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时间推移,今已欲睹非易。爰摘录如下:
《何长工谈眼保健法》:“革命前辈何长工同志如今八十一岁高龄了,身体还很好。解放初,何老和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共事。侯老看到何长工同志才五十出头,眼就花了,就把自己行之有效的眼保健法介绍给他:用个小杯盛上温水,用手不断地往眼珠上撩水二十下,眼要睁着,使眼球与热水直接接触。水的温度以眼睛感到舒适为宜。每次做完后,用毛巾擦干,再在眼的有关穴位按摩按摩,并且轻轻按压几次眼球。何老试验以后,感到很舒服,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双目焕发着神采的何老说:四九年进城时我的花镜是三百度,现在还是三百度!一个人从五十迈到八十多岁,从中年进入老年,而视力竟然不衰,可以看书,可以写作,可以自己动手处理革命工作。用何老的话说:坚持三十年,得到了出乎预料的幸福。”
上述方法不仅有益于眼睛之保健,尤其是非器质性老年眼病之保健。且用治慢性结膜炎,功效不可殚述。余自得此法后,凡遇结膜炎久治不愈者,均授以此法。但不用小杯盛水,而改在早晨及晚间睡前用清洁而温度适宜之洗脸水,先冲洗眼睛,然后再行洗脸。如此每日可做两次,功效确实不凡。此类病例甚多,仅举一例以证其事。
高级会计师陆先生,于退休前数月患双眼慢性结膜炎,经对症治疗两月,病情依然。两眼不仅轻度红肿、涩痛,而且视力日渐减退,视物有迷糊不清之感,深虑日久有失明之咎。因而前来问治于余。余即告以上法。陆回家后当即施行,每日坚持早晚各一次,一月后眼病痊愈,视力复常。后五、六年,其妻患中风,偏瘫床褥,邀余为诊,并告余曰:自眼病愈后,此法依然日日施行,晨夕不虚,双眼一直保持良好,视力亦不随年龄而减退。
此法既有如此良效,其治病之机理何在?余推测可能有如下二点:
一者借助水液直接冲洗眼球之良性刺激作用,引起局部充血。加速患眼周围之血液循环,使留着之瘀血痰浊及风寒湿热之邪,逐步消散。同时借助水液冲刷之力及溶解作用,将患眼分泌而附着于局部之病理物质冲洗干净。
二者水液有濡涵眼中神水,松弛眼肌,促使功能调节恢复正常,消除眼睛疲劳作用。
诊暇随笔
一、五味子善敛瞳孔散大
夏宇仁先生之幼女,1974年时方十余岁,途次被顽童飞石击伤右眼,致使右眼肿胀、青紫。某医院眼科予服活血化瘀之药肿渐消去,但患眼视物模糊。复经眼科检查,诊断为“瞳孔散大”。予以缩瞳眼药水,用之不应。先生深为忧虑而商治于余。余思目为肝之窍,瞳孔属于肾,瞳孔散大为肝肾之气耗散也,此症非养肝肾不可。又散者治之以酸收,是为正治,当选酸温之品补涩肾气,而本草诸品中惟有五味子独具收摄瞳孔散大之功。因此嘱以五味子吞服,日服二次,每次3g。先生督其令爱依法施行,凡半月,其女伤目视力恢复正常。再至眼科复查,证实右瞳已经复原。
二、电光性眼炎速效二例
例一某工厂女电焊工邹君,偶因疏忽,未戴防护罩,强光刺眼,即发炎疼痛,晚问痛不可忍。急忙速余治之。为针双侧合谷穴,留针半小时,每十分钟加强刺激一次。疼痛立时缓解,始得安然入睡。翌晨起床,仅略有不适感,越日自安。
例:二打字员小施之弟,亦为电光刺激而羞明涩痛,目不能睁。急来电询问解救之法,因其家甚远,余一时间不能为之出诊。忆及某中医杂志曾载熟地敷贴一法,遂去药店拣得熟地四大片,嘱施持之回家依法使用。施让弟弟仰卧闭目,取熟地两片分置双侧眼皮上,两分钟后取下,另换两片。两分钟后又取下,复更换两片。四片熟地如此反复交替使用,治疗二十分钟。治毕目痛大减,当即自感两眼舒适多矣。次日已安然无事。
三、慢性鼻炎之有效良方
《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鼻炎自急性变为慢性后,常历久不愈,虽属小病,治亦非易。余于二十年前偶得苏州叶桔泉先生外治方一首,如法制备使用,屡获良效,其方为:
取新鲜香葱一把,剪下白头(可连葱须,但青葱管不可用),洗净拭干,捣烂取汁,置小瓶内。加入同体积纯甘油,摇匀后再加薄荷油一滴,继续摇匀,即可以滴管吸取适量,滴入鼻中。当立刻感觉清凉舒适,如感觉不明显,可再加薄荷油一、二滴,但须渐试渐加,过多则气味强烈,难以耐受。制成后日滴三、四次,每次一、二滴。滴后鼻塞者可以立通,浓涕自化清液而出。若能连用三、四月,多能治愈。余所治愈之病例中,有一例青年志愿参军,连续两年均因鼻炎而未能通过体检关。至第三年,其母向余索方,余即以上方告之。滴一月后再次参加体检,顺利通过鼻检关,而成为光荣之人民战士。
