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作现在,在这一年以前的便属于过去,在这以后的便属将来。一百年不能同时都是现在。那么当前的一年是否是现在呢?一年十二个月,如果当前是二月,则一月已成过去,其余十个月就属于未来。因此,当前的一年也并非全部属于现在。如此推论下去,即使当前的一个月也不是现在,只有当下的一天属现在,其余的或属于过去,或属于将来。其实,当下的一天也不能都是现在,因为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只有当下的一小时属现在,其余或属过去或属将来。一小时又分为六十分,一分又分为六十秒,秒还可再分。每一秒都是由连续不停的“暂时”构成的。而当你说当下的“此刻”为现在时,此刻已经过去。时间永无停住,飞驰而去的是过去,尚未逝去的是将来。现在不能瞬息延伸,一有延伸便成为过去和将来。因此,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划分,只是在人的思想中的划分,只存在于人心中。过去的就是记忆,现在的就是感觉,将来的便是期望。
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虽然把时间看作理念存在的方式,但他深化了对“现在”的辩证思考。他从否定的方面揭示出时间的辩证性,认为时间就是理念自为地设定起来的否定性,就是“那种存在的时候不存在,不存在的时候存在的存在”,即“持续不断的自我扬弃的存在”。黑格尔同亚里士多德一样,把时间同运动联系起来,把时间看作一种变易,即产生和消失。因此,现在只是不断产生和消失着的时间的点,是存在的“此刻”和运动的中介,是从有到无和从无到有的否定环节。一当现在作为否定的环节转化为过去,空间就成为时间。正是现实事物本身的历程构成了时间,因此一切事物和生命,都是有时间性的,即都包含着否定性,服从于变易,其现在只是暂时的。
十九世纪俄国哲学家赫尔岑,从现实主义观点上,坚持了黑格尔对时间的辩证思想。不过,他与黑格尔强调“现在”的否定性不同,比较注重现在的肯定方面。在他看来,在时间的运动中,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尚未到来,存在的只有现在。事物的发展和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现在接着一个现在,逝去的只是无数个现在,时间就是所有现在的集合。只有现在是实实在在的、最有潜力的。但是,赫尔岑肯定现在的实在性,并不意味着过去和将来都是虚无。在他看来,现在只是过去的发展,在现在之中又包含着将来。过去就保存在现在之中,在现在中得到实现,而将来就是理想的现在。因此,“真正的东西是不会死亡的”,这就是他的信念。
哲学家们对现在是什么的思考,并不是概念游戏,而是要从这种思考中得出指导现实人生的结论。
按照奥古期丁的现在观,人生的现在实际上是不真实的、不可望的,只有未来才是唯一真实的、可期望的。一切易变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只有不变的上帝是永恒的。因此,人生的过程,就是抱着永生的期望,不断地追求未来的天国,皈依上帝。这种现在观所得出的人生结论,显然是消极的、悲观的。
黑格尔的现在观,虽然从其理念论的出发点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却得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结论。既然生命就是时间,生命的本质就是否定或扬弃,那么人生就应当是不断弃旧图新、永远进取的过程。死只是个体的完成,是个体作为个体所能为社会进行的最高劳动的结哲学家们的思考告诉我们,要清醒地把握人生,设计人生,就必须科学地理解人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是现在的根据,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有什么样的过去也会影响现在。将来是现在的发展,理想的将来产生于充实的现在,相信将来就会更加热爱现在。现在包含着过去,预示着将来,过去和将来都是在时间中运动着的现在。因此,明智的人生要重视过去和将来,更要重视现在,全力地把握现在。
把握现在,就是按照理想的设计目标,积极地生活,并通过现在的生活确定将来的面貌。只有把握现在,才能把握将来。现在不能把握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现在不能创造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失去现在就等于失去整个人生。人生不能有两次,抓紧现在,就赢得了人生。不要总是沉溺于对过去的回忆,也不要老是生活在对将来的幻想之中。于其留恋或悔恨过去,幻想将来,不如倾心于现在,奋发努力,只争朝夕。我们当下可以利用的只有今天、现在、这一瞬间。如果虚度了今天、现在,便再也无法挽回。只有把握住今天,才能把昨天决定的事变成现实,才能为明天的成功作好准备。所以,立足现在,努力请从今日始,这应当是人生成功之本、处身立世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我们才能有充实的今天,美好的明天。
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与其为那些问题伤透脑筋,不如拼命工作;保持这种态度与原则,始能迈向成功之途。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一首词里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说人生有欢乐,必有悲伤;有欢聚,必有离别,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中国古代对于忧与乐、祸与福的关系常主张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身外之物不足惜,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均是例证。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或碰到某些严重的损失或伤害,比如意外灾难、坐牢、丢官、家庭破裂、事业挫折、饭碗丢失,虽不可能不进行痛苦的思索,但有识之士们认为大可不必长久为之烦恼。因为问题既已出现,忧愁、苦恼、抱怨责备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做个“硬汉子”、客观冷静地面对残酷的现实,把心胸放宽,眼光放远并根据新的情况、条件重新安排好生活,才是最佳方法。
松下建议年劲人“绝不可以悲观”,并提出了一种让自己忙着,以把忧虑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的方法。他说:“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与其为那些问题伤透脑筋,不如拼命工作,这样你便会很快有稳如泰山的感觉,并且会从中找到乐趣,因而掌握住幸福。而且也只有保持着这种态度与原则,始能迈向成功之途”。事实上这种征服忧虑、烦恼的方法确是很有效的,因为人们毕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想一件以上的事情,你说是么?
