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人不是不需要,而是本能控制自己的需要。所以,女人在性生活上,她们是情先于性,而男人却是性先于情。女人常常在婚后才知道她不能接受的人,正是她的丈夫。在我们的社会俗习里,没有丈夫的强奸罪。所以,女人在合法婚姻里常常受到强奸。
女人的反抗是没有意义的。在我们社会里,至少大多数人还没有这个观念,这就加重了女人的不幸:她们常常要接受不愿接受的东西。从人的意义上讲,这已经违背了女人的意志,侵犯了女人的权利,撕碎了女人的人格……
性生活的错位,就是性的不和谐、性冷淡,性拒绝等等。合法的丈夫,以为自己是丈夫,就可以想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常抱怨女人不配合,没激情等等。实际上,愚蠢的男人不懂得——这是女人潜意识的反抗。
阴盛阳衰
男人应该学习“性生活”。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婚前教育,而是“性人格”的教育。
婚姻只能保证“性生活”的合法,但婚姻从来不能保证性生活的质量。
学习尊重女人,包括自己的妻子。
妻子永远不是你的性工具,只是你的性伙伴。“阴阳合而万物生”的生活,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物理学上讲“共鸣”,但“共鸣”的基本条件是两个物体构建材料相似、振频相似和振幅相似。就像时髦青年在情书中说的:“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两颗心相碰的火花,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西方哲人也说:“音乐只对音乐的耳朵才能引起共鸣”。
男人在性生活中,总是主动进攻。但女人不完全是被动防守,男人应该掌握夫妇生活的“契合点”。
男人牢记这种忠告:法律可以保证婚姻的合法性,但法律不保证性生活的健康和激情。
合理与合情的婚姻与爱情,很少能在一个舞台上共舞;而天使与魔鬼,却常常共进晚餐。
第一篇 透视心灵完美与缺陷
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滑稽或悲剧的现象,因为当事者已被传宗接代之灵所占领,所支配,已不再是他原来的面目了……
——叔本华
因为世界并不完美,人们才去追求,去奋斗,去寻找。
古往今来,寻找完美的归宿,寻找完美的人生,寻找完美的事业等等,演绎出一部部可叹可歌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的结尾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并没有找到香格里拉,也没有找来“伊甸园”。
人类总是站在理想与现实的“门槛”上,陷入“寻找”的沉思中……究竟是我们希望得太多,或是生活本身就是如此。西方有人说:“目的是其次的,运动就是一切”。
这种情与理、梦与现实的分离,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永恒主题。
物非完物
人们赞赏完美,忽视“缺陷”。
整齐的白杨,碧绿的草地,完美的婚姻固然是美,然而,婷婷玉立的维纳斯却没有肌肤如雪的手臂,美人的脸上偏偏长出两颗黑痣,好端端的黛玉却十分体弱多病,梁山泊与祝英台就是成不了眷属,都给人留下久久的遗憾……
其实,“缺陷”就是遗憾。
因为遗憾,我们才去追求;因为有“缺陷”,我们才去想象……
天地有阴阳,人生有生死,物体有“残缺”,艺术有虚实。维纳斯好在没有手臂,才让你看到了青春的流淌与生命的洋溢;美人的脸上好在有“美人痣”,才使花容多了迷人的“亮点”;巴尔扎克塑像好在没有手,才更能体味他的沉思与智慧;梁山泊与祝英台好在没有结合,那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哀,才激励人们去寻找,去想象,形成一个“追求”的永恒主题。
每一个少女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而每一个少男的心里都有一个梦中的林妹妹。
正因为有“黑暗”,才追求“光明”;因为有“奸妄”,才向往“忠良”;因为有“残缺”,才寻找“完美”。
如果没有寻找,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果没有追求,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无中生有”,是艺术的创造。“永远寻找”,是生命永恒的流动。
《聊斋》就是“寻找”的故事,“鬼界”是“人界”的补充,“鬼情”是“人情”的延伸,人所丢失的,在鬼身上找回来。结果,“鬼界”较“人界”更有秩序,“鬼情”较“人情”更加忠诚。
人非完人
人非完人,不是自我原谅的“防空洞”,而是正视生活的眼光与勇气。
不必把每件事都看得过重,也不必强求每件事都做到十全十美。
二战时,德国空军执行了一个错误的命令,以700…800架次的空袭规模轰炸伦敦。这次在双方谍报机关都没有记录的军事行动,使英德双方都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
——英国人恐慌了。邱吉尔命令说:一是抵抗,一是撤退。事后得知,如果那个错误的命令再执行两天,伦敦将是一片废墟。德军可能跨过海峡而登上英伦三岛,“二战”将是一种什么结局?
