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12.肾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藏久冷,心腹
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目视KT KT ,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
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肢淫
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以年为壮,慎如前法。
13.大肠 ∶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
洞泄食不化,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慎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14.小肠 ∶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小便赤涩淋沥,少腹 痛,脚肿短气,
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5.膀胱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泄利腹
痛,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 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针
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6.中膂 ∶二穴,一名脊内 ,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侠脊起肉。治肠冷赤白痢,肾
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17.白环 ∶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挛急痛,大小便不
利。《甲乙经》云∶针如腰户法同,挺腹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
气即先泻讫,多补之。治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虚风,不宜灸。慎房劳,不得举重物。
18.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
嗣,阴挺出不禁。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19.次 ∶二穴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
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20.中 ∶二穴在第三空,夹脊陷中,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大便难,腹胀下
利,小便淋涩,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1.下 ∶二穴在第四空,夹脊陷中,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阴
中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寒湿内伤。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2.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傍,督脉气所发。治
腹中冷气,泄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四)背部第三行
属性:(左右凡二十八穴)
1.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相去各三寸,手足太阳之会,正坐取之。治肩背拘急,风
冷客于腠理,颈项强痛不得回顾,风劳,臂肘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2.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 痛,咳逆上气,呕吐
烦满,虚劳肺痿,五尸走疰,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灸
亦得,日可灸七壮,至百壮止。忌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3.膏肓 ∶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
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
摇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从胛骨之里,去胛容侧指许,摩KT
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三百壮,当觉下咙咙然流水之状,亦当有
所下出。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因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从
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
骨使相离。不尔,即胛角覆其空,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论曰∶昔在和缓不
救晋候之疾,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不能,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
以宿病难遣,若能用心,此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出《千金》、《外台》。
4。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 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
,背脊强急。可灸五
壮,针入三分。
5.噫嘻∶二穴在肩 内廉,侠第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以手痛按
之,病者言噫嘻,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热病汗不出,
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 内廉痛不得俯仰。可灸二七壮,至百壮至。忌苋菜、白酒物等。
6.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
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7.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食饮不下,腹中雷
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8;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 胀,大便
泄利,小便赤涩,身热目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9.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
滑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不止,消渴,目黄。可灸五十壮至一百壮,针入五分。
10.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足太阳脉气
所发。治腹内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不得俯仰。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1.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叉肋间。异
经云∶与鸠尾相直,治心下肓大坚,妇人乳有余疾。可灸三十壮,针入五分。
12.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阳
脉气所发。治腰脊强痛,食饮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失精,小便淋沥,针入五分,灸三壮。
13.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恶寒,
少腹坚急,癃闭下重,不得小便涩痛,腰背卒痛。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14.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不能俯
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五痔发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慎如前法。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一)侧颈项部
属性:(左右凡一十八穴)
1.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后,手太阳脉气所发。治喉痹寒热,咽中如鲠。针入一寸,可灸三壮。
2.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
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肿眼合。先取噫嘻,后针天牖、风
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噫嘻,即难瘳其疾也。
3.天窗∶二穴,一名窗笼。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耳鸣,
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肩痛引项不得回顾。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4.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
不下,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5.扶突∶二穴,一名水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治咳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
如水鸡鸣。可灸三壮,
针入三分。
6.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治寒热,瘰 ,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
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
7.人迎∶二穴,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傍,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脉所发。
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伤人。治吐逆霍乱,胸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针入四分。
8.水突∶二穴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一名水门,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咽喉 肿,
呼吸短气,喘息不得。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9.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
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二)膺部中行
属性:(凡七穴)
1.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治咳嗽上
气,胸中气噎,喉中状如水鸡声,肺痈咯唾脓血,气咽干,舌下急,喉中生疮,不得下
食。灸亦得,即不及针。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慎如前法,忌辛酸物等。
2.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皮满痛,喉痹咽肿,水浆不下。
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3.华盖∶一穴,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咳逆上气,
喘不能言。可灸五壮,
针入三分。
4.紫宫∶一穴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胸膺骨疼,饮食不下,
呕逆上气,烦心。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5.玉堂∶一穴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一名玉英,任脉气所
发。治胸满不得喘息,胸膺骨疼,呕吐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