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冷在一旁反问:“那你怎么不结领带呀?怎么不印些名片呀?”
静思庵主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俗。”
我曾向小冷打听:“他为什么叫‘静思庵主’?”
“你不知道吗?”
“不知道。”
“在西郊,就是他的老家,他有一座小草房子,现在没人住。他一有空闲就领一些朋友回去待几天。他给那个小草屋取名‘静思庵’,还常常躲在庵里写字画画儿,落款都是‘静思庵’。”
我笑了。
“静思庵主和黄科长是忘年交,他们好像一个人似的。有一段吃住都不分哩。黄科长也到‘静思庵’住过,还给它题过很多字。庵主这个人不坏,长了你就知道了。他是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
不过他留那个大背头,以及那副奇怪神气,无论如何也让我喜欢不起来。当然这极有可能是一个与人为善的、勤奋的、助人为乐的人。我知道他与黄科长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那本自传、养生学和书法绘画等。他们常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一次我到黄科长办公室,静思庵主也在,他见了我就把桌子上的一份材料挪到一本杂志下面。可是黄科长立刻把杂志挪开说:“宁同志又不是外人,他是我们协会的人,看看不妨。”
原来那沓纸的题目是:“保持年轻貌美的五千年秘方”。
黄科长说:“这不过是写着玩玩。如果首长喜欢,就给他提供个参考,也可以作为我将来出版‘自传’的附录部分。”
静思庵主附和:“就是就是。”
接下去的谈话就大多集中在营养保健方面。这时我突然想到这儿毕竟是一个“营养协会”,我们谈的是正事。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在这方面果然具有渊博的知识。我想自己这辈子也没法达到他们的境界。他们交谈时互相补充,观点一致,态度和蔼,偶尔也会有小小的争执。比如说他们议论起“佛跳墙”——刚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则见闻录或一幅画的题目,后来才知道是一道名菜。据说它营养超群,强精效果极佳,所用材料都是一些海珍和中药——干贝、鲍鱼、海参、鱼翅和鸡鸭之类。关于这些材料怎样制作简直要花费一个晚上才能记个大概,程序复杂,繁琐到不可思议。可是他们二人竟然可以叙说得纤毫不乱。最后的争执源于有光补充的几句话。他说: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曙光与暮色(31)
“当一切都放在小碗中,加上盐和胡椒蒸好后,最好再放两片金华火腿,那样营养和味道就会平添二成。”
黄科长大不以为然:“金华火腿不行。”
有光进一步解释:“金华火腿也可以切成丝状。”
“金华火腿不行。”
静思庵主搓着手,只不搭腔。这样停了约有十几分钟,他们又像往常一样微笑着继续讨论了。接着他们又谈到了具有强心效果的燕窝、可以增进食欲的皮蛋粥。说起燕窝的做法,黄科长常常要说“取一人份”如何如何。我问“一人份”是什么意思?有光解释“一人份”花了好长时间,最后黄科长都不耐烦了,伸出胖胖的小手摆动着。那时我才发现:他戴了一个明晃晃的玉石戒指。
就是这一天,黄科长把抄得整整齐齐的一沓稿子移到我面前说:“这就是我的‘自传’了,改来改去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了。交出版社之前,希望你能看一遍。”
我把这沓稿子接在手里:“正好学习学习。”
一句说完,屋里静得很。一抬头看到了黄科长冷冷的脸色。他的眼睛紧紧注视我手中的稿子,鼻子里“吭”了一声。
“你先带回吧。手要勤,看到有毛病的地方就用笔画一道。”
“这怎么可以呢?这么整齐的稿子。”
有光在一旁说:“不碍事,不碍事,你按黄老的意思做就是。”
我仍然不太明白。我把稿子抱回了办公室。静思庵主紧随进来,发出了郑重的约请,说他的很多朋友都想认识我。不知怎么,我觉得这次真是没法拒绝了。
“走吧走吧,他们都是好人,都很想见见你,好多人知道你呢。”
这反倒使我有点胆怯了。
2
我被静思庵主领到了城里的家,而非西郊那处“静思庵”。这是一套公寓房,一共两间,有小小的厨房和门厅改做的客厅。他爱人不在,大概他招待朋友的时候故意把她支开了。我们先到,一会儿就陆续有人来了,不长的时间小客厅里就坐满了七八位。我马上发现,这些人的神气都多少有些怪里怪气的。有的目光尖利看着前面——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才发现他在注视茶几上的一只杯子。有人似乎心不在焉,可又专注得很;还有人明明是对你说话,可目光非要执拗地盯住一旁不可;有的人口吃;有的人说起话来大仰着脸,像在背诵书本。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至少酷爱一两门学问。有的像静思庵主一样爱书法,爱绘画,爱雕刻,爱文房四宝;有的是收藏家,竟然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专心收藏火柴盒,据说已将各种各样的火柴盒装满了四大木箱;还有的在收集各种各样的酒瓶——桌上摆的那个方方的酒瓶正是他今天要取走的;有一个瘦瘦的眼睛下方有一颗黑痣的人面色冷峻,一直不语,最后在有光的一再催促下才算开口——他伸出手指了我一下,嗓音艰涩:“你应该读一下《史记》。”
“为什么?”
