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音老人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严禅师破参悟道之后,沐浴焚香,遥向沩山方向礼拜说:‘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这个颂传到了沩山那里,沩山禅师对他的高足弟子仰山禅师说:‘此子彻也。’仰山却说:‘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他要亲自考考香严。仰山见到香严,说:‘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香严举出前颂,仰山说:‘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香严又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说:‘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香严禅师又成一颂:‘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听后大喜,报告给沩山说:‘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香严禅师法名智闲,故仰山称他‘闲师弟’。他原是跟百丈禅师学禅,但后来在沩山禅师的激励下开悟,就成了沩山禅师的弟子。我们在这里不能扯得太远,这段公案就不再解释了,留给你们自己去透吧。

    别看现在这里有这么多人听讲,若无‘解法之道力’,脚跟未必站得稳。一听人家说,我的法怎么好、怎么妙、怎么高超,一下子就滑过去了,他要学‘至高之见地’。一听人家说,我的法多么多么有力量,能出多大多大的神通,马上就跟著跑了,他要学‘甚深之修持’。他不晓得真心是根本啊!‘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你那理论敌不得生死,你那神通算不上解脱。若不认识根本,没有用处。若不得漏尽通,即使发了五神通,也是妖通。不但不能解脱,还有入魔的危险。因为‘无解法之道力……于心无利’啊!

    ‘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

    为什么‘解法之道力’这么重要呢?因为若无此道力,便不识无相之真心,那就是‘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你心中的烦恼力没有退掉,总在烦恼当中,就不是真实解脱之大道。我们学佛,要认识根本,从而得此‘解法之道力’,这才是‘真实之道’,不能跟著邪魔外道走。跟邪魔外道走,将来会成魔子魔孙,而不会成佛的啊!

    ‘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

    我们认识到了妄念根本不可得,就不用去管它,不用去压制它,任它自起自灭。在‘起灭随无’之际,‘随妄本净’,回光一瞥,一把擒来,从而识取真心,便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了。我们打坐的时候,念头来了不要去睬它,只管持咒,任它念头自起自灭。如果你要压住它,在心里念叨:‘不要起、不要起’,那你就会胸口发闷,很紧张、很难过、很不舒服。很多人胸口发闷就是这么回事,他太紧张了。只要不跟著念头跑,让它自起自灭,就会轻松爽快,久久则定,随著你念咒功夫的深入,慢慢地入定了,进而由定开慧。打坐时如此,平时也如此。就像在南京路、西藏路(上海繁华处)路口,人来人往、车来车去。他们来了与你不相干,你不拉他们,他们就过去了。念头起了你就让它起,它自起自灭,并不长久,自然就灭掉了。但如果念头来了,你不知道,那就坏了。分明是跟著妄念跑而不自知,分明是攀缘住著,哪里还是修行啊!所以,看见念头,不跟它跑,任它自起自灭,这非常重要。‘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

    ‘至高见地之持法’,即前句讲的‘至高之见地’。‘甚深修法之缘依’,即‘甚深之修持’。有‘至高之见地’可持、有‘甚深之修持’可依,这都不可靠。‘解法之道力’,即‘自起自灭之妙要’,才是最重要的。前句是说,若不得妙要,纵然具有高见、深修,也不得解脱。此句是说,得此妙要,就算不具高见深修,也能得解脱。这两句话,是从一反一正两个方面强调‘解法之道力’的重要性。其实,得此妙要方称至高之见地,具此道力才是甚深之修持。前述见地修持之高深,是有相的、相对的高深;得此妙要、具此道力,才是超越的、离相的、绝对的高深。

    ‘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二执’就是执两边,有好多种讲法。执好执坏、执有执无、执是执非、执空执有,还有人我执、法我执。二执很多啊!都是倒向两边的。‘人我执’,认这个身体或这个思想为我。这是我,以我为主,你们都不要抵抗,都要依从我,都要执行我的意见,都要服从我的意志,贡高我慢全都来了。二乘,就是罗汉、辟支佛,他已除掉了‘人我执’,但还有‘法我执’——有法可修、有道可成。大乘空宗讲‘空’,见地很高超,理论很细密。但却不能执著,执著了便是‘执空’。大乘有宗,如法相宗,它是讲‘有’的,见地也很高超,理论也很细密。但也不能执著,执著了便是‘执有’。人们多生历劫执著惯了,深受‘二执’的缠绕束缚,即‘二执之缠缚’。它捆住我们,使我们不得解脱。但是,假如你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具此‘解法之道力’,它也捆不了多长时间,你一定能够从‘二执之缠缚’中解脱出来。

