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冬:那它应该直接伤的是內脏吧?
徐文兵:直接就伤阴,伤我们的內脏那个阴。我们说伤寒,寒气是阴邪,它先伤的是阳,所以说,伤寒第一道防线叫足太阳膀胱,而且寒气是从下往上走,先伤足太阳膀胱,然后伤足阳明胃,或者再伤足少阳胆,它是从六腑这个阳伤起来,所以它不可怕,它六经有个传遍,慢慢儿往上走,这个温病讨厌在哪儿?它是个火邪热邪,它直接就入脏,它根本就不经过六腑,所以它第一个伤的是手太阴肺,所以《温病条辨》第一句话叫“温邪上受”,它不是从足下起,它是从口鼻进来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犯的肺就是手太阴肺。
梁冬:所以,当年那个SARS就是这个样子的喽!
徐文兵:嗯,SARS是一种温病。然后呢叫“逆传心包”,如果你的肺这道防线不太稳固的话,直接就攻到了第二道防线,叫手厥阴心包经。伤到肺时候他什么表现啊?肯定是咳,然后皮肤开始出现那种红疹啊,瘙痒啊,就是说皮毛的这些症状就是咳,或者是烧起来了,伴有咳,开始是干咳,如果你肺的那个阴液比较强的话呢,你会咳出一些痰,咳出痰就把那邪气带走了,出来,人就没事了。可是这个人如果是阴,肺这个太阴这个阴不足的话,你冬天没好好藏精,结果呢?它就往里走,往里走就伤到心包。伤到心包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到春夏时候受了温病以后,伤到心包,马上就是出现什么啊?扁桃体,就是咽喉红肿。我们说了,这个五脏在体表都有开窍,肝开窍于?
梁冬:目嘛!
徐文兵:嗯。肾?
梁冬:开窍于耳嘛!
徐文兵:脾胃开窍于口,心开窍于哪?
梁冬:舌。
徐文兵:哎,你说,开窍是不是个窟窿啊?
梁冬:不是。那,您说是什么呢?
徐文兵:对啊!你眼睛是不是个窟窿?
梁冬:对啊对啊。
徐文兵:什么叫窍?它是个窟窿嘛。
梁冬:对。那舌不是个窟窿吧?
徐文兵:舌不是窟窿吧?
梁冬:对呀!
徐文兵:那心开窍于哪?
梁冬:那心就只能开窍于、开窍于喉咙对不对?
徐文兵:对,咽喉。所以扁桃体一大、一红、一肿,这就说明这个热邪到心包了,所以你看扁桃体如果化脓感染以后很可能就引起心肌炎,就往心上走了,还有到心包以后,人会出现什么呢?抽搐。你看小孩子一烧啊,烧的就有点抽风了,抽起来了,这要一高烧再抽起来,爹妈能吓死,如果心包这道防线再被突破,到哪儿了?
梁冬:到心啊?
徐文兵:就到心了,最后一道防线,都不是防线了啊,就是手少阴心,到心以后就开始出现什么呢?神智症状,这人就开始昏迷,说胡话,还会出现什么?心主血,出血。皮下有出血点,还有这个其它地方会(出血),鼻子会出血,反正身体会出现好多出血的症状。
梁冬:七窍流血啊!
徐文兵:七窍流血,如果再不抢救好,这人就会死掉,所以温病伤人很快的。三部曲:先伤肺,再伤心包,然后直指人心,伤到心神。所以你看冬不藏精,春天就会得这种温病。
梁冬:奥!
徐文兵:你从根儿上捯,如果你精,精藏的那个精,还有那个体液充足的话,这种热邪伤不着,或者伤到你,在肺的那个阶段就把它干掉了,就不会点得灯枯油尽,然后往心包和心上走,所以我们中医学说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还有就是《温病条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温病条辨》就是详细论述了这个温邪对人的与伤寒不同的那种伤害,所以它辩证不同,用药完全也不一样。
梁冬:所以有一个叫温病派的,就是指这个的喽。
徐文兵:就是这个的。红叶老师师承的那一派是温病学派,就以前跟你做节目讲课那红叶老师,就是叶天士吴鞠通他们那一派。而且我告诉你,就是经济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富裕,得温病的可能性越大。
梁冬:那所以温病派都应该是在江南地区流传比较广吧?
徐文兵:对,富庶的地区,达官贵人得的非常多,伤寒你看什么人得?穷苦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颠沛流离,你看,三国那会儿什么啊?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曹操写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饥民啊。是吧。张仲景写伤寒论说:余宗族素多,自建安以来死了大概有,十分之六七都死于伤寒,为什么呢?战乱以后,田地荒芜了,青壮年都被征去当兵,然后粮食也吃不上,人们就得伤寒了,中国现代社会你猜得什么病的人多?
梁冬:对,就是那种富贵病,温病。
徐文兵:温病。温病原因,内经说了,啥原因?冬天流失的那个精太多了。现在人们灯红酒绿不夜天,整天熬着夜,喝着小酒,整天都在伤精。
梁冬:怪不得红叶老师的课,那个病人都是高端客户,个个都是有钱人哪!