——德国人慌了。大本营下令追查谁下达了错误的命令,干扰了“统帅部”对北欧战场的布防。结果,拯救英伦三岛的恰恰是希特勒自己。历史以公正的眼光述说了一个事实:无论高贵与卑贱,无论聪明与愚蠢,都在犯着一个同样的错误——人把自己当成了完人。
一个商人可以因一次判断错误而损失上千万资产,一夜成为穷光蛋;一个孩子可能怕家长责怪而选择错误的行为——说慌;一个青春少女可能因为“鹦鹉”太会讲人话而被骗失身等等。
不要因为“错误”而过多自责;不要沉浸在错误中而不能自拔;不要逢人便说:“我单知道春天里有狼”的阿毛的故事……
过多自责,就是过多“自虐”。
自我虐待表现为对自己的折磨,包括精神与肉体。表面看,似乎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但实质是一种不正视错误的自卑感作祟,自我残害却于事无补。
过多内疚,就是“自我抛弃”。
它可以使人远离群体,变得更加孤独;可以使人逃离社会,对社会的“疏远化”,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人”;可以使人产生“原罪感”,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
过多的“包袱”,产生过多的犹豫;“过多的犹豫”,丧失前进的勇气。
没有生活勇气的人,没有自己的生活。
色彩学中的“灰色”是什么?“灰色”从来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几种色彩的调和。
灰色人生是什么?灰色人生从来没有自己的色彩,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感觉。
当真正读懂生活的时候,才会发现一个极简单的道理:正因为物无完物、人无完人,世界才需要人类去追求、去改造、去建设。
正如俗语所言:西湖自当若西子,西子仍是人所绘。
第一篇 透视心灵不要跨越“雷池”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情感找到了恰当的形式。
——屈子
男人只懂得女人的嘴和眼。但男人忘却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交际语言——空间。
空间能说话,空间比嘴更能说话。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表达了“理念”,而理念通过“空间”表达:
——皇宫的台阶是距离的延长与视线的张扬,皇权至高及君权神授的理念正是用“空间”去表达的;
——教堂的天穹是高大而深远的,天堂与上帝的崇高与亲切,正是以“空间”去述说的;
——监狱的通道总是由折线组成,而窗子总是高于视线上方,空间使人视觉受阻而形成压抑,突显了监狱的森严与法律的权力,这也是以“空间”去描写的;
——老板的宽大办公桌,总是以空间距离来分割与下属的等级关系,标识了自己的地位与身份,这也是以“空间”去传达的。
交际空间
空间,一般分为生存空间与交际空间。
生存空间,是指供给食物的“领地”。一群狮子其生存空间有200—250平方公里,而百叶猴也在15—20平方公里。一旦进入对方的领地,一场生死相争的搏斗就在所难免了。人也有生存空间;对工人而言是工种的配搭;对干部而言是科室的人数和职位。为什么为了土地可引起农民械斗和造反?解雇工人可以引起罢工和革命?为什么“人浮于事”的臃肿机关会加剧互相倾轧及争斗等等。
生存空间是为了“活下去”,而交际空间则是为了“活得更好”。
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居动物。只有群体的存在才能使个体“活得好”。交际,成为“群体存在”的必要沟通手段。空间,就成为交际的特殊语言。
不同民族,对空间的“占有量”是不同的。英国人希望占有1。5…2米的范围;德国人在1…1。5米的范围;日本在0。8…1米的范围;阿拉伯人在0。5…1。8米的范围。
跨越了这个“完全区”可以表达出“特殊”的行为语言的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受斯大林之命访问英国,议题是联合开辟第二战场。应该说,这是“二战”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当会谈结束,邱吉尔起身与莫洛托夫握手的瞬间,莫洛托夫一改往日的矜持感,向前跨出一小步,将他与邱吉尔的近身距离缩小在45CM,眼睛注视着邱吉尔并用力握着邱吉尔的手,没说一句话,然后转身离开唐宁街一号。
事隔若干年后,邱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莫洛托夫在向我握手相别的时候,往前跨了一小步,这不仅表达了莫洛托夫个人对我的友好,更表明了苏联人民对英国人民的信任。这其中包含了理解、支持和信任。”
号称“铁腕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