四、西瓜巧治牙龈炎
有余之同性者,年过半百后常患牙龈炎,上下龈肿胀疼痛,此愈彼起,甚至上龈生脓胞如蚕豆大,自以消毒针刺破,脓液时流,不能收口,自服清热解毒之中成药,似有小效,但终不愈。外敷消肿敛疮之剂,肿胀眨甚。如此月余,天气渐热,西瓜上市,颇思啖食。购一大瓜,重十斤许,于晚间独啖四分之一,食毕即睡。次日晨起,龈肿全消,疮口愈合,自此安然。至今已年余,亦来复发。
方药类
小柴胡汤纵横谈
小柴胡汤乃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今就小柴胡汤本方及其治疗伤寒本症之旨略加纵引,于其所涉内外杂症之治者稍稍旁及,聊述拙见,以就正于明者。
一、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小柴胡汤由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物组成,均是普通常用之品。药虽至简,而全方之功能,深切于少阳病机。方中参、草、大枣,益气扶胃,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合之使阳明充实、气机畅达,即可扶正以达邪,更可使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不易传里。亦即《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又如柴胡合黄芩以解少阳之邪;柴胡疏少阳之表,黄芩清少阳之里。使内外俱解、表里咸宁。
少阳病既是寒邪袭入半表半里之间,治法首当达邪外出,柴胡无疑为少阳病和解达邪之主药,是必不可少者,而尚不能独擅其功。盖是时邪在少阳,渐已化热,加之肝胆内寄相火,其热更甚。此时少阳经中之热往往甚于袭入之邪,斯时若非黄芩之力,则不足以除少阳之热,热若不除,何和解之云哉!是故愚以为柴胡、黄芩两药同为小柴胡汤之主眼。方虽名曰“小柴胡汤”,而当少阳邪重热盛之时,无柴胡则不能达其邪,舍黄芩则不能解其热。黄芩与柴胡相须而用,相得益彰,此乃小柴胡汤之真谛也。或曰:仲景书中有去黄芩加芍药例及去黄芩加茯苓例,何得谓黄芩亦为此方之主眼?须知前者一因于腹痛,虑黄芩可致脾阳之不振;一因于水气,恐其得寒则凝。既有阳衰、水寒,则少阳之热自挫,已不必再投黄芩以解其热,反虑黄芩之苦寒以妨其病。是病机转而药随之,此乃小柴胡汤之变法,而非正鹄也。
据于上理,虽《伤寒论》原方中柴胡之用量,为他药之两倍,而余临证时,每用3g或6g,多至9g,常少于他药。发热至39℃上下者,方中之柴胡仍用3g(黄芩用9g),依然药到病除。
盖小柴胡汤一方,除上述柴芩之功用外,亦不能忽视参草扶元,姜枣辅佐之力,生姜大枣为药食兼用之品,常不为人所重,而须知生姜之用有三:一者合大枣健胃而致津液,二者助柴胡以散袭人之寒邪,三者合半夏和胃降逆。余曾遇一少阳证病人,体温38.2℃,平素体质较差,每多药食过敏,畏甜辣之味,余试投小柴胡汤而去姜枣,仪用其余五味,服一剂,寒热仅退二分,仍有38℃。考虑再三,次日仍加姜枣煎服,患者服药时觉喉中热辣刺痛(数日后始消)。而服药一帖,寒热即解。由此可知,姜枣并非可有可无之物,自有其独特之功用在。
二、善治感冒,适应广泛
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本方既为少阳病之主方,理当出于少阳病篇,而《伤寒论》中却出在太阳中篇,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
古人云:若无虚,风寒小能独伤人。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或曰: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关于虚人感冒多属太阳,而竟用少阳之方,刘教授复解释曰:“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故虚人感冒纵有太阳表症,亦为病之标也;纵无少阳正证或变证,却总是腠理空疏,邪与正搏,故可借用小柴胡汤,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则太阳表症亦可除矣。”刘渡舟教授之论述,言简意赅,深切临床实际,亦可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