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哪一方讲哪一方就是中。所以互为主伴,融为眷属,我刚才讲的这个意思。「本数非多,十方界融,亦准於此」,娑婆世界如是,他方十方,娑婆世界也有十方,这个地方讲的一四天下的十方,娑婆世界也有十方,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里面,华藏世界还有十方。十方界融,重重无尽,这什么?一道,前面名号讲的是一道。
再往下面看,「因此略说娑婆融通,改非改相,略有其五」。相是讲的现象,改是改变,相改不改变?就是我刚才举的例子,我是中心,你在我前面,我就是你在我前面;如果你是中心,你就说的是我在你后面,改不改是这个意思。他在我右面,他在我左面;他为中心,我在他的左面,我在他的右面。
佛法里面有五个说法,我们看清凉大师给我们举的例子。第一个「约事常定,如小乘说」。就事上说,为了表达意思起见,假设,方位是假设的,时间过去未来也是假设的,不是定法。假设的这是常定,假定的,不能执著。小乘教,小乘教确实智慧浅,分别执著深,在贤首宗始教、小教这两种跟天台的藏教相同。
第二「随心见异,若身子梵王」。这个例子很多,「身子」是舍利弗,这里面有个典故,《疏钞》里面有引用著(这个我们不必去查它了),著重在「随心见异」。确确实实两个人晚上看月亮,各人感触不同,这是我们很容易体会得到的,在同一个境界里面,这两种人的想法、看法、感受都不相同。最明显的,我们举一个例子,这是最近我遇到的。这一个恶人使很多人受他的害,遭到很多苦难,现在这个恶人他遭难了,受他害的这些人听到之后,欢喜!他遭到报应了!这是一种人;还有一种人听到这个事情,可怜,我们得想什么方法救他。随心见异!一个是有怨恨报复的念头,你让我们吃苦,现在你也受难了,报应来了。另外一种是我自己受的苦难我知道,现在他也要受,我不希望他受到这个苦难。我们从这个例子(这是事实)就知道一个人觉迷的程度,修行的功夫。前面的人功夫浅,后面的人功夫深,真正做到「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不但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恶人遭了苦难,还有慈悲心去救他。这个境界转了,确确实实转迷为悟,转凡为圣。随心见异,不一样!
第三是「就佛而言,本非净秽」。前面我讲得不少,佛在极乐世界绝对没有说:这个地方清净、庄严。他不会有这个念头;在阿鼻地狱,他也不会说:这个地方很苦,这个地方怎么能住!决定没有这个念头。佛到底是什么念头?跟诸位说,佛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就从这上面去想去,所以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平等。「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法都平等」,不平等是你有分别、有执著,你不平等;离分别执著,法法皆如,法法平等。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的,阿鼻地狱也是自性变的,你要是见性不著相,一切法相统统平等;如果你见相不见性,一切法绝对不平等。
这里是说就佛而言,这个佛包括法身菩萨。诸位要记住,大乘法里头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换句话说,这个佛包括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是真佛,天台六即佛里面,他是分证即佛。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金刚经》上讲到诸佛,江味农居士说这个诸佛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佛是说的这个。加上包括等觉、妙觉,四十二个果位,这四十二个位子叫做诸佛。在他们的境界里面,没有净秽,没有对立的;九法界里面还有对立,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对立,所以是平等法。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如何去修平等法,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第四个是「随法回转如上,主伴互为」。这是圆教的意思,也就是我刚才讲的主伴互为。释迦牟尼佛为主,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伴;毗卢遮那佛为主,释迦牟尼佛也是伴,阿弥陀佛也是伴;阿弥陀佛为主,毗卢遮那、释迦也是伴。所以主不是一定那个主,不是的,没有一定。密宗里面讲本尊,本尊就是主,本尊之外的都是伴,所以要晓得互为主伴。佛法里头从来没有定法,这个定法只有小乘有,小乘只承认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是佛,绝不承认还有第二个人是佛,所有一切修行证果的,最高只能证到阿罗汉,他不相信有菩萨。小乘很执著,我们今天讲的他思想是保守的,不像大乘,大乘的思想是开放的。
第五「潜入微尘,如前会说」。这个太深了,微尘里头有世界,跟外面十方世界没有两样。谁能够潜入?前一会我们读到,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我们晓得微尘世界里面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所以世界是重重无尽,佛在经上讲不可思议。这是什么道理?这是怎么回事情?佛说这是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法尔如是。今天科学技术再发达,我看充其量也只能看到平面的大千世界,微尘里面的世界没法子看到,再精密的仪器也没有办法发现微尘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一一微尘,一一毛孔,一一毛端,无不如是。这一桩事情,世尊在一般讲经不说,《华严经》里面他说出来了。为什么?《华严经》的对象,法身菩萨,这里面法身菩萨几乎都是修普贤行的。
