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度与心灵
风度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所支配的行为举止的总和。外在看,是人的“视觉”形象;里面看,是人的文化内涵。
周总理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采,为什么给外国领导人留下了“儒雅高贵”、“彬彬有礼”的印象?
尼克松说:“周恩来是重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十分感慨自己的粗疏,他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是野蛮人。”
难怪诗人公刘在诗中说,周总理对敌人“静若悬剑”,对人民“稳若磐石”。毛泽东有毛泽东的风度,他挥洒自如,谈笑风生,不修边幅,大有“一代风流大不拘”的诗人情怀。尼克松也不得不承认,他在《领袖们》中说道:“假如没有毛泽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会缺乏一种神秘感——他不仅吸引了那些征服中国的、狂热的支持者,也鼓舞了世界亿万人民”。
女人眼里的男人,什么最重要?
我们按文化程度分初中,高中,大学三组,对女性进行了抽样调查。回答的问题是“谁是你理想的配偶?”内容分“相貌”、“工资”、“职位”、“忠诚”、“风度”五项。
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文化程度偏低的女性在前三项下面打钩,而文化程度偏高的女性却在“忠诚”和“风度”下面打钩。
英国人培根说:“相貌美高于色泽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培根所说的“动作美”就是人的风度。
亚里士多德也说“美貌是上帝的吻”,行为是“永恒的价值”。亚里士多德无非是说,美貌是一种感官的愉悦,风度具有长存的价值。风度与职务、年龄无关。
苏格拉底说得更绝:“美貌是短命的暴君”,“德行”是“长生的良方”。
哲人有哲人高深的理论,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感受:
一个相貌漂亮的小伙子与你第一次接触,他一会儿抓耳搔腮;一会儿东瞧西看;一会儿抖动“二郎腿”;一会儿随地吐痰……相亲的姑娘,你会有什么感觉?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坐无相,就是四不像。”
相貌换不成风度,金钱买不到风度,职位变不成风度。当今最为时髦的话题是人的“综合素质”。其实,仔细想起来,“风度”确实是内在文化“积淀”的外部表现。古人说,“相从心变”,我原以为这是“唯心主义”的梦话,后来见的人多了,经历的多了,我越发体会到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君不见,八十年代开始“商业航行”的弄潮儿,几年的摸扒滚打,有的人确实发了。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拿钱买回自己的“尊严”,找回自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摆上几桌,酒酣气震,挺着肚子,手拿“砖头”(蜂窝机)一边剔着牙缝,一边甩出一句:“跟老子吃出点名堂来”。这些“沙上飞”似的土匪,怎么可称为“现代企业家”?
一个朋友告诉我一段趣闻:一个国内还颇有些名气的民营企业家,一次出国与外商洽谈合资开发,可能这位老兄太看重排场,太喜欢摆阔,洽谈宴会上美女如云,海味山珍峥嵘叠翠。杯盘交觥,一掷千金,原本的初衷想证明“实力”。结果,葬送了一笔8000万美元的投资。事后外商说过一句话很耐人寻味:“这么挥金如土,他能管好企业吗?”
看来,外商没学过心理学:穷困才喜欢摆阔,位卑才端架子。摆阔与端架子都是“纸老虎”的花招。
站·坐·行
男性站着的时候,第一,不叉开双腿,也不要放松四肢。站的时候,一条腿用力多一点,另一条腿用力少一点,形成一种稳定感。正如人们所说,“站如松,行如风”。站着的时候,重心要稳,这是性格坚定的体现。
再说坐态,坐时总比站时多。
坐态在人类生活中占了很大的分量。无论男女,坐着的时候都不能把双腿叉开,这不文明。第二,不要随便架“二郎腿”,显得不庄重。第三,不要抖动自己的脚尖,这无教养。第四,到陌生人家里做客,落座的时候,一般应坐在沙发的边缘,双腿微微侧向对方,显得有礼貌和教养。当谈话完毕,应立即站起来,与别人握手告别。
最后说行态。
走路应有“走”的样子。为什么熟悉的朋友,即使相隔很远,从他走路的样子就知道是谁来了。一个人的行态,一旦形成固定模式以后,就很难改变。
走路的技巧,一是挺胸,二是收腹,三是脚尖着地,四是抬腿不能太高。挺胸,对男人特别重要。挺胸可以展示男性的坚定和自信。收腹可以加强走路的腿部力量,使全身的肌肉紧张,形成“力的张扬”。
我们说,某个人松松垮垮,拖拖拉拉,一般地讲,从走路中也能看得出来。