    ‘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

    金洲,纯是黄金的地方。有这种地方吗?何止是有!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就比金洲更好。在西方极乐世界,想找块石头是不可能的。楼台殿阁,也不是石头砖头造的,那是七宝合成,异常坚固,充满光明。你若到了‘金洲’——纯是黄金的地方,根本无法找到一块不是黄金的其他石头——‘求他石了不可得’。这比喻我们若是得了起灭之妙要、具有解法之道力,就像是到了金洲,除了黄金没有别的,比喻除了解脱没有别的,那就只能得解脱,得不到别的,是必定能成道的。

    ‘任何所起之动、静妄想,皆唯现成之真实定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便起什么妄想,动的妄想也好、静的妄想也好,都只能是现成的真实定境,已不是什么妄想了。就像‘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一样,到了这里,唯有真实定境,找不到什么妄想。为什么妄想能转为真实定境呢?那是因为得了起灭之妙要,具有解法之道力故也。

    你可能会问:妄想都是动的,还有静的妄想吗?是的。求静也是妄想,一味追求入定,一定要定几个劫,住在定上,有定境可得,这就是静的妄想。所以我们说,打坐的时候不要有入定的企盼。一上座就追求入定,正是‘静妄想’。妄想一起,这一座就坐不好了。要随顺而入,不去管它定不定,总是持咒不停,一句顶著一句念咒,那就自然入定了。还有,明明知道环境不允许,条件不具备,偏要想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去修行,这也是‘静妄想’。‘动妄想’就更多了,要这要那,都是动的妄想。

    尽管动的、静的妄想很多,但这些都是现成的真实定境。念起念灭,不睬它,时时识得真心,认取本来面目,不跟妄想跑,当然得解脱,当然是定境。我们讲过,并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才是定,而是对境不迷惑,任何境界现前,我都心不动摇,这才是无出无入的大定。比如二八佳人、妙龄少女,她是什么东西?白骨骷髅、臭躯壳,臭得很,有什么好看?你为什么见之心动?为什么跟她跑?分明是淫欲心在作怪。‘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摧尽骨髓枯。’淫欲是生死根本啊!诸位,若淫欲不断,西方极乐世界是生不去的。有人说,夫妻之间可是正淫啊!哈哈!夫妻正淫那只是随著你的习性,方便说说而已。知道你们夫妻的淫欲心一时断不了,故说夫妻正淫,意在不能邪淫。说到究竟处,正淫也要断!为什么?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断除淫欲心。淫欲不断,不能清净,与净土不相应,怎么能生到净土去?淫欲心最坏,即使你发了神通,淫欲心一来,神通就没有了。云门禅师三世为王之后,神通一点都没有了。他前生作人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人太多,神通全失光了。西天有个大阿罗汉,肉身能飞行。国王请这个罗汉到王宫里应供,罗汉一下子就飞进了王宫。国王恭敬大阿罗汉,让王妃出来敬酒。这王妃长得非常漂亮,罗汉看见她,心动了一下。就这一下,神通没有了,不能飞回去了。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淫欲心不能动啊!

    ‘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

    认取自性之后,时时处处绵密保任,久久就成道了。再反过来找迷乱自性的无明妄想,再也不可能找到了——‘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有人问,我认识佛性,不迷了,成佛之后,还会不会再迷?你不必担心。《圆觉经》云:‘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这里的‘销’,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冶炼。金矿本来就含金,并不是冶炼产生金,因为‘金非销故有’。比喻众生本具佛性,并不是原无佛性,因修而有。然而,虽然是恢复金矿中原有之金,终究是用冶炼的手段来成就的——‘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比喻众生虽具‘本觉智’,根本是觉的,只因妄想执著,同时具有无明烦恼,所以,必须通过修行,得到‘始觉智’,始觉合本觉,从而破无明、断烦恼,才能开显本具之佛性。‘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比喻一旦成道,就永远不会再迷了。

 恒河大手印 (第十五讲)

    恒河大手印(第十五讲)

    元音老人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