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美至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他可不太喜欢无技巧、无功力的玩儿家,跟他打交道,最好别拿“皇帝的新衣”来蒙他。  艾轩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起床了,他说是从老爸艾青那儿遗传的。他常回忆起,50年代他家住在北京东总布胡同22号时,早上四点多,艾青的动静就把他吵醒了,他躺在床上看艾青伏案写诗的背影,映在一盏有绿色玻璃罩的台灯里,一边写,一边哼着小曲“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有那无边的田野和森林……”是首苏联的小曲。现在艾轩每天也很早起来,坐在画架前面作画,嘴里也哼着小曲,不过都是些欧洲古典音乐片断。  艾轩酷爱音乐,特别爱听莫扎特的“安魂曲”,十多年来,他已从莫扎特的作品里找到无数灵感,此外,柴可夫斯基、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门德尔松、莫索尔斯基……,他总是怀着十二万分的感激去聆听这些音乐,他欣赏音乐的样子毕恭毕敬,严肃得一塌糊涂,那神态之专注如履薄冰。  艾轩还是个收藏迷,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只要一有时间就跑到古董市场、旧货摊到处寻宝。最早是受我的影响,对“老窑”古陶瓷有些偏爱,收着买着,最后钟情于老照片和古箭头收藏,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石箭头到各朝代的都有,甚至去维也纳、美国,他也不忘去寻弄箭头,他自认为在这个小门类他的收藏要比博物馆的丰富。为了这些箭头,他还写了许多诗,他称这些玩意儿是:“冷兵器时代的空中娇子。”


《唯美至上》 艾轩大事年表(3)(图)

  朋友们都知道艾轩是个钓鱼迷,来电话就问“又钓鱼去了吧?为什么不好好画画?”艾轩钓鱼上瘾,喜欢在大自然垂钓,他说,要是去养鱼池跟在澡堂子里钓鱼有什么两样?他醉心于在野塘、湿地钓小鲫鱼。我和他一块儿看电视时,一旦看到有长满芦苇的湖面出现时,他的眼睛就放光,并且立即取来纸笔记下这是在中国的哪个省、县、然后按捺不住激动,立志要去那里钓鱼。一到春、夏季,他不怕蚊虫叮咬和许多老人孩子在京郊野塘边挤着一块钓小鱼,有时为了争一个好位子还要吵闹一番,吃点饼干充饥,一天下来,钓到十来条小鱼回来,脸上写满了充实和得意。初春,他就带上我们在上官湖的小岛上去钓大鱼,这也是他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候。艾轩时常做梦都是钓鱼。他热爱北京郊区原有的大片自然湖面和湿地,有各种蜻蜓飞来飞去,青蛙在芦苇丛中呱呱地叫,有蝉声、野鸭子的叫声……总之,他对湿地的急剧消失深感婉惜,同时,看到有些有识之士在积极地保护、奋力抢救而感到欣慰。  艾轩还是个“老北京”迷,因他打小就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对老北京的感情极深,常给我描绘出许多画面??春季的屋沿冒出嫩草,鸽声在夏日的夜空中盘旋,秋日的斜阳依恋着树梢洒落在庭院,冬日的筒子河坚冰在慢慢地开裂……“老北京城没了”,他常时和朋友们讨论此事,老北京的书他买回来一大摞,不论在纽约、香港,还是欧洲,只要看到有关老北京的画册,他都买回来,他还计划着要完成一张再现老北京城的力作,他认为北京城的各种元素构成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是全世界独一无二最伟大的古城。从50年代到90年代,他亲历了北京城的变迁。


《唯美至上》 艾轩大事年表(4)(图)

  艾轩对于自己的艺术成就感到非常满足。因为他自认为是个“低智商的人”,所以每当看到、听到国内外的许多人对他的作品表示喜欢、赞赏时,他就很高兴。他还告诉我,曾经在农村干活时,大家一拥而上抢铁锹,因为好的工具干活可以很省力,但每次他抢到的都是别人不要的,所以他总是最后一个才把农活干完。对于今天的成绩,他总感到是上天的恩赐。  艾轩爱交朋友,他身边老有一帮朋友,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国际政治、国内大事、汽车房子、趣闻轶事……。他为人真诚、坦诚,又特别风趣、幽默,他常常开玩笑,惹得朋友们在我家总是乐不思蜀。  前些年我俩尽情享受着二人世界,四处云游。上苍厚爱近年得一小女,自有小宝贝以来,我们的生活更为灿烂,阳光了,用艾轩的话说:“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感受”。金涛


