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溃俏颐枪ド忻挥凶稣庑┖檬拢愿械玫亩际遣簧啤�
  现在听到佛的教诲,愧心生出来了,觉得什么?对不起众生;我做了很多错事,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师长,这个心是愧心所。因此发露忏悔,认真努力修行,改过自新,为一切众生说真实法,为一切众生示现真实行,这是真正忏悔,改过自新。忏悔、改过自新不是空口说白话,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祈祷,那个没有用处。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真正的忏悔不在那些形式,那些形式不重要,重要是什么?后不再造。就是儒家所讲的不二过,过失只有第一次,以后不会有同样的过失,这叫真正改过、真正忏悔,这是真实的功德。
  为众生说真实法、说真实话,也就是我们平常讲,「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世范」,你记住这三句,能够落实这三句,你的惭愧心具足了。时时刻刻有个念头,我这个想法、看法、做法,能不能给现前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如果不能,这个事情不能想,这个事情不能说,这个事情不能做。如果确确实实能够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我们应当要想、应当要说、应当要做,总的来说,就是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一切随顺经论教诲,这就对了。
  初学是比较困难,为什么?你要克服你的习气,你会感觉得一段痛苦,但是能够有个两、三年,你真的把毛病、习气伏住了,你就会得大安乐。你会很欢喜,真的常生欢喜心,我们人的心里真正是大幅度的做了一个转变,心转变了之后,这个效果就非常明显了,为什么?你相貌变了、体质变了,这就是你修学真的有成绩表现了。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你看一般看相算命的都常常讲,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命随心转,你只要心转过来了,你什么都转过来。再跟你说,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向内心去求,做心地功夫,这样自然就感得佛力加持,佛菩萨加持你。
  十藏第五条,「闻藏」,「为菩萨闻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故於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出现入灭,皆悉能知」。我们先说这一段,「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学习,学习为什么用闻字做代表?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为一切大众拣选圆通,他选的是「观音菩萨耳根圆通」,为什么选这个法门?他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众生六根当中耳根最利。看,你未必能看懂,但是听你会听懂,六根里头耳根最聪明。因此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就以音声为教体,也就是说教学主要的方式是以演说,让学生们多听,而且要重复的听。在中国古时候教学,实在讲受佛法的影响很大!佛法重视重复,儒家教学也重视,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著重重复!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深的道理,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就是在重复读诵里头一次完成。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不知道这个方法,所以得不到这样殊胜的利益,很可惜。
  尤其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学习应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修到什么时候才算成就?一定要修到开悟。没有开悟不算成就,这个开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以这个为标准的。没有到大彻大悟,我这个功课不能改变、不能舍弃,天天念。依照规矩去念,就是持戒。什么规矩?心诚敬。这是规矩,至诚恭敬,展开经卷如对佛前,就好像佛在我面前,我规规矩矩接受佛的教诲,这属於持戒。念的时候专心,不怀疑、不夹杂,就是没有一个妄念,把这部经从头到尾恭恭敬敬念一遍,这是修定,因为你心里头一个妄念都不生,修定!这一部经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那叫修慧,这个慧是根本智。
  所以会念经的人,他念这一遍是戒定慧三学同时具足,这是功德。不会念的,把它当作世间书本来看,一面念一面打妄想,这一句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把你戒定慧三学全部都破坏了,这样读诵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不知道平常读诵,最普遍的是我们的早晚课,都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自己一个人做如是,大众在一起做亦如是,功德不可思议。这里说的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可以,都能开悟,世间教学也著重在悟性,悟入境界之后你就知道了。这悟入什么?悟入就得三昧。像我们读《华严经》,你得华严三昧,我们读《无量寿经》,就入无量寿三昧,或者我们笼统说是入念佛三昧。