“读一下《史记》。”他重复说。
他的目光让我害怕。我看看静思庵主,看看旁边的人。旁边的人正和静思庵主说着什么。
大家开始喝酒,分头交谈。我觉得他们似乎是各说各的,互不相扰。后来不知为什么竟然异口同声骂起了教授。不是骂某一位教授,而是骂所有的教授。他们共同的观点就是:那些人都是白吃饭的家伙。我有点不能同意,但又不想惹恼他们,尽可能把握说话的分寸: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曙光与暮色(32)
“我们还是应该尊重学有专长的人。”
那个专门收集火柴盒的人“呸”了一声:
“什么‘学有专长’?无非是些阳痿的物件!”
我不再讲话,一直挨到这次聚会结束。我像逃避瘟疫一样逃开了有光的家。有光出来送我,我说:
“我一个人走吧。”
第二天上班时,黄科长笑吟吟的:“听说你们昨晚的聚会不错呀?”
“不错!”
黄科长低下头:“有光这人择友甚严哪。”
“择友甚严。”
“你该经常和他们探讨一些问题,多一些来往,这会有大收益的。”
我很快回到了自己那间耳房,把门合上。我想闭上眼睛安歇一会儿,可是小冷又追进门来。她说:“老师儿,你可不能扔下我的事情不管哪。找到那个老画家了吗?”
还没等我回答,黄科长又进来了。小冷马上笑着转了话题。黄科长看看小冷,目光有些警觉。小冷一出门黄科长就问:
“开始看我的手稿了吗?”
“很快就开始。不过这几天事情很多……”
“唔,抓紧时间吧,”他挠挠头,“这部‘自传’一般人是不能看的。你知道看的人多了,会有盗版之类的问题,那样正式出版也就没有多少意思了。”
我看看摆在旁边的那沓书稿:“它不过有四五万字吧?要出版恐怕太薄。”
“有的只写了个大概,我要让助手把它扩展一下,搞成二三十万字。”
我吃了一惊:“那工作量将是很大的啊!”
“不大,不算大;主要的精神都有了。你看看就知道。你知道著书一事不易啊,要千锤百炼。”
从他的话中我才知道,原来不仅是静思庵主,还有他身边的一伙朋友也都看过了。据说他们提了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些建设性意见。
这天下午,静思庵主和他的几个好友又到我的办公室来了。他们在屋里走来走去,一会儿跺脚,一会儿拍桌子,激动起来口沫横飞。那个建议我读一遍《史记》的人紧紧攥住我的手:
“多么好啊,多么重要啊。我们终于认识了……这是一个‘沙龙’。”
一直到下班的时间,他们还是迟迟不肯离去。黄科长和小冷让大家都不要走,就在这里吃晚饭。庵主带头喊着:“那当然!”
庵主手搭我的肩膀,让我留下。我借口家里有事情,坚持要走——出门时听见黄科长在身后说:
“你们看他老婆管得多紧,这还搞什么事业!”
一片嘘声。
我快着步子逃开了。
后来上班就不得安宁了。阳子和其他朋友偶然一顾,可静思庵主那一伙却要频频出入。有时找我,有时只和黄科长神聊。我这儿如果剩下一点时间就要被小冷占去。她还是挂记那几只“虾”,神情沮丧。据她说,她的弟弟已经非常危险了,而静思庵主好像对这事儿漠不关心。“实在不行就要求黄科长了:那时候什么事情都糟了。”我烦得要命。后来我不得不对黄科长提出:我已经没法正常工作了,特别是没法看你的自传了。这里连起码的安静都没有。
黄科长沉思不语。我知道对方最挂念的不是我的那份安静,而是其他。我提出来:能否在上班时间禁止那些无关紧要的来访者呢?黄科长想了想,点头又摇头。他说:“静思庵主会不高兴的。这样吧,我们商量商量看。”
两天后,黄科长对我说:“你带上我的自传到‘静思庵’去躲几天怎么样?”
我想着那个远在西郊的小草屋。它给我一种神秘感。我说:“我可以在那里集中时间工作。不过我有个条件……”
《你在高原》 第三部分 曙光与暮色(33)
“什么条件?”
“就是别再让人打扰我,并替我保密。我真的要躲藏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