走路抬腿的幅度很重要。抬腿过大,造成身体的左右摇晃,如果男人臀部摆动过大,就有“同性恋”之嫌;如果抬腿太小,又形成碎步(俗称细米步),就像川剧演员上台的步子,显得过分女性化。走路千万别脚跟着地,脚跟着地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如果脚尖着地,就显得自然、轻盈而有力。
男人应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各自遵守“类别”观念,这是“上帝”的安排。男人的“雌化”,是阉割的公鸡,只长肉不长鸡冠,不雌不雄;女人的“雄化”,是长了胡子的蒙娜丽莎,只长骨头不长肉,不男不女。
所以,康德说:“什么东西最丑?‘过渡种’最丑。”什么是“过渡种”?就是四不像的东西。男不像男,女不像女。
第一篇 透视心灵喜新厌旧
奉献的伟大在于:它不需要回报,暗合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劳伦斯
喜新厌旧,本不是什么坏事。
不管男女,作为社会性动物,其本质就是进化。而进化的本质,就是喜新厌旧。旧的消亡与新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昨天的“尾巴”
试想,如果我们眷恋蜡烛,不喜欢爱迪生发明的电灯,那么,我们还将在中世纪的黑暗中徘徊;
如果我们不舍弃黄包车和独轮车,排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那么,当今的世界仍然是肩挑背扛的“繁忙景象”;
如果我们仍然看好“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古驿道,排斥富兰克林发明的电报与电话,那么,世界只会因隔膜而无法沟通。
当今世界,电子产业的发展,一年就更新一代产品,半年就改良一种机型。世界以一种全速的“喜新厌旧”的速度在“社会更新”的道路中奔跑。
我们为什么落后?
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恋旧,我们的眼光使我们无缘创新。
我们的汽车工业从1958年生产第一部“解放牌”汽车开始,一产就是十几年,直到“东风”的出现。
日本每年推出一种新车,而西雅图的飞机制造业三年为一个更新周期,他们都在“喜新厌旧”?
在社会生活里,尤其是婚姻中的“喜新厌旧”也变得加速了。这是通讯带来了便捷,交通缩短了距离,交际拓展了视野,开放提供了机遇。
男人是生物属性很强的动物。
动物世界的一夫多妻是动物物种“生产”的必然方式。男人的传宗接代方式较女人容易:男人没有十月怀胎的等待,更没有哺乳与抚养的消耗。难怪西方哲人说男人是“家庭中的游荡者”。他们有时间(尤其在妻子生产之后)以各种借口游荡在社会里,寻找可以重新猎取的对象。
看看非洲草原的雄狮,阿拉斯加的雄鹿,肯尼亚高原的公狼,甚至于我们花园中的公猫,就会懂得“男人为什么是生物属性很强的动物”。
也难怪女人们见面的话题常以两句话作总结:
“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男人就那么回事!”
这包含了妻子的抱怨、愤怒,也有几分无奈。
当然,男人并不完全是雄狮,男人同时是社会属性很强的动物。
男人,尤其优秀的男人,把事业看成生命的支柱。创业也好,闯荡也罢,他们在生存激流中挣扎,男人“活得很累”。
男人,尤其优秀的男人,无论在政界、商界、学界,他们都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哥们兄弟”,免不了人情应酬、政务交往、商务往来等等。男人在燃烧自己的青春,兑换名誉和金钱,男人确实“活得够累”。
劳累的男人,希望一个“港湾”,希望一片绿洲。于是,身边的“小秘”往往成为一种“配套工程”。
妻子常常不能倾诉,因为妻子没介入他的生活圈子,摆谈起来似乎“隔靴搔痒”;而身边的“小秘”,是历经百战的战友,熟悉业务道道,清楚人物面孔,摆谈起来“心有灵犀”。久而久之,甚至短而短之就“擦出火花”,这成了当今商务社会的一道风景。虽然,这种“喜新厌旧”总是“兔子尾巴长不了”,那都怪“生活的错位”导致了“错位的生活”。
再生与死亡
爱欲包含了死亡欲。爱得越深,离死亡越近,爱得越浅,离死亡越远。所以人们说,爱是“生死恋”。
男女之爱是寻求两性的融合。
融合的目的就是“基因复制”。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新一代的出现标志了旧一代的死亡。新旧更替,是爱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交尾的黄蜂会立刻死去,因为他做了父亲。蜘蛛在交配之后,雌性会吃掉雄性,因为基因已有继承者。
动物世界里的雌雄动物虽然不谈什么爱情,但本能驱使它们按进化论的“内驱力”保存物种。
人把恋爱看做“死亡游戏”:因为本能喜悦冲动,冲动带来快感,这是死亡的快感。
爱是一种极易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