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为着那种超越你的力量而惊慌。你只要尽最大的力量从事工作,那么必定会有一丝曙光出现在你的眼前。
松下指出,用自己本身的力量征服痛苦,度过难关,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胜利的快乐。正因为这种胜利得来不易,正因为和痛苦战斗的时候十分困难和艰险,所以最后胜利的凯歌才更加动人和响亮。
古希腊Ⅰ罗马时期伟大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尼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每个人、每个公司或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半点儿挫折,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与困难。事业的成功,问题不在于困难的多少,而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当然,人人都希望自己处在一个比较满意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安安静静地工作、学习,事业也可以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实际上,世界的多样性不都是由人所满意的东西组成,而更多的则是人未认识到的和人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松下说:
“新进公司的人员,不管是谁,一开始工作始终都希望能跟上一个好的上司或前辈,这样,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心应手地开展,而且会得到上司的支持和前辈的帮助。人们的愿望总是良好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总是如此,跟上一个不讲理、不体贴、言行怪异的老师时,该怎么办呢?这种老师往往在可以称赞学生时,反而责骂、奚落学生,于是许多学生觉得‘真是冤枉,我不想学下去’。能在这个时刻忍耐,在这种不太健全的环境中熬过来的人,往往能成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成功者。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
有人说:“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不是以明丽的花朵去映衬其本身。人的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松下曾意味深长地这样说过:“成功的辉煌固然耀眼夺目,而成功者的探索又是何等的艰辛,没有冲破阻力,摆脱牵绊,而尽全力耕耘,去经营,去努力奔赴自己的目标,是不会有成绩的。而这份力量,所靠的是坚定的志向和不屈不饶、征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对自己必胜的信心。诚然,我们并不否认人在顺境中就不能成功,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至他事业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那是人们求之不得,最好不过的了。其实,这不过人们理想中所希望的,而现实中所缺乏的。正因为现实是让人感到缺憾的,是不完善的,是痛苦的,所以人们才乞求于理想或以宗教的乌托邦来满足现实人生中无法满足的要求和欲望。人的生存、发展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的社会、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矛盾,这些矛盾、这些冲突恰恰组成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也组成人的事业的成功。对于成功,细细地品味,都是过去那些矛盾与痛苦的结晶。正因为矛盾了,痛苦了,我们才感到成功的喜悦和激动,这份喜悦与激动恰恰是这种对比的结果,也是这种对比的升华。”我们只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成功不是鲜花与名誉,而更多的是痛苦与奋斗,那么才会身处逆境而不乱不惊,泰然处之,耐心对待,才能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松下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在培养一个人的人格,知识传授与此相比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环境再好,还需要自我激励,才能充分利用。否则,怠慢自我升华、自我教育,那就无法造就优秀人才。知识就像兵器,要遇上人才,才能发挥它的威力。因此,培养人才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一傅众咻”,讲的是楚国有位官员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语,于是让一位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旁干扰,纵使每天鞭打他说齐国语也做不到。把他放在齐地几年,纵使每天鞭打逼他讲楚国语他也做不到。从这个成语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环境有顺逆之分,但一般地讲,逆境更能造就人才。从不健全的环境中忍耐过来的人,往往是青出于蓝的成功者。松下曾这样讲:“公司新进人员,上司和前辈都会教他们工作。有的教起来切中要点,态度也随和。但有的上司在人格方面不健全,不肯尽力帮助部下。这二者之间到底哪个好?以常理来说,跟着优秀前辈去是上策,好处且不止于工作方面。不管干什么事,跟着良师,技能一定会进步。所以选择良师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从另一方面讲,跟定了一般人认为的良师名匠学习的学生,将来却很少有大作为。因为全部因循老师的旧路走,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就无路可循而停了下来,即很难产生青出于蓝的学生。反而在不讲理、不体贴、言行怪异的老师名下学习磨练的人,倒较有可能成为成绩辉煌、非常有名气的人。因为他必须在不健全的环境中忍受。”所以环境的好坏是辨证的,而且必须要有东西教给人才行,环境再好,还需要自我激励。
松下认为,建造好的教育环境,必须以陶冶人格为中心才能如虎添翼地造就人才。所以他建议人们一定自己要求自己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说:“池田首相主张,政府建造好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希望各人自己磨练自己,成为一个人格完美的人。我想这主张是正确的,如果环境越来越好,但自己忽视提高自己,教育自己,那也无法造就人才。教育的中心,还是以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带的教育。以第二意义的东西当成教育中心,则把培养人性的教育给忘了。”他举例说,不久前某造船厂发生失窃案,这一偷窃是需要相当的知识才能办到的。如果不注重人格培养,而只是一味地教给他们知识,这不是很可怕吗?
