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要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果老跟在马拉松的大队伍后边,最多算得上一个忠诚“追星族”。
长跑者都知道取胜的绝招是“超越马拉松人墙”。越不过“人墙”的长跑者,即使你有过人的本领,到头来也会被压在马拉松“人墙”的后边。
重新发现“好望角”。
——学会“发现”
上帝说,“机遇”的相貌永远是平凡的,大风也起于青萍之末,“机遇”只是有备而来者的船票。“树上掉苹果”的事再平凡不过,牛顿抓住它,发明了“牛顿第二定律”。
机遇藏在平凡之中。“梅花鹿奔跑”再平凡不过了,马俊仁悟到了仿生学,他研究了奔跑的力度和角度之后,发明了“马氏训练法”。
所以,西方哲人才说:“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会“创造”
没有“创造”的世界是平庸的世界;没有“创造”的生活是无为的生活。没有风浪的人生没有色彩,没有炽热的燃烧就不叫太阳。
鸟类,因为飞翔才得以生存;海豹,因为游泳才得以觅食。深海的鲨鱼与浅海的海豚,因为潜水的深度而划分了各自的生存空间。
人类生存的本领是劳动。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机遇”。
如果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永远守在家园里,那么,他们的国家绝对没有今天的繁荣,也绝不会发现非洲的“好望角”和拉丁美州肥沃的土地。
如果爱迪生不发明电灯,瓦特不发明蒸汽机,那么,我们人类将会在黑暗中徘徊。
所谓重新发现“好望角”,就是肯定人生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去发现机遇,去创造未来。
/
第二篇 命运沉思情感误区
人类的认知过程,总是从时间的因果结论过渡到非时间的相互联系。
——皮亚杰
男人的感情,广义地说,是对于事业、前程的奋斗;狭义地说,男人的感情是对于女人的。
男人的感情误区——男人的“心理欲望”。
面对一个正常的男人,你问他,你需要什么时?男人的回答比较简单:成功、金钱和女人。从排列的顺序上,男人是把成功放在首位,把女人放在最后的。而一个心理崩溃的男人,他需要什么?回答顺序是金钱和美女。
重踏陷阱
男人情感的崩溃,有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就是把“性”的快乐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寻求“巅峰状态”的欲望满足,带来身心的激动和颤栗。
他们把“性”活动,看成了“自由的神话”。他们以为,只有这时的“自由”,才体现了男人的“支配力量”。
——误区之二,男人追求“巅峰似的疯狂”。
声色犬马的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大脑的“瞬间自由感”,而依赖身外的“刺激感应”,达到忘我状态。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摆脱孤独的苦涩和莫名的悲哀;只有这时,才产生亲切的依赖感。这如同“饮鸩止渴”,魔鬼的高利贷,要支付高额的利息。
总之,感官的疯狂捡不回昨天的记忆,补不了今天的残缺,到不了灿烂的未来。正如道格尔所说,“这是人的本性的错觉和误导。”
——误区之三,男人的享乐观。
男人的“性经”,除了“性”对象的存在之外,还将“性”对象转移,就是对“性”的崇拜。
比如对身体的崇拜。某些病态男人喜欢“观裸”,他们不是将女性的身体当作生命的艺术,而是当作性的工具。
喜欢摇摆舞。某些男人需要发泄过剩精力,需要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会在摇摆中获得想象的满足。
明星崇拜。这种男人常把如花似玉的女演员、女模特的照片悬挂在居室最显眼的地方。其实,任何崇拜都是儿童行为,自身的软弱与缺乏自信是崇拜的根源。
——误区之四,伪装英雄。
伊甸园里的故事是男人“塑造了夏娃”,而现代社会的“伊甸园”里,是女人塑造了亚当。
美国加里福利亚的一个研究机构,对八十位女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表明:女性心目中的男性,就是现代社会中女人塑造的孤胆英雄亚当。
夏娃眼中的亚当
孤胆英雄。
男人可以像天马行空一样,独往独来。孤胆英雄从来不需要帮助,只身一人,闯关东、走塞北,下江南,过大洋。
“孤胆英雄”的形象,一直是美国少女心中的亚当模式。难怪当今社会出现了“流浪族”,虽然不像西部“牛仔硬汉”,但也多了一些东方男人的神韵,不知这是否会成为中国少女心中的亚当?
