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7-难经正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有紧象,而尚有长太阳脉也。少阴之至,紧细而微者,少阴之阴渐盛,故紧细而微也。厥阴之至,沉短而敦 
者,敦,沉重貌,以厥阴阴之至,故沉短而敦,阴脉之极也。此六者,非本然之平脉,亦非有过之病脉,乃六 
气应时而至之旺脉也。首称经言,即《素问·平人气象论》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 
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之义,引申而言之也。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少阴王, 
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古历以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为历元。然岁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日有零余,岁各有差,越人申 
《素问·六节藏象论》之义,以六六之节成一岁。其自冬至之后得甲子,即是来年初之气分,为岁差之活法也。 
其甲子或在小寒之初,或在大寒之初,以应乎少阳之气。少阳之阳,其阳尚微,复得甲子,应乎阳明。阳明则 
阳已盛,复得甲子,应乎太阳。太阳则阳极盛,阳极则阴生而太阴用事,故复得甲子,应乎太阴。太阴之阴气 
尚微,复得甲子,应乎少阴。少阴之阴已盛,复得甲子,应乎厥阴。厥阴则阴极盛,阴盛则阳生,如是无已, 
此三阴三阳之旺 
脉,随六甲之日数者如此。 
按∶《归藏》商易,取用乎坤,而以十二辟卦,候一岁十二月消息,亦即乾坤二卦六爻之旁解 
也。盖干之六阳,自十一月建子,冬至一阳始生,为地雷复卦,即干之初九爻。十二月建丑, 
二阳生,为地泽临卦,即干九二爻。正月建寅,三阳生,为地天泰卦,即干九三爻。二月建卯, 
四阳生,为雷天大壮卦,即干九四爻。三月建辰,五阳生,为泽天 卦,即干九五爻。至四月 
建巳,六阳充足,而为干为天,即干之上九爻,此一年之乾卦也。五月建午,夏至一阴生,为 
天风垢卦,即坤之初六爻。六月建未,二阴生,为天山 卦,即坤六二爻。七月建申,三阴生, 
为天地否卦,即坤六三爻。八月建酉,四阴生,为风地观卦,即坤六四爻。九月建戌,五阴生, 
为山地剥卦,即坤六五爻。至十月建亥,六阴纯静,而为坤为地,即坤之上六爻。此一年之坤 
卦也。夫坤为万物之母,而能生物,然坤本纯阴,必待干与之交,而得其阳,然后始能生万物 
也。十二支次序,世人皆以子为首,因坤临十月亥,坤为纯阴之卦,阴极则阳生,故十一月冬 
至,一阳升于地上,为地雷复也。不知造化端倪,实不在子而在午。盖天地交而万物生,是干 
坤交 之初,即为万物造端之始。然交必阳体充足而后能交,干之六阳,乃充足于四月之巳, 
次为午,故干至五月建午,始与坤交,是则干足于巳而动于午,巳午皆火,故伏羲卦干居正南。 
干之外体属火,干中含蓄阴精属金,故五行家言庚金长生在巳。所谓长生者、乃指其生之之原 
而言也。干之初动于午,每年五月夏至之时,干上九之一阳,已升至天顶极高,不得不转而向 
下,向下即感动坤阴之气上升而交,故天地三交,五月建午为第一交,六月未为第二交,七月 
申为第三交,所谓坤三索于干也。乾坤交而谓之索者,以坤本纯阴,必索于干而后有阳,始能 
生化也。干阳入坤而化为气,气生而为云为雨。盖十二辟卦,干位,巳火也;坤位,亥水也。 
干与坤交,火入水中而化为气,以水为质,火为性也。人与天地参,试以一碗,人张口气呵之 
则生水,故知气之形属水,而其所以能升腾行动者则火也。《爻辞》曰∶见群龙无首吉,言气 
升能为云雨,故喻为龙,而干与坤三交,则干上四五之三爻尽入于坤,而干上爻巳火之首,早入 
亥水之中,为育生胚胎之兆,故龙之无首吉也。此节言三阳三阴之六气,与《素问·六微旨》诸 
论主气客气者有间。越人谓冬至复得甲子者,以冬至为地雷复,一阳始生之初,应少阳甲木春 
升之气,而甲子为干支之首,六气莫不由之更改,故用以察一岁阴阳之气也。 

