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八佰伴早期海外投资史上,最悲惨的一幕。
巴西遭受了重大挫折,并没有阻止和田一夫海外投资的步伐。他抱着从零开始的信念,把目光对准香港。
和田一夫投资香港,是受邱永汉的启发。
邱永汉是台湾人,年轻时留学东京大学。50年代初在香港生活,1954年移居日本,立志做小说家,曾以小说《香港》获得日本最高的文学奖“直木奖”。他以小说家的身分闯入财经领域,撰写“赚钱文章”,是日本拥有读者最多、最受人欢迎的财经作家和理论家。
邱永汉的赚钱文章受人欢迎的最大原因,是他从不闭门造车,他写的都是自己在赚钱方面的亲身经历、感受、经验乃至教训。他涉足的行业有几十个之多,他的商业王国遍布日本、台湾、香港、美国以及中国内地,先后开办了50多间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文人富豪。他由此而获得“赚钱之神”的称号。
他是东京最早经营超级市场的商家之一,他是超级市场领域唯一的行内理论家。
他在写作和经商之余,还从事顾问业。他为经营不善、市道不利的公司诊断下药;为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商人指点迷津。许多公司和商人得他点化,而重振雄风,梅开二度。日本人、台湾人把他奉为“财神爷”。
邱永汉与日本商界交往甚密,他得知八佰伴的困境,对和田一夫说:“你何不去香港发展?那里是世界上最好赚钱的地方。”
是呀,我怎么不去香港发展?正像邱先生所说,香港是世界自由港,货物进出自由、资金进出自由,没有外汇管制。邱先生一直把日本的税制税率称之为“罚款”,说香港税制之简单、税率之低,对日本商人来说,等于免税,并且,香港基本上没有关税。香港经营企业能享受高度自由,政府不加干预,对香港资本和外来资本一视同仁,不像其他国家和地区那样,内外有别,设置歧视性政策。
和田一夫曾有意在香港发展,他在1973年10月19日,在香港注册了一间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9000万港元。和田一夫要求办事处职员进行市场调查。办事处作出的结论是:“香港紧靠共产党中国(内地),不宜投资。”
当时中国内地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无论是事实,还是谣传,有关内地的报道,都令人触目惊心。八佰伴办事处的职员向社长形容道:“在共产党鼻子底下的香港人,像是枪口下的惊弓之鸟。”他们列举1967年香港动乱的事实,当时传说解放军会占领香港,吓得香港富人纷纷抛售股票房产,逃往国外,香港的股市地产狂泻,市景空前萧条。
好些年来,这个办事处只充当采购站的角色。因为香港是著名的世界商品的集散地,它本身也是轻工产品加工中心。
现在和田一夫要求办事处,围绕八佰伴开设分店作市场调查。调查有了初步结果:“香港前景看好,可以考虑开设分店。”
和田一夫正准备与晃昌安排时间,去香港作亲身考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赴北京,与中国政府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中国政府对香港主权问题的强硬态度,使得咄咄逼人的撒切尔夫人锐气大伤。香港股市顿起抛股之风,恒生指数急挫。股泻楼塌,地产崩溃,紧接着整个经济界显出萧条之状。
海外传媒以耸人听闻之辞宣称:“共产党中国接收香港之际,就是香港死亡之时”、“香港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城市”。
在八佰伴董事会议上,除和田一夫外,所有的董事都反对到香港投资。
和田一夫也开始犹豫了,他拨通邱永汉的电话。邱永汉说:“我正好要去名古屋演讲,可顺道在沼津下车,你给我安排一间温泉旅馆。”
在温泉旅馆,邱永汉对和田一夫分析道:“香港的未来,有两种可能,第一,英国继续统治香港,那你就不必有那么多的忧虑;第二,北京方面收回香港,那你也不必过虑。我的理由是:一、现在的中共不比过去的中共,更不比文化革命时的中共,过去的中共要消灭私有制,要彻底铲除资产阶级;现在中共铁腕人物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个体户,也就是私人老板的存在。既然中共在法律上保护他们,怎么会在香港革资产阶级的命呢?二、中国大陆在开放,鼓励外国公司和财团到大陆投资,虽有诸多限制,但所去的外国公司,都得到减免税之类的优惠,如果收回香港后,限制或歧视香港的海外资本,那会给大陆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三、我们退一步讲,就算中共的改革开放会夭折,收回香港后会重复过去的政策,收回香港还在1997年,这十多年,若八佰伴在香港经营分店,早已赚回几个八佰伴了。”
邱永汉谈到他任主编的,在台北出版的财经杂志《财讯》,上面有一篇介绍香港英资势力逐步衰退、华资力量日益强大的文章,华资的中坚是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等地产商,他们发迹的机缘,却是1967年香港动乱,地产按市崩溃,他们买下大量廉价地皮,奠定了事业的基础。
