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寿通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保持了相对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内分泌出现失调,就会导致大病一场。而当这种大病得
到治疗,似乎身体又恢复了“健康”,实际上是在降低了一个档次上保持了暂时的平衡。老年人就
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逐渐降低生命档次的运作中,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由此看来,老年人应该充分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法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正
如人不能跳过死亡这一关一样,一些老年疾病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不应在疾病面前缴械投
降,悲观失望,而是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狼”共舞,与病共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
素,积极愉快地度过晚年。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与“狼”共舞、与病共处呢? 

第一, 积极乐观地对待身体的各种不适现象。如前所述,老年人的生理器官都逐渐老化,常
常是多个器官上存在着几种病理改变。有时因为老人反应迟钝,感觉不明显;也有时经常觉得或这
儿或那儿的不适感。对此,有的老人心胸豁达,积极地进行医疗检查,使得疾病及时地得到控制;
而有的老人却是疑神疑鬼,总是怀疑自己的了不治之症,情绪悲观失落。前者的心态积极乐观,能
与病和平共处,与“狼”共舞,并在这种“共处”、“共舞”中延长了生命,安度了晚年。而后者则
像弹钢琴一样没能做到几个手指一齐运作,只是单打一地陷入疾病的愁苦之中。这样一来,小病会
酿成大病,大病会酿成不治之症。 
第二, 对于疾病要“既来之,则安之,完全不必着急”。老年人一生可以说是饱经了人生的大
风大浪,处世不惊,临危不慌了。对于疾病也应该如此。既然被检查出某种疾病,不必惊慌失措,





也不必悲观失落,而是应该泰然处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如果老年病人拥有相信自己的疾病能够
治好的积极心理,就会感到心里坦然,为身体康复提供了心理基础。反之,总觉得自己的末日到了,
产生死亡的恐怖心理,那就无异于自掘坟墓。 
第三, 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疾病不要只看到对个人的危害性,
也要看到疾病的治愈就是实现了转化,修复了不健康的器官,促进了身体健康。同时也增长了医学
知识,即所谓的“久病成良医”。由于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懂得了病理,学会了治疗的方法,以后
就能及时预防或及时治疗,这就是有的经常病病殃殃的人能够长寿的因由。 
第四, 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终有一死,这是任何人不可扭转的客观规律。如果一个人整
天害怕死亡,就会失去进取的积极性,终日昏昏沉沉,有了疾病的征象就怕得要命。这种恐惧心理
会使人情绪沮丧,萎靡不振,时时有末日即将来临的恐惧感。如果能够正确地对待死亡,就会感到
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存的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即使有些小病小灾也不会使你暮气沉沉的。 




总之,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心胸豁达、思想开通的“智者”是容易取得主动权的。反之,
那些心胸狭窄、鸡肠小肚的人,就容易焦虑不安、悲观失落,最终成为疾病的俘虏。 

善于忘却心地宽 

这里所说的善于忘却,恰恰与追怀往事相反,是指忘却那些曾经令人揪心的事情,忘却那些缠
绕自己情绪的东西,做到心地坦然、豁达,不为其干扰和左右。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久
经风雨,且不说他因历史问题和所谓的现刑问题饱尝了辛酸,就是在他复出之后,还因歌曲的版权
问题受到纷扰。对于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王洛宾从不计较,也从不留意,而是采取过眼烟云般
地忘却,豁达以待,才使得他在80多岁逝世前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人的一生中难免要经历一些沟沟坎坎,难免要遇到几个拨弄是非的势利小人,也难免遇到一些
让你难以忘怀的烦心事。甚至在老夫妻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口角不断,弄得心情不快。
可是如何对待这些人和事,却是个科学性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会直接影响你的情绪和健康。一般
地说,对于那些以诽谤他人为快的势利小人,只要你认为自己行得正,做得对,就不必为之伤神,
也不必计较,最简单的对付办法就是置之不理,将其抛到脑后——忘却。至于夫妻之间也应注意把
那些影响夫妻关系的事情,采取忘却的办法,不要总是一遇到分歧就回忆起与之相连的往事,一码
一码地“捯小肠”,弄得夫妻双方都不愉快,甚至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过速,损害身体健康。
人到老年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神经组织细胞已经衰老,对情绪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由于回忆
一些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而引起的恶劣情绪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调,生理活动紊乱,很容易诱发一
些老年病。所以人到老年应十分注意培养乐观、豁达的情绪,极力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以便
推迟衰老,颐养天年。 

