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7-难经正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之经脉,亦取法于此,故取以名穴也。以井为始。春者,以其发源所生之义也,岁数始于春 
者,正月为岁首故也。日数始于甲者,谓东方属甲乙,为干之首也。 虫行喘息, 虫飞蠕动, 
皆春气发生之义耳。 

卷五
六十四难
属性: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 
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人身经脉,起于井穴,五脏属阴,从春夏而至秋冬,故阴井为木。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 
生阴输土,阴输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水。六腑属阳,从秋冬而至春夏,故阳井为金,阳 
井金生阳荥水,阳荥水生阳输木,阳输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此阴阳逆顺之气,五行 
相生之序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 
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刚柔者,即乙庚之配合也。阴井为木,乙,阴木也。阳井为金,庚,阳金也。乙与庚合,以阴 
木合阳金,故曰庚乃乙之刚,乙乃庚之柔也。阴荥火,阳荥水,是丁与壬合也。阳输木,阴输 
土,是甲与己合也。阳经火,阴经金,是丙与辛合也。阳合土,阴合水,是戊与癸合也。此阴 
阳配合之道也。其十干化合之义,已详三十三难中,当参互观之。 
按∶《灵枢·本输篇》论井荥输经合甚详,欲求脏腑经脉之血气生死出入者,不可不知也。 
其义以营卫气血,皆生于胃腑水谷之精,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血行脉中,气行脉外。然血中 
有气,气中有血,阴阳互根,不可相离。是脉内之血气,从气卫而渗灌于脉外,脉外之气血, 
亦从孙络而溜注于络中,外内出入之相通也。五脏内合五行,故其俞五,六腑外合六气,故其俞 
六。盖六气生于五行,而有二火也。人身十二经脉,合六脏六腑之十二大络,及督脉之长强, 
任脉之尾翳,脾之大包,凡二十七脉之血气,出入于手足指之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 
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此二十七脉之血气,从四肢通于脏腑,而脏腑中之血气,又从经 
脉缪处通于孙络,而溜于络脉,交相逆顺而行,外而皮肤,内而经脉者也。夫经脉有三百六十 
五穴会,络脉有三百六十五穴会,孙络亦有三百六十五穴会,经脉宽大,孙络窄小,经脉深而 
络脉浅,故黄帝有五脏之所溜处,阔散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之问也。而医言过心化赤之 
血,由脉管行遍,散诸微丝管,由微丝管之尾,渐并渐粗,入回血管,血入回血管,其色变紫, 
与脉管交相逆顺而行,至总回管,过心入肺,呼出炭气,吸入养气,复化为赤血者,即此义也。 
西医知血之行诸脉络,而不知所以能行者,气为之也。其井荥输经合五行出入之道,西医昧而 
不明,是知其所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卷五
六十五难
属性: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 
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经言,《灵枢·本输篇》也。井荥输经合,如春夏秋冬之周而复始,东南西北之循环无端也。 
春夏主生养,阳气在外,秋冬主收藏,阳气在内。井属春,故自井而生发。合属冬,故至合而 
入脏。如天地一岁而有四时,一日亦有四时,人身随其气而营运,所以一呼一吸,阴阳无不周 
遍也。 
按∶本输篇言肺之井木,出于手大指内侧之少商穴,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输,行于经 
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心之井木,出手中指之端。心包络经中冲穴,溜于劳宫为荥,注于大 
陵为输,行于间使为经,入于曲池为合。心之井荥输经合,而行包络之经者,何也?盖心主血, 
包络主脉,君相之相合也。心与包络血脉相通,心脏所出之血气,间行于手少阴之经,手厥阴 
之经也。肝之井木,出足大指之端大敦穴,溜于行间为荥,注于太冲为输,行于中封为经,入 
于曲泉为合。脾之井木,出足大指内侧隐白穴,溜于大都为荥,注于太白为输,行于商丘为经, 
入于阴之陵泉为合。肾之井木,出足心之涌泉穴,溜于然谷为荥,注于太溪为输,行于复溜为 
经,入于阴谷为合。此五脏之井荥输经合也。膀胱之井金,出足小指之端至阴穴,溜于通谷为 
荥,注于束骨为输,过于京骨为原,行于昆仑为经,入于委中为合。胆之井金,出于足小指次 
指之端窍阴穴,溜于侠溪为荥,注于临泣为输,过于丘墟为原,行于阳辅为经,入于阳之陵泉 
为合。胃之井金,出足大指次指之端厉兑穴,溜于内庭为荥,注于陷谷为输,过于冲阳为原 
行于解溪为经,入于下陵为合。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其井金出手小指次指之端关冲穴,溜于 
液门为荥,注于中渚为输,过于阳池为原,行于支沟为经,入于天井为合。而三焦下输,出于 
足太阳之前委阳穴,是足太阳之络。盖三焦之气出于肾,游行于上中下,其斜者为络,入络膀 
胱;直者为经,即手少阳也。故三焦之输有二焉。小肠之井金,出手小指之端少泽穴,溜于前 
谷为荥,注于后溪为输,过于腕骨为原,行于阳谷为经,入于小海为合。大肠之井金,出于手 
大指次指之端商阳穴,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输,过于合谷为原,行于 
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此六腑之井荥输原经合也。夫脏腑之井,起于木金者,木金乃生成 
之始终也。五脏藏精,其气皆阴,然化气必生于阳,故五脏虽阴,而其起恒同,起于少阳之生 
木。六腑致用,其气皆阳,然气盛必归于精,故六腑虽阳,而其气为成,皆起于西成说物之兑 
金,是以脏井为木,腑井为金也,生气在脏,成气在腑,如四时之春秋,此阴阳之定理,针法 
所必究也。然只节经文之大略,其经穴部位尺寸,须详考铜人图像,庶不致误。 

