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寿通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新型的亲子关系是彼此平等的,子女应该“以敬为孝”,丝毫不能含糊;但
是作为老年人,对子女的孝顺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亲子关系。儿女是父
母的贴心肉,作为父母总是希望儿女生活得比自己好。在儿女身上不止寄托着父母的理
想和期冀,而且对每个儿女都像俗话说的“十指连心”,每个儿女生活得好坏都牵动着


父母的心。根据调查显示,老年人所期望的儿女孝顺,集中于及时让父母了解自己的状
况(占24%)、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经常看望父母、事业有成、尊重父母的意愿、陪父
母聊天、资助父母和父母患病时有人护理等问题上。可见在子女孝顺的问题上,父母考
虑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儿女。父母对儿女孝顺的理解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们
不是像过去那样关注资助父母、陪父母聊天等传统的孝顺理念,而是把了解儿女的现状
放在了重要位置。就是说儿女工作好,生活得好,老人就心安理得,感到欣慰,被理解
为这是对自己的孝顺。这表现出父辈对下一代的宽容和理解。 

当然,老人也很关心子女“常回家看看”,享受天伦之乐。譬如,全家老少和和美
美地吃顿饭,聊聊大人和孩子的趣事,都能给老人以孝顺的感觉。老年人与儿女、孙子
们围坐一起,子女们间或给老人夹夹菜,说说开心话,告诫老人哪些食物不宜多吃,可
以让老年人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产生愉悦的心情。老年人能从中获得一种众星捧月的精
神享受。即使是粗菜淡饭也会吃得格外香甜。儿女们这些细微的一举一动都温暖着老人
的心,老人会觉得儿女孝顺,自己心情舒畅。有关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好的时候,能够
分泌出各种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可以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
节到最佳状态,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补益。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有助于
老人的延年益寿。 

其实,老人对子女最关注的,还是在自己患病时能够得到子女的精心护理。这也是
子女尽孝心的好机会。亲人护理不仅照料得体贴入微,更重要的还是感情的呵护与慰藉。
人在患病时最想念亲人,老年人更是如此。因此,床前尽孝是儿女的职责和义务。电视
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与他的大儿子因为在上大学,还是参军的问题上有
矛盾,父子间极少往来。可是在石光荣病重之时,大儿子得到消息迅速归来,在石光荣
的床前尽孝,立马平复了父子的矛盾,对父亲的孝顺使得他们捐弃前嫌,和好如初,也
是石光荣感受到了天伦之乐。 

儿女孝顺老来福,人到老年似乎没有什么可期待的,儿女们事业有成或者过得去,
不让老人操心,节假日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在身卧病榻时能有儿女护理,足矣! 

过继子嗣为养老 

据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000万70岁以上的老人
需要照顾,其中大多数依靠子女供养。在城市里有98%的老人依靠自我养老,不到2%
由社区福利机构担负。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不到老年人总数的1%,根本无法满足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另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南京大学的联合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养
老模式属于典型的家庭养老。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85%与家人同住,75%老人生活
的第一位来源是家人。有92%的高龄老人生病是由家人照顾。 

鉴于这种状况,这1000万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其实,在依靠
子女养老的老人中有一部分是依靠收养、过继的子女来供养的。人们收养或过继子女的
目的很单纯,那就防备养老。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社会福利事业还不发达的国家,依靠国


家,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大多数的问题。只有依靠自己收养或过继子女的办法,使自己
的年老力衰之日,在物质上得到扶助,在衣食住行上得以照料,在感情上得以抚慰。应
该说这是老年人的正常的需求。 

按我国的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尽管这里涉及到传宗接代、接替香火
的旧观念,但也不排除养儿防老的实际问题。人都会从幼年走向青年,从青年走向壮年,
又从壮年走向老年,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客观法则。在人的生命链的代代相继的进
程中,每一代人都肩负着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父一辈是由祖父一辈抚养长大成人的,在
祖父辈年老力衰时,由父辈回报养育之恩,负担起赡养的义务。依此类推,子一辈是由
父辈抚养成人的,而当父辈进入垂暮之年时,子一辈赡养好父辈就是自己的神圣职责。
人类就是这样子子孙孙的代代相继,来繁衍生命,发展历史的。或因如此,老一辈要求
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或子一辈尽心竭力的赡养好父辈,乃是家庭生活中两三代人间的权
利和义务,这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没能生养子女的人都有后顾之忧。
所能采取的补救办法只有过继和收养子女了。 

当然,或许有人说到幸福院或养老院养老不就少却了后顾之忧吗?从目前来看,我
国的养老的福利机制还不健全,福利机构仅占老年人数的1%,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几
千万老人养老的问题。更何况当今的老年人是在几十年前就过继和收养了子女了呢! 

