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纷纷嘀咕,徐福却已抱定主意。所以说大贵之人必有恒勇,一切机缘皆由天定,也活该他日后发迹,赫赫然光宗耀祖。话说阳春三月,南风吹拂,徐村之卓越青年姓徐名福者,携饼提囊,手指西荒,大步而去。连走七七四十九天,一路过大繁华之都临淄,进曲阜,去洛阳,一脚踏进黄土地界。但见街上黎民,人人面貌苍黑;却听市井喧声,个个声音高亢。于是乎入了蛮地,投了他国。那时节秦之为都,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人不开化,没有商业,丝绸少见,粗皮糙面,西风酷寒。哪比得上咱齐地膏壤千里,鱼米之乡,女人面如桃花,男人臂文青龙,一个个面红耳赤,皆是结婚生育之良伴!话说徐老二壮志在胸,不事挑剔,见店即投,夜间热水烫脚以舒老茧,白日频递名帖寻求上达,一心面见大王。
始皇本名嬴政,虎狼面貌。我村徐福苦等三月,一俟宣诏,不畏强暴,抖擞向前。先是一个弯弓,施了大礼。原来徐村地处沿海,民风豪迈,自古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更有若干美俊少年。徐福是年一十八岁,筷子穿髻,眼角上挑,一双大眼黑白分明,令皇帝一见欣然。再加上该青年巧言令色,细说千里迢迢来自东海,里籍徐村,紧邻浩淼,仙人频出,光芒万丈!当年始皇虽非古稀之人,无奈统一中国操心忒狠,酒色无度,所食之物无非羊肉泡馍,不得一粒海中珍馔,营养稀薄,眼见得气息奄奄。他听得徐福一番描画,求仙心切,恨不得即刻东行,直抵徐村。始皇吸溜口水,将东海面貌人口诸事一一探问,并让人记上绫子。该绫子悬于大庭之上,上书两个斗大篆字:徐村。
徐村先后历经颇多,福祸相倚。徐福出海三次,止王不归,种种变故,险象环生。封建帝王诛杀猛烈,灭九族而屠三牲,血流遍野,呜呼哀哉!话说我村徐福,英明果断,料事如神,藏大秘于四野八乡,布人脉于齐城内外!早在先前,徐村百姓个个改了门庭,换了祖宗,乔装打扮要饭说书,打工糊口串街走巷。一霎时哪里还有徐姓一村,只说是大海淹了龙王庙,老天爷灭了徐家香,从此不再有徐村一说,屋去人空,荒草没冢。公元1492年哥伦布氏发现美洲大陆,世人呼奇,实则比徐氏晚了一千七百余年矣!再越四百,即公元1892年许,方有徐姓人氏一个个浮出水面,散淡之人个个抖擞精神,人人重归故里,念先人之惊天伟业,竖村碑于通衢大道!故今日之徐村实乃古代之徐村也,二址合一,严丝合缝!若继往开来做纵横观,该村乃我市下属乡镇之明珠,如日中天,恰逢盛世,地方官员,清正廉洁,团结一心,奔向小康。有诗为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何曾费工夫;借得徐福东渡志,盛世奋起展宏图。
分与合
1
几个月下来,纪及对手头的工作似乎有了信心。一切都仿佛是机缘巧合,浑然天成:上次因为那部传记在东部采访奔波,再加上长期研究古航海史的勘察和资料积累,更有多年来一直想撰写却无法最终完成的著作——这回都在心底得到了一次综合和归纳,思绪逐步理清,渐渐到了瓜熟蒂落的地步。这使他非常兴奋。我问曾经要写的是怎样一部论著,它与我们正在接受的项目关系密切吗?他说当然,严格讲它们在本质上是一回事。“这本书困扰了我多年,常常进行不下去,主要不是资料贫乏和技术问题,而是缺少一种心劲——一股进入内心的力量……”他的话虽然让我多少有些费解,但仍然还是高兴。因为我看到他舒了一口气,像是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的样子。
《你在高原》 第一部分 海客谈瀛洲(24)
我知道可以着手完成眼下的任务了——而那个人的传记我们早就搁下了,尽管还没有向领导正式提报,没有利利落落将这个大麻烦推掉,但心里已经把它卸载了。我迟迟没有把这个决定说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涉及到一个权势人物,多少有点担心。我几次想告诉娄萌,那事儿我们干不了,但几次都没有说出口。纪及说那个人的所谓传记是一场闹剧,“而今什么都可以立项,花纳税人的钱为这样一个人物立传,真是荒唐之至!”他这样说,那是因为他了解到许多关于传主的事迹。我说:“可是我们现在着手的项目就不同了,它值得咱们好好干一场。”纪及脸上又出现了那种不易察觉的笑容。但他没说什么。
我们先后去了三次东部城市,后两次几乎没有进城,只在郊区的一些古遗址勘察。其实东部沿海以及古运河的所有码头、航道,在纪及那儿都是了如指掌。他这次与我同行,不同的只是换了一个视角,是从一个更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审视而已。从东部城市离开之后,我们又跑了更多的地方,包括我老家的那个海角。令我惊异的是,海角的地方官员也开始谈论徐福的事情。纪及认为我们的活动范围其实应该进一步扩大,绝不能局限于东部沿海和半岛地区。他认为整个历史事件属于古航海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绝不应孤立起来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当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一时的任务。”
