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织的成员。这些组织中的精英们包括叱诧世界风云的重量级人物:美国前国务卿
亨利。基辛格、JP摩根国际委员会的戴维。洛克菲勒、纳尔逊。洛克菲勒、英国
菲利普王子、在肯尼迪总统政府内任美国国防部长后来又任世界银行总裁的麦克
纳马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和欧洲宪法的主要制订者)德斯
坦、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美联储主席
格林斯潘,还有就是一代宗师凯恩斯。国际银行家正是这些组织幕后的大老板,
罗斯切尔德家族主持了很多届彼尔德伯格会议。1962年和1973年在瑞典度假圣地
萨尔特舍巴登的会议由沃伯格家族主办。正在读大学的克林顿听了恩师的指点立
刻悟出要想在政界出人头地,个人奋斗注定会失败,必须进入权力核心的圈子才
能达到“好风凭借力,任我上青云”的境界。果然,克林顿先后加入了三边委员
会和外交协会,还是“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这是一个专门培养未来
“世界政府”重要“干部”的培训班。克林顿在1989年加入外交协会,1991
年,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又出现在当年在德国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
会上'6。20',要知道美国有众多的大州州长削尖脑门儿想要参加这个“超级精英
聚会”,果然仅1年之后,名不见经传的偏远的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竟然击败了
英名赫赫的老布什而当选总统,难怪克林顿对恩师的教诲念念不忘。2。彼尔德伯
格俱乐部(Bilderberg Group)“如果那些年我们就向公众开放,我们就不可能
为世界制定发展计划。不过,世界越来越复杂,并准备向世界政府迈进。由知识
精英和世界银行家组成的超国家主权实体肯定好过过去数世纪实践的国家自决。”
'6。21'戴维。洛克菲勒1991年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名字取自荷兰一家旅馆,由荷
兰的伯恩哈德亲王(Prince Bernhard )于1954年一手创立。彼尔德伯格俱乐部
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国际版”,由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家、政治家、商业领袖、媒
体巨擎和著名学者所组成。他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由罗斯切尔德和洛克菲勒逐
一捡选出来的,这些人很多同时又是美国外交协会、朝圣协会(Pilgrimsbbs。2360Society)、
圆桌协会(Round Table )、和三边委员会的成员。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包括欧
盟在内的几乎所有欧洲联合机构的策源地,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政
府。'6。22'该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神秘”。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总部设在荷兰西
部的莱顿市(Leiden),甚至还有电话号码。但没有网站。少数独立侦探,如英
国的东尼。戈斯林(Tony Gosling)或美国的詹姆斯。塔克(James Tucker)要
费尽心机才能获得有关彼尔德伯格会议位址和议程的消息,塔克跟踪彼尔德伯格
俱乐部长达30年。塔克出版了一本关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书。历史学家皮埃尔。
维勒马雷斯特(Pierre de Villemarest )和记者威廉。沃尔福(William Wolf)
已经联合出版了《拒不让公众了解的事实和纪事》(Facts and Chronicles Denied
to the Public ),其中卷1 和卷2 讲述了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秘密发展史。比
利时社会学家吉尤因斯(Geoffrey Geuens )所著的一本书有一章也是专门讲述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欧洲委员会(European mission )前副主席、彼尔德
伯格俱乐部成员达维格农(EtienneDavignon )坚持说“这不是资本家操纵世界
的阴谋”。法国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加入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近30年的蒂埃里。
蒙布利亚尔(Thierry de Montbrial)说这只不过是个“俱乐部”而已。例如,
彼尔德伯格2002年会议的正式新闻稿说,“俱乐部的唯一活动是举行年会。会上
不提出任何决议,也不进行投票,不发表任何政策声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只
是一个“灵活、非正式的小型国际论坛。与会者在论坛上可以发表各种不同的观
点,增进彼此了解。”英国经济学家威尔。赫顿(Will Hutton )说,每届彼尔
德伯格会议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制定世界政策的前奏”,他的这个说法相当接近
事实。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做出的决定稍后会成为8 国峰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世界银行的既定方针。媒体在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面前总是温顺得像沈默的羔羊。
2005年,《金融时报》以典型的手法抢先报道,对沸沸扬扬的阴谋论淡化处理。
事实上,任何质疑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俱乐部的人都会被嘲笑成阴谋
论者。英国议员或美国决策者等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说它“只不过是一个讨论
问题的地方”,一个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论坛。恩达尔(F William
Engdahl )在其《百年战争:英美石油政治和新世界大战》(A Century ofWar
