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性是真心,真心现前无明就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怎么破的?平等性现前。这些事不能不懂。
所以控制占有是我们生生世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甚至於不能往生的根本原因,第一个原因。念佛堂堂主口里头一天到晚挂著「放下身心世界」。不是身心世界不要,说老实话,那你就完全搞错。放下对身心世界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是这个。念头是要放下,事还是有,事不妨碍,妨碍的是念头。这个念头决定不能有,没有这个念头,所有一切事相那叫清净业。净宗同修常常讲的修净业,什么叫净业?心清净,那你身语意造作都叫做净业。只要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你得清净心,自然就转成清净业。第六句:
【或名鄙贱。】
这是说六道凡夫所有一切作为不是什么高贵的,明眼人眼目当中真的是『鄙贱』。什么是高贵?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万般皆下品」,鄙贱是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话也有道理,读书是什么?清净身心,提升境界,也正是佛法里面所说的,能带得走的。世间,诸位想想,你的地位,你的权势,你的财富,你的眷属,你的房舍、田园、土地,哪一样你能带走?这里头大家最重视的金银珠宝,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你把你的时间,把你的精神,把你的精力,完全用在控制这些东西、占有这些东西的事上,这个错了,大错特错,一样都带不去。所以佛法里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真正聪明觉悟的人,他对这些东西全盘放下。名闻利养,权力、爵位、田园宅舍、金银珠宝,甚至於连自己家亲眷属,统统放下,为什么?带不去,这绝对不是说无情无义,那你错了。他成就的是道业,真的是有情有义、有恩有德,为什么?道业成就了,回过头来才能帮助家亲眷属,才能帮助社会一切众生。你自己没有能力,所谓是自身不保,你怎么能保别人?所以佛家讲大孝,只有佛一人,真正尽到究竟圆满的大孝,如来果地上一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破,他孝不圆满,所以真正是大恩大德,大仁大义,唯有真正的觉者、法身菩萨他们才能做到。
一切有缘众生,过去生中跟我是亲属,或者跟我是冤家对头。自己成佛之后,平等的度脱,怨亲平等,这个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缘。有缘就是他欢喜跟你接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他不认识你,不想跟你接近,你有再大的德能,帮不上忙,头一个条件必须他认识你,他喜欢跟你接近。过去生中有关系,这一生当中见面就会很亲切。冤家见面也亲切,最初是亲切,不定什么时候翻脸。
所以缘深到极处变成一家人。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家庭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那是什么现象?报恩的很少,报怨的很多,所以儿女不孝父母,儿女瞧不起父母,带给父母是灾难不是幸福,所作所为叫父母寒心。成年之后,远离父母,把父母忘掉,报怨的。讨债是父母前世欠他的,讨足了,他走了;还债的是他欠父母,他在这个社会上工作赚钱,养活父母,对父母没有孝顺心,这还债的。只有这项报恩的好,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对什么人布施恩德?
我们从来没有对人布施恩德,哪有人来报恩?这一生没有,也许我前生有。没错,前生真有,你这一生一定会带著这个习气,什么习气?布施恩德,最明显的你自己能够孝养父母,因为你前世有这个经验,阿赖耶识里面有这个种子,这个种子它会产生力量,会表现在你这一生生活当中。你见到老人,见到孤苦伶仃的人,你看到世间人遭遇到不幸,你自自然然流露的同情心,你会难过,你会流泪;如果看到世间人受罪,很残酷,你完全没有同情心,看到之后,好像还很欢喜。从这些地方,只要深层的思惟观察,知道过去生中的习性,你生生世世学习的经验,慢慢会发觉。
所以人要冷静,这就是这世间许许多多的宗教,为什么修禅定?为什么修沈思?许多宗教里面的沈思、默想、默念,跟佛法的禅定是相同的,原理原则都相同,只是方式上不一样,也都包括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内;能生智慧,能突破空间维次,能找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业缘。现在最容易探索这一桩事情的是催眠,特别是深度的催眠,但是这只是偶然用用,不能天天用。还是要自己修德,那是真正得到,用其他的方法叫你暂时获得,那不是永恒的。
