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寿通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刚直品格和原则精神。不过对于老年人这种牢骚,正像康德说的那样,是“拿别
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损于身体健康和良好的情绪。 

牢骚是一种不满情绪,乃是人们生气、发怒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大
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意思是说,人发怒时血液上行,气血逆乱,经络阻滞,血
液淤积上部,就容易造成突发性昏厥。虽说牢骚属于初级层次的发怒,但本质上也像生气发怒一样,
给身体造成危害的。 

要防止发牢骚,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不要忽视退休后自己成了弱势群体的一员,已经不
能像在任时那样“叱诧风云”了。针对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发牢骚、生气,只能损害自己的身体,无
济于解决社会上的腐败或丑恶现象。因此发现问题按组织程序予以反映,只有依靠党和政府的力量
才能奏效,而且应该相信无论哪一级的问题,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最终会得到解决的。 

其次,遇到令人难堪的事情,要做好“冷处理”。明人钱琦在他的《钱公良策语》中说:“人情
易发而难制者,为怒为甚。第能于怒时不遽发,而徐观理之是非,则怒可忘矣。”这里所说的制怒
之法,一是“不遽发”,即不突然发作,二是“徐理观之”,即从容冷静地观察、对待。这样就赢得
了思考和判断是非的时间,能够理智地对待,剪断了发怒的导火索。 

其三,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时警惕自己发火。林则徐刚直不阿,遇到不公平的事就
容易发火。在广州禁烟时,他为了冷静地对付英帝国主义者和国内的妥协派,就自书了一个“制怒”
的条幅,悬挂在厅堂,来警示自己。这种有意识地控制情绪的办法是相当广有成效的,可以避免许
多不必要的恶劣情绪的干扰,对身体无疑是有好处的。 


其四,胸怀大度,高瞻远瞩。毛泽东在《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写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
物长宜放眼量”。这两句诗告诫我们: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烦恼,只要能从大局出发,高瞻远
瞩地看问题,心情就会开朗起来,任何烦恼、牢骚都不在话下了。这种超脱的态度在我国清代流传
的一首《不气歌》中表现得更为通俗易懂:“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
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我今尝
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这首《不气歌》既写出了生气、发牢骚、发怒的危害性,也表达出
面对这危害而采取的超脱、大度,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积极态度。心中有了这样的底线,当
然就不会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 

体动心静寿而康 

对于健康长寿的诀窍,历来有不同的见解。从孔夫子的“仁者寿”、庄子的“抱神以静,形将
自正”,都是强调心静能够养生。而三国时期的华佗则主张“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
生”,它与亚里斯多德提出的“生命在于运动”,不谋而合,都是强调了动在养生中的作用。然而,
南朝的陶弘景却提出了动静结合说:“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所以长生。”这种观点完全符合
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既强调了体动在先,心静在后的主次的关系,又突出了彼此结合、相得益彰
的重要性。 

陶宏景的这种动静结合说所强调的“动”,就是指躯体的运动。人到老年全身的组织器官都发
生退行性变化,通过运动这种肌体活动,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其反应灵敏,不易疲劳;能
够锻炼心肌纤维,改善心肌供氧,防止胆固醇在血管里沉积,可以预防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的发生;能够增加肺活量,吸入更多的氧气,加速新陈代谢的过程;还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助
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总之,运动能够增强人体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
能力,对延年益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老年人因为体力的关系,并不是任何运动项目都是可以的。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体力的运动项
目,应该注意选择一些活动全身关节、肌群的项目,动作有一定的节奏而缓慢,不要做些强度过大、
速度过快的剧烈运动。像散步、体操、慢跑、打乒乓球、打网球、游泳、打太极拳,甚至连拍拍打
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助于老年人增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增强体质,益寿延年。 

人不是生活在空间里,即使是离退休老人也难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有位老人平时因为与老
伴和不来,隔三差五地吵架,几乎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在外散步或做些其他的身体锻炼。按说他的身
体该不错了吧?可是因为他心里不清净,身体却越来越糟。庄子在《天道》中指出:“静则无为,
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则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句中的“俞俞”同今天
的“愉悦、愉快”,“处”,乃“存留”之意。庄子强调的心静、无为、愉悦,与寿长构成了因果性
的辩证关系。事实确也如此,人的各种欲望、破折、憎恨,以及心理不平衡等都会诱发不良情绪,
而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造成植物神经系统失调,身体的各种脏器出现不适。如果反复发生
不良情绪的变化,就可使体内的免疫力降低,发生各种疾病。 