 做到善于忘却的前提是心胸豁达。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的确,作为一个国家的宰相,
日理万机,千头万绪。如果心胸不豁达就会被这样的或那样的大事小事弄得心绪烦乱,狼狈不堪。
因此他的基本性格素质必须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能够做到忘却一些干扰自己心绪的事情。这样
才能做到“大肚能容”,不计前嫌,轻装以待。常人如果也能做到这样心胸豁达,忘却一些烦心事


的纠缠,那就会使你经常保持好心情。 

做到善于忘却还应该树立自己的坚定的生活信念。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生中前后蹲监狱20年,
但他始终以“一千年活着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的胡杨树自况,树立了坚定的
生活信念,使得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他坚信自己的行为符合人民的利益,把主要精力用于
对音乐事业的追求,摒弃了胡思乱想的空间,这就使得他能够宽容他人,忘却前嫌。对于那些迫害
他、陷害他的人和事弃置如敝屣。老年夫妻也应从中得到启示,树立生活的信念和精神的寄托。退
休后整天踞守在家里,无所事事,思想也受到局限,一遇纠纷就容易“陈谷子烂芝麻”地翻旧帐,
酿就没完没了的夫妻战争。假如老夫妻俩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精神有所寄托,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就被挤出思想空间,自然就心情愉悦少忧烦了。 

平和心境每一天 

就某一天来说,如果你精神愉悦就感到精力充沛,浑身轻松,走起路来也觉得脚步轻健;反之,
就觉得心灰意懒,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说明精神因素对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人到老年由于心
理上的迟暮感和孤独感的影响,以及生理上大脑功能的减退,减弱了对情绪的抑制作用,很容易产
生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这种消极的情绪,正如《黄帝内径》所说的“气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抑
郁,诸病生焉。”这是因为抑郁的情绪会干扰内脏器官功能的发挥,引起新陈代谢的失调,生理活
动紊乱,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 

虽说老年人已经达到了“世事洞明”的思想境界,不容易产生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
可是一些琐碎的杂事干扰常常会破坏他们的情绪,因此注意保持平和的心境,就非常必要。 

要保持平和的心境,需要从每一天做起,争取每一天都有个好心情。上个世纪的20年代德国
有个叫库埃的医生,他在给患者治病时经常嘱咐病人:“要保持每一天的良好情绪,相信自己的身
体会越来越好。”他让病人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就自我提醒这一天要保持好心情。事实证明,树立
起这种信念,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的确对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老年人这种心理
暗示更有意义。有位退休的老教师在体检时发现得了胰腺癌,但他并没有感到天昏地暗,而是相信
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绝症。思想里有了这样的底线,就使得他的情绪十分乐观。在手术前有的人吃不
好,睡不好,精神紧张,忧心忡忡,而他却像没事的人一样,保持着平和的心境,吃得饱,睡得香,
并不担心手术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这么一来他手术后的反应却很好,而且也恢复得很快。患了
癌症的人都担心复发,为此这位教师就为自己立下一个“心境平和每一天” 的信条。从早晨起床
开始,就暗示自己:“今天一定要过得愉快与平和。”为此,他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劳逸
适量。除安排一定时间的室内读书、看报之外,还经常到公园或郊外活动,使得他的思想较为专一,
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尤其是对偶尔遇到的烦心事,他绝不过问,也不深究。这样就始终保持了平
和的心境。十年过去了,他的癌症也没有复发。 

要保持平和的心境,还要备有防范的措施。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有些矛盾或纠纷,常常是“树
欲静而风不止”。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当你遇到一些不直接涉及你自身利益的事情
时,不必义愤填膺,也不必打抱不平,而应该相信年轻人会比你处理得更好,莫如采取事不关己,


远远躲开的办法。当你遇到一些直接惹你生气的事情时,不必直面以对,也不必非弄个水落石出不
可,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离开是非之地,去做你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如听听音乐,看看画展,
逛逛公园,或者找老朋友聊聊天,等等,都容易使你转移兴奋点,达到心境平和的目的。当你遇到
一些明显的吃亏的事,或不愉快的事时,你不妨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或者以大肚和尚的“大肚能
容”、“开口便笑”的精神来安慰自己。这些防范措施在使用时要注意因人因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