和田一夫深受启发。几个月后,1983年9月24日,香港爆发金融危机,港币急泻,与美元的汇率几乎接近10:1。市民如临末日般地涌进商店抢购食米、食油、食品。这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六”,银行业在六七年间仍动荡不安。
和田一夫心里却不惊慌,他认为别人视香港为险途,正是可以考虑进军的机会。他承认他在当时的气候下投资香港,的确有些冒险。但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绝对没有风险的投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1983年4月,CapitalLnternational机构公布了世界各国各地区1972—1982年间的投资回报率,香港以19。3%雄居榜首,排列其后的名次是:新加坡18。3%、日本17。7%,瑞士9。4%、加拿大9%、联邦德国8%、英国7。5%、法国6。6%、美国6。3%。
香港是世界上最好赚钱的地方。和田一夫相信,由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宽松自由的政策,今后也会是世界最好赚钱的地方。
最好赚钱的地方,必然是商家必争之地。香港是购物天堂,消费水平高,商店云集。全城市有大小百货商店近6000间之多,大型的有150间。以公司论,大型公司有连卡佛、先施、永安、国货,其中前3家牌子最老。连卡佛创办于1850年,现属英国犹太人马登家族的会德丰洋行(者注:1985年为华资包玉刚家族收购);1900年,华商马应彪等人创办先施百货公司;1907年,华商郭乐郭泉兄弟创立永安百货公司。他们的市场定位是:先施、永安经销中高档商品;连卡佛更是以经销精品、名牌而著称;中国百货公司则经销国货。
香港的超级市场发育较日本要晚10年,这是因为香港的劳务工资水平相当于日本10年前的水平。1970年,后来属英资怡和系的牛奶公司开设了香港第一间超级市场,连锁店统一商号为“惠康”。1973年,后来属于华资长实系的黄埔集团屈臣氏,也闯入超级市场领域,开办了第一间百佳连锁店。到八佰伴来香港发展时,惠康有98间连锁店,百佳有87间,而屈臣氏本身也有约40间。全香港有大小超级市场约550间。
和田一夫来香港考察时,发现几乎所有的较大规模的百货超市,都集中在港岛、九龙的老城区。
香港零售市场竞争激烈,服务水平都比较高。和田一夫认为,它们在热情、周到方面,与日本的商店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时已有几家日本百货公司在香港经营,对香港零售业的冲击还不大,未构成灾难性威胁。最早的一家是大丸百货公司,由大丸与香港华资张玉良合办,各占51%和49%股权,地点在最旺的铜锣湾,该店于1960年11月3日开业。此后,空档长达10多年。
1973年9月27日,伊势丹百货在九龙尖沙咀开业;1975年4月2日松坂屋在铜锣湾开业。进入80O年代形成一个小高潮,1981年8月26日,三越在铜锣湾开设分店,店铺面积竟达11000平方米;同年9月21日,松坂屋在金钟开设香港第2号分店;1982年6月1日,东急百货在香港旅游商业中心尖沙咀也正式开张营业。
同年9月,由英国首相访华引发香港信心危机,日本百货商开始裹足不前。
和田一夫在筹备阶段,数次赴香港。考察日本的同行,也是他来港的一大目的。他原来就对这些本国的同行了如指掌,又发现它们来香港后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基本没变。它们都经营中高档百货,并且,都在港岛、九龙的商业旺地。
和田一夫再次以“间隙理论”进行策划、决断。必须回避竞争激烈的地区,到相对薄弱的地方进行发展。
他把目标投向新市镇。
香港的新市镇都在原属“乡下地方”的新界。
新市镇的建设,是香港政府为减少市区人口、地皮、房屋、交通的压力,于1972年开始进行的。最初是屯门、荃湾、沙田3个,80年代扩增到8个。和田一夫去时,沙田正在大兴土木,至90年代沙田仍在建设之中。
沙田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九龙市区北面,走隧道穿过狮子山仅2公里路程。沙田有大型住宅区、工业区、中心街区。中心街区在九龙至广州的铁路两侧,内有大型商场大厦、巴士站、大会堂、酒店等,行人在区内可完全与车辆隔离,人行天桥四通八达。沙田还有香港中文大学等4所院校,计划设立53所中学和47所小学。当时人口约30万,到本世纪末规划人口为75万。
以其气派,沙田完全是一座中等规模的新型城市,它与老城区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拥有大片的绿化面积。
那座面积10万平方米、层叠式的商场大厦——新城市广场,是新鸿基地产兴建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