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音老人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这则公案的一场精彩法战,我们收到的教益,归纳起来,有如下列:

    1。悟道没有什么难处,只要确认一切物境,宛如空花水月,不可得,无可取,心中放教空荡荡地,无丝毫粘染住著,切莫爱憎取舍。

    2。做功夫要能收能放,日常动用更要灵活运用,不要呆板;时时反省,处处反照。

    3。见道后要绵密保任,不要荒废。但做保任功夫,也不可有所住,不能为保任而保,要灵活,似保非保,保任圆熟,保既无有,任也不见。如灵训参归宗,悟道后,问归宗:‘如何保任?’宗云:‘一翳在目,空华乱坠。’就是说,有个保任在,犹如翳在目,就非是了。

    4。虽然无知,不是落于无记,死在那里不动。如园头问梁山:‘家贼难防时如何?’山云:‘识得不为冤!’头进问云:‘识得后如何?’山云:‘贬向无生国里。’头更进问云:‘莫非这就是安身立命处么?’山云:‘死水不藏龙!’死在那里不动就完蛋了。

    公案讲完,请看下面雪窦禅师的颂: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

    雪窦禅师开头把至道无难提示出来,随后便道言端语端,就是教我们不要把大道看远了,把悟道看难了,它不在别处,就在目前——言之端,语之端——就是在语言未形之前,也就是一念未生之前。你如在此时回光一瞥,‘这是什么?’当下猛省,就悟道了,没有什么难处。

    这‘言端语端’一句似乎另有一重意义,就是说‘至道无难’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端正无误的。但我们为了适合禅机,还是采用前一种说法较为适当。

    从前有一位师父参‘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参了多年,未能开悟。后来碰到一位大德,请他慈悲指示个方便。大德问:‘你参什么话头?’他答道:‘我参如何是我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大德道:‘你参得太远了,应向近处看。’他问:‘怎么向近处看?’大德道:‘不要看父母未生前,须看一念未生以前是什么?’禅者言下大悟。

    大家坐在这里,请看这一念未生前是什么?他在各人面门放光,朗照一切而毫无粘著,无知无见而又非同木石,这是什么?就在这里猛著精彩,就是悟道。所以说‘至道无难,言端语端’啊!

    下面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盖一者是唯一真心;二者乃千变万化的色相也。千差万别之境相皆一念真心之所现,故二无两般;唯一真心,妙用无边,能生万法,故一有多种。语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斯义也。真证道者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头头是道,物物全真,斯真入不二法门者也。

    既然‘一有多种,二无两般’,打成一片,就天下太平,无有事了。修道人计较净尽,无不返朴归真,纯任自然。所以道:‘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天上的太阳升起,月亮便西沉了;门外的山愈高深,水便格外寒冷。这种毫无造作,纯系自然的景象,正是修道人心空无住、随缘起居的无作妙用。圜悟道:‘修道人怎么始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来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不也就是纯任自然,无所造作吗?!修道人到这里随你唤天作地,唤地作天,也言端语端,无所不是了。下面:

    ‘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

    这两句是借古人问道公案的语句,交织起来颂本公案‘知而无知,无知而无所不知’的。昔有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严云:‘髑髅里眼睛。’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霜云:‘犹带喜在。’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霜云:‘犹带识在。’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山云:‘血脉不断。’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山云:‘干不尽。’僧云:‘什么人得闻?’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

    这则公案所说的枯木龙吟与髑髅眼睛,系表真空妙有的大道无言而无所不言,无识而无所不识,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般若味重重,风光无尽了。兹将其含义略分析如下:

