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6届-熊召政:张居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维一个训示。此刻他瞅着一脸紧张的张四维,语重心长地说道:
     “入阁之前,你也当过礼部尚书,应该知道发放度牒究竟是不是小事。自古以来,僧道两教,既不可绝情剿灭,也不可怂恿提倡。我大明开国的洪武皇帝,虽然当过三年和尚,但柄国之后,对和尚道人梵缁之辈采取的国策是限制。唐宋元三朝,基本上都有大和尚或大道士被皇帝聘为国师。惟我明朝,决没有这类怪事发生。龙虎山道教,在前朝被奉为张天师,这名号被洪武皇帝革掉,改为真人。他说,‘天至高至贵,安得有师?”这一问真是振聋发聩洞彻肺腑。自洪武之后,和尚道士各有一个得到了一品人臣的崇隆之位。和尚是姚广孝,他位极人臣并不因为他是和尚,而是因为他是永乐皇帝的军师,是第一号靖难功臣。第二个是道士陶仲文。世宗皇帝晚年好斋谯,不但灭佛,还把道教捧到天上。陶仲文以丹符方术取得世宗信任,竟然当到了礼部尚书,并袭一品少师勋衔。这陶仲文是湖广黄州府人,说起来,还是不谷的同乡。他得宠时,不谷正在国子监任司业,曾同他见过几次面。他那时极得世宗信任,就连首辅严嵩都畏他三分,多少无耻官员都纷纷巴结讨好他,想他在世宗面前帮忙说好话,以图升官。不谷则对他没有任何好感。心想此等妖孽列于公卿之上,实乃是朝廷的不幸。世宗去世前两年,这陶仲文病死在任上。世宗呈帝居然给了他赐祭九坛的殊荣,并继续宠信他的党羽王金、陶仿、陶世恩、刘文彬、高守中之流。直到世宗驾崩,时任首辅的徐阶才把这五个人缉拿归案问成死罪,一时间士林莫不拊手称侠。穆宗皇帝即位,便降敕收了前朝皇帝赐给龙虎山张真人的二品眼印,改为六品提点。去年,张真人跑来北京活动,希望恢复二品待遇,连李太后都被他说动,不谷则向太后陈述厉害,不同
     意更改穆宗旨意,此事遂罢。”
     说到这里,游七在门口探了一下头,张居正便停下话头问他:“你有何事?” 
     游七答:“湖北学台金学曾有急信送来。”
     “信呢?”
     “在这里:”游七说着走进来递上一封信札。
     “知道了,你去吧,”张居正随手把信放到书案上,看到游七蹑手蹑脚离去,他瞄了瞄一直在凝神静听的张四维,又接了方才的话头继续言道:
     “不谷举了前朝的两个例子。其意是说明释道两教,若能善自引导,则有补于国事。若任其泛滥,势必成为大患。姚广孝虽享有国师之名,但他外释内儒,从没有以一己之权而为缁衣羽流之辈谋取任何私利。因此,后世当道者仍对他尊崇有加。陶仲文则不一样,此人邪术进谗,惑乱圣主,把一个垂治天下的朝廷搞得乌七八糟:古言道,‘楚王好细腰,吴娃多饿死’,就因为陶仲文撺掇着世宗皇帝烧灶炼丹,导致整个一座京城乌烟瘴气。不单钟鸣鼎食的王侯将相之家,就是一些升斗小民,为了向皇上看齐,也都争相仿效。一时间,不单酒楼茶肆,就是部院衙门庙堂之上,人们津津有味谈论的,都是荒诞不经的斋谯之术。一心为民勤于政事者得不到拔擢重用,而那些迎合世宗皇帝呈献祥瑞探研青鸟之术者,反而都能服蟒腰玉:那些年,大明王朝真是露出
     了衰败之象。
     “好在穆宗警醒,在徐阶高拱等于练大臣的主持下,一扫妖氛。释道两教才恢复正常。不谷汲取前代教训,认为这世道既不可无和尚道士,又不可太多和尚道士,既不可作贱和尚道士,又不可追捧和尚道士。总之得有一个度。所以,我们既不学世宗灭佛,亦不学唐肃宗佞佛。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控制的,便是和尚道士的人数。不谷出掌内阁之后,改度牒发放三年一次为六年,每次只发度牒两千份,这本来已成定规,你们照办就是。谁知道这第一次的度牒发放,就让你们破了规矩,一下子增加了一千名!”