让我们永不悲观,征服忧虑,做生活的强者吧。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五 榜样的力量
五 榜样的力量
松下在回答“至今受谁的影响最大”这个问题时,自己觉得到目前为止,并不是受到某些特定的人影响,而是受到很多人的影响,才有今日。
松下在这段人生中,直接自书本上读到或听到的人非常多,他多多少少都受到他们言论的影响,只是有强弱之分而已。
例如,松下小时候到别人店里当学徒,到店里来的客人,经常说“替我买包烟去”,即使是这样小小的事,客人拜托和说法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小小的心灵,立刻就会分辩什么人好、什么人不好,自然以后待人接物,就知道要用哪种方式来拜托人家。这是受到别人影响而学到的东西。象这样,在平常不知不觉中,接触到许多有名、无名的人,而每个人都是很好的经验传授者,使松下在似教非教与似学非学中,潜移默化。
松下一向对圣德太子很尊敬,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令人感佩的是,他正确地提示了人类的立场,并且正确地表现在政治上。例如第一条:“以和为贵,不为忤逆之事,人皆有党”的规定,指出人类很容易造成派系。这本是人类的本性,因此他要大家不争长短,保持良好友谊。
在今日,日本对人类的本性,缺乏深入的洞察,光强调派系的是是非非,因此这十七条宪法的内容与精神,使人感慨良深。
总之,如果要说受谁的影响最大,松下认为是圣德太子。松下认为,学习先人的生活方式,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和社会水准,年轻人更应重视历史所给予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对日本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无数的圣贤、英雄与豪杰,但是凭松下的记忆,能够屈指算出的,大概十位而已。关于他们的丰功伟绩,松下自谦只能说出片断。
尧舜之世,是常被大家提起的,那是个理想的时代。尧、舜都是中国古代的天子,智识如神明般,他们的仁慈泽被天下,平日起居勤俭自持,心思所系,完全是人民的安乐和生活。因此,那个时代,天下太平,万民和顺,所以尧舜之世,正是位居领导者,应具备的远见和理想。
但尧舜只是传说中的天子,我们还是以历史上实在的人物为例:汉高祖刘邦,他也是非常伟大的君主。
他在灭秦时,曾与百姓约法三章,大意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及盗物者,依其程度处罚。秦法废止。”因此,一向为秦的苛法所苦的人民,都大为欢喜。
有关军事、智谋、内政的事,高祖一概不让部下知道。但对于优秀的部下,则能知人善任。因此,他才能成为人上之人。
尽管有相当多的历史人物在其评价上有所改变,但“三国志”中的关羽,却始终让人尊敬。
关羽在战场上骁勇如入无人之境,堪称所向无敌、天下无双的豪杰,他更是情深义重的大人物。
关羽兵败被擒,面对曹操的倚重却不为所动。曹操希望能将他纳入麾下,因此用尽财富、地位、名誉和情谊,诱惑关羽,他都不动心。关羽情深义重,一有刘备的消息,便马不停蹄地飞驰而去,留下满屋的金银财宝,原封未动。
后来,曹操兵败而逃,关羽原本可以轻易地擒住曹操,但因此前有恩情,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