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当然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工作。事实上,我们在讲全方位外部洞察的时候也说过,即便一个人努力地去做到中立、客观,也永远不要指望这个人能够100%的中立、客观,因为人的感受和所说的话永远都是主观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这一点是我们首先必须认清的辩证法。
如果我们想要很好地做出区分,就需要中立、中立、再中立!客观、客观、再客观!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相?什么是演绎?我们先来看看大圣人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学生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脏东西捞了起来,同时想把煮的粥倒掉。但这时候,他忽然想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但是这些粥已经脏了,也没办法给别人吃,他就拿起勺子自己把弄脏的粥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吃,便教训了这位负责煮饭的同学。后来经过调查,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一定真实啊!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上面的故事里,学生吃粥是孔子看到的“事实”。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也更不等于真相。
孔子觉得这个学生“偷吃”——是根据他所看见的“事实”做出的演绎。
但是这是真相吗?真相背后,我们看到这位学生真实的心态又是什么呢?
真相是,这个学生不是在偷吃,而是在吃已经弄脏的粮食。而支撑他做出这样行为的心态是,他觉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
Part 3 五项修炼,引爆心态能量 第38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2)
即便是孔子也难免被演绎所干扰,不能马上看到真相。但是,圣人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懂得迁善心态(注:迁善,来源于《易经》中的“君子见善则迁”,表示人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善于调整自我的标准。因为他们心中长期以来养成的客观、中立的品德如明镜高悬般清澈无比,所以他们的区分总是更加准确的。
通常我们讲,我们要尽力地弄清事实和真相,不要去演绎。但是我们哪怕是基于自己的行为所作出的判断,都很有可能是根据演绎得出的。
例如,很多人迟到之后,都会为自己辩解说:“今天是因为塞车”“今天不小心多睡了一会儿”……这些说法看上去好像是事实,但其实这只是为了自我安慰而“演绎”出来的借口。
真相是什么呢?或者说,你的真实心态是什么呢?你的真实心态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所以总是拿各种外部的原因当做借口。
连圣人都难免犯错,我们想要通过360度区分认清自己的心态,就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中立。我们只能相信客观的事实才是真相,我们要主动地杜绝主观“演绎”给我们带来的干扰,因为这是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区分事实、认清心态的唯一出路。
二、区分“利益”和“立场”,一切皆有原因
人在进行区分的时候,常常容易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来看问题。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Akon,他最近参加了所在公司的晋升选拔。和他一起参加的一共有三个人,最后另外两个人都顺利地晋升了,只有他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职位。
Akon:我觉得不公平,这次选拔,另外两个人明明都不如我。
我:那你说说,他们哪里不如你?
Akon:那个A,为人古板,什么本事也没有,不过是靠名校博士的头衔而已。那个B,本事倒是有一点,但是业绩绝对没有我好。他为什么能升职?还不是因为跟领导打得火热!
我:你说的A和B,他们跟你晋升的是同样的职位吗?
Akon:A申请的是技术主管,B申请的和我一样,都是产品类的管理职位。
我:是这样。那我们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事情。我们来分析分析,你们领导为什么选A和B。一个技术主管,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当然是技术。你的同事A,是名校博士。我们虽然不能一概按学历论能力,但是对于技术人才,博士和硕士还是很不一样的。你说他古板,这一点是不是一定让他做不好技术呢?不一定。古板的人反而更稳定呢!
Part 3 五项修炼,引爆心态能量 第39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3)
Akon:好像有点道理。
我:我们再来说说,你的直接竞争对手B。这时候,你应该从自己的立场跳出来,猜一猜你们老板的想法。也许,他觉得B执行力可能弱一些,但是选择B他更能掌控事情的进展,更放心。
Akon:我可不想整天跟在领导屁股后面!
我:你还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了里面。难道你不需要跟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吗?你的下属要是总是不找你汇报情况,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Akon:你说得好像都有道理,为什么我原来没想到呢?
我:你一直都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又怎么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呢?
抱着原有的利益和立场,我们会觉得自己横看竖看都没有问题。因为,正是原来的利益和立场,驱使我们做出了当时的行为。只有跳出自己的固有“利益”和“立场”来看问题,我们才能走出误区,顺利地进行360度区分,真正认清我们的心态,抓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三、世界上根本没有“两难问题”
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中唱道: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在歌中,“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好像是一个两难问题。其实,是歌者自己的假设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了。现实中,有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压力,也同样活得很有尊严。
我再举一些年轻人常常遇到的所谓“两难”问题。
一个女孩子很想嫁给一个男人,但她姐姐不同意,所以她觉得很为难。
一个男孩子想要去大城市闯荡,但是觉得这样无法照顾爸妈,对爸妈不孝顺,所以犹豫不决。
……
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区分,就可以击破这些“两难问题”的假象。而且,我们区分所要针对的,正是这些心态上的偏差。
事实上,第一个女孩的心态是,她自己没有面对困难,而是在逃避!如果她真的想嫁给这个男人,姐姐绝对不是障碍。
第二个男孩也是在心态上走偏了方向。他把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混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假的“两难”表象。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在哪里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才是决定你选择的要素。而孝顺的问题,不在于你身在哪里,而在于你对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关心。
在纷繁复杂的事情面前,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击破“两难问题”的假象,在处理问题时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
Part 3 五项修炼,引爆心态能量 第40节:360度区分其实很简单(4)
四、旁观者往往比你看得更清楚
有时候,因为自身的痛苦,我们会陷入一种迷茫。这时候,我们必须主动地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心态的区分。
有一位A女士失恋了。她觉得自己努力地尝试过走出来,但是她没有成功。于是,A女士找到了我。
A女士:我失恋了……我好烦……
我:我很理解你,除了烦之外,你的感受怎么样?
A女士:很难过,很痛苦……
我:为什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呢?
A女士:因为我失去了爱啊……
我:看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有爱!
A女士:你说得对!我很爱他!他不爱我了,所以我很伤心!
我:既然你心中有爱,对方对你心中无爱,爱在你这一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
A女士:(沉思了一会儿,长舒了一口气,眼睛又重新放出了光芒。)嗯!是啊!我虽然还会感觉很痛,但是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我会珍惜这段经历,我知道我会再找到爱我的人。
就这样,A女士终于走了出来,开始放下过去重新生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掉进了失恋痛苦的深渊当中,很多东西自己看不到,更区分不到,很容易就会陷入痛苦的情绪当中难以自拔。这时候,你就需要找到别人来帮你区分,帮你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像一个很脏很臭的湖,里面的水是死的,所以湖水不可能变干净。帮你区分的人则就像是一个抽水机,帮助你把心态上的污水一点点地抽干。脏水抽光了,压在你自己心口的大石头也就露了出来,你就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干扰和盲点。
A女士就是通过我和她的交谈,看到了自己心口那块大石头的模样,同时发现了这块石头的另一种含义。所以,她才能够把这块石头当成对过去的纪念从心头移开,开始创造新的生活。
当然,区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帮助你区分的人,即使不是像我这样受过专业训练的心态教练,至少也应该是一个具有区分能力的人。自己都理不清头绪的人,只会把你带到更加混乱的境地。
Part 3 五项修炼,引爆心态能量 第41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1)
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
生活中有很多近似的理念,它们的差异其实都在心态上。这一节,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最容易混淆的一些典型理念。
看完我对这些理念的区分之后,希望读者们能够举一反三,在其他的理念上也能很好地区分。
最好的修炼方法是,在我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做出区分之前,你可以自己先进行区分,然后参照后面的答案,检视自己区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