超人形象。
超人形象,男人不仅具备超人的意志,还须具备超人的体魄。
所谓超人意志,就像但丁《神曲》里炼狱中的英雄,九死而后生;像《凤凰涅槃》的凤凰一样,在烈火中永生。超人的体魄,男人必须具备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力量,为什么已经当了州长的施瓦辛格,还常常成为美国少女崇拜的偶像。
因此,就不难理解下面的“怪现象”:美国少女追求拳王可以发疯;日本少女追求相扑可以发狂,这是对“超人体魄”的向往。
义无反顾。
女性认为,雄鹰只有折断的羽毛,没有回头的路程。男人永远应该像雄狮一样活着。让女性最为称道的就是雄狮的刚猛,它们从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女性塑造了亚当,男人也心甘情愿地扮演了亚当的角色。
圣经说,骆驼走进了沙漠的泉边,饮饱了泉水而继续前进的骆驼才是好骆驼。走错路的男人,可以回头再来,雄鹰也有回飞的路程。
夏娃可以“塑造”亚当,但亚当应自己塑造亚当。只有在男人属于他自己时,男人才具有魅力。
第二篇 命运沉思男人的三副面孔
艺术不能变革世界,但可以改变那些变革世界的人的内心力量。
——马尔库塞
日本男人像一部机器。无论是“事业有成”的大腕或者街头“引车卖浆”之流,他们都有工作狂的态势,都“煞有介事”,都有板有眼,这可能与大和民族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创造了一个经济的“东方神话”有关。
男人与事业
聪明的男人懂得:事业是立身、立言、立德的根本。名利、地位、金钱、美女,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支撑,一切都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聪明的男人懂得:人生就是逆水行船,不进则退。他们是风浪中的小舟,是旋转的陀螺,是云中的风筝,是奔驰的汽车,是滑雪的运动员。男人现在拥有的一切,是用头脑去换的、用精神去换的、用笑脸去换的、用良心去换的、用健康去换的。
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正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市场经济的评论标准十分简单:地位与金钱,就是“社会价值标准”。我们姑且不论这种标准偏离了人文主义航向有多远,仅就此,男人就成为了一道名菜——“铁板烧”。
男人的贪婪。
他们对金钱与美女的追求,“饱食无厌”。不知何处,才是停息的“驿站”。
一个在南方颇有些名气的文化人,在“家底殷实”的条件下,只身闯荡北京,办起了电脑公司。凭着几年的拼命,凭着熬白了中年头,凭着消瘦了20斤肉,他赚了200万元,相当于一个处级公务员20年的工资。
但他说:“再干几年,突破1000万。”
有人问他:“如果你在接近1000万的路标时,你会停下来吗?”
答“不会”。
问:“1000万人民币,按你现在的年龄还有30年就70岁了,你能花完吗?”
答:“燕雀安知鸿鹊之志,挣钱只是一种愉快,一种成就感。”
听了这段对话之后,我更理解了巴尔扎克笔下老葛朗台的“愉快”和“成就感”。
男人都懂得:钱,买不到健康;钱,买不到真心的快乐;钱,买不到友谊;钱,买不到真正的爱情;钱,买不到心灵的安静……
但男人总是想用钱去购买。
男人与美女
男人成为家庭中心之后,就不再像“恋爱”中的男人。
恋爱时,男人很有骑士风度,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恋爱时,有正义感,常常当着女友施舍穷人。
男人懂得,女人都喜欢“佐罗”。力量和道德是征服女人的手段,男人在“做”给女人看。
恋爱时,男人出手非常大方,购物时从不讲价。付账时常说“不用找了”,男人喜欢在女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洒脱。
男人懂得:女人喜欢“大度”的男人。金钱和气度是征服女人的手段,男人在“做”给女人看。
恋爱时,男人十分体贴,也很听话。喜欢关怀女人,哪怕有时“关怀”过分。
男人懂得:女人有很强的指挥欲望,这是“母系社会”的遗传。女人喜欢被人爱怜、喜欢不被遗忘、喜欢引起别人注意。细心与温驯,是女人放心的男人,男人在“做”给女人看。
男人与酒
男人确实累,戴上“人格面具”更累。
日本男人喜欢下班后“泡酒吧”。如果一个日本男人下班后径直回家的话,他的老婆认为这个男人没出息。骨子里说:怎么没一个朋友,没朋友的男人多窝囊。
中国是酒的故乡,文人又发掘出一大堆“酒文化”。酒与男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男人与酒的结合,是男人的另一副面孔:
酒酣耳热,男人可以骂上司,骂朋友,骂老婆,一吐心中不快。
酒酣耳热,男人可以宣泄心中的压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觉得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