下面说,「若通论余净土,更有五义,谓诸刹相入义」。这是圆融,一佛刹即一切佛刹,不要说一佛刹,一微尘里面就现一切佛刹,微尘都能现,哪有佛刹不相入的道理!诸刹相入相即,第二是「相即」,第三「一具一切」,第四「广狭自在」,第五「帝网重叠,并如前后诸文所说」。《华严》给我们显示无尽的庄严,这后面五个意思完全是《华严经》上的,圆融无碍,自在融通,相即相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清凉大师在这个经里面给我们说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正是大自在。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经文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下面第三段总结娑婆,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於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一段文字是决定不能少的,为什么?前面只是举个例子说,让我们了解佛的名号不可思议。诸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没有一定的名号,名号的意义,全是为了教化众生、教学方便而建立的,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古时候在中国,其他国家我不很熟悉,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了解,父母为儿女命名,我们现在讲起个名字,名字的用意是对於这个小孩一生的期望。希望他将来长大了,看到自己的名字,听到别人称这个名字,就要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做到名副其实,你看这个意思多深。
不像现在,现在这个小孩起名字已经不存在这个意思了,而且现代年轻人也不尊重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好,他要改。在中国古时候名不可以改的,改名是什么?是大不孝,违背父母的意思。佛菩萨的名号是教化众生的,肯定是观察所谓此时此处一切众生的需要,做为教学的总纲领,总的方针。我们看到名号就知道佛在此地教的是什么,这个地方众生迫切需要学的是什么,名字表法。
如来在这一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里面有百亿单位世界,每一个世界众生不一样,根性不相同,这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人投胎到这个世界上来,他为什么不投胎到别的星球上去,他要到你这个地方来?在佛法里面讲「共业所感」,这是佛教的名词,中国儒家所讲的「人以群分」。他跟这一群人有相同的爱好,自然就来了。在这个世间,这种现象我们很显然的能看得出来,这个地方是佛教的一个小道场,喜欢到这边来的都是学佛的,兴趣相投!我们教堂前面那边是天主教堂,信仰天主的,你看看都到那边去了。所以在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不同的小团体,何止千万,人的爱好不一样,这是小的。
大的世界亦复如是,娑婆世界里面『有百亿四天下』,这个四天下是单位世界,每一个单位世界大的也不相同,因此佛在每一个团体教的东西不一样。你看在我们这个学院,我们每天在这个地方,大家在一块共同学习研究讲解的,佛经;对面的教堂里面讲的是《新旧约》,名字不一样,内容也不相同。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可以不懂。它的目的,这经上讲得很清楚,『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这个就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真的没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形相,没有一定的名字,千变万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不管多少,它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总是希望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作佛。作佛就是做一个真正明白人,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称之为佛。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个大段,「彰娑婆邻近十方,亦为十段」。第一段密训世界。前面所说的是娑婆世界本土,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四天下的十方,娑婆世界之内的,没有离开娑婆世界。现在这第二个大段,世尊要跟我们讲我们娑婆世界邻近的十方,这个十方这是大世界。前面所讲的世界是一四天下,这个地方所讲的世界就跟我们娑婆世界一样,范围愈来愈大,介绍还是简单扼要,略举几个做代表。十方那就有十段,这是百亿四天下之外的,第一段「密训」,密训世界。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
这个要注意,前面是此四天下东,现在是『娑婆世界东』。
【次有世界,名为密训。如来於彼,或名平等,或名殊胜,或名安慰,或名开晓意,或名闻慧,或名真实语,或名得自在,或名最胜身,或名大勇猛,或名无等智。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