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亿万到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近年来盈利普遍不理想。

  最好的要数吉之岛,它是在推出严格控制成本奏效后,才在94。“95财政年度录得1880万港元纯利,盈利率达3。6%,成为香港日资的异数。

  但很多百货同行对吉之岛的营业利润提出质疑,吉之岛是将铺面柜台出租,靠做二房东坐收渔利。

  1995年12月24日《香港商报》刊出“日资百货公司在港盛极而衰?”一文,对日资的衰退作了探讨:“日资百货30年来蜂拥进军香港市场,逛日资百货店已经成为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消闲娱乐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日资百货店近期时有传出结业或收缩营业面积等消息,这意味着是日资百货店的没落,还是反映本地消费力奇差?”

  文章引用一位日资商界人士的话说:“日资百货店业务萎缩的表面因素是本地经济放缓,消费力疲弱、租金上涨速度惊人及薪金水平高企,但内在的因素却是日本经济疲不能兴,今日资在全球拓展的业务都呈现萎缩,百货业亦不能例外,日资百货业在香港呈萎缩并非独立事件。”

  日资百货衰落的主要事件有:1995年5月,三越百货关闭九龙尖沙咀的分店,该店面积7800平方米,员工230名。三越尖沙咀分店开张于1988年,但到旧租约届满,业主见盈利不错,便趁机提高3倍租价,三越续约唯有亏损这条路,无奈只有结业,仅剩铜锣湾的一间分店。

  最早登陆香港的日资百货大丸铜锣湾店,因盈利持续下落,于1995年将营业面积缩小到1  平方米。

  伊势丹百货于1995年12月关闭严重亏损的香港仔分店。紧接着在1996年元月关掉了2500平方米的尖沙咀分店,原因是伊势丹嫌其面积太小,无法展开综合性经营,已造成了2年的赤字。这样,伊势丹算全线撤出香港。

  崇光在港拥有自己的物业,不受租价上涨之累。但集团在日本国内大做地产,而地价楼价急挫,集团负债累累。崇光只能是独善其身、好自为之了。

  1990年,西武在太古城开设高级百货店,营业额颇为可观,95。“96年度达8亿港元,但一直未能扭亏为盈。由于西武在日本国内地产业务受到重创,决定收缩香港业务。1996年6月,香港华资著名的精品专卖集团迪生,连收购及注资共斥1。8亿迅元,收购了香港西武百货8成股权。香港西武间接拥有深圳西武55%权益,已获盈利。迪生收购香港西武后,仍继续使用”西武“的商标权,以便香港西武在内地开设西武分店——西式是日本及亚洲著名的百货商号。

  在香港的日资百货中,事件频发的是昔日风头最劲的八佰伴。

  笔者在前文谈到,“沙田突围”是日资来港发展关键性的一役,更是八佰伴首战香港的一役。沙田八佰伴大获成功,于是就有后来的香港共9间分店的设立。

  沙山新城市广场是新地(新鸿基地产)的物业,八佰伴租下这幢大型商厦的中心铺位,带旺了新地的整幢商厦的出租业务,也成全了和田一夫的香港梦。1983年协议租赁时,正值香港信心危机地产低潮,租价出奇的低,和田一夫一签就是10年。

  1993年,10年租约即将届满,八佰伴与新地重新谈判续约。新成的代表仍是执行董事陈启铭,期间,和田一夫和新地董事局主席郭炳湘还亲自出马。新地坚持要大幅提高租金,于是,到1994年9月10年租期届满前,八佰伴不得不削减一半面积,关闭了一半店面。

  直接原因是租金上涨,这同时说明,沙田八佰伴的盈利已相当差劲。如果单论八佰伴在港的所有百货业务,已经没有盈利。

  沙田八佰伴关闭一半店面,是八佰伴集团在港由盛转衰的明显标志。

  1994年5月,八佰伴将集团总部的写字楼和“万有楼”卖盘。会展中心49—50层,是和田一夫于1990年从惠泰置业手中买下的,价钱2。2亿港元。4年后出售,售价达5。6亿港元,买主为印尼财团高鼎公司。但由于买家事后却挞订近1。69亿港元,八佰伴将其没收,于1995年再次出售,获款3。5亿港元。

  在1994年之前,八佰伴将天水围的嘉湖商场售予新北江集团,还出售了蓝田汇景商场的部分楼层。

  对于八佰伴几年来频密出售资产,市场议论纷纷,最具代表性的推测是:八佰伴要把发展重心放在中国内地,因为香港可供发展的空间有限,市场严重饱和。而很少有人认为,八佰伴的内部出现严重的问题。

