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千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六十、什么是掉举相应?答:掉举是不平静、心散乱或烦躁;而受此掉举困扰的心是第二种痴根心。根据《巴利论藏》,掉举心所存在于所有十二种不善心里,但在其他十一种心当中,其力量相对地微弱,而其作用也就属于次要。然而,在这最后一种的不善心里,掉举成为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只有此心称为‘掉举相应’。

一百六十一、什么是无因心?答:巴利文ahetuka意为‘无根’或‘无因’,用以代表没有称为hetu(根或因)心所的心。这类心一共有十八种;它们没有任何贪、嗔、痴不善因(不善根),也没有任何可善可无记的无贪、无嗔、无痴三美因(美根)。由于‘因’是帮助心稳定的因素,所以无因心比有因心较弱。属于这类的十八心可分为三组:不善果报心、善果报心、唯作心。

一百六十二、什么是不善果报心?答:(一)眼识与舍俱行,(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亦如是;(五)身识与苦俱行;(六)领受与舍俱行;(七)推度与舍俱行。此七心名为不善果报心,这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所产生的果报;因此‘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一百六十三、什么是眼识?答:在不善果报和善果报两组无因心里,它们两者的首五种心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净色而生起的五识,这十种心总称为‘双五识’。眼识依靠眼净色而生起,其作用只是直接与立刻地看及识知颜色。五识的其他四识,也是依靠各别的净色而生起;它们的作用也只是纯粹识知各自的目标,即听声音、嗅气味、尝味道、感受触觉。对于不善果报心,其目标是不可喜的。然而,由于色、声、香、味对首四种净色的撞击力弱,所以俱行的受是舍受。反之,对于不善果报身识,其目标对身根的撞击力强,所以俱行的受是苦受。

一百六十四、什么是领受心?答:当目标撞击五根门之一,例如:颜色撞击眼根时,首先生起的是令心转向该目标的转向心。随后生起的是看该颜色的眼识;这‘看’的动作只维持一个心识刹那(一心识刹那是指一个心从生至灭的时间,在同一心识刹那里只有一心可以存在,绝不可能有二心共存。根据《巴利论藏》,在一秒钟或一眨眼间里,已有上十亿个心识刹那生灭完毕,所以一心识刹那是非常短的时间。因此若要如实地分析既迅捷且微细的心,禅修者就必须有足够强的定力),紧接而起的是领受心,领受眼识刚看过的目标,它是由产生该眼识的同一个业所产生。

一百六十五、什么是推度心?答:推度心是另一个无因果报心,它紧随着领受心之后生起。其作用是推度或检查刚受到五识与领受心识知的目标。领受心与推度心只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生起,而且都是属于过去业的果报。

一百六十六、什么是善果报无因心?答:(一)眼识与舍俱行,(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亦如是;(五)身识与乐俱行;(六)领受与舍俱行;(七)推度与悦俱行;(八)推度与舍俱行,此八心名为善果报无因心,它们是善业的果报。在命名上一组时,‘无因’一词被省略不提,因为一切不善果报心都是无因的;根本就没有‘有因’的不善果报心。然而,善果报心是可以‘有因’的,即拥有属于无记业的美因或美根。为了区别‘无因’与‘有因’善果报心,在命名时即采用‘无因’一词。这组的其中七种心与不善果报心相符,不善果报心因不可喜所缘而生起;反之善果报心则因可喜或极可喜所缘而生起。这组的首四心与前一组的一样,同是舍俱。然而,由于身根的目标的撞击力强,所以与善果报身识相应的受是乐受。在善果报无因心当中,还包括了一个在不善果报心里找不到相符的心,此心即是‘悦俱推度心’。由不善业产生的推度心永远是舍俱的;反之,由善业产生的推度心则有两种:其一是对中等可喜所缘生起的舍俱推度心;另一个是对极可喜所缘生起的悦俱推度心。

一百六十七、什么是无因唯作心?答:舍俱五门转向心、舍俱意门转向、悦俱阿拉汉生笑心,这三种名为无因唯作心。这三种无因心并非果报心;它们是属于‘唯作’,意即只是实行其作用,而与业毫无关系。这种心并不造业,也不是业的果报。在诸唯作心当中,有三种是无因心,其余的是有因心。

一百六十八、什么是五门转向心?答:当外在的目标撞击五根门之一,在相符的五识(如:眼识)生起之前,另一心必须先生起,该心即是五门转向心;其作用是转向呈现于五根门之一的目标。此心并没有看、听、嗅、尝、触该目标;它纯粹只是转向该目标,以使五识之一能够随后生起。