所以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值得世间人尊敬。所以世间人称释迦牟尼佛为世尊,世尊是什么意思?世间值得人尊敬的人。在中国,现在一般尊称人都称尊敬的某某人,某某先生,前面加一个尊敬的。世尊就是这个意思,尊敬的释迦牟尼佛,尊敬的阿弥陀佛。世尊就是这个意思,是一种敬称,这是「鄙贱」的反面。你看看一切放下了,才是世尊,名实相副。第七句:
【或名增长。】
清凉大师有注解,「集名增长者,从惑生惑业故」。这《钞》里面引《俱舍论》,还有解释,我们不念了,我们只看这一句。这一句里头很重要,为我们说明从惑生惑业。大乘经里面常讲惑业苦,起惑、造业,感得苦报现前。『增长』这个名词是在集里头,所以就不说苦,苦是在苦圣谛里面,那是讲的报,现在不讲报,只讲迷惑造业,所以从惑生惑业。第一个惑(迷惑)是根本无明;这个惑,生惑是生枝末无明,这要讲起来很麻烦,很细。法相唯识宗里面的经论讲得很透彻。也许同学们学过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头一个就是无明,那个无明是属於枝末无明,根本无明生枝末无明。无明缘行,过去生中的;行缘识,识缘名色,那是现在这一世的,由过去世转变到这一世;老死是来世,所以十二因缘这十二条是讲的三世因果。根本无明非常微细,不但我们不知道,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知道。我们能够觉察到是很粗很粗的,就是所生的这个惑,枝末无明,这要说起来我们能体会、能够懂得。
落实在现前就是爱取有,爱就是无明,取就是业。取是什么?前面讲的「执取」,你造业了,为什么会造业?迷惑,就是那个爱。那个爱是个广义的,你喜欢的贪爱,你不喜欢的也贪爱。这话怎么说?喜欢的,贪爱要得到它;不喜欢的,贪爱把它除掉。用一个字来做代表,你要得到或者你要把它除掉,都用一个「取」字来做代表,为什么?这有行动。你有这个意念,这是迷惑,你没去做,但是这个惑也是业,意业,也造了业,这个业比较轻,如果发动身口去造,这个业就变得很重。
果报,要看你造作的影响,如果影响的面很大,时间很长,这个罪就很重。影响的面不大,受害只有一个人,时间也不长,这个罪业就比较轻。你将来还,总而言之都是要还债的,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所以这个世间很公平,说哪个人占了便宜,哪个人吃了亏,那是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言语是错误的,观念是错误的。事实真相决定有报应,报应丝毫不爽,报应不在现前,决定在来世,或者在后世,这佛法讲得很清楚,因果通三世。这一世当中报应的,这叫现世,现报;来世的叫生报,来一生的;第三世以后的叫后报。果报为什么有先有后?缘不一样,这是佛法常讲缘生,不讲因生,你这个业没有遇到缘,它不起现行;一定要因缘具足,果报就现前。
所以这个爱,世间人观念当中的爱,跟圣人的爱不一样,所以佛法在圣教里面不用爱这个字,用慈悲,慈悲就是爱。为什么要换成慈悲,不用这个爱字?世间人这个爱里头,他有感情,他是自私的,他是占有的;真正觉悟的人这个爱是无私的,是没有占有的,是不求报偿,这个爱,那是智慧,世间人这个爱,那是无明。所以慈悲不生无明,爱是无明。在西方许多宗教都是用这个爱字,但是我们要知道宗教里面讲的爱,就是佛家讲的慈悲。它没有私心,它没有占有,它没有控制,如果有私心,有占有,有控制,那是惑不是智慧,那是无明。这一点要搞清楚,我们自己无明有没有破,从这些地方能够检查得出来。
没有私心,没有占有,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确确实实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恭喜你,你觉悟,你真的觉悟。你对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决定是平等心、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决定没有染污,这个染污是什么?你喜欢、不喜欢就是染污。你平等,有染污就不平等;你喜欢你待他厚一点,你不喜欢,你对待他薄一点,都在这些事相上显示出来。所以心地清净,我们说心思细密观察入微,一看就知道了。
真有修养,这不要说什么太高深,修道。从前读书人,真正有修养的人,心气平和,他不会浮躁,所谓是心平气和。我们看出这个人的修养,看出这个人的德行,再仔细观察,这人有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是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一定会热心主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尽心尽力,无私无我,绝不希望我做好事情,将来要有好的回报,没这个念头。但是果报是必然的,佛说的话不是假话。你财布施一定得财富,但是他布施财,绝对不是希望得财富;如果修财布施,目的希望得财富,他无明没破。无明没有破,说老实话,这个无明是很粗的无明,不是微细的,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不是很高的,这个无明什么?是六道的根,也就是说六道轮回你决定出不去,可以断定你是六道凡夫,你还得继续不断的搞轮回。
欢喜布施,没有一丝毫求果报的念头,这个人得大智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