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调节机器的速度了。威廉按照西门子的设计原理制造了差速调节器,并作
… Page 12…
了很大改善,顺利完成了任务。后来,西门子根据差速运动原理又制造了很
多机械装置。
1843年,威廉·西门子带着试探的心理去了英国,以期推广西门子的发
明。英国工业的规模和水平吸引了他,英国社会的特点也让他感到非常适应,
因此,不久后他便在英国定居了。西门子的事业开始在德、英两国发展。威
廉在英国的工作非常出色,他不仅将西门子的电镀专利卖给了英国人,而且
在英国取得了差速调节器的专利。
电镀试验的成功一直激励着西门子,他决定扩大在这方面的试验范围。
在用硫酸镍和硫酸铵做试验时,他从这两种盐的溶液中获得了很好的镍沉
淀,于是他成功地进行了电镀镍的试验。西门子是一位具有工程技术的天才
和敏感性的科学家,电镀镍的试验使他马上想到这一成果或许会对印刷业有
很大价值。因为印刷用的雕刻铜版镀上一层镍后,笔画的精细之处不会受到
损害,而印刷的次数则可大大增加。为了利用这一成果,他和一家印刷工厂
签订了合同。接着,他又对印刷机械进行了研究。他把当时普遍采用的锌版
印刷机,改造成旋转式快速印刷机,用圆筒式的可弯曲的锌板取代过去的工
作过程。在一位灵巧的钟表匠莱昂哈特的协助下,他制造了一台样机,并取
得了令人满意的印刷效果,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这时,威廉寄来一封信,将他在英国的一些见闻和发现告诉西门子。这
本是他们兄弟间常有的事,但信中讲到的一台名叫斯特林热气机的机器,引
起了西门子的极大兴趣。这台机器不是用蒸汽而是用加热的空气作为动力,
并且它能把工作时没有耗尽的热量储存起来下次工作时再使用。当时,科学
家们还未得出所有的自然力都具有一种因果联系的结论,也就是说还没有发
现和公布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因此,西门子认为斯特林热气机的工作原理
属于未知的广阔领域,并感觉到它有可能成为改革整个机械工程技术的基
础。为此,西门子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写了一篇题为 《关于热空气作为
动力的应用》的论文,发表在1845年的一份科学杂志上。这是西门子发表的
第一篇科学论著,他在文中阐述了这种空气发动机的原理,并且提供了一张
他认为可行的设计草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门子的理论已经完全建立在
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对机器中的热循环和热当量原理也作了清楚的相应
的说明,而这些定律和原理是科学家们后来才揭示出来的。
在柏林,西门子和他过去的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经常参加物理学
家们的社交活动,由此结交了一批科学家朋友,他也因一系列有价值的发明
和理论研究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1845年,西门子和一批青年物理学家一
起,发起成立了物理家协会。这个协会汇集了当时德国的许多优秀的青年自
然科学家,这些人后来几乎都成为卓有成就的科学巨匠,如杜布瓦·雷蒙、
赫尔姆霍茨、克劳修斯、布吕克等,他们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协会经常举行学术演讲,交流学术成果,逐步成为一个影响巨大的
学术团体。著名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就是赫尔姆霍茨首先在物理家协会的
演讲中发表的。
前面已经说过,在当时的普鲁士,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之间存在着
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西门子却成功地活动于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两个领
域中;在他的科学实践中,这条鸿沟似乎已不存在了。
… Page 13…
五、军人与发明家 (三)
在柏林,西门子对电气试验的兴趣逐渐增加,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种兴趣最初缘于他对精确测量弹头速度的研究。
当时,普鲁士炮兵测试委员会委托钟表机械师莱昂哈特制造了一只特殊
的钟,用以测量弹头的速度。这只钟的指针和内部机构如果用电磁联结起来,
指针就会以极大的速度旋转,炮兵测试委员会希望能通过指针的结合与分离
来测得弹头的速度。但是在实际测试时却遇到了种种困难,即使作了多方努
力和改进,仍然无法确定弹头的速度。西门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研
究,想到了用电火花来测量的新方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篇题为《关