要避免这种疾病现象,就要做到“心静”。这就需要乐观地面对人生。对待一些困顿、挫折或
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以及小人耍的伎俩,要看得开,看得远,不要落入不良情绪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要知道任何不如意的事不会因为你讨厌、你烦恼而自动离去。如果你为它忧伤,为它气愤,恰恰是
钻入了它的圈套,达到它扰乱你的“心静”的目的。假如你能乐观以待,就能驱赶走不良情绪,使
你保持心态的平和与宁静。此其一。 

其二,努力营造和谐的环境。老年人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接触的人一般也是亲人和邻居。因
此与这些人和睦相处,尽量不计较利害得失,对一些不伤大雅的是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态度,并非坏事。人的心境,犹如一塘池水,有风吹来可出涟漪,有石投入可出波纹,这是无法回
避的事。但是人的心却可以对一些事进行筛选,汰劣存优,保持住良好的心理环境。事在人为。如
果你心境豁达,品格高尚,就能够剔除不良情绪的干扰,营造良好的环境,就会感到心无忧虑,静
如止水。 

体能动,心能静,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何虑长寿之虞乎? 

不拘一格健身躯 

古代的帝王为求得长生不老,千方百计搜寻灵丹妙药,如今已成为笑谈;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以健身之法来延长生命的人已不在少数,于是乎有关健身的书籍、方法相继出笼。对此有位老者说
了句颇似禅语的话:“法本无法,法外求法。”按笔者的理解,这句话是说健身的方法没有一定的章
程,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条件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 

笔者的这种理解最近从一些报章资料里得到了证实。据说,台塑大王王永庆的健身方法是做
毛巾操和撞墙。以前他每天凌晨起来是打高尔夫球,因为天未明打球需要照明,太浪费电,就改成
做毛巾操,双手抓住毛巾的两端,以各种方式运作,来活动筋骨。在他做完毛巾操之后,就做撞墙
运动。即,把整个身子从背面、侧面望墙上撞去,反复多次,以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金庸大侠的健身之道是散步。他每天散步50分钟左右。他并不是很悠闲地散步,而是一种“急
急风”式的散步,每次必须冒汗,觉得浑身发热才行。阴雨天他就在自家的跑步机上锻炼,时间和
质量一点也不含糊。 

台湾开发银行董事长刘泰英的健身之法是打坐和爬山。她儿子从小就患有气喘病,而且久治
不愈。一次带儿子外出散心时发现一家灵芝专卖店,以醒目的大字写着灵芝可治愈气喘。刘泰英买
下灵芝并暗自许愿:如能见效一定登南宫山还愿。不料他儿子服了灵芝之后果真逐渐治愈了。自此
他就每周的休息日登上南宫山打坐还愿。久而久之就成了她的健身选择。这种健身方法实际上是有
动有静,而且出于还愿的动机,还能静心修炼,持之以恒,动静互补,相得益彰。 

宋庆龄的健身之道则是以静制动。她在回答朋友询问她的健身秘诀时说:“不为外面的花花世
界迷惑,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内心世界,才会更加健康。”看来宋庆龄的健身
秘诀,并不是起早贪玩的锻炼身体,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平衡,以静制动,以静养心,不气
不怒,不急不躁,从而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一致,促进身体健康。 

诸如此类的健身之道不胜枚举,也不一而足。正如有人喜甜,有人好酸一样,很难统一规范。


无论是全身的伸展、放松活动,还是偏重于局部的运动;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打太极拳、练武
术,抑或是自己设计的各种健身方式,都必须做到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益自感舒服与愉快为前提。
在选择健身方法时,不要盲目地效法别人,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爱好和锻炼目的来
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也就是以“不拘一格”的方式,来寻求健身的路径。 

鄙视“小人”驱隐忧 

有位领导干部A从负责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经常很感慨地向他人讲述“东郭先生和狼”,以
及《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知道内情的人说她就是一个善良的东郭先生和农夫。 

A退休前曾与一位男同志B共同负责一个单位,他们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