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沙药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甘草培其中气,厚朴降其浊阴,椒、姜补温气而暖血,芩、芍清乙木而息风,蒴
藋化凝而行瘀,桑根、王不留行,通经而止血也。

· 
45 ·


长沙药解 


王不留行通利经脉,善治金疮而止血。其诸主治,止鼻血,下乳汁,利小便,出
诸刺,消发背痈疽。

八月八日采苗,阴干百日用。 


■桂枝
【本经】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
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
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
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
惊悸。

《伤寒》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中风,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以营性发扬,卫性敛闭,风伤卫气,泄其皮毛,是以汗出。风愈泄而
卫愈敛,郁遏营血,不得外达,是以发热。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生姜调脏
腑而宣经络,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

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各三两。治太阳伤寒,表证未解,而数下
之,利下不止,心下痞硬。以误下伤其中气,己土陷下而为泄,戊土逆上而为痞,而
表证犹存。人参汤理中气之纷乱,桂枝解表邪之怫郁也。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治太阳伤寒,发汗过多,叉手自冒其心,心下悸动,
欲得手按者。以阳亡土败,木气郁勃,欲得手按,以定撼摇,甘草、桂枝,培土以达
木也。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伤寒,烧针发汗,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胸者。以汗后阳虚脾陷,木气不达,
一被外寒,闭其针孔,木气郁动,必发奔豚。若气从小腹上冲心胸,便是奔豚发矣。
先灸其针孔,以散其外寒,乃以桂枝加桂,疏乙木而降奔冲也。

凡气冲心悸之证,皆缘水旺土虚,风木郁动之故。苓桂术甘汤,方在茯苓。治太阳伤
寒,吐下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又发汗动经,身为振振摇者。《金匮》桂苓五味
甘草汤,桂枝四两,茯苓四两,五味半升,甘草三两。治痰饮咳逆,服小青龙汤后方在麻黄。饮去咳
止,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治其冲气。防己黄芪汤方在防己。治风湿脉浮身重,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伤寒太阳病下后,其气上冲者,与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方在茯苓。治太阳伤寒汗后,脐下悸动,欲作奔豚者。《伤寒》理中丸,方在人
参。治霍乱吐利,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伤寒》四逆散,方在甘草。
治少阴病,四逆,悸者,加桂五分。以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乙木生于癸水而长于己

· 
46 ·



卷二 


土,水寒土湿,脾气郁陷,乙木抑遏,经气不畅,是以动摇。其始心下振悸,枝叶之
不宁也,及其根本摇撼,脐下悸作,则木气奔突,势如惊豚,直冲于胸膈咽喉之间。
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

乌梅丸,方在乌梅。治厥阴病,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食则吐蛔。以木郁则虫化,木
气勃升,故冲击而作痛。桂枝疏木达郁,下冲气而止心痛也。

《金匮》桂姜枳实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两。治心中悬疼,气逆痞塞。以胆胃不
降,心下痞塞,碍乙木上行之路,冲击而生疼痛。枳、姜降浊而泻痞,桂枝通经而达
木也。

《外台》柴胡桂枝汤,柴胡四两,黄芩二两半,半夏二合半,甘草一两,芍药两半,大枣六枚,生姜、
桂枝各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治心腹卒痛。以甲木郁则上克戊土,而为心疼,乙木郁则下克己
土,而为腹疼。小柴胡补土而疏甲木,芍药、桂枝,清风而疏乙木也。此本太阳少阳合病之

方。少阳伤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之经证也。而外见发热恶寒,是太阳之经证也。故以柴胡而加桂枝,
双解太少之经。然心腹疼痛之理,亦不外是也。

《金匮》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附子一
枚,细辛三两。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气分,清阳之位,而浊气痞塞,心
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此下焦阴邪逆填于阳位也。阴邪上逆,原于水旺而土虚,
甘、枣补其土虚,附子温其水寒,姜、桂、细辛,降其浊阴,麻黄泻其滞气也。

桂枝茯苓丸,桂枝、芍药、丹皮、桃仁、茯苓等分。治妊娠,宿有癥病,胎动漏血。以土虚
湿旺,中气不健,胎妊渐长,与癥病相碍,中焦胀满,脾无旋运之路,陷遏乙木,郁
而生风,疏泄失藏,以至血漏。木气郁冲,以致胎摇。茯苓泻湿,丹皮、桃仁,破癥
而消瘀,芍药、桂枝,清风而疏木也。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白术、知母、防风各四两,芍药三两,生姜五两,麻黄、甘草、附子各二两。
治肢节疼痛,脚肿,身羸,头眩,欲吐,以四肢禀气于脾胃,中脘阳虚,四肢失养,
湿伤关节,而生肿痛。浊阴阻格,阳不下济,郁升而生眩晕,逆行而作呕吐。术、甘
培土以障阴邪,附子温下而驱湿寒,知母清上而宁神气,桂、芍、姜、麻,通经而开
痹塞也。

