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姆堡。他们在7 月1 日抵达,这一天是他们结婚25 周年。艾森豪威尔送给
玛咪一块白金手表作为礼物,他是用他在菲律宾积蓄下来的钱买这块手表
的。玛咪后半生一直戴着这块表。她高兴回到熟悉的、有着美好回忆的地方,
特别由于她的丈夫现在是上校,是第三集团军的参谋长,使他们有资格住一
幢萨姆堡漂亮的旧式砖房,四周有着遮荫的走廊和一个大草坪。
文森豪威尔在第三集团军任参谋长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在1941 年8、9
月间举行的路易斯安那演习。这是美军进入战争之前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军事
演习。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进攻本·利尔将军的第二集团军。克鲁格的24
万人正在“侵入”路易斯安那,而利尔以18 万之众“保卫”着美国。马歇尔
坚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演习,因为他想找出训练中的不足和装备上的缺
陷,又因为他需要去发现军官中有才能的人。
艾森豪威尔渴望得到这次考验。这是自1918 年以来,美国投入“战场”
最大的一支部队,比甫北战争时规模最大的格兰特军队大两倍。艾森豪威尔
从他设在龙尼斯的司令部写道:对参加演习的军官们所“要求的精神力量、
技术能力、魄力是巨大的”。实际上对第二集团军发动一次侧翼进攻甚至更
为困难。艾森豪威尔为了筹划这次军事演习几乎几天没睡觉。他发现排、连
领导不称职,这使他很伤脑筋。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从一个单位跑到另
一个单位,这里作指示,那里下命令;当可能时,用表扬来鼓励年轻的中尉
和上尉,当需要时,也进行批评。他对他们“愚蠢地不顾空袭的危险”,忽
视必要的伪装的倾向,蹩脚的交通管理能力,感到恼怒。每天清晨,他把主
要负责的军官们召集在一起,进行讲评。他清楚地知道,实际的作战会更艰
苦。
在军事演习期间,参谋长的帐篷“成了高谈阔论的场所。军里每一个人
似乎都到这里来进行严肃的讨论、大笑或发牢骚”。艾森豪威尔总是欢迎他
们。军官们对他的品格,他的鼓励,尤其对他的专业领导能力,都有良好的
反映。他后来写道:“在发完牢骚以后,他们工作得更好,这使我常常感到
惊奇。”因此,他把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为他的领导艺
术的主要部分。
通过这场军事演习,艾森豪威尔的声誉提高了。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按
照艾森豪威尔制订的计划,包抄了利尔的第二集团军,迫使其撤退。《纽约
时报》军事记者汉森·鲍德温报道说:“如果是真的战争,利尔的部队就被
消灭了。”在专栏《华盛顿巡礼》中,德鲁·皮尔逊和罗伯特报道说:“是
艾森豪威尔构思出和领导制定了击溃第二集团军的战略。”他们说艾森豪威
尔“思想敏捷,加上非凡的精力,对他来说,军队这一行是一门科学”。九
月下旬,在克鲁格的推荐下,艾森豪威尔晋升为准将。
在总结演习的教训时,艾森豪威尔把注意力集中在训练、装备。通讯和
下级军官的问题上,但是他没有忽略高级指挥。他写信给总参谋部的杰罗:
“在这支军队中,每一位高级指挥官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带领一支大
部队达到高水平的训练标准,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和魄力是巨大的;只有经过
高度专业训练和具有毫不动摇的决心的人,才能成功。”不幸的是,这些品
质难得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有些军官很有魄力,但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可是
另外一些军官的情况却是相反。他说高级指挥官应当有“铁石心肠”去开除
不合格的人;他们当中有很多是老朋友,“但是必须如此”。他说这是个难
题。而事实上在他成了高级指挥官后,他才认识到这有多困难。在整个战争
中,他感到最痛苦的某些时刻,就是他不得不解除他的同学和朋友们的作战
指挥职务。
就在这次军事演习三个月之后,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
这是战争开始后继1941 年6 月22 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进攻苏联之后,
发生的又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战火烧到太平洋,战争的规模愈来愈大了。
早在1941 年7 月,日本开始向东南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印度支那,其中
包括在金兰湾的重要港口,它距新加坡只有750 英里。华盛顿认为,日本的
挺进是最终向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发动进攻的序幕。
7 月24 日,日本大使野村吉三郎海军上将被召到白宫,罗斯福总统向日
本发出严厉警告。当时在他身旁的,一边是在赫尔生病期间代理国务卿的韦
尔斯,一边是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上将。罗斯福断言,如果日本试图夺取东
印度群岛的石油,荷兰人就会抵抗,英国人就会对他们进行援助;“鉴于我
