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虚谷,无形无相,上德不德之貌(“上德若谷”)。“同于道者”,德泽天下,普化众生,慧光遍洒,生灵蒙辉,但“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永无极性之限量,犹如无底“大壑”永不足(“广德若不足”)。“同于道者”,建德立业,无求无望,以无所得心修德符道,不求闻达,不露形迹,唯畏显露,如若行窃,怕人所知(“建德若偷”)。“同于道者”,精纯无杂,朴实无华,质真无伪,至诚敦厚,无饰无表,“浑兮其若浊”(“质真若渝”)。“同于道者”,极性断除,无白无黑,玄览无疵,洁净无尘,素朴天真,和光同尘(“大白若辱”)。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同于道者”,无自无他,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普施为喜,奉献为乐,利乐有情,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他人、为大家、为社会无私无欲地行道,不争不害地施为,为法界依正无为自然地庄严,佛陀称为“不住无为,不尽有为”。
4、“善”化一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为不争,故无尤。”(《八章》)
“同于道者”的所为,以水比喻,再恰当不过了。在极性的物质世界,没有比水更近于道者,更能体现于“道”者。“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充方现方,填圆显圆,“为而不争”。处众人所恶处而不厌,冲秽厕而不嫌,上国宴而不喜,“随众生心愿”,如镜映照,不拒好丑。“同于道者”,象水一样,广利群生,庄严法界,有情无情,善化善得,做不请之友,救济困厄,施桥船之功,德泽世人。善利众生,无愿无求,一相平等,视一切有情为未来之佛,悲悯一切众生为一子之想,行“德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而显平等性智。普化无分,同体不二,广施德教,明察秋毫,善巧开启,方便教化,愿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行“德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而显妙观察智。“同于道者”无自私自利之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为百姓作归依处,为百姓作大利益,为百姓而生,为百姓而死,“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维摩诘经》)乘愿而来者,现化世间,无一己之私利,无人我之纷争;以无私奉献为价值观,以度化众生为人生观,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世界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导人入“道”,突破极性思维的分别执著,开启自性的常住妙明(“明明德”),救人出痛苦烦恼的三界火宅,众生无边誓愿度,不舍一人。
物无贵贱,尽其利用,不暴殄,不浪费,各适其所(无弃物),不偏党损益(善救物),互为资用,是圣者的慈心及物。有情无情皆吾人“妙明真心所现之物”,故善救人救物,尽才尽用。“归元性无二”,同共圆种智,这就是“同于道者”的若水之上善。
“同于道者”,德厚智明,居处蒙益,如蕙兰生处香溢,宝珠现处光耀,圣者居处利人利物,为“居善地”。六祖惠能不识文字,智慧超群(“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言惊四众(“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语出不凡(“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广韶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坛经》)这就是出世法的“居善地”。世法中,德才兼备者为宰,兴利除害、修桥补路、移风易俗、开启民智、百姓爱戴、万世流芳者,不乏其人,亦是“居善地”也。
“同于道者”,心处大定,湛然常寂;智慧无上,“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定慧等持,寂照不二,是为“心善渊”也。
“同于道者”,本无利害之极性,“圣人无常心”,但一切作为,自然显示“利而不害”之功效。“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施所为,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成)之、毒(熟)之、养之、覆(保护)之,悉无唐捐,是为“与善仁”也。
“同于道者”,“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老子讲:“善言者无瑕谪。”(《二十七章》)无虚言,无过言,无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虽“道之出口,淡乎无味”,“信言不美”,但言必于“道”,不戏论;言必有信,不欺诳;言必善化,不误人;言必有实,不空谈,是为“言善信”也。
“同于道者”,知心境一如,究竟一相,心无业因,不现业相。故能“无为自化,清净自正”。(《史记》)正己则能正人,正心则能境治,“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涤除玄览’,泯灭极性观念,突破极性思维,转识成智),实其腹(腹者内也,心腹之谓也。不被外境所转,六根不外驰攀缘,不二相分别执著,无有前尘虚妄影事。心无极性的界相分割,自是究竟一相,无二无别,唯是真如一心,实相无相,真无幻妄,妙心遍满,可谓内实不虚)”。“虚心”、“实腹”,妄除真显,妄除则心清净,真显则本大定,清净大定,天下自正。所以,老子曰:“清净为天下正。”(《四十五章》)此之谓“正善治”也。
“同于道者”,八识转四智,“能善分别诸法相”,法眼明辨,慧眼明彻,善巧无穷,方便应手,随机应变,自在无碍,理事圆融,无所不通。犹如观音三十二应化,“无作妙力,自在成就”;十四无畏,“福备众生”;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佛家讲,七地菩萨以善巧方便,随机利物,称方便波罗蜜。有善方便,才能巧度一切众生。“智慧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维摩诘经》)
“同于道”的“众导师”,必以智慧为母,方便为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方可谓“事善能”。《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中有一段专讲“事善能”。今录如下,以资深化“事善能”:
“摧灭烦恼贼,勇健无能逾。降伏四种魔,胜幡建道场。虽知无起灭,
示彼故有生。悉现诸国土,如日无不见。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
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
教化于群生。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
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或示老病死,
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
众人有常想,照令知无常。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经书禁咒术,工巧诸伎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先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化彼诸众生,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立之以等力。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和安。一切国土中,
诸有地狱处。辄往到于彼,勉济其苦恼。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啖。
皆现生于彼,为之作利益。示受于五欲,亦复现行禅。令魔心愦乱,
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或为邑中主,
或作商人道。国师及大臣,以佑利众生。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
因以劝道之,令发菩提心。我心骄慢者,为现大力士。消伏诸贡高,
令住无上道。其有恐惧众,居前而慰安。先施以无畏,后令发道心。
或现离淫欲,为五通仙人。开导诸群生,令住戒忍慈。见须供事者,
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皆能给是之。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
度脱无数众。”
“同于道者”,“知常曰明”,不妄动,动必有时。不动才是真动,时时于动中不动,可谓“动善时”。凡夫“不知常,妄作凶”,不由自主,极性心识刹那不停,妄心妄念相续不断,此为动不善时。圣者心常寂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相泯灭,攀缘不起,一相现量,不取不舍,自在如镜,“不将不迎”,时时应对,无时不善,无处不宁。佛陀的“三念住”(第一念住:众生信佛,佛也不生欢喜心,而恒常不变地安住在正念与正智之中。第二念住: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烦恼心,而恒常不变地安住在正念与正智之中。第三念住:同时有一类众生信佛,一类众生不信佛,佛知之也不生欢喜与忧戚心,而恒常不变地安住在正念与正智之。)可谓真正的“动善时”。事相中,把握机宜,教化开启学人,啄啐同时,不失时机,是禅宗大师善施机教的“动善时”。佛陀和大菩萨具他心通,不请而施教,自是“动善时”。孔圣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亦属“动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