卷五
六十六难
属性: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 
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神门穴也。)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 
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考《甲乙经》,肺之原太渊,在手掌后陷者中央,心之原大陵,在掌后骨下横纹中两筋间,此 
手厥阴心包络之穴也,心与包络相通,故取此穴,亦可谓之心也。肝之原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 
寸陷者中。脾之原太白,在足大指后内侧白肉际陷者中。肾之原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 
中。手少阴之原兑骨,即神门穴,在手掌后锐骨端陷者中。胆之原丘墟,在足外踝如前陷者中。胃 
之原冲阳,在足趺上,去内庭五寸,高骨间动脉。三焦之原阳池,在手表腕上陷者中。膀胱之原京 
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大骨下白肉际陷者中。大肠之原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者中。小 
肠之原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 
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 
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 
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 
肓之原出于脖 ,脖 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是《灵枢》以五脏之十二穴为原,此则以六脏六腑十二经各有原。言心之原出于大陵者,即候包 
络之病,盖君相之血脉通贯也。言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者,少阴心也,兑骨即神门。邪客篇曰∶ 
少阴独无输者,不病乎?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即此义也。越人 
之意,非谓心有两原,乃指君相气合厥阴少阴,可同治也。 
十二经皆以输为原者,何也?然五脏输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输为原 
者,何也? 
然∶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 
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 
皆取其原也。 
十二经皆以输为原者,言九针十二原中。皆以五脏之输穴为原,非谓六腑也。然五脏六腑之 
输,皆系三焦之所行,其气所留止之处也,故称曰原。三焦之根,起于肾间命门,人之生命之 
原,十二经之根本,皆系乎此。由鼻吸入之天阳,过肺历心,引心火循膂筋,入肾系,至命门, 
蒸膀胱之水,化气上腾。三焦主持相火,为肾中原气之别使,是十二经之营卫流行,皆三焦之 
所使也。通行生气于五脏六腑之输穴,其所留止,辄谓之原。以其原于命门动气间而得名,亦 
以见三焦乃腹包膜,其连网脂膜,皆三焦之物,为统摄脏腑之郛郭也。 

卷五
六十七难
属性: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 
故云募在阴,俞在阳。 
募,音幕,经气结聚处也。俞,输转之义。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五脏之募皆在腹,肺之募, 
中府二穴,在胸博云门下,同身寸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陷中,属本经。心之募,巨阙一穴, 
在鸠尾下,同身寸之一寸,属任脉。脾之募,章门二穴,在大横外直脐端,属肝经。肝之募, 
期门二穴,在不容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直乳第二肋端,属本经。肾之募,京门二穴, 
在监骨腰中,挟脊季胁下,属胆经。五脏之俞皆在背,肺俞在第三椎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