从目前了解到的老人过继或收养子女的情况看,有些继子女和养子女对继父母和养
父母非常孝敬,很好地尽到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如果不了解他们的真正关系,根本看不
出是非直系血缘关系。这里且不说现代京剧《红灯记》里李奶奶、李玉和及李铁梅等三
姓人家构成的比亲人还亲的革命伦理关系,就拿我的邻居来说也很典型。他们夫妇在
1958年收养了一个上海的孤儿。从一岁时收养过来,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长大。到了
这个孩子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上海工作。养父母觉得应该告诉他的真实身世,就对他
说:“你的亲生父母在上海,我们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你到上海可以通过公安部门寻
寻亲人。”这个孩子当时就吃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相信父母的话。经过反复解释,这
孩子表示:“您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我一定为您么养老送终!” 如今养子已经把这两
位邻居家到上海居住,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这种关系的恶化往往要比亲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的恶化更为
厉害。这里就不准备具体叙述了。 

过继子女与继父母虽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都有间接的血缘关系,因为过继一
般是从哥哥和弟弟那里过继的,而收养的子女则完全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有鉴于此,在
处理过继和收养的子女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做到以心换心,拆除心理上的围墙。过继或收养的子女在幼儿时期不会产生
隔阂,因为父辈把这个子或女作为自己的希望的所在,一切都尽心竭力,甚至比亲生的
还要爱护有加。一般是到了孩子成年之后,尤其是养父母担心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与他们离心离德,达不到养儿防老的目的。其实,人作为一种有感情的高级动物,长期
的感情浸染能够融化任何冷冰冰的心。只要对继子女和养子女做到一片热诚,以心换心,
没有心理上的戒备,即使养子女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会报答养育之恩的,也能够亲如


一家,不分亲疏。 

二是要做到诚信以待,不回避矛盾,不遮遮掩掩。俗话说:“没有不透风地墙。”无
论是继子女还是养子女,总会逐渐透露出风声的。有的邻居专门爱传这种闲话,以表明
自己比他人高过一筹。因此,对继子女或养子女,或者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像上面提到的
邻居那样,把他的身世如实地告诉他。这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对他的考验。如果遮遮掩
掩,回避事实,反而让知道隐约内情的子女产生反感,造成关系的恶化。人贵诚信,你
对人做到诚信以待,那么你得到的回报也是诚信。这是一种人生的互等式。 

三是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尽管从道义上和法律上继子女或养子女,对于尽了
抚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或养父母具有赡养的义务,但仍有的继子女和养子女提出这样或
那样的借口,不履行赡养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继父母和养父母的义务。对这类问
题就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按照《婚姻法》的规定,需要赡养的父母
(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等),有要求子女给赡养费的权利。对于所要赡养费所发生的
纠纷,经街道有关部门调解无效后,可由法院裁决。 

遗产分配水端平 

日前听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已退休多年的老售货员。在
我刚读初中时,就见到过这位售货员售货。后来他在合营的副食商店售货,服务热情,
童叟无欺,因此我经常从他那里买东西。星转斗移;在一次搬迁中我们竟然住到了一个
生活小区。前几天听说这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去世了,身后却不平静。四个儿女为索要他
的房子而闹得不可开交。他退休后与老伴单独生活,老儿子结婚时没有房子就与老夫妇
一起住,单独立伙。后来老伴去世了,这位老人就跟着老儿子吃。因为老儿子一家照料
老人的几年,很让老人感动,就答应死后把现住房给老儿子一家。可是老人去世后,其
它的三个儿女要分老人的遗产,并请中介机构将此房作价8万元,每个儿女两万元平分。
其它三个儿女的理由是老人生前他们每年都给一些赡养费,因此有权利继承遗产。实际
上矛盾焦点是老人没有把一碗水端平。有的儿女他不喜欢,而对老儿子和老儿媳伶牙俐
齿,很会孝敬,令老人非常喜欢,就口头表示让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