一百六十九、什么是意门转向心?答:意门转向心能生起于五门心路过程或意门心路过程。在这两种心路过程里,它实行个别不同的作用。当它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生起时,它称为‘确定心’;其作用是确定或鉴别五识之一刚识知的目标。在五门心路过程里,它随推度心之后生起;在推度心检查该目标之后,它再鉴别之。而在意门心路过程里,此心则实行另一种作用,即:转向呈现于意门的目标。当它扮演这角色时则名为意门转向心。

一百七十、什么是无因生笑心?答:这是阿拉汉专有的心;阿拉汉也包括佛陀与辟支佛。其作用是致使阿拉汉对欲界的事物微笑。根据《巴利论藏》,能令阿拉汉微笑的心有五种,即:四个悦俱欲界唯作心,以及在此提到的无因生笑心。

一百七十一、什么是美心?答:除去十二不善心与十八无因心,其余一切心都叫美心。这五十九种美心分别是:廿四欲界心、十五色界心、十二无色界心、八出世间心。若将八出世间心分为四十种,则成九十一种美心。这类心称为美,是因为它与美心所相应。应明白‘美’的涵义比‘善’更为广泛。美心不单只包括一切善心,也包括了拥有美心所的果报心与唯作心。后两类心并非善心,而只是无记心。

一百七十二、什么是欲界善心?答:悦俱智相应无行一心。悦俱智相应有行一心。悦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悦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舍俱智相应无行一心。舍俱智相应有行一心。舍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舍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这八种名为有因欲界善心,这组心依据三项相对的原则而分为八种。第一项原则是与该心俱行的受:有四心与悦受或心的乐受俱行,另四心则与舍受或心的舍受俱行;第二是视其心是否与智相应;第三是视其心是‘无行’或‘有行’。这八种心称为善或福,因为它们制止烦恼,且带来善报。每当凡夫与有学圣者造善身业、善口业、或激起属于欲界的善心时,这些心即会生起。阿拉汉的行为都是属于无记(没有业),因而这些心不会在他们心中生起。

一百七十三、什么是智相应?答:观智能够如实地知见诸法,与智相应之心的智,是指‘慧心所’,亦即是‘无痴因’或‘无痴根’。智不相应的心缺少此慧心所,但并没有只属于不善心的无明或痴。所有四种智相应善心都有三善因;四智不相应心则只有无贪与无嗔,而没有无痴。关于智相应心的无行:根据巴利注释,人们会自动自发地行善的原因,是因为身心健全、有良好的食物、适合的气侯等,以及由于在过去有造过类似的善业。而有行的怂恿,可以来自他人或自己本身。

一百七十四、什么是欲界果报心?答:悦俱智相应无行一心。悦俱智相应有行一心。悦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悦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舍俱智相应无行一心。舍俱智相应有行一心。舍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舍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这八种名为有因欲界果报心。欲界善心有八种,与善心相符的果报心也有八种。此八心是欲界善心的果报。为了区别它们和善果报无因心,所以称之为‘有因’。无因与有因的善果报心都由同样的八种善心所产生,但这两组心在各自的素质与作用方面则有差别。

一百七十五、什么是欲界唯作心?答:悦俱智相应无行一心。悦俱智相应有行一心。悦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悦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舍俱智相应无行一心。舍俱智相应有行一心。舍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舍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这八种名为有因欲界唯作心。八欲界善心能生起于凡夫与有学圣者,但却不能生起于诸佛与阿拉汉,因为他们已超越了业轮转与未来世的轮回。反之,能在诸佛与阿拉汉心中生起的是与该八心相符的八种唯作心;称为唯作是因为它们只执行其作用,而毫不留下任何业力。由于诸佛与阿拉汉已彻底地根除了无明和渴爱,即轮回之因,所以他们的善行绝不可能产生未来的果报。那些心只是纯粹生起、执行其作用、而后毫无所遗地消逝。
 
一百七十六、什么是色界善心?答:这类善心依据五禅而分为五种心,每一禅都各别有一心。诸禅如此排列的原因有二:一、当人们修定以证得禅那时,他们依该次序证得诸禅;二、佛陀依此次序说示诸禅。1。 寻、伺、喜、乐、一境性俱初禅善心。2。 伺、喜、乐、一境性俱第二禅善心。3。 喜、乐、一境性俱第三禅善心。4。 乐、一境性俱第四禅善心。5。 舍、一境性俱第五禅善心。这五种名为色界善心。6。 寻、伺、喜、乐、一境性俱初禅果报心。7。 伺、喜、乐、一境性俱第二禅果报心。8。 喜、乐、一境性俱第三禅果报心。9。 乐、一境性俱第四禅果报心。10。 舍、一境性俱第五禅果报心。这五种名为色界果报心。11。 寻、伺、喜、乐、一境性俱初禅唯作心。12。 伺、喜、乐、一境性俱第二禅唯作心。13。 喜、乐、一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