卷一
八难
属性: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 
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 
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寸口脉平而死者,非谓谷气变见于寸口,以决死生。乃言脉之体,肾间动气,为生气之原。即《素 
问·阴阳离合论》曰∶太冲之地,名曰少阴者是也。太冲者,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夫肾间则冲脉所出之地,外当乎关元之分。而三焦气化之原、十二经之气,皆系于此, 
故曰根本也。挟任脉上至咽喉,以通呼吸,故曰呼吸之门。上系手三阴三阳为支,下系足三阴 
三阳为根,故越人引树以设喻也。是气也,为十二经之原、三焦之府,主宣行营卫者也。又为 
精神所舍、元气之所系也。一名守邪之神者,以命门之神固守,邪气不得妄入,入则死。若肾 
气先绝于内,其人不病,病即危矣。 
按∶肾间动气,为十二经生气之原,统辖营卫者也。盖人身气血之升降,必由呼吸以循环, 
吸入天之阳,呼出地之阴。心主君火、吸入之气,乃天阳也,亦属火。其气由鼻入肺历心,引 
心火从心系循督脉入肾,又从肾系以达下焦胞室,挟膀胱至下口,其吸入天之阳气,合心火蒸 
动膀胱之水,化而为气,循冲任而上,过膈入肺,而还出于口鼻。上出之气,在口舌脏腑之中 
则为津液,由诸气街外出于皮毛,以薰肤润肌则为汗,此火入水中化气之理,即乾坤相交三索 
之义,故曰人与天地参也。 

卷一
九难
属性:九难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 
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 
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此分别脏腑之病也。人一呼一吸为一息,脉亦应之。一息之间脉四至,闰以太息脉五至,命 
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之脉也,其有增减,则为病矣。一息三至曰迟,不及之脉也。一息六至 
曰数,太过之脉也。脏为阴,腑为阳。脉数者属腑,为阳为热;脉迟者属脏,为阴为寒。又推 
言所以数属腑,迟属脏之义,故曰诸阳为热,诸阴为寒也。然此但言其阴阳大概耳,未可泥也。 
按∶腑病亦有迟脉,脏病亦有数脉,以迟数别脏腑,固不可执,而以迟数分寒热,亦有未尽 
然者。夫迟为阴脉,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来三至,去来极慢者是也。迟脉为病,皆因内伤生 
冷寒凉之物,外涉水冰阴寒之气,多中于脏,或中于腑,或入于腠理,以致气血稽迟不行,故 
主阳气虚,气血凝滞,为阴盛阳衰之候。观其迟之微甚,而识寒之浅深,此道其常也。若迟而 
有力更兼涩滞,举按皆然者,乃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故脉反呈迟象。然未可造次, 
必验之于证,如胸脘饱闷,便秘溺赤,方是主热之迟脉也。若景岳所云∶伤寒初解,遗热未清, 
经脉未充,胃气未复,脉必迟滑,或见迟缓。河间云∶热盛自汗,吐利过极,则气液虚损,脉 
亦迟而不能数,此又营气不足,复为热伤,不能运动热邪,反为所阻,失其转输之机,故缓慢 
而行迟也。再迟而不流利为涩,迟而歇止为结,迟濡浮大且缓为虚,似是而非,尤当辨认也。 
数脉为阳,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来六七至者是也。数脉主热,为病进,为阴不胜阳,故脉来 
太过也。 
然∶亦主寒者。若脉来浮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微细欲绝,此阴盛于下,逼 
阳于上,虚阳浮露于外,而作身热面赤戴阳,故脉数软大无神也。丹溪云∶脉数盛大,按之涩 
而外有热证,名中寒,乃寒流血脉,外证热而脉即数,亦此义也。越人只言其常,而未言其变, 
经文简奥,如此等概略之言甚多,学人当细心领会,不可刻舟求剑也。 

卷一
十难
属性:十难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脏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 
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 
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 
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 
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一脉十变,谓一脏一脉,其变有十也。五邪者,五脏六腑之邪也。刚柔,五脏为柔,六腑为刚。 
相逢,谓脏邪干脏,腑邪干腑也。盖脏干脏则脉盛,腑干腑则脉微。假令夏主心,脉当浮大而散,今 
反弦而急甚者,肝邪来干心也。此从后来,母乘子,为虚邪。小肠心之腑,脉当浮大而洪长,而微弦 
急者,为胆邪,阳干于阳,阴干于阴,同气相求也。心脉虽洪大,当以胃气为本,今无胃气,故其脉 
大甚也。此心自病为正邪,故言自干心也。小肠心之腑,微大者,较洪大则小,为小肠自病,故曰自 
干也。缓者,脾脉乘心,故令心脉缓也。从前来,子乘母,为实邪,故言脾邪干心也。胃脉小缓,见 
于心部,小肠心腑,故亦言干也。涩为肺脉,今见心部,是火不足以制金,金反凌火,从所不胜来为 
微邪,故言肺邪干心也。微涩大肠脉,小肠心腑,故见于心部而言干也。沉者肾脉,心火炎上,其脉 
本浮,今反见沉,是水来克火,从所胜来为贼邪,故言肾干心也。微沉者,膀胱脉也,小肠心腑,亦 
见心部,故言干之也。此皆夏旺之时,心脉见如此者,为失时脉。推此十变之候,乃五行胜复相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