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得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国际化。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或一种特殊商品,当然也不能例外。
从国际资本的供给方面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本积累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其国内经济增长缓慢,各种经济矛盾不断激化,国内投资场所日益萎缩,投资收益逐渐下降,因而出现了大量相对过剩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过剩的资本就会流向海外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特别是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以谋取高额利润。从国际资本需求方面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储蓄率低,金融市场又不成熟,其国内资金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它们不得不以积极的姿态和优惠的待遇引进外国资本,从而形成了对国际资本的巨大需求。资本的大量过剩和巨大需求,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二)利率与汇率
利率和汇率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两大经济杠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利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进而作用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出于对利润的渴望,资本总是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直至国际间的利率大体相同时,才会停止。当前,国际利率差异主要表现为各国国内金融市场利率与欧洲货币市场利率的差异,当国内金融市场利率高于欧洲货币市场利率时,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本就会流向国内;反之,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就会流向国外。当然,由国际利率差异引起的资本流动并不是无条件的,它还受到货币的可兑换性、金融管制和经济政策目标等因素的制约。
汇率的高低与变化通过改变资本的相对价值,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如果一国的货币贬值,以该国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价值就会下降;如果一国的货币增值,以该国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价值就会上升。为避免贬值造成的损失,或获取增值带来的收益,在汇率不稳定时,投资者将根据自己的汇率预期,把手中的金融资产从一种货币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货币形式,进而导致资本从一个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和地区。
利率和汇率是密切相关的。例如,一国利率提高,会引起国际短期资本内流,增加外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币汇率上升;一国利率降低,则会引起该国短期资本外流,减少外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币汇率下降。一般说来,利率与汇率呈正相关,它们往往分别或共同促使资本在国际间流动。
(三)经济政策
一国政府为引导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为克服国内资金短缺的困难,政府会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资本;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会利用资本输入,暂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政府可能实行赤字预算和通货膨胀政策,而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也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动;为调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政府可采取或松或紧的外汇管制,并制定出国内外的投资政策和指南等。特别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或国际经济关系不稳定时期,各国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
(四)风险防范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市场的缺陷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存在,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的风险随时可能出现。这种风险,除表现为利率和汇率变化可能导致资本价值减少外,还大量地表现为政治局势不稳定、法律不健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战争爆发、通货膨胀加剧和经济状况恶化等对资本的安全和价值造成的不利影响。为规避风险,大量资本从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转向低风险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规模扩大,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同时,从投资策略上看,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不仅要求投资分散于国内不同的行业,而且要求投资分散于不同的国家。因为投资者可以利用行业和国家之间的差异以丰补欠,保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从而使公司面临的总体风险相对小些(见图6-1)。
第二节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和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对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更加重要。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国际社会,都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一、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近十几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投资追随贸易的古老现象,并显示出以下几个特征。
1、资本流量增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各国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各国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调整对外政策,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国际资本市场全面复兴。据经合组织统计,1990年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总额为4349亿美元,1996年高达15718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7%,大大超过同期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在经历了1991、1992年的下降后,随着经济的复兴开始缓慢回升,1993年为1950亿美元,1994年为2257亿美元,1995年达到3149亿美元。90年代下半期,虽然国际直接投资流量的增长速度减缓,但仍呈持续增长势头。1999年国际直接投资达8650亿美元,2000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2、资本结构改变。虽然各种形式的资本流量在90年代都有所增加,但由于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其它形式的资本流动,所以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从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来源看,国际贷款的比重下降,而证券的比重上升。1988年至1993年,国际信贷金额从2187亿美元增长至2888亿美元,但所占比重却从48%下降至36%;债券发行总额从2271亿美元增长至4810亿美元,比重从50%上升至60%;股票融资虽数额较小,发展却十分迅速,融资总额从90亿美元增长至366亿美元,比重从2%升至4%。
3、资本流向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显著上升。在国际融资中发达国家仍处于绝对垄断地位。1994年6345亿美元的国际债券和信贷融资中,发达国家占了5542亿美元,1995年的2350亿美元直接投资中,流向发达国家的占了1450亿美元。尽管如此,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却在不断增长。1983~1987年间,发展中国家年均吸引外资183亿美元,1990年上升为310亿美元,1995年达900亿美元。此后增幅明显加快,据联合国《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4004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达到1489亿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占全球总额比重已由1990年的17%上升到1997年的37。2%。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掀起新高潮的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这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自由化和私营化继续发展。但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且起伏较大。据统计,1995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的80%被10个经济增长较快的亚洲和拉美国家(地区)吸收。但因受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危机以及1999年初巴西金融危机的影响,流入拉美的国际投资1998年下降为876亿美元。而危机过后,国际资本又迅速回流这些国家。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一种以全球市场为投资和经营目标的集团企业形态,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及其进行海外投资的产物。跨国公司已成为集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于一身的“无国籍”巨型经营主体,成为进行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西方跨国公司的年生产总值已达到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总值的50%,控制和掌握了50%以上的国际贸易,垄断了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和70%以上的国际技术转让、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其掌握的流动资金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官方外汇储备总额。可以预料,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在进入跨世纪发展的世界经济中,必将成为国际资本尤其是生产资本在全球范围运动的主要载体和主导力量。
5、资本行业分布变化。资本投向产业结构的转变是世界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深化等内力合成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与此相适应,国际投资也逐渐向该产业倾斜。1970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是第一产业120亿美元、第二产业440亿美元和第三产业170亿美元,到1990年分别为940亿、4390亿和4990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对国外服务业的投资已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60%,主要原因是各国奉行开放政策,服务业在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地位上升,外国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资本迅速扩充了在服务业的直接投资。除了电讯、信息、金融保险外,房地产和建筑项目日益成为国际投资的新领域。当然,这种倾向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及发达国家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流向仍偏重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6、投资主体多元化。从国际经济关系来考察,国际资本的投资主体是指把各种资本投向海外的国家和地区。80年代后,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对外投资在涉外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国际投资的主体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对外投资活动,打破了战后由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垄断对外投资领域的局面。按其在对外投资领域中地位的重要性,由这些国家和地区组成的投资主体,可大致分为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