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心说识(依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务,如果这个环境,缺乏蝴蝶的飞舞,鸟的叫声,那也正表示人类的生存也岌可危了。
  现今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对大自然的破坏,速度相当惊人。在过去二十年间,平均每一分钟约有三八·六平方公尺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相当於日本甲子园棒球场的十分之一)。
  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等地的森林的乱开发,不知何时才能停止。东洋有句古谚云:“山高非为贵,以有树而为贵”。
  生长在日本屋久岛的屋杉,有些树龄已高达七千岁,仍生长繁茂;人自有文明以来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七千年是三千年的二倍,对大自然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不得不惊欢。
  人类开发自然,利用科学技术而有了今日的现代文明,今后的时代,其进行的趋势,应是人们与自然的共存,与自然的调和。为了寻求这样的理念,对於东亚细亚的自然景观,尤其是佛教的自然观,必须重新加以认识。
  (一)中国佛教的自然观
  中国的东晋时代,《法华经》的译者,鸠摩罗什的弟子,也就是有名的《肇论》的作者,僧肇(A。D。三八四——四一四)言:“天地与我同根,万物和我同体”(出自《涅槃无名论》)意谓山川草木、动物、人类皆出於同一根源。这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和我一体”;换句话说,僧肇的万物一体观是来自於《庄子》齐物论的思想。僧肇的这句话以佛教的立场再加以诠释的是华严宗祖师澄观在(A。D。七三八——八三九)。澄清在《华严经疏》卷五十:“真如与我同根,法性与我一体”。把僧肇的“天地”易以“真如”;“万物”改物“法性”。其内容可说是相同的;在华严教学里,真如和法性意味著天地理法之道,是在揭示此道和天地之根源是一体。
  又宋朝的苏轼(苏东坡A。D。一O三六——一一O一)在《续傅灯录》卷二里的悟道偈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水的声音是佛的说法,随著四季迁移的山色是佛清净的法身,这是从大自然去认知佛的存在,是在显示自然和人类是源出一体。
  我到中国的长江流域的庐山或黄山时,远远眺望那些命名为观音峯、毗庐峯等的山峯,隐隐约约的白云雾中显现出来,感觉是那么的神秘,其形状亦仿佛是佛身的再现。我曾登过四大灵山之一的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圣地。位於主峯天台峯的地藏寺,为和俗界有所区别。被称为“中天世界”,寺前的岩壁上刻有“非人间”的刻字,正显示著那个地方是一个神仙世界,不是凡人居住之处。从地藏寺的万佛楼往下望有千丈深的溪谷、香炉峯、钟峯、鼓峯等都隐伏於其中。
  四川省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华严顶、万佛顶等山顶上耸立著观音岩,长寿岩等奇岩,山中以万年寺为始而有仙峯寺、中峯寺、雷音寺、伏虎寺等佛教寺院,整座山弥漫著佛教圣地的气氛,可以说,山色本身的自然即是佛化身之显现。
  (二)日本佛教的自然观
  跟随中国的如净禅师学佛而有所悟的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禅师(A。D。一二OO——一二五三),他承受了苏轼的自然观而说:“峯色谷响皆是释迦牟尼佛的声音和姿态”,在其主要著作《正法眼藏》中卷里云:“因溪声山色之功德,大地有情同时成道,有诸佛见明星悟道……”这诗偈中引用先前所述,苏轼的悟道偈,以此为本说明溪声是如来转法轮的音声,山色是如来的清净法身。道元又有吟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子规,冬有雪”。这首诗歌出了日本的四季分明,自然景观变化很美。
  又首创念佛舞的日本时宗的开祖,一遍上人(A。D一二三九——一二八九)云:“有情众生,山河草木,风声浪潮,无一不是念佛音声。”他的出生地濑户内海是又美又静之地,站在岸边聆听浪潮声仿佛是一句句的念佛声,又像是从太古傅来的摇篮曲。对婴儿而言,母亲的歌是佛曲,母亲安祥且充满慈爱地拥著婴儿的形像是佛国,是净土,是我们内心祈求的和平世界。一遍上人把鸟鸣、风声皆视为念佛的音声,又说:“欣赏花色、月光,心中无所牵挂”。从其诗永中可知其心境已和自然融和成一体。
  镰仓时代,开创日莲宗的日莲上人(一二二二——一二八二)在云:“草木皆成佛”。又《法华经》中云:所有的人皆可成佛,真正的佛是遍一切处。草木皆是佛,意在说明自然界的草木皆是佛之显现。日本的江户时代,报德教的创始者,二宫尊德(一七八九——一八五六)歌云:“无声亦亦无臭,常於天地间,书无字真经。”“经”不是用文字写成的,“经”是浑然天成於天地间。宇宙、天地、大自然即是“经典”,如何阅读这部“无字真经”?他说:“闭上肉眼以心眼来读;肉眼所见有限,心眼所视无限。”以心眼来看大自然,自然可读通无字真经。