徐文兵:全那(样儿的)!红叶老师在我那儿讲课,全都不是休息天,人家都是正常工作日,都是有钱有闲的人才来听课。
梁冬:好,失敬失敬,稍事休息下,马上回来。
(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欢迎回来到国学堂,仍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聊到这个话题,讲到温病这个话题。
徐文兵:对,温病啊,最近你不是请郭老师讲《伤寒论》嘛,其实你有机会应该请一个就是温病的老师来讲讲这个温病学派的理论,就是说特别针对现在这种时弊,就是现代社会大家富裕了啊,都有机会去吃啊、喝啊、玩啊、乐啊,但是这种乐过头了以后呢,其实就是伤到自己的精。伤到自己精的一大表现,就是人们开始得温病。这种温病呢还有就是……
梁冬:那瘟疫算不算温病呢?
徐文兵:温病和瘟疫区别在哪儿?温病啊,它跟伤寒的症状有个区别是什么?就是说他(患者)也发烧但他不恶寒,恶寒就是讨厌寒。得伤寒的人有个特点,他发着高烧吧,他怕冷。你一测他体温38度、39度、40度。但是他那儿就要盖被子,盖多少层被子他也觉得冷。这一看发烧、恶寒,伤了寒了。温病是什么?发着烧、扯着胸口、蹬着被子、要吃冰、要冷饮,一看温病,受了热邪。两个受的邪气不太一样,所以冬天这个养精是很重要的。
梁冬:“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徐文兵:前面是说冬天对春天发病的这个影响。
梁冬:后面这个就是指的夏天吧。
徐文兵:夏天呢,我们说夏天是不是“夏三月,此为蕃秀”?
梁冬:对呀!
徐文兵:需要大家什么?
梁冬:“无厌于日,若有爱在外”。
徐文兵:诶~你看现在人是什么,不出汗。夏天暑,你看这个“暑”挺有意思,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还有个“日”中间是个“土”,哼哼~是吧。暑啊,我再给大家说一下“暑”,因为现在正好是这个夏至,夏至以后开始马上就小暑,小暑完了大暑。我们讲六淫啊,中医讲六淫邪气,正常季节变化:风、寒、暑、湿、燥、火,里面只有这个邪气“暑”它是个复合邪气,为什么叫复合邪气?
梁冬:此话怎讲呐?
徐文兵:暑必夹湿。
梁冬:对,对,对。
徐文兵:暑和热区别在哪儿?
梁冬:就是湿。湿,对吧?
徐文兵:我们怎么说这人得温病了,中了暑了?其实呢夏天有个特点:温度高,湿度也高,如果一个人同时受了这种热邪和湿邪,(两者)同时进到你的身体里,你就中暑了。诶,干燥而且有水喝你不会中暑啊,你别沙漠里面待着那就不是中暑,那叫中了火热之邪。真正中暑是什么呢?就是说中暑人的表现很有意思,体表热得跟火炭一样。你摸他肚子,冰凉。
梁冬:为什么这样呢?
徐文兵:就是啊脾胃被湿气给困住了。
梁冬:噢,阳气上不来。
徐文兵:什么叫阳气上不来,就是说脾胃本来说,吸收进去我们吃进去的这些水液啊、饮料啊,然后呢被身体吸收以后,哎~我出点汗。可是他这套功能被阻滞住了,湿气嘛。湿邪是什么?“缠绵粘腻”,就那种清浊不分的那种感觉,最后就是什么?外面烧得很厉害,里面那个水又供应不上。所以它是一种矛盾的结合体,你说给治暑病怎么治?你说你给他,他发烧你得给他用凉药吧,可是他脾胃是寒的,你说想把他脾胃的寒湿之气给他去掉你得用热药吧,结果他外面还高烧,很矛盾。所以中医取了个平法,用不太热的药叫芳香醒脾的药。
梁冬:藿香。
徐文兵:诶~藿香、佩兰、紫苏这些香味的药,又我又不太高的增加你的外面受的这个火热之邪,你比方说你要用麻黄、桂枝,这就不行。芳香醒脾还有呢,叫淡渗利湿。治中暑有个非常有名的方子叫六一散,六一散里面就两味药:滑石、甘草。都是利尿的,就是吃完这药以后……
梁冬:先把这个水去掉再说。
徐文兵:哎~先把你…很多人说:我这一肚子水,有湿气为什么不能把我的热气给屏蔽掉。你想想你在大海里航行你周围是不是都是水?
梁冬:对呀!
徐文兵:你会不会渴死?
梁冬:会!
徐文兵:你当然会,那个水湿和正常体液不是一回事儿,所以你怎么办?你想让你的津液复苏复生的话,你先把邪气给我去掉。这个“六一散”就用滑石6、生甘草1配成散剂。为什么配成散剂呢?中医用丸、散、膏、丹、汤、液都有讲究。这个散剂就像那种土一样,它能把那个水湿啊给它吸收掉,就好像那儿有一滩水,我欻(chuā)一堆干沙土给它上去。这个“六一散”先把湿气排掉,然后再用我们经常用的藿香正气水,就把体内吸收进去的这些水湿让它化成、变成我们的体液。还有个更厉害的药叫“十滴水”。
梁冬:这个东西我听说过。
徐文兵:“十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