《唯美至上》 王怀庆王怀庆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在北京度过了大半辈子的王怀庆有着浓烈的北京情结,他把画室和家都安在了北京老城内。    
    一家三口没事的时候喜欢去古家具市场逛一逛,淘一些喜欢的小柜子、老椅子、雕花的木窗什么的。王怀庆说,不求有多名贵,只要看着入眼就行。于是三层的大屋子里琳琅满目的都是他们一点点淘来的古董。    
    王家的成员中还有两只白猫,其中一只已在他们家生活了二十多年,这个年纪在人类也是百岁高寿了。老猫虽然不能爬楼梯了,但行动还自如。王怀庆做画时,它会凑近了看;王怀庆休息时,它就安静地卧在主人脚边。看着老猫,心就会很平和。    
    从王怀庆画室望出去,老北京为数不多的完整的四合院区一览无余地显现眼前。


《唯美至上》 王怀庆王怀庆之最(1)

    1、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王怀庆:没有绝对最高兴的事情,只是取决于当时的心境。    
    2、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王怀庆: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父母的早逝对1个孩子的性格也好,对世界的看法也好,对周围人的关系也好是一个最大的改变。我今年都60岁了,但小时候,失去双亲的滋味依旧刻骨铭心。母亲40多岁才生我。她是贫农的女儿,没有读过一天书,但不是美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两个还在上中学的哥哥,就从同学中借有关天主教画片来进行临摹;那里边还有不少达芬奇、波提切利的作品,当然也有不少是人体画。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母亲是在封建社会长大的农村妇女,但她对哥哥们的行为不但不反对,反而很认同,很欣赏。我有时总是在想能够理解艺术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些人学历很高,但未必理解艺术。有些人一字不识,但很理解艺术。我11岁的时候,母亲走了。虽然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但她教会了我做人最基本的东西: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有对美的东西天生的热爱和敏感。    
    3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王怀庆:文革被耽误的十年。文革时期正值创作的黄金年龄,精力上最充沛,也最想干事情的时候,却因为文革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十年啊,人生能有几个能真正干事情的十年?    
    4、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    
    王怀庆:结婚。夫人徐庆慧是我高中和大学时的同学。我们当时都在干校劳动。那时文艺院校有个规定,即在干校劳动的人员不准结婚。但我们都快30岁了,其他人不少都三十大几了,为了争取到结婚的自由,大家就联合起来在食堂墙壁上贴大字报,但不见答复。我们这些人也不管那些,领不到结婚证也要结婚。没有结婚证,没有法律保证,最大的保证就是两个人的心了。我们的新房就设在我姐姐的厨房里。厨房里还有一个垃圾道口,我们就用一张印有前苏联油画的宣传画将其盖住。我们当时根本就买不起一张双人床,就将姐姐家的一张单人床和我老岳父的一张行军床摆在一起,两张床的高矮居然差了二三十公分,但即使这样我们也高兴极了、幸福极了。    
    5、艺术上奉行的最高准则是什么?    
    王怀庆:我常常忘记艺术还有准则,坚持到底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讲可能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年轻的时候,父亲见我画画太痴迷了,就老是骂我:“画画能当饭吃吗?”但我现在快到60岁了,对于艺术的痴情还是有增无减,对于艺术还是那种初恋的感觉。    
    6、最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什么?    
    王怀庆:我想说的话能说出来。心里捣腾那点事,能在画面上说清楚就挺舒畅,说不出来或说得不透,心里就很堵得慌。就连我的老师和同学都说我,老看见我的画,老看不见我人。我觉得这就足够了。画就是我,我就是画,我想说得话都在画里呢。    
    7、平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王怀庆:三位女性:母亲、姐姐和夫人。我虽然11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但母亲把她对艺术的敏感遗传给了我,把做人做事的原则灌输给了我,这些可能是我后来一切生活的基础。姐姐是我们家最大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她就自动担当起母亲的角色。后来父亲也去世了,父母什么遗产也没给我们留下,家徒四壁。我和两个哥哥后来陆续上了大学,现在都想象不出来姐姐是怎么把我们供出来的。我和她结婚的时候,没有一分钱存款,身体也特别不好,但她毫无怨言地照顾我。我有件外衣,上边有徐老师补的二十几块补丁。那时我们在农村下放劳动,一位老农民看见我就问:“你是老党员吧?”我纳闷了:“我怎么是老党员呢?”老农民指着我笑了:“身上这么多补丁还不是老党员?”    
    8、最崇拜的西方艺术家是谁?    
    王怀庆:崇拜对我只是年青时候的事,现在似乎怎么也到不了这种火候了。人从幼年到老年,很多感觉都是在变化。我记得1954年的时候,我那时才9岁,在苏联展览馆看大型画展,对那些画家的作品不是崇拜好几天,那是崇拜好几年。我记得那时候,哪怕是在很旧的报纸和杂志上看到列宾和苏里科夫的画都要剪下来,贴在小本子上。如果能得到印有他们画的明信片,真跟得到一件宝贝似的。可能是人到老了以后,变得迟钝了。反正现在看多么杰出大师得的作品,都不会特别激动。但还是很钦佩,钦佩过后一般会有很冷静的思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