  三昧是禅定,定能开慧,慧一开了之后,就像《般若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时候你能照见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这是十法界的四圣法界。换句话说,你在定中就突破了许多不同空间维次,你能够跟高维次的佛菩萨往来。这些菩萨他们日常的活动,在十方世界应化,现身说法,入般涅盘,你统统都清楚、统统都明了!这是你真正向佛菩萨学习了,那个学习不限於经本,你修学的范围扩大了,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入这个境界,难得了,你自己至少是圆教初住菩萨;换句话说,你已经是法身菩萨了。你再回过头来看看九法界里面芸芸众生,他们没有多闻,他们对於一切法的真相一无所知,《般若经》上常讲,诸法实相,他们不知道。哪个地方与你有缘,你跟其他的法身菩萨一样,自自然然跟十方世界有缘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你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你现身,身教;你说法,言教;念念不舍众生,这意教,身语意三轮教诲!这是菩萨事业。
  菩萨事业,跟我们凡夫最大不同的地方,凡夫有作有为,菩萨作而无作,无为而为,这不一样;换句话说,我们凡夫所有一切作为,著相!那些再来人应化在世间,他不著相,不著相他不造业,著相就造业。业有善业、有恶业,造善业,诸位晓得六道里面三善道受生;造恶业,六道里面三恶道受生。所以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我们叫他做净业,这是不得已用的这么一个名词叫净业。净业,六道里头没有,所以它的果报不在六道,纯净之业。四圣法界里头也没有,他的果报是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这样的现身说法就叫做乘愿再来。
  因为你在因地上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你自己道业成就了,你已经证得菩提,你有能力随类化身,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身,那是应身。什么人能现这个身?圆教初住菩萨就能现这个身。「广度有情,闻持法藏」。教学有善巧方便,有次第,但是这些总在於缘,众生根性不相同,菩萨教学的方法不一样,它不是定法,它是个不定法,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四卷)  2003/8/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4
  诸位同学,请看《华严经?四圣谛品》,娑婆世界「苦灭道谛」末后这一句:
  【或名十藏。】
  『十藏』,前面将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介绍过了,今天我们看第六「施藏」,施是布施。菩萨秉性仁慈常行布施,看到众生有需要,尤其是迫切需要,无论是财还是法,一定会尽心尽力的欢喜布施;布施之后,决定没有一丝毫后悔的念头。这个事情我们常常会遇到,有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要学布施,也认真学了,可是布施之后确实有后悔,无论财施、法施都常常有这个现象。慢慢学久了,自自然然培养成习惯,这个念头才逐渐消失。到最后,布施只有欢喜心,而且布施出去之后,决定不要问他做些什么。如果我们布施,譬如最常见的财布施,布施财物,总是常常念著:他拿这些钱去做些什么用处去了,用得恰当不恰当?这样的布施心,心不清净,这不是菩萨。
  布施心不清净,他得福报,但是得福报也很辛苦;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上有许多人赚钱,无论经营什么样的行业,钱确实是赚了,赚得很辛苦。这是什么原因?就是过去修因的时候,是布施了,布施得不痛快,布施得很勉强,布施之后又有后悔,所以果报还是会得到,就是很辛苦。如果是欢欢喜喜布施,施了之后,根本就不问他是怎么做法,心地完全清净,将来得果报,你说施财,你得财的时候很容易;你经营一个事业,赚的钱自自然然而来的,不操一点心,不费一点力气,他就得来了。这是什么?所以说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佛经这个说法,基督教《新旧约》也是这个说法。
  佛经传了三千年,好在古人非常慎重,决定不能改动经文,这是世世代代高僧大德们都遵守的。如果怀疑这个经文哪个地方有错误,字错了,这一句有问题,只能够注解在旁边,你怀疑,用注解,原文不可以更动,这是做学问正确的态度。但是西方人就没有中国人这样的严谨,他们经典确确实实世世代代都有人在那里改,改得大概原本的面目我们都看不到了,最后变成以讹传讹。有很多人提出很有力的证据,《新旧约》在这么长的时间,这两千年的时间,很多人把它改了,所以它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通过翻译之后,翻译的人有的时候也用自己的意思把原文改了,这个都是很常见的。因此我们在经典里面有看到很矛盾的话,这是决定不应该的,这是最明显的,原文被改动,要不然耶稣说的话,前后不可能矛盾。
  无论哪个宗教,创教的圣人都教导我们要仁慈、博爱,要常常帮助苦难的人,帮助那些需求的人,决不求果报,只为利益众生,这就是布施。布施是菩萨行第一个重要的科目,菩萨修十波罗蜜,布施是第一。十波罗蜜要是把它归纳起来,总不外布施,因为布施的内容有三大类,财布施、法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