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音老人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先打入太庙。但是,如果出家做和尚,就可以不杀头,他只好出家做和尚了。但是,女人、乐队、好吃好玩的,他还要带著,这些东西拉了三大车。人们讽刺他为‘三车和尚’。后来,玄奘法师点醒他的前生,他翻然醒悟,‘三车’都不要了。他就是玄奘的大弟子窥基法师,后来成就很高,是法相宗第二代传人。

    所以,我们要活泼泼地作功夫,死坐在那里没用处,真定是对境不惑。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的心都不乱;什么女色来到面前,我的心都不动;再多的财宝也不能使我动心。这才是真定。假若对境心动,再压下去,还不是真定,还有生灭心在啊!初果罗汉为什么还会七生天上、七生人间呢?就是因为他还有生灭心。念头来了,立即警觉,马上就灭掉,这也是生灭心啊,有生灭就要七返人天!我们作功夫,要作真正的功夫,时时处处保护真心不失。无念并不是无记,弄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别于外凡。’

    更和外道、凡夫不同。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外道也讲究无念,但他那无念是死的。凡夫所修的气功,没有离开执著,他也讲无念。他的无念更不是真正的无念。他执著在气上,这个气到什么地方了,一会到百会、一会到丹田、一会又到涌泉,大周天、小周天等等,这些东西能算无念吗?所以,我们所讲的无念,不同于外道、凡夫的无念,与他们那些功夫毫不相干。

    ‘由不觉而始觉,始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而合母光明也。’

    我们大家作功夫都是‘由不觉而始觉’,以前不觉悟,通过入道修行,开始觉悟了。我现在给大家讲法,就是希望大家开始觉悟。始觉发出的慧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本觉就是我们的佛性。本觉是‘母光明’,始觉为‘子光明’,子光明是母光明所生,就像是母亲生出儿子一样。‘而合母光明也’,就是始觉合于本觉。子母相合就成道了,子母不相合就不能成道。要时时刻刻观照,不要著外境,这是始觉合于本觉的过程。始觉和本觉融为一体,就是子母相合。比如,我们修心中心法,第四印就是‘如来母印’。母能生子,子母相合,从而证成大道。净土宗也是这样讲:‘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这段话是大势至菩萨讲的。我们念佛的时候,佛就是母,我们是子,佛总是时时刻刻接引我们。假如儿子忆念母亲,就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那么,子母相合,成道就很快。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同一鼻孔出气。要把这个总纲抓住,真正领会了,则三藏十二部经都能通达。若没有抓住总纲,断章取义,就会支离破碎,无所适从。所以,要时时刻刻见到本性,这最要紧。

    ‘虽立见宗,亦非不修所能证。’

    虽然我们确立了‘见宗’,有了正确的知见,明明白白地知道本性是怎么一回事,知道用这本性来修行才能成道。但是,这并不是不要修行。不修道,能证道吗?不能啊!故云‘亦非不修所能证’,也并不是说不修行就能证道的。

    ‘金沙具金质,但未即成金。必须炼冶工夫也。’

    金沙,含有黄金的沙子,也就是含金的矿藏。‘金沙具金质’,从本质上讲,金沙里面含有黄金,具有黄金的质地。‘但未即成金’,虽然含金,但它还不完全是纯粹的黄金,还有沙子等杂质掺和在里面。‘必须炼冶工夫也’,必须要一个冶炼的过程,把沙子等杂质去掉,才能够成为纯金。比喻一切众生(金沙)虽然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具足佛性(具金质),但还有无明在,还有妄想执著,并不是果地佛啊!换句话说,众生虽具佛性,但还不是佛(但未即成金)。必须要一个修行的过程(必须炼冶工夫也),豁然打破无明,进而除尽妄想执著,才能成佛。这段话是以冶炼金矿为喻,意在强调修行的重要。怎么修呢?看取下文。

    ‘三修门:身修,离诸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

    三修门,指的是身修、口修、意修。密宗讲究三密加持,是指身、口、意。三修门也是指身、口、意。第一就是‘身修’,是建立在我们这个血肉之躯——身体上的修持方法。‘离诸作为’,就是要远离种种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这个世界上没有益处的事情,比如搓麻将,这事没有益处,把宝贵的光阴都唐丧了、浪费了。诸位当中喜欢搓麻将的可能不算太少,还会以‘三缺一’为借口,天天四合一,大战几回。这样不行!无益之事不能做。不做世间无益之事,这本身就是修行——身修。‘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出世修行的方法很多,如果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也不行。要一门深入,受持一个法,一直修到底。今天听张三说这个法好,就修这个法;明天听李四说那个法好,又去修那个法。这样朝三暮四,虽然所修的都是出世之妙法,也不会有效果,因为你心不专一,不能与妙法相应。何况,有很多法是无益之法。比如,念一个咒,可以在刀上钻个洞,这就是无益之法,于解脱无益。你一看能在刀上钻个洞,高兴了,好,我就修这个法。修这个有什么用处?

