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减的东西,谁也不能否认这界说所根据的看法的正确性,但问题仍在于我们如何去理
解这种可增可减的东西。如果我们对于这问题的解答单是求助于经验,这却不能令人满
意,因为除了在经验里我们对于量只能得到表象,而不能得到思想以外,量仅会被表明
是一种可能性(可增可减的可能性),而我们对于量的变化的必然性就会缺乏真正的见
解。反之,在逻辑发展的过程里,量不仅被认作自己规定着自己本身的思维过程的一个
阶段,而且事实也表明,在量的概念里便包含有超出其自身的必然性,因此,我们这里
所讨论的量的增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了。
附释二:量的无限进展每为反思的知性所坚持,用来讨论关于无限性的问题。但对
于这种形式的无限进展,我们在前面讨论质的无限进展时所说过的话,也一样可以适用。
我们曾说,这样的无限进展并不表述真的无限性,而只表述坏的无限性。它绝没有超出
单纯的应当,因此实际上仍然停留在有限之中。这种无限进展的量的形式,斯宾诺莎曾
很正确地称之为仅是一种想象的无限性(ineinitum imaginationis)。有许多诗人,
如哈勒尔及克罗普斯托克常常利用这一表象来形象地描写自然的无限性,甚至描写上帝
本身的无限性。例如,我们发现哈勒尔在一首著名的描写上帝的无限性的诗里,说道:
我们积累起庞大的数字,一山又一山,一万又一万,世界之上,我堆起世界,时间
之上,我加上时间,当我从可怕的高峰,仰望着你,——以眩晕的眼:
所有数的乘方,再乘以万千遍,距你的一部分还是很远。
这里我们便首先遇着了量,特别是数,不断地超越其自身,这种超越,康德形容为
“令人恐怖的”。其实真正令人恐怖之处只在于永远不断地规定界限,又永远不断地超
出界限,而并未进展一步的厌倦性。上面所提到的那位诗人,在他描写坏的无限性之后,
复加了一行结语:
我摆脱它们的纠缠,你就整个儿呈现在我前面。
这意思是说,真的无限性不可视为一种纯粹在有限事物彼岸的东西,我们想获得对
于真的无限的意识,就必须放弃那种无限进展(progressus in ineinitum)。
附释三:大家知道,毕泰哥拉斯曾经对于数加以哲学的思考,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根
本原则。这种看法对于普通意识初看起来似乎完全是矛盾可笑(paradox),甚至是胡言
乱语。
于是就发生了究竟什么是数这个问题。要答复这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记着,整个哲
学的任务在于由事物追溯到思想,而且追溯到明确的思想。但数无疑是一思想,并且是
最接近于感官事物的思想,或较确切点说,就我们将感官事物理解为彼此相外和复多之
物而言,数就是感官事物本身的思。因此我们在将宇宙解释为数的尝试里,发现了到形
而上学的第一步。毕泰哥拉斯在哲学史上,人人都知道,站在伊奥尼亚哲学家与爱利亚
派哲学家之间。前者,有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仍然停留在认事物的本质为物质(JB
Fη)的学说里,而后者,特别是巴曼尼得斯,则已进展到以“存在”为“形式”的纯思
阶段,所以正是毕泰哥拉斯哲学的原则,在感官事物与超感官事物之间,仿佛构成一座
桥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何以有人会以为毕泰哥拉斯认数为事物的本质之说显然走得太远。
他们承认我们诚然可以计数事物,但他们争辩道,事物却还有较多于数的东西。说事物
具有较多于数的东西,当然谁都可以承认事物不仅是数,但问题只在于如何理解这种较
多于数的东西是什么。普通感官意识按照自己的观点,毫不犹豫地指向感官的知觉方面,
去求解答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因而说道:事物不仅是可计数的,而且还是可见的、可嗅
的、可触的等等。用近代的语言来说,他们对于毕泰哥拉斯哲学的批评,可归结为一点,
就是他的学说太偏于唯心。但根据我们刚才对于毕泰哥拉斯哲学在历史上的地位所作的
评述,事实上恰好相反。我们必须承认事物不仅是数,但这话应理解为单纯数的思想尚
不足以充分表示事物的概念或特定的本质。所以,与其说毕泰哥拉斯关于数的哲学走得
太远了,毋宁反过来说他的哲学走得还不够远,直到爱利亚学派才进一步达到了纯思的
哲学。
此外,即使没有事物自身存在,也会有事物的情状和一般的自然现象存在,其规定
性主要也建立在特定的数和数的关系上。声音的差别与音调的谐和的配合,特别具有数
的规定性。大家都知道,据说毕泰哥拉斯之所以认数为事物的本质,是由于观察音调的
现象所得到的启示。虽说将音调的现象追溯到其所依据的特定的数,对于科学的研究极
