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金融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随着世界各国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1968年底新加坡在本土开创了离岸金融业务;美国联邦储备局于1981年颁布《国际银行业务便利》(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IBFs,或称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允许美国银行(居民)在美国境内吸收非居民美元或外币存款,并不受美国法定储备和存款保险条款限制4'3',这意味着存放于IBFs中的美国存款比存放于美国银行的普通美元存款具有较低的管理成本。可以看出,这时的“在岸”与“离岸”的主要区别已不再是局限于非居民间的金融资产交易,不再是地理位置,两者的区别已经从过去的地理边界位移到法规约束所限定的边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开放市场,加速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作出承诺,在统一的全球规则(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制定的规则)下从事贸易和金融活动,同时,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日趋融合,从而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的金融市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中把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区别开来,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活动。
    应该强调的是,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是由电子技术和通讯手段连接而成的无形的交易网络。这个无形的市场是由世界各国众多的从事金融资产交易的参与者,如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各国金融管理当局、家庭或个人等所构成,其金融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长短期资金的借贷,外汇、证券、衍生金融工具及黄金的买卖,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各种金融票据的贴现等。当然,也不能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活动是完全与有形的地点无关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从事国际性金融证券交易的证券交易所就是有形的交易场所,而且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的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使其经济实力跃居世界首位,英国伦敦在当时囊括了世界上大部分金融财富,英镑成为世界上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伦敦以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较完备的金融制度等优越条件率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一战爆发至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持续遭到战争重创,伦敦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随之逐步削弱。同时,美国利用二战积累的巨额资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金供应者,控制着整个西方经济,美元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美国纽约金融市场迅速崛起,继伦敦之后并超过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在同一时期,西欧的瑞士因免受战争灾难,并且具有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瑞士法郎能够自由兑换的优势,使苏黎世金融市场的外汇交易和黄金交易非常活跃,金融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在这一阶段,纽约、伦敦和苏黎世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国际金融市场。
    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巨额逆差并危及美元的信用,同时美国政府的一系列金融管制措施进一步诱发美元大规模外逃,促使美国境外的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不仅在欧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欧洲美元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5'4',而且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国际金融市场。在此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不再局限于少数国家,而是扩张到巴黎、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卢森堡、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甚至一些鲜人未知的地方,如加勒比海地区的开曼群岛(The Cayman Islands)和中东的巴林(Barain)等地,也相继形成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严重伤害了中东地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这些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自己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进行反击,对销往美国的石油实行禁运,后来又将禁运改为石油提价,把石油价格从1970年的每桶1。3美元提升到1975年的每桶10。72美元、1980年的每桶28。67美元,以及1981年的每桶43美元。石油价格的飚升(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巨大:首先,石油大幅提价引发了西方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由通货膨胀引致的高利率大大降低了这些国家的投资需求,并导致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其次,石油提价和高利率进一步加重了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负担,据测算,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就要为进口石油多支付20亿美元,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大约要多支付40亿美元的利息,最终导致了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同时,石油提价的结果使欧佩克国家获得巨额石油收入,这些“石油美元”6'5'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和欧洲金融市场以生息获利,不但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欧洲信贷市场、欧洲债券市场的发展,而且有效地帮助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摆脱国际收支逆差的困境,并为这些国家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20世纪80年代初,如上所述,石油危机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石油进口国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美元的高汇率和高利率使债务国雪上加霜7'6',进而引发了国际债务危机。几乎在整个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呈现大幅度的收缩。
  1981年3月波兰政府宣布无力偿还25亿美元到期外债,拉开了国际债务危机的序幕;接着在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全部外汇储备耗尽,要求延期偿还债务;巴西和阿根廷紧随其后,于同年9月和12月宣布无力偿还债务,其他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国际债务危机全面爆发。1982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达到7248亿美元,1984年突破8000亿美元,为8124亿美元。国际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国际资本流动的总量由年融资额约2000亿美元的水平下降到1500亿美元(图6-2),累计下降幅度超过20%。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筹资额在1982年和1983年间出现收缩,到1984年开始好转和迅速回升,但非OECD国家的筹资额在这期间出现长时期的收缩,由1981年的419亿美元下降到1987年的211亿美元,跌幅近50%,直到1993年才超过1981年的水平,达到653。42亿美元。整个收缩期长达10年。
  20世纪90年代,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
    1、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速拓展。一些由基础金融资产价值、金融指数或利率衍生出来的合约被称为衍生金融产品,或称为衍生金融工具。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就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由于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流动性和风险再分配三大优点,因而其市场发展非常迅速。近十几年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模急剧膨胀,据国际清算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余额的统计,仅在1990年~1994年,交易所衍生产品交易从22 902亿美元上升到88 6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1。7%。

      图6-2  1981-1987:国际债务危机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OECD: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Statistics。

     
    2、私人资本成为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官方资本流动的规模较大,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私人资本流动规模迅速增加,并大大超过了官方资本流动规模。据统计,1994年~1998年,全球每年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额徘徊在750亿美元左右,而同期以直接投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为主要内容的私人资本流动的规模大幅度增加,仅以七国集团为例,1997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就超过了4 000亿美元,国际债券净发行额为5 959亿美元, 全球跨国股票发行规模为1 175亿美元,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净额为 5 000亿美元。据IMF统计,1990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全部流入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中,从官方来源的净借入占42%,到了1997年私人资本占到90%左右。这表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市场上私人资本流动都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3、机构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迅速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前,诸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几乎全部投资于国内金融市场,有些国家还有限制这些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9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统计,1996美国的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持有资产中外国股票和债券的比重分别为11%、7%和7%,英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8%、18%和15%。1995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0。501万亿美元、3。035万亿美元、1。113万亿美元、1。159万亿美元,和1。79万亿美元。意味着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和管理的资产总量都超过了所在国家GDP的规模。
  4、网络金融迅猛发展。网络金融是金融业的重大创新, 1995年10月18日,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ecurity Fi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