  1996年4月,八佰伴要向内地转移的传言得到非常明确的证实。我们还是先看4月25日《香港商报》的社论:八佰伴集团宣布于6月下旬将总部由香港移至上海,主席和田一夫并将留驻上海坐镇,该项决定在日资以及本港投资者中引起一定震动。八佰伴是颇具影响的跨国企业,和田一夫更被视为眼光独到的成功人士。6年前在香港经济被看淡的情况下,八佰伴将总部由日本迁来香港,短短几年迅速建立了市场地位,旗下5间公司一年多时间相继上市。八佰伴在香港的业务虽然未变,集团总部却破天荒地移去中国,自然引起投资者侧目。

  八佰伴总部由港迁沪的原因,和田一夫及集团公关公司均日作出今人信服的解释。和田一夫坦言在可见的将来,香港经济难以我望有大幅增长。他的看法未必是对香港前景抱有悲观情绪,而是就香港的发展空间与中国内地作出的比较。

  不可否认,香港去年以来经济放缓,消费瘦弱,对百货零售业形成较大冲击,有的公司被迫裁员或结业,八佰伴的业绩亦不如前并出现亏蚀。在暂时的经济调整面前,经营者需要寻求对策,不过将总部迁移显然不仅仅缘于这种短期因素,而是集团发展战略作出的转移。

  如果说八佰伴于1994年在上海设立首间超市是进军中国市场论证的开始,那么,现在,八佰伴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已经完成了全部论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论证完成时间是在中国制定并通过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之后。

  中国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展示了既广阔又纵深的投资发展环境。随着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相当大。目前中国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已达3。32万亿,居民的购买力与日俱增,消费档次越来越高,作为生产、配销、零售一条龙的八佰伴以中国市场为发展重点,自然是明智的选择。上海是中国购买力最旺盛的大城市之一,又是发展中的金融中心,以上海为基地辐射全国,也是顺理成章的安排。

  有分析家指出八佰伴此举隐喻对上海金融中心的“看重”和对香港这个金融中心的“看淡”,事实恐不尽然。香港与上海各具优势,在可见的将来,上海不会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投资者的重心是否需要“北移”,端视经营业务的性质而定。当然,如果香港有一天偏离了经济中心,而成为政治斗争的中心,投资者纷纷离去则是肯定的。

  《香港商报》对八佰伴将总部迁往上海作出了一种美好的解释,称赞和田一夫此举十分的明智。这种观点在香港颇有市场、笔者臆测和田一夫若知晓一定非常满意,因为他正是把八佰伴在中国内地的业务,看成一片光明。

  香港的部分传媒对八佰伴在内地业务的前景不持乐观。八佰伴宣布将总部迁往上海之后,7月号的《资本家》杂志发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文,把八佰伴将发展重点转向内地形容成“进入虎穴”,因为在广阔的中国内地,不仅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国营百货,还有纷至沓来的外资过江猛龙。在猛虎成群的内地百货市场,八佰伴可能捉住“虎子”,也可能被“虎”吃掉。

  该文章指出:“日本经济何时复苏?短期内不能寄予厚望。香港人的消费意欲何时回升?也是一个未知之数。中国大陆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所以八佰伴也打这张王牌……。”

  “为何在这个时候作出部署呢?据香港的分析家指出,除了香港零售业市场日渐饱和外,也与八佰伴国际负责中国业务的副总经理田岛正一在今年3月初逝世有关。当然更直接的是,在观望一段时间后,日资同业也相继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为竞争形势添了不少变数。在这个情况下,和田一夫被逼‘御驾’亲征了。”

  文章认为八佰伴脱离中国实际而作出宏大的计划:“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八佰伴要在明年(指1998年)底前建立1000个零售网点的宏愿难以落实,上海分店的前景短期内也难望看好。但和田一夫却依然再押一宝,于4月下旬宣布把八佰伴国际集团的总部由香港迁往上海,而他本人也留驻上海,亲自观察及策划他庞大而冒险性极高的生意。”

  这之后,八佰伴频频作出出售资产和调整架构的举动,不利八佰伴的传言也渐渐多了起来。

  1996年8月,八佰伴集团推出一项私有化计划。

  持有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42%股份的大股东八佰伴国际,提出将八佰伴香港私有化的建议,建议内容:一、以每100O股八佰伴香港换取451股八佰伴国际之股票;二、以每股O。381港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八佰伴香港。

  八佰伴香港全资拥有港澳10间百货店业务和9成的妙丽连锁店。按照现金收购价的市值为1。3亿港元,其主要资产是店铺装修,八佰伴平均每间超市装修费就得花0。5亿港元。但实际上,附在物业上的装修套现不值分文。最重要的是八佰伴香港的欠帐和负债已达4。7亿港元!

  若八佰伴中小股东们售股套现或换取八佰伴国际股,实在是能受益。而作为八佰伴集团,进行私有化并无经济上的好处,只是将子公司的债务让母公司全盘承担。不过,八佰伴香港私有化后,可不再受街头小股东们的制约。也许便于总部把精力财力转向上海吧。

  由于当时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