八味肾气丸,方在地黄。治妇人转胞,不得小便。男子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
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木主疏泄,职司水道,水寒土湿,木气抑郁,疏泄不遂,
而愈欲疏泄。泄而弗畅,则小便不利,泄而失约,则小便反多,桂枝疏木以行疏泄也。
其短气有微饮者,宜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桂枝善行小便,
是以并泻水饮也。

桂枝附子汤,方在附子。治风湿相抟,骨节疼痛,小便不利,大便坚,小便利者,去
桂,加术。便利而去桂者,木达而疏泄之令行也。

· 
47 ·



长沙药解 


桂枝辛温发散,入肝脾而行营血。风伤卫气,卫闭而遏营血,桂枝通达经络,泻
营郁而发皮毛,故善表风邪。

肝应春,而主生,而人之生气充足者,十不得一。即其有之,亦壮盛而不病,病
者,皆生气之不足者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温土燥,阳气升达,而后生气畅茂。
水寒土湿,生气失政,于是滞塞而克己土,以其生意不遂,故抑郁而作贼也。肝病则
燥涩堙瘀,经脉亦病。木中孕火,其气本温,温气存则郁遏而生风热,温气少则风热
不作,纯是湿寒。其湿寒者,生气之衰,其风热者,亦非生气之旺,此肝病之大凡也。

桂枝温散发舒,性与肝合,得之脏气条达,经血流畅,是以善达脾郁。经脉荣舒
而条风扇布,土气松和,土木双调矣。土治于中,则枢轴旋转而木气荣和,是以既能
降逆,亦可升陷,善安惊悸,又止奔豚。至于调经开闭、疏木止痛、通关逐痹、活络
舒筋,噎塞痞痛之类,遗浊淋涩之伦,泄秽、吞酸、便血之属,胎坠脱肛、崩中带下
之条,皆其所优为之能事也。大抵杂证百出,非缘肺胃之逆,则因肝脾之陷,桂枝既
宜于逆,又宜于陷,左之右之,无不宜之,良功莫悉,殊效难详。凡润肝养血之药,
一得桂枝,化阴滞而为阳和,滋培生气,畅遂荣华,非群药所能及也。

去皮用。 


■羊肉
【本经】无。

味苦,《素问》:羊肉、杏、薤皆苦。气膻,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温肝脾而扶阳,止
疼痛而缓急。

《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在当归。用之治寒疝腹痛者。以水寒木枯,温气颓败,阴
邪凝结,则为瘕疝,枯木郁冲,则为腹痛。羊肉暖补肝脾之温气,以消凝郁也。治胁
痛里急者,以厥阴之经,自少腹而走两胁,肝脾阳虚,乙木不达,郁迫而生痛急,羊
肉温补肝脾之阳气,以缓迫切也。治产后腹中疼痛者,产后血亡,温气脱泄,乙木枯
槁,郁克己土,故腹中疼痛,羊肉补厥阴之温气,以达枯木也。治虚劳不足者,以虚
劳不足,无不由脾肝之阳虚,羊肉补肝脾之阳气,以助生机也。

羊肉淳浓温厚,暖肝脾而助生长,缓迫急而止疼痛,大补温气之剂也。其诸主治,
止带下,断崩中,疗反胃,治肠滑,暖脾胃,起劳伤,消脚气,生乳汁,补产后诸虚。 


■黄酒
【本经】无。

味苦、辛,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行经络而通痹塞,温血脉而散凝瘀,

· 
48 ·



卷二 


善解凝郁,最益肝胆。

《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治久疟结为癥瘕。红蓝花酒,方在红蓝花。治妇人诸风,
腹中血气刺痛并用之,以其通经而行血也。《伤寒》炙甘草汤、方在甘草。当归四逆加吴
茱萸生姜汤、方在茱萸。《金匮》肾气丸、方在地黄。赤丸、方在朱砂。薯蓣丸、方在薯蓣。大黄
。虫丸、方在大黄。小建中汤、方在胶饴。当归芍药散、方在当归。白术散、方在白术。下瘀血汤、
方在大黄。土瓜根散方在土瓜根。诸方皆用之,取其温行药力,引达经络也。

黄酒辛温升发,温血脉而消寒涩,阳虚火败,营卫冷滞者宜之,尤宜女子,故胎
产诸方,多用黄酒。 


■苦酒
【本经】无。

味酸、苦,性涩。入足厥阴肝经。理咽喉而消肿痛,泻风木而破凝郁。

《伤寒》苦酒汤,鸡子一枚,去黄,半夏十四枚,苦酒浸。内鸡子壳中,火上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
不差,更作。治少阴病,咽中生疮,声不出者。以少阴之经,癸水与丁火同宫,彼此交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