知识是一种工具,一种武器,不提高人的品德,只给他许多知识,这只能使他们在迷途中徘徊,或者把知识用到错误的地方。所以提高人类德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不能被物所用,人是万物之灵,全宇宙唯我独尊,能够用宇宙万物的,才是真正的人。凡是为物所驱动,依物来判断是非对错,正是人性的弱点。一切事物应该为人类而存在,由人类判断对错,给予生杀予夺之权。但今天的许多事,好像都是万物支配的。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给成长中的人以知识,等于给他以武器,这绝不是教育本身。松下举例说,日本古时有一位叫弁庆的武士,是一位会使七种兵器的豪杰力士。那七种兵器虽是上上之品,但非常沉重,得有弁庆这样的人才能发挥其价值。
从此我们联想到,我们身上的知识,就像弁庆的兵器。知识并不是人本身,也不是与人格成正比例的,这就像七种兵器并不是弁庆一样。今天的科学与知识,就像弁庆所持有的扫刀、大刀、枪等兵器,假如弁庆没有使用这些兵器的话,它们是发挥不了作用的。从另一方面讲,社会如果培养不出弁庆这样人格高尚的人,只是设立许多大学,恐怕也不会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培养人格,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人格高尚,再拥有知识,这等于弁庆拥有七种兵器,可谓如虑添翼了。
松下感到,烦恼是进步的动力。我们决不能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哀伤。相反地,一定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确立努力方向,这样才能开拓一条解决烦恼、从失败走向成功之路。
在日本,人们常常称赞松下的事业很成功,但松下却说他“每天还是有很多烦恼,经常处于一忧一喜的状态中”。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认为,作为一个社长,必须为公司事务而操心,而感觉“心情沉重”。一个真正能干的社长,决不能满足于自己接了一家好公司,而要能从中发现许多缺点和问题,设法加以改正、整理,从此便开始操心、烦恼,而公司在这不断的操心、烦恼中,也办得更好。松下对他的政经塾的学生说:“我知道各位个个都有烦恼,这是好现象,因为烦恼正是进步的动力。”松下这番话不仅对于鼓励人们找差距、进一步做好工作有其指导意义,而且,对人们在遭遇各种烦恼或苦闷时,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也有发聋启聩的作用。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往往由于自己的主观愿望未能实现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苦闷,例如有的青年人想考入理想的学校却不能考上;有的找到了职业,但不理想,不能满意;有的家庭生活困难;有的恋爱、婚姻发生波折,形成悲剧,等等。遇到这类事情,谁不烦恼苦闷?所以,他们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烦恼苦闷呢?通常我们见到的大体有三种态度、三种办法:一是走向盲目的反抗,以发泄不满,结果落得失败的下场;二是走向消沉悲观,让烦恼苦闷之火最后烧掉自己;第三就是如松下所说“勇敢面对命运”,“把烦恼作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动力”。显然,前两者都是弱者的表现,只有后者才是有志者的形象。
事实上,世上并无不可知的神秘命运,而阻碍我们主观愿望实现的主客观因素是可以认识、从而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要解决烦恼苦闷,可行的方法就是:
第一、正视挫折或失败,较全面地分析研究自己的主观愿望是否正确,阻碍自己愿望实现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通过深入总结,找出挫折与失败的教训和可能导致成功的因素。
第二就是根据上述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然后用艰苦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烦恼是进步的动力”。我们决不能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哀伤,而丧失信心。相反地,一定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确定努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