于应用电火花测量速度》的论文,发表在《波根多夫年鉴》上。文章指出,
在一个匀速旋转的抛光钢质圆筒边,放置一个与之距离适当的通电的尖针,
弹头通过时会引发尖针放出电火花,从而在圆筒上留下清楚的标志;根据相
互间的距离和电火花产生的标志以及已知的钢筒旋转速度便可以计算出弹头
的飞行速度。西门子的方法确实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
间内,电火花测速法都被用来测量快速运动物体的速度。
西门子还参与了莱昂哈特改进有线电报装置的工作,这使他对电气试验
的兴趣到达了顶点。有线电报是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
讯工具,人类从此逐渐摆脱了对驿车、信使或信鸽传递信息的古老方式的依
赖,开始通过架设的电报线进行异地间的瞬间联络,这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
重要成果之一。但在电报机刚出现时,还是一个急待改进的产品。当时德国
有一种威斯顿指针式发报机,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部想把它用于军事联络,但
在试验时电报机却没能表现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在室内试验都没能取得成
功。于是,莱昂哈特受普鲁士电信委员会的委托来解决这一问题,西门子也
参加了这项工作。
1846年,西门子见到威斯顿发报机,在观察试验过程时,他很快便找到
了失败的原因。威斯顿发报机是一种手动机器,其工作原理是:用手匀速地
转动一个曲柄,产生持久的达到足够强度的电流脉冲,从而推动电报接收机
指针机构的不断运动。但是由于人手很难保持长久的匀速运动,因此也就很
难产生持久的高强度电流脉冲,再加上电缆的绝缘性能不好,会使电流损失,
因而达不到足够的强度,因此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莱昂哈特发挥他钟表机
械师的特长,设计了一种类似钟表的结构,使其能够按照完全规则的时间间
隔产生出电流脉冲,这就解决了人手不能保持匀速的问题,因此是一大改进。
但是作为工程技术学家的西门子清楚,莱昂哈特的改进只是在机械运动方
面,但电流在导线中损失时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得到消除,这或许是钟表
机械师所无能为力的。西门子想出了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在当时来说最可靠
的办法,即将指针式电报机制成自动的机件,使电流自动地切断与产生。他
认为,如果将两个或更多的这种电气设备联结在一个循环电路中,那么只有
在所有联结起来的电气设备都完成工作而且因此电流切断时,才会出现新的
电流脉冲。这就是西门子所发明的电流自动断续技术,这一技术至今仍被广
泛利用,如自动闹钟、自动门铃及频闪彩灯、霓虹灯等都是采用这一技术制
造的。
依靠电流自动断续技术,西门子在威斯顿指针电报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
种新的可控断续手动发报机,并把生产样机的工作托付给了一位名叫哈尔斯
… Page 14…
克的青年机械师。哈尔斯克是西门子在物理学会中结识的一位朋友,他当时
在柏林经营一家小机器工厂。他既具有出众的组织才能,同时在工程技术方
面也颇具造诣,但最初见到西门子的设计时,他却没能马上明白其中的奥妙,
甚至怀疑这一机器能否运转。为了鼓起他的信心,西门子用烟盒、锡片、若
干铁块及一些铜线制造了几架能自动操作的电报机,结果它们的运转和停止
都十分可靠。这一试验让哈尔斯克极为振奋,既然用简陋材料生产的设备性
能都很好,那通过精密手段生产的机器更会不同凡响,因此他以极大的热忱
生产了最初的几部电报机。当时在德国,研究电报机的科技人员很多,电报
机的质量也良莠不齐、各有特色。在一次竞赛会上,西门子设计的这种可控
断续手动发报机被公认为在普鲁士将来的国家电报网中最适用。
对电报机改进与研制的初步成功,使西门子坚定了继续研究下去的决
心。作为一个眼光敏锐的科技工作者,他清楚地认识到了电报机的重要意义
及发展前景,因此,决定把电报事业作为毕生的职业。西门子坚信,这一选
择不仅可以使他的事业走向成功,而且可以通过它获得金钱以便履行对弟弟
妹妹的抚养义务。
西门子开始为自己的选择而专心致志地工作。他写了一篇研究当时电报
发展状况及预期的改良的论文,寄给了军队总参谋部下属的光学电报机构的
首长,结果受到了高度重视。他被调到了总参谋部下属的电信委员会工作,
全力从事电气电报的研制工作。不久,他便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成为该委
员会的主导人物。
当时的电报还处在有线阶段,接发报双方的电报机通过架设的电线相连
接。因此,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架设在电线杆上的可以轻易触及的电报线的
安全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