    1。无说是正说,无闻系正闻;无知是真知,无见乃正见。

    2。一说龙吟、髑眼,便有无言之言与无识之识在,犹如眼里著沙,非为净目。

    3。尽管大道虚旷,无声无息,无言无识,但非如木石无知,而系妙用无边。

    4。初悟道人不无喜悦,故初地菩萨名欢喜地。此时习染未尽,妄识犹存。

    5。悟道后如堕在圣境上,著在窠臼里,也是不剿绝。

    6。妙高峰顶固官不容针,不许商量,但第二峰头,为接引初机,不妨私通车马,略露风光。

    有这许多意义在,故石霜与曹山说‘犹带喜在’、‘血脉不断’与‘干不尽’也。

    雪窦有大才,把这问道的语句,一串穿来,用颂本公案,确是神偷妙手。髑髅(骷髅头)分别妄识已尽,有什么喜与悲?枯木龙吟——无情说法——是炽然说,无间说,销不干的。这就与本公案虽不在明白里,而不是无说、无知的旨意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关于无情说法,昔洞山祖师参沩山和尚问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未究其微。’沩曰:‘黎还记得么?’师曰:‘记得。’沩曰:‘试举一遍看。’师举毕。沩曰:‘我这里也有,只是罕遇其人。’师曰:‘我未明,乞师指示。’沩竖起拂子曰:‘会么?’(竖拂的是谁?不正是无声之说——无情之说法吗?)师曰:‘不会。’(可惜许,磋过了也。)师后参云岩问:‘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岩曰:‘无情得闻。’(妙哉!妄尽情消是什么人?)师曰:‘和尚得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我说法。’此语较幽隐,似须稍注释一下:

    1。我若闻,非但有能闻与所闻在,更有法在;能所相对,法见未除,即非道人,何能据师位说法?

    2。我若闻即同无情,无情以不说为正说,非有言说也。

    3。我若闻即齐诸圣,而圣者之报化非真,亦非说法者,我今为子说,凡故不居,圣亦不可得。

    洞山师曰:‘我为甚不闻?’岩亦竖起拂子问曰:‘还闻否?’师曰:‘不闻。’(犹自不惺惺)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何况无情说法乎?’师曰:‘无情说法,该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是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已迟八刻)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这无情无说之正说,非耳听可得,故曹山云:‘不知是何章句,而闻者皆丧(丧生失命)也。’在座诸仁还识得在目前的纷扰尘境中存在著绝言说、断听闻的玄虚大道——浊中清吗?

    无情说法也无甚难会。参究玄机到精微处,非言语所能表,只有心领神会,世间的事到微妙处,不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与‘此时无言胜有言’吗?这就是‘眼处闻声方得知’的注脚啊!

    百丈禅师尝曰:‘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始得。’雪窦将公案颂完,最后也转归自己,为人道:

    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

    庞婆云:‘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本颂开头不也说:至道无难,言端语端。历代祖师直指见性的语句更不胜枚举,悟道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又说难呢?盖悟道不是徒托空言,须要与事相应。其间不无难处,兹略举十端如下:

    1。疑情难起,妄念难息。参禅不起疑情,即无开悟之日,应抱定一则透不过的话头,吐又吐不出,吞又吞不落,极力追究,直至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方能相应。持咒念佛,须心念耳闻,极力追顶,才能化妄念于无形。

    2。大道即在目前,学人就是不识。古德云:只为亲切甚,转令荐得迟!非虚语也。

    3。聪慧者,流于文字、口头,不务实修;老实者又多死于句下,此宗风所以不振也。

    4。真伪难辨。玄沙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在识神里用事而谓悟道,今人尤甚。

    5。死水不藏龙。学者往往因乐于安住定境,落入无记,坐在鬼窟里而不知。

    6。住著定境自以为得。学者于定中偶得一圣境,自以为得,守住不放而死于境下。如守住‘乐’者,即不能出欲界;守‘明’者,不出色界;守‘空’者,不出空界等。

    7。功夫与悟道混为一谈。众多学者不识功夫与悟道的区别,误将发了某种神通或气脉通畅了,以为悟道;反之,即非悟道。不知神通再大,功夫再好,不识真心,终有落处,生死不了,绝非悟道。

    8。骄躁难戒。学者于悟道前,多急于求成,失之在躁;悟道后,又因欣喜而失之在骄。躁则易折,骄则易狂,俱为学者之大忌,故亟宜戒除。但学人往往不自觉或护短而不之顾,故多流于始勤终惰或狂妄不羁,此岂非今日修道者多而证道者少症结之一欤?

    9。保任精进,消除旧习难。要将多生历劫著相的旧习一下消光,确非易事。俗语云:‘江山好改,习气难移。’如不时时觉照,护惜本真,勤于改造,实难有净尽之日。但学者往往得少为足,以为一悟便是,不事改造,非但无以进证后得智,且有堕入‘悟后迷’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