    我曾听一位和尚讲过他自己出家的因缘:未出家前他是个打拳的,跟他的娘舅练拳、学剑。有一天,他在四川边界看到两个西藏小喇嘛抽鸦片。他看不惯,就去干涉:‘哎!你们是出家人,怎么抽起鸦片来了?’小喇嘛说:‘别看我们抽鸦片,我们有法术的。’他问:‘你们有什么法术?’小喇嘛看他带著刀,便说:‘用你带的刀砍我,我一念咒你就砍不动。’他听了感到很新奇,忙问:‘真有这个法?’小喇嘛答:‘当然有,不信就试试看。不过,你先等我把鸦片抽好。’一会儿,抽好了,‘来,我念咒,你砍。’其实他不敢真砍,这把刀很锋利,把手砍断就不好收场了。他用刀背砍,砰!刀弹了起来。‘哎哟,你怎么把我的刀弹起来了?’小喇嘛说:‘你就是用刀刃砍,我也不怕。’‘真不怕?’‘当然不怕。’,‘砍断了,我不管!’‘不用你管,你砍好了。’这一次他是真用刀刃砍的,砰!刀又被弹了起来。他服了,心想:佛法真不错,比我练的这功夫还要好。他就是以这个因缘学佛法的。其实这是无益之法,学了没有用处。

    ‘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只有安安闲闲、宽宽坦坦地令身安住,没有任何挂碍,不是紧张忙碌。《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挂碍就会恐怖、就会颠倒梦想。无挂碍,心空空的,胸怀就宽阔平坦。所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患得患失,经常戚戚然不可终日;君子胸怀坦荡、安闲自在。诸位注意,安闲宽坦令身安住,就是身修。假如心里总是患得患失的,那就不相应了。安安闲闲、宽宽坦坦,令身安住,心里没烦恼,没有牵挂,总是心平气和、轻松愉快,身体就会好,病也不大生了。这样住在世间,才可以用功修法。这是身修。

    ‘语修,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安静如谷。’

    三修门的第二门就是语修,是言谈话语方面的修持。

    说笑话、奉承某人、贬抑某事等等,这些世间的闲话都是于修解脱道没有益的,都是无益之世间语。就某人某事争论是非长短,更是戏论。藏密的黑教里,有好多咒语并非修解脱道,都是治人的,那就是无益之咒诵。这些东西都不要去说它、不要去念它。‘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我们学佛法、修解脱道,必须一门深入,其他东西都不要去瞎弄。世间无益的话不要讲,无益的咒语、课诵也不要去念。我们要做到‘三少’:要心中事少,口中语少,腹中食少。人有个坏毛病,事情做完了,一有空闲,就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说个不停。修解脱道,那样是不行的。你默默不语,不是挺好的吗?‘安静如谷’,话不要多说,心里安安静静的,就像空幽幽的山谷一样。‘幽谷回声话晚烟’,你有问题问我,我就详详细细地、不厌其烦答复你;没问题时并不去思考分别,心里放教空荡荡的——‘太虚饮光消契阔’。

    ‘意修,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即观想作意亦止。’

    三修门的第三门就是意修,是思想意识方面的修持。

    心里装著成套的与解脱道无关的空理论放不下,有什么用啊?分析它、推论它,是‘戏论’;思念它、评价它,是‘思量’。应该‘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心里空空净净,远离戏论思量,还要远离比对心想。样样东西都拿来对比一下,比较什么呢?到底是我好,还是你好;是我长,还是你长。这种居心是不平等的,正是妄想分别,这种‘比对心想’更要远离。

    ‘即观想作意亦止’。观想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在前面已提到过。想个什么东西,还是有作为之修。比如‘观想念佛’,想阿弥陀佛在我头顶上,观我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观想都是作意的,即有所作为地鼓动思想意识。连这种观想、这种作意也要停止。只要好好观照就行了,念头一起就看见,看见后不睬它,不跟它跑。观想是渐次法,观想成功之后,还要再用功把观成的相破掉,才能见到本性。我师父(王骧陆上师)对此有个比喻:比如身上生了一大片疮,用药来医治,于是,疮口收敛、收敛、再收敛,最后敛成一个小口,乃至敛成一个点。其他地方都平复了,只剩下这一个点,比喻观想成功了。但这一个点也是个疮啊!若不除去,以后还会复发的。所以进一步要把观成的相破掉,这样才可以一劳永逸,才算是真的证入法身。相不破,本性不能显现。所以说观想法要多跨一道门坎。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