  日本人继承著中国人的自然观,他们生活在美丽的国土,大自然的怀抱中,而道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这句话正足以表现日本人的自然观。
  (三)结语
  自然和人类是同根,是一体,站在这样的东洋自然观的立场来说,人类和自然调和与共存无论如何是必行的,也是必须的。若人类不以和自然共存共荣为目标的话,人类很快就会步上灭亡之道,我们应该知道,自然所能提供给我们可资利用的是有界限。
  日本的首都东京,无计划地急於前进迈向都市化,导致人口激增,绿地几乎消失殆尽而被称为沙漠东京。但就在这样的东京都内,皇宫以及明治神宫广大的区域内仍留有一大片自然的青绿。而明治神宫的森林区并非是自然生长,那是集合全国各处献来的十万株树林而成的人工林,这个人工林的树木如今仍然郁郁苍苍,如同自然林一般。凋落的落的叶自然而成护林的肥料,人们只要有爱大自然的心,人工林也能变成自然森林。如同上述所举之例。
  如今正是迎向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必须要以爱心来正视科学与自然。要以维护地球的清净,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不受污染不被破坏为使命。日本政府发表了一项新闻,提到明年度将在“国立公害研究所”中新设“地球环境中心”,是一个专门从事地环境之研究为要务的机构。又近来关於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其重要性,透过大众媒介不断地被提起。事实上,政府也好,大企业也好,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国民的意识所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要有对环境保护的共识;确定文明是建立在人类和自然共存的基点上,这样的共识,也就是人类文明提升的指标。
  四·心净则国土净
  译完全文,不禁连想到,世界为什么这样纷乱?人类为什么会如此不安,为什么不懂得爱护大自然?追究其根底,必有其病源。根不固而求木之繁茂,源不远而求水之流长,是绝对无有是处,因此人心不安,世事纷乱乃根源於人心自私自利,投机取巧。所以国父说:“国者,人之器也”。国之好坏,不在客观器世间的好坏,而在主观的人心的好坏。所谓心是功之魁,罪之首;如一把刀,用得当即有功,用得不当即有罪。又如手能救人,也能害人。拳头捶背很舒服,拳头打人痛不可支。所以手的举动,刀的运用还是由心来指挥的。因此心才是万物的主宰。说远一点,不但世间法由心所主宰,即出世间法亦是心所创的,故《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故欲谋世界和平,必先净化人心。如《维摩经》所云:“心净则一切国土皆净”。
  如何净化人心呢?以佛教的立场言:守五戒、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信仰因果道理。唯如此才是人们运通、得失、富贵的尺度。唯有因果才能使人除却不正的思想,才能轨范人们的善恶行为。世间有一人能信因果,就有一人能够行善,也就是国家少一个坏人,多一个好人。若一个家庭里的人,都能深信因果法则,不昧因果,人类心理自然会改变,而向善的方面去努力而行。唯有守法、行善才能使我们享受到真正自由的生活。过和平的日子。有这么一个故事说:
  一家人到湖边去度假以前,做父亲的宣布了度假的规则,但是家里的两个少年表示反对。他们说:“我们是到湖滨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不需要规则的束缚。”
  父亲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取消了一切规则。但是一到湖滨,问题就来了。两个男孩都发现没有带游泳裤。母亲说,父亲原来规定由她负责收拾和检查行李,规则既已废除,她犯不著多管闭事。
  两个孩子玩够了回来吃东西的时候,父母亲已经吃过点心。爸爸说,没有规则,每个人都应该照料自己。
  这两个少年终於得到了一个教训;规则有时候好像是不必要的束缚,但是却能创造一个可以使你享受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环境。
  五·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这世界上最值得欣赏的是清沏的蓝天,宁静的青山,树荫下的阴凉,草地上的温馨,鸟儿的歌唱,小溪里潺潺的流水声,还有掠过天空的云彩,以及阵雨后鲜花的清丽和泥土的芳香。
  有些诗人认为大自然比艺术品更美,英国十七世纪桂冠诗人德来敦曾说明它的理由:“因为艺术可能有错,大自然却永不失误。”
  我们的心若能容纳大自然的一切,任其自由自在生长,则能和宇宙万物浑然成一体。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念静心成正觉。
  如禅诗云:“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青山绿水是我家。”民国六十九年十二月三日,星云大师在国父纪念馆讲演时提到:《六祖坛经》说:“自性迷即是众生,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