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2)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即选择何种货币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支付货币,选择哪些货币作为一国金融管理当局的国际储备资产,以维系国际支付原则和满足储备资产供应的需要。(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即需要使世界各国公平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国际收支恶化的国家摆脱困境。(4)国际货币金融的协调。这个体系应具有协调各国货币金融活动的机制,使国际间的货币金融活动能够在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制定的,各国认同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和协调。
纵观国际金融发展历程,每一个阶段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有自身的一套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或以惯例、习俗的行式存在,或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存在;同时,这些规则又会随着世界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正和创新。根据国际货币体系在各个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这里按时间顺序对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论述,并且对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和有关协定做归纳性介绍。
?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
?
国际金本位制(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起始于1879年,其标志是在这一年,所有的主要工业国家和其他绝大多数中小国家都已经事实上采用了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使欧洲各国不再允许本国货币自由兑换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允许用本国货币自由兑换黄金,从而造成了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在这以后,一些国家试图恢复金本位制,采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直至1937年,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演进及相应规则
17世纪到18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采用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随着银产量的大幅增加以及白银价格的持续下跌,劣币(白银)驱除良币(黄金)的现象日益凸现,以致金银复本位制度难以维持下去。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制法案》,正式实施金本位制,随后,前西德、法国、瑞士、意大利、比利时,美国等国家纷纷宣布实行金本位制,到1879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虽然当时没有一个条例或法规标志着国际金本位制度开始实行,但是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一致遵循着相应的各项规则,这意味着国际金本位制是自然形成的。
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度的初始形态,金币本位制下的游戏规则主要有: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铸币的重量、形状和成色;金币具有无限法偿权,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自由熔化;各国之间国际结算使用的货币是黄金,国际储备货币也是黄金;各国货币相互之间汇率根据“铸币平价”(mint parity)61'2'决定。比如,美国在1879年采用金本位制后,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克纯金,同期的英镑含金量为113。0015克纯金,因此美元与英镑的汇率为1英镑=4。8665美元;同理,1美元=5。183法郎;1美元=4。198马克等等。
在国际金本位制运行期间,也同时发行一定数量的银行券或纸币,但由于能够保证按面值足额兑换黄金,所以其规则不受影响。还有,由于英国是金本位制时期世界上最发达的居于霸主地位的经济大国,英国伦敦既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又是世界金融中心,英镑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并成为各国广为使用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之为英镑本位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各国因战争影响使经济陷入困境,纷纷放弃金币本位制,并采取严厉的资本管制措施,阻止黄金货币外流。战争结束后,为避免战争期间滥发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相继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战争期间各国通货膨胀差异很大,主要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大大偏离铸币平价及购买力平价的水平,以纸币面值自由兑换足额黄金已不可能。除美国还能实行完整的金币本位制外,英国和法国开始实行金块本位制,而前西德、意大利、奥地利和丹麦等三十几个国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的游戏规则主要有: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发行货币的储备;金币仍然作为本位货币但不在国内流通,国内只流通纸币,纸币有无限法偿权;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和黄金官价,但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有在国际支付需要或工商业用途时,可有条件的用纸币向中央银行兑换数量有限的金块;等等。
金汇兑本位制也被称为虚金本位制。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于黄金储备十分匮乏62'3'的国家,无力实行金块本位制,只能选择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将本国货币与一个实行金币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如美国、英国或法国)的货币挂钩,保持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汇和黄金,以便随时干预外汇市场。这种制度的主要规则是:法定国内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纸币,纸币与法定含金量保持等价关系,禁止铸造金币;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但可以兑换成外汇,用外汇可在国外兑换黄金,这也被称为金汇储备制;可以纸币向中央银行请求兑换金块,金币或外汇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对外支付,但受到中央银行的管制,因而外汇买卖不是自由的,外汇供求是受到控制的。
如前所述,一次大战结束以后,由于世界黄金存量绝对不足和相对不均,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致使大多数国家放弃了金币本位制改为实施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这仍然不能有效地提升市场信心,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内部经济的均衡,放任国际收支的失衡,不愿遵守游戏规则,甚至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当20世纪30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大危机来临时,各国便纷纷放弃了不同形式的金本位制,导致国际金本位制的彻底崩溃。图10-1显示一战以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数目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战后金本位制处于鼎盛时期的时间是很短暂的,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国际金本位制的终结。
?
资料来源:选自Barry Eichengreen著:《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6
?
美国学者罗纳德·I·麦金农对国际金本位制时期的游戏规则进行了归纳63'4':
规则1:铸币平价是各国决定汇率的基础,并允许以铸币平价进行货币的自由兑换。
规则2:对私人的黄金流出入或在国际交易中使用黄金不施加任何限制。
规则3:发行货币和铸币必须以黄金为准备,而且将本国银行存款的增长与本国可运用的黄金储备相联系。
规则4:在出现因黄金外流而导致的短期流动性危机中,中央银行应按较高的利率自由地向国内银行提供贷款支持64'5'。
规则5:假如暂时中止履行规则1的义务,应尽快恢复按最初铸币平价进行兑换。
规则6:作为上述实践的结果,世界范围内的价格水平将由全世界黄金的供求内生地决定。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从国际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上看,这种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汇率自动稳定机制。从国际金本位制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早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如麦金龙归纳的前3个规则(规则1、规则2和规则3)保证了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或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金币的自由兑换,保证了黄金与其他代表黄金流通的金属铸币和银行券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金币的自由铸造或熔化,有助于调节货币流通量。就汇率而言,国际金本位制条件下,存在着两种国际结算方式:外汇结算或黄金结算。由于外汇市场上汇率是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化的,对进口商而言,当国际结算的成本超过铸币平价加上运送黄金的费用时,进口商便会改变结算方式,用本币购买黄金并输出黄金进行国际结算,导致黄金输出;如果是出口商,结算方式的改变将导致黄金输入。因而汇率波幅不会超过黄金输出点或输入点,最大波幅为铸币平价加上运送黄金的总费用。显而易见,国际金本位制必然形成国际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波幅很小的具有自动稳定机制的固定汇率制度。
2、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由上述1的分析可知,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出现大幅度逆差,意味着出现持续不断的黄金外流,那么这个逆差国国内市场的黄金货币会不会枯竭和经济崩溃呢?不然,因为黄金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的规则,使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得以形成,并能保证国际收支失衡能够自动纠正和汇率的稳定。图10-2阐述了这个自动调节机制的运作过程65'6'。
?
?
?
?
?
?
?
?
?
?
?
?
?
?
?
?
图10-2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
3、外部平衡的制度安排。特点1和特点2意味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外部平衡成为金融管理当局的首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金融管理当局保证本国货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自由铸造和自由的输出入,不能采取冲销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和货币投放,以确保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汇率自动稳定机制的有效运行。而上述的规则3和规则4,要求中央银行严格根据黄金储备量和法定平价铸造或发行货币,以保证物价的稳定;同时,一旦出现资本外逃并引发危机时,为减少市场的外部负效应,中央银行应通过提高利率阻止资本外逃,并向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