: Anglo American oil politics and the New World War)一书中详细讲述了
1973年在瑞典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辛秘。在布雷顿体
系崩溃之后的最初几年里,美元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与黄金
脱钩之后,美元的信誉和价值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世界金融风暴之中随风而
逝。当时的国际银行家还远未做好世界货币的准备工作,思想和理念也极度混乱,
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根本无
人问津。眼看局面即将失控,国际银行家们在1973年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紧
急磋商,试图遏制当时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美元的信心。美国的金融bbs。2360
战略家沃特。雷维(Walter Levy )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计划,放手让世界
石油价格暴涨400%,并规划如何从中牟取暴利。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84
名成员参加了是次会议。恩达尔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权贵聚集在彼尔德伯格目的
是使权力平衡重新向有利于美国金融利益和美元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他们决定利用他们最珍视的武器-全球石油供应的控制权。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
政策就是引发全球石油禁运,迫使全球油价激增。从1945年起,按照国际惯例,
世界石油以美元定价,原因是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着战后石油市场。因此,全球油
价突然上涨意味著世界对美元(用以购买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应激增,从而稳
定美元货币的价值。'6。23'基辛格用“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流入”来形容油价飙
升的结果。6。三边委员会“我们的国家能够拥有伟大的民主制度,我们也能够创
造大量的财富并使它们积聚在极少数人手中,但是我们不可能两者同时拥有。”
路易斯。布兰德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
显然是三边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也是戴维。洛克菲勒的智囊。在他的建议下,洛
克菲勒决心将“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整合起来解决未来的问题”。该想法在1
972年初被首次提出,并在1972年的彼尔德伯格年会上,被“集体”广泛
讨论并接受下来。布热津斯基在1970年出版了著名的《两个时代之间》(Between
Two Ages),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政府,该书被认为是三边委
员会的“圣经”。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理所当然地“慷慨解囊”,从财
务上大力支持三边委员会的运作。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均是北美、西欧和日本的一
些大银行家、大企业家和著名的政界人物,纽约、巴黎、东京分别设了三个总部,
由这三个地区各出一人担任主席。纽约总部的主席理所当然是戴维。洛克菲勒先
生。布热津斯基便成为这个总部主持日常工作的执行主任。布热津斯基曾向戴维。
洛克菲勒力荐时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加入三边委员会,卡特在戴维洛克菲勒亲
自提名下,被破格吸纳进三边委员会。这是他五年后能跨上白宫的台阶所迈出的
至关重要的一大步,也是他和布热津斯基成为莫逆之交的基础和开端。bbs。2360
年青时代的克林顿在恩师奎格雷的指点之下,一直努力向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
等组织积极靠拢,最终实现了他的总统梦。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一样
都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外围机构,最机密和最重要的决策只是在伦敦和华尔街极少
数人的圈子里敲定下来。三边委员会和彼尔德伯格俱乐部起到的是“统一思想”、
“协调步伐”的作用。三边委员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政府”
和“世界货币”的宏伟理想,最终为一个伦敦-华儿街轴心控制之下的“新世界
秩序”铺平道路。1975年三边委员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在一份名为《重塑世
界贸易与金融概要》(An Outline for Remaking World Trade andFinance)报
告中指出:“紧密的三边(美、欧、日)合作,维护和平,管理世界经济,培育
经济发展,和减少世界贫困,将增加和平过渡到一种世界系统的机会。”三边委
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吸纳了当时的经济后起之秀日本的
诸多知名企业家和银行家,扩充了“世界精英”的基础。国际银行家们非常懂得
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对未来的“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这一
“伟大事业”的重要性。后来随着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逐步发展起来,这些地区
的“精英分子”也成为国际银行家们青睐的对象。问题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到
底好不好,而是谁主导这个“世界政府”,它是否能真正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
富裕和社会进步。从200多年来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