     张居正大处着眼一番宏论,张四维觉得有些小题大作,但也只能呆着脸痴石可硐地听,待张居正住了口,他连忙屈一屈身子说道:
     “下臣督办度牒的事,原只想人情太多,各省都有人帮着说情,故向吕阁老请示,能否上折奏明皇上多要一千个名额,却没有想到这里头牵扯到朝廷的大政方针。首辅方才高屋建瓴的一席话,让下臣如灌醍醐。说起来,这事也不能全怪吕阁老,下臣也有责任,跟着首辅办事,下臣每每感到力不从心,常有绠短汲长之虞。”
     张四维明里是承担责任,暗里却是向张居正表示忠心。张居正看穿了他这点小把戏,言道:
     “在世人眼中,你张四维也是一个能臣,绠短汲长之虞,你倒不应该有。你主要的问题是患得患失,心里头小九九太多,不谷这么说,也许言重了。”
     “不重不重,”张四维红着脸答道,“下臣将度牒的事办砸了,愧对首辅的信任。”
     “这事情若是认真追究,你倒没有主要责任,上有吕阁老,下有褚墨伦,这也是你张四维的精明之处,点子是你出的,但责任却由别人来担,”张居正谈笑之间说出了问题的要害。在张四维瘫了气性如坐针毡之时,他又话风一转言道,“不过,这件事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饭,拿了度牒的和尚们已回到各省,若是推倒重来难度太大。如果纠错,也只能等到六年之后,下一次颁发度喋了:因此,你尽可放心,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不过,你要转告褚墨伦,叫他好生办事,再有差错,必定新账老账一起算。”
     最后这几句话,明里点的是礼部度牒司主事褚墨伦,实际上是说给他张四维听的。张居正采用软硬兼施又拉又打的办法系縻人心.让跟着他的人既有盼头又有怕处:如此一来,身边的阁臣纵然经纶满腹,却也只能唯唯诺诺:
     一番谈话,张四维闷出了一身臭汗,他感到见皇上也没有这么紧张过,好在首辅终于有了个态度——度牒之事不予追究。他心里如释重负,刚说站起来告辞,张居正把他拦下,说道:“不谷约了万士和来,你干脆多坐一会儿,一同见见。”
     万士和是新任礼部尚书,他原是南京礼部堂官,北京礼部尚书马自强入阁后,张居正便将他调来北京接任。张四维猜想张居正约见万士和是为湖广学政金学曾捕捉何心隐一事,此事在北京已是传得沸沸扬扬。但张居正既不挑明,张四维也不敢多嘴来问:这时.小书童端上两小碗莲子羹请两人品尝。张居正一边喝着,一边漫不经心言道:
     “吕阁老看来是铁了心要致仕了,子维兄,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张四维正要夸赞莲子羹.却没有想到张居正谈这么紧要的话题:他顿时一房,琢磨着该如何回答:吕调阳比他早入阁三年,因此论资排辈坐在次辅的位子上。如果昌调阳一致仕,那么这次辅就非他莫属了。再往下推理,一旦首辅有个三长两短,接替首辅的第一人选便是次辅=当年严嵩取代夏言,徐阶取代严嵩,高拱取代徐阶.张居正取代高拱,莫不都是从次辅的位置上扳倒首辅而代之……从内心深处讲,张四维巴不得吕调阳早一天离开京城,这样他就能顺理成苹地登上次辅之位。但这样一种心情又怎
 
能在张居正面前表露?他咽下一口莲子羹,摆出一脸为难的神色,言道:
    “首辅,容下臣冒昧提一个建议。”
    “你说。”
    “千万不要让吕阁老致仕。”
    “为何?”
    “吕阁老这六年来协助首辅办事,总还是尽心尽意,加上他这人生性淡泊,从不招惹是非,仅这一点就为他人所不及,实属难得。”
    张居正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随便拈出这个话题,本是想试试张四维的心术。“看来,他还不是那种过河拆桥见利忘义之人。”张居正心下忖道,遂悠悠一笑说:
    “吕阁老是书生意气,他既然患病,就让他在家多疗养一段时间,致仕的事,皇上是何态度?”
    “皇上把吕阁老的奏折留中,据下臣推测,皇上也是等首辅回来处理。”
    “吕阁老不能致仕,至少我不能同意。”张居正回答得坚决。
    “首辅宽宏大量,”张四维说着拿眼觑着张居正,见他脸色和缓已不似方才那般严峻,便斗胆说起“体己”话儿来,“首辅,有一件事情下臣一直想告诉你,却又难于启齿。”
    “什么事,值得你这么神神道道的?”张居正笑着问。
    张四维车过脑袋看了看虚掩着的书房门,通连书房与花厅的过道上寂寂无人,他才小声言道:
    “下臣听到了一点关于玉娘的消息。”
    “什么,玉娘?”
    张居正一听玉娘这个名字,顿时浑身打了一个激凌。去年秋天,玉娘不辞而别,张居正曾令积香庐主管刘朴到处寻找,均无结果。夺情风波发生后,玉娘曾托人送来祭奠的哀诗一首,也是来无影去无踪。玉娘初初离开的那段日子,张居正真正品尝到了唐玄宗那种“迟迟更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的凄苦之情。随着时间推移,他才逐渐摆脱颓废的心绪。但一人独处时,玉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娇羞身影总还是在脑海里浮现。这份时间逾久发酵逾浓的思念之情,他很难与别人道及。现在,张四维竟然主动说起他的“隐私”,怎不让他大吃一惊。
    “下臣也是偶尔听说玉娘的消息的,”张四维一副讨好的样子,庄重地说,“她已离开了京城。”
    “去了哪里,是不是回到了江南?”张居正急切地问。
    张四维点点头,答道:“今年春上,有人在应天府丹阳县见到了她。”
    “丹阳县,她跑到丹阳县干什么?”
    “去年因棉衣事件被处死的邵大侠,就是丹阳县人氏,”张四维说着顿了顿,见张居正表情无甚变化,又接着言道,“邵大侠死后,他的家人将他的遗骸运回丹阳老家安葬,玉娘去那里,就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