们自己援助英国的政策,结果立即会出现一种极为严重的局面”。如果日本
从印度支那撤军,那个地区将实现中立,并可以保证日本人自由地购买该地
区的大米和原料。罗斯福对日本人接受这项建议不抱什么希望,但认为这是
“为避免日本向南太平洋扩张再次做出的一种努力”。
过了两天,由于没有得到东京的任何答复、罗斯福总统对日本的经济进
行了致命的打击。他下达命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大约1。31 亿美元的财产,从
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在美国实行禁运之后,英国人和荷兰人也紧接着
拒绝向日本出售石油。然而,罗斯福并不想勒死日本,为了缓和双方关系,
美日仍在继续谈判。
日本内阁首相、战争狂人东条英机10 月23 日召开军政要员联络会议,
集中讨论了有关日本与美国谈判的问题和同美国开战的前景。为了缓和同美
国的关系,东乡外相主张最好从中国部分撤军,但却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
会议相持不下,东条随即提出三种方案让大家裁决。一是即使蒙受巨大的困
苦,或者用木户的话说就是“卧薪尝胆”,也要避战;二是立即决定开战;
三是在继续谈判的同时,作好必要时开战的准备。日本陆军总参谋部坚持认
为,与美国谈判已进入死胡同。陆军总参谋长杉山回答说:“只要美国仍顽
固不化,那就没有必要继续会谈下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战争!”海军代
表永野加重语气说:“立刻开战!日后再不会有开战的良机!”杉山却主张
应在12 月初开战,不过仍要继续同美国谈判,玩弄外交骗局,以便给日本带
来军事上的好处。
为了确保这次偷袭成功,日军大本营采取了大量的欺骗和伪装措施,并
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偷袭珍珠港的计划长时间内只有山本和一二个军官
知道,就连海军参谋长也直至1941 年10 月才第一次得知这一计划。为了隐
蔽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企图,日军大本营于1941 年7 月,在中国东北地区
举行了代号为“关特演”的大规模演习,并将关东军11 个师增加到20 个师,
总人数由40 万增至70 万,制造准备进攻苏联的假象。在航线选择上,日本
研究了北、中、南三条航线,选定了虽然距离较远、气象不好、补给困难,
然而便于隐蔽的北航线,并规定在航行过程中保持无线电静默。突击时间选
在星期日早晨美舰周未返港停泊疏于戒备的时刻。部队的演练、集结都是在
严格的保密条件下进行的。已调动集结的部队,其通讯联络保持平时状态,
以便造成日本舰队主力仍在内海的假象。
进行反复的演练,着重解决偷袭的战术和技术问题。担任突袭的部队除
了多次进行图上作业和沙盘演习以外,还在1941 年8 月中旬,选择了和珍珠
港地形相似的日航空基地樱岛进行战术、技术训练。在此期间,日军专门研
究了各类舰只的海上加油问题,抓紧利用风大浪高的天气进行海上加油训
练,以适应在北航线的航行和作战。为了解决在浅海实施鱼雷攻击的技术问
题,还专门设计了装有稳定器的鱼雷并进行了浅海攻击训练。11 月中旬,各
编队又在佐伯湾进行了综合攻击演习。
日军为了确切掌握情况,对珍珠港进行了不间断的侦察,日军利用各种
手段,广泛搜集珍珠港美军的防御部署、兵力分布、活动规律、泊港军舰位
置等情报。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积极搜集目标区情况,及时进行汇报。日军
还派出大批间谍,并以潜艇进行侦察和监视,使突击部队及时掌握美军动向,
以便适时下定决心。
制订和执行这一偷袭计划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原任海军次
官,是一个身高只有5 英尺3 英寸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双肩宽阔,胸部又像
个圆桶,身材还算魁梧。他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后来在华盛顿担任日
本大使馆的武官。他亲眼看到了美国的工业实力。他断言,如果不消灭在夏
威夷水域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在同美国的一场战争中就没有获胜的希
望。山本极力主张出动航空母舰对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发
动突然袭击。这样的行动将充分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占优势的海军力量一10
艘战列舰对9 艘战列舰,10 艘航空母舰对3 艘航空母舰。进行这样的袭击已
有足够的先例。日本已对苏联和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1940 年11
月,几架英国鱼雷飞机摧毁了停泊在塔兰托的意大利作战舰队。
这位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坚持认为,如果摧毁美国舰队,日本就能够在没
有美国干涉的情况下征服菲律宾、马来亚和东印度群岛。然后日本就可以撤
退到从千岛群岛到澳大利亚边缘牢固的防线后面,并且利用防线内的交通和
供应线击退对这个屏障的进攻,直到西方国家被迫接受日本对大东亚共荣圈
的控制为止。山本实际上是靠他自己的个人名望压倒了海军内部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