上几遍,读得烂熟于胸。与此同时,足以自矜的,就是习字,几年用功下来,一笔正楷写得端庄工整,同族中不少进过县学的老廪生看了都夸赞不已。
旧时里衡量读书人,一手字是门面,字写得好,不露诗文就讨了口彩。更何况乡下人,见着廪生们夸赞,也跟着叫好,一传十,十传百,毛善余便得了“神童”的美誉,不知不觉地竟引出了一门“倒贴”的亲事。姑娘出自江山礼贤乡的一户小康人家,姓姜名春梅,论品貌都不错,只是比善余早生了两年。姜姑娘的父亲轻财重才,见了毛善余的一手好字,认定这娃儿大器,便托人传话,说是只要放过定礼,姜家愿意每年贴一担米供未来的女婿继续读书。
这种人财两得的好事,毛家打着灯笼也难找,怎会拒绝呢?于是,一应程序快马加鞭,不过月余,年方13岁的毛善余由父母做主和春梅姑娘订了亲事。举行仪式的那天,老六善高一边喝着糖茶,一边琢磨着,倏地恍然大悟,原来读过书的娃儿讨娘子容易,回过头来嬲着父亲直嚷:“我也要上学堂!”最后得到的是一记巴掌。
第一章 紫气升天,风流贵子落地二、毛、戴同学,坏事做绝
故事是从江山县文溪小学开始的,大概的时间是1911年。
在这里,毛善余认识了一个名叫戴春风那时学名是戴征兰的男孩。戴春风的父亲名叫戴士富,是乡里有名的浪荡子,毛善余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父辈常常骂村里一些捣蛋的孩子:“我看你们和戴士富差不多坏了!”
据村里的老人说,戴士富干了不少坏事,坑蒙拐骗就不要提了,单说两件很有代表意义的事:戴士富小的时候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看到一位长辈休息时间坐在树下纳凉,因为太劳累,一会儿就睡着了,戴士富见这位长辈穿的是宽腿短裤,坐在石阶下面那不雅之物露了出来,于是灵机一动,从家里寻来一条麻线,一头系在下面,另一头则套在长辈的脖子上,弄好后大叫一声,“鬼来啦!”长辈惊得一仰脖子,痛得哇哇大叫;第二件事是戴士富做了戴春风的父亲以后,一天和一帮无聊的浪荡子玩得没有什么花样了,竟想到打赌剃卵毛,戴士富自告奋勇,剃了个精光,赢得一两银子。消息一传开,戴士富立即名声大噪,四乡都知道了他的伟大壮举。
不过,为这事戴士富的妻子、戴春风的母亲蓝月喜伤心透了,常常暗自垂泪。
毛善余比戴春风低一个年级,刚入校不久,他听说戴春风是保安乡的,而且姓戴,便主动问他:“你是戴士富那里的么?”问得戴春风脸刹地红了。
毛善余和戴春风交往并成了朋友,除了保安村戴家和水晶山毛家世代通婚,算起来是老表关系之外,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毛善余生得矮小,经常受到同班同学周念行、姜绍谟的欺辱,毛善余无奈,只好想出一个办法来,他告诉戴春风,说周、姜两人在背后骂他“爹卖卵毛”。这句话是戴春风最忌讳的,理所当然给周和姜一顿痛打。毛善余从此认为若要不让人欺侮,最好的办法是投靠戴春风。
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有其父必有其子,有戴士富的恶名昭著,戴春风也绝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下课钟打响了,老师夹着讲义,宣布下课,教室里“轰”地一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从课桌上起来,冲出门去,玩各自的游戏。
毛善余因为轮到擦黑板,教室里只剩下他。
才擦到一半,一个熟悉的声音在窗外叫他:“毛善余,毛善余,快出来,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毛善余道:“我没擦完,等一会儿吧,要不你就进来说吧。”
戴春风道:“不能再等了,很快就看不到了!”戴春风见毛善余慢悠悠的样子,急得冲进教室,拉着毛善余就走。
毛善余问道:“去哪里,有这么好看吗?”
戴春风道:“你去了就知道,不快点什么也没有了。”
毛善余跟着戴春风走过几排教室,向西头走去。西头的小山坡上是一栋低矮的小木层,它就是文溪小学的厕所。
毛善余见戴春风拉他去厕所,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怎么回事,停下脚步,道:“还是你去吧,我觉得没意思。”
原来在毛善余来校没多久的时候,戴春风就带他来厕所看老师小便,宣泄对老师的不满。
戴春风见毛善余不愿去了,急了:“善余,不去你会后悔的!”
毛善余不耐烦道:“没什么好看的,后悔什么?”
戴春风见毛善余不理解他的意思,急得涨红了脸,道:“不是看老师,是,是看——”
正要说,国文老师彭先生也去厕所,见两个学生鬼鬼祟祟,便喝道:“戴春风,你俩又在搞什么鬼名堂?”
这彭先生是毛善余的现任班主任,去年是戴春风的班主任。毛善余见班主任老师喝问,吓得张嘴结舌,说不出话来。
还是戴春风从容,答道:“我在和毛善余商量点事。完了再去厕所。”
彭先生道:“那快些,等会儿上课了。”
毛善余本无大小便,见班主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