关重要,但也绝不可因此便容许将思想的规定性全认作仅仅是数的规定性。人们诚然最
初有将思想最普遍的规定与最基本的几个数字相联系的趋势,因而说一是单纯直接的思
想,二是代表思想的区别和间接性,三是二者的统一。但这种联系完全是外在的,这些
数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性质足以表示这些特定的思想。人们愈是进一步采用这种傅会的方
法,特定数目与特定思想的联系就愈会任性武断。譬如人们可以认4为1与3之合,也为这
两种数的思想的联合,但4同样也可说是2的两倍。同样9也不仅是3的平方,而又是8与1、
7与2等等的总合。认为某种数目或某种图形有特大的重要性,如近来许多秘密团体之所
为,这一方面固然无妨作为消遣的玩艺,但另一方面也是思想薄弱的表征。人们固然可
以说在这些数字及图形的后面,含有很深的意义,可以引起我们许多思想。但是在哲学
里,问题不在于我们可以思维什么,而在于我们现实地思维什么。思想的真正要素不是
在武断地选择的符号里,而是只须从思想本身去寻求。
§105
定量在其自为存在着的规定性里是外在于它自己本身,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便构成它
的质。定量在它的外在存在里,正是它自己本身,并自己与自己相联系。在定量里,外
在性(亦即量)和自为存在(亦即质)得到了联合。定量这样地在自身内建立起来,便
是量的比例,——这种规定性既是一直接的定量,比例的指数,作为中介过程,即某一
定量与另一定量的联系,形成了比例的两个方面。同时,比例的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按
照其直接〔数〕值计算的,而其〔数〕值只存在于这种比例的关系中。
附释:量的无穷进展最初似乎是数之不断地超出其自身。
但细究起来,量却被表明在这一进展的过程里返回到它自己本身。因为从思想看来,
量的无穷进展所包含的意义一般只是以数规定数的过程,而这种以数规定数的过程便得
出量的比例。譬如以2∶4为例,这里我们便有两个数,我们所寻求的不是它们的直接的
值,而只是这两个数彼此间相互的联系。
但这两项的联系(比例的指数)本身即是一数,这数与比例中的两项的区别,在于
此数(即指数)一变,则两项的比例即随之而变,反之,两项虽变,其比例却不受影响,
而且只要指数不变,则两项的比例不变。因此我们可以用3∶6代替2∶4,而不改变两者
的比例,因为在两个例子中,指数2仍然是一样的。
§106
比例的两项仍然是直接的定量,并且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彼此仍然是外在的。但就
质和量的真理性来说:量的本身在它的外在性里即是和它自身相联系,或者说,自为存
在的量与中立于规定性的量相联合,——这样的量就是尺度(Maβ)。
附释:通过前面所考察了的量的各环节的辩证运动,就证明了量返回到质。我们看
见,量的概念最初是扬弃了的质,这就是说,与“存在”不同一的质,而且是与“存在”
不相干的,只是外在的规定性。对于量的这个概念,如象前面所说过的,乃是通常数学
对于量的界说,即认量为可增可减的东西这一看法的基础。初看起来,这个界说似乎是
说,量只是一般地可变化的东西(因为可增可减只是量的另一说法),因而也许会使量
与定在(质的第二阶段,就其本质而言,也同样可认作可变化者)没有区别。所以对量
的界说的内容可加以补充说,在量里我们有一个可变化之物,这物虽经过变化,却仍然
是同样的东西。量的这种概念因此便包含有一内在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就构成了量的辩
证法。但量的辩证法的结果却并不是单纯返回到质,好象是认质为真而认量为妄的概念
似的,而是进展到质与量两者的统一和真理,进展到有质的量,或尺度。
这里我们还可以说,当我们观察客观世界时,我们是运用量的范畴。事实上我们这
种观察在心目中具有的目标,总在于获得关于尺度的知识。这点即在我们日常的语言里
也常常暗示到,当我们要确知事物的量的性质和关系时,我们便称之为衡量(Messen)。
例如,我们衡量振动中的不同的弦的长度时,是着眼于知道由各弦的振动所引起的与弦
的长度相对应的音调之质的差别。同样,在化学里我们设法去确知所用的各种物质相化
合的量,借以求出制约这些化合物的尺度,这就是说,去认识那些产生特定的质的量。
又如在统计学里,研究所用的数字之所以重要,只是由于受这些数字所制约的质的结果。
反之,如果只是些数字的堆集,没有这里所提及的指导观点,那末就可以有理由算作无
聊的玩艺儿,既不能满足理论的兴趣,也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
C.尺度(Da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