纪及这样认真严肃地对待徐福东渡,我相信娄萌听了会非常高兴的。
因为频频出城,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娄萌了。她现在是直接与我联系、并通过我把相关意见转达给纪及。而纪及所在单位的上司很少关心这个事,更高的领导不是别人,正是娄萌的丈夫。无论从哪方面讲,她关切此事都合乎情理。多么热情的人啊,她的热情,当然还有她的美丽与可爱,使她常常涉猎一些与自己的身份不太相符的重大领域。比如她经常接触的都是全城最有权威的领导,一般来说,那些已经不太年轻的人有什么话总乐于找她说说,在闲聊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公事交她去办。本来杂志社这一摊子就够繁重的了,但她尚有余力参与更多的事情。有一次她甚至因为给一位丧偶的老领导张罗续弦,整整奔波了两年多,其中成败掺半,直到那位老人突然死去才算作罢。所以我一直认为,正因为她过于古道热肠了,这才给我招来一些额外的工作,甚至把我当成了手中的一张牌,在她熟悉的那些场合甩来甩去的,好像我这人没事干一样,或者像她一样爱掺和一些老人的事儿。其实我也人到中年了,精力尚可,只是家庭事业诸方面都忙得不可开交。我和纪及都不再是一戳乱蹦的毛头小伙子了,除了本职工作,除了真正有意义的一些事情,一般来说都懒得去干。总之我们也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年龄。所以我一直怀疑是她主动提出让我们为某人写传记——而那个人当然高兴了——她会大包大揽,像男人一样拍胸脯。仗义的美女当然人人喜欢,苦只苦了我和纪及。
娄萌说到纪及的独身就兴味大增,这又一次显出了她的热心肠。说实话,她的这个特征利害兼备,用对了地方也是蛮好的。她如果能让纪及幸福活泼起来,出入成双成对,就会彻底改变这个朋友的一生。朋友之间,如果对方在个人生活上别别扭扭,另一个人在情绪上就会受到影响。我敢说纪及有时面向窗户出神的那一刻,十有*在想王小雯的事情。这个女孩近来往这儿跑得更频,有一次我进门发现她在这里,两只眼睛好像刚刚哭过。她不像过去一样早早离去,而是一直待在另一间屋里,直到我找一个借口走开。娄萌问起纪及交友方面的进展,我就说到了王小雯,她马上说:“噢,那不成。”接着就不谈了。她说这个纪及学问不错,人也诚实——“你听我说,只要是瘦干干的青年,一般都诚实。”她不知怎么得出这样一个奇怪的结论,而且言之凿凿,“我第一次见他就有这个印象。当时只想,这个人哪,可能胃病太重了——哪个闺女跟了他,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帮他调理好。身体对于家庭幸福是很重要的。一个男人老在身边哼哼呀呀,那日子是没有多少过头的。”
《你在高原》 第一部分 海客谈瀛洲(25)
她这样说时就在我身边踱步,不时地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也在观察我的身体似的。她比我只大一岁多点,但在生理知识范畴却成为不容争执的权威。其实男女上下级之间鲜有这方面的交谈,而她一谈到婚姻疾病人体健康之类就格外起劲。在办公室,她没人的时候谈到纪及,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那种好奇心。她打听他工作前的一些事情,家庭状况,求学诸事,特别是——处了多少对象?我大半摇头,因为我实在不甚了了。她叹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才十几岁就急着结对子,见了异性两眼冒火;有的像阴阳人似的,对异性基本没感觉——我不知道这种迟钝的人在事业上会有多大发展。”我听出她在影射纪及,就说:“他在事业上可不迟钝。他不过是结婚晚了一点。再说以前谈没谈过我们也不知道……”娄萌拍起了手:“这就对了,人是不可貌取的,‘*’期间揭露了一个木讷的老头,一个书呆子,你猜他怎么?”“怎么?”“有两个私生子呢!”
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娄萌有一个未婚的女儿,叫于甜,已经往三十上数了。这使我明白了娄萌对纪及过分关心的原因。那一天我正在办公室,一个穿了大花裙子的姑娘从窗外一闪,还没等我看清模样就进来了:“宁叔叔,我找我妈。”我不认识她,经自我介绍才弄明白是娄萌的女儿。娄萌不在,于甜就坐了一会儿。我发现这姑娘腼腆朴实,留了短发,长脸儿,一对眼睛黑漆漆的。她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双眼睛。不过她绝不是那种妩媚漂亮型的,皮肤有些粗糙,尽管搽了较多的化妆品,也还是给人这种感觉。她显然不太善于与人交谈,坐在那儿话语极少,眼睛始终盯着母亲的办公桌,好像只有这个视野范围才是她应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