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心说识(依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一切有情众生从无始来的心心所法,已能缘其各自相、见分等,然而因有能障的我、法二执恒时俱行不息的关系,将依他如幻的道理覆障起来,所以不能如实了知众缘所引的自心心所虚妄变现,以为它是客观外在的实有自体,所以不能了达依他如幻。为了显示依他起的非实有,现在特以八种譬喻来说明。《摄大乘论讲记》说:为什么要用幻等八喻来说明依他起自性呢?为了依起自性的虚妄分别去,生起不同的疑惑,为了要除他虚妄法中的疑惑,所以说幻等八喻。实际上,不一定要这样各别的除遣疑惑,是可以互相通用的。现在先解说这八喻的差别。
  (1)犹如幻事:如幻术所变的象马牛羊,虽不是真实的象马,但象马的幻相,能成为我们的对象。依他起性也是这样,虽没有像乱识所见的实有的色等境义,但显现可得,能成为能遍计心心所未能遍计所行的境界。
  (2)阳焰:如春天的阳光,照耀著飞升的水汽,它虽不是水,但能引起渴鹿的水想。色等依他也这样,虽不是实色,但他现起的倒相,难使心心所生起。
  (3)梦境:如梦中所梦见的种种境界,虽都并无其事,但在梦中却真会生起布畏或欣喜的心情,疲劳或舒适的生理感觉。依他起也是这样,虽所现的没有真实,可是有可爱和不可爱的受用差别现前。
  (4)镜像:如镜中的影像是没有实质的,因外境有本质的关系,镜中自然现起影像来。依他起的爱非爱其实也是这样,虽没有爱非爱的实义,但依不净的善恶业因,自有可爱不可爱的果报现起。
  (5)光影:如人在灯光下,作种种手势,墙壁上就有种种的影像现起。所谓如弄影者,有其种种光影可得。这光下所现出的光影,自然是不实在的。依他起的种种识也是这样,虽没有真实的种种识,但有种种诸识转起。这与阳焰喻的心心所法不同,前者是说没有实境,可以有心法的生起,此中是说没有实心却可以生起种种差别识。
  (6)谷响:如我们在山谷中呼唤什么就有什么回响。这回声,本没有人在说,但听起来好像实有其事。依他起的言说也是这样,虽没有实在的见闻觉知的言说,但可现起种种言说的语业。
  (7)水月:水中没有实在的月,然因水澄清明净,能映出相似的月影来。依他起的定中境界,像变水为地,变地为水等,也是这样,虽不是真实的,但由三摩地的力量,就随种种的胜解不同,现起似乎真实的定境。
  (8)变化:如善於变化的幻师,以树叶稻草等,变为象马车乘,他明知这象马车乘是假的,但还是要变,因为变的东西,也还有用处。菩萨的受生也是这样,明知诸法无实,但变现种种身相,利乐有情。如上所说的八种譬喻,看来好像一切有所成的实在都是非有的,不过因为显现可得,似乎是有的一样。
  在《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中,也以十种譬喻来表示人身乃依於众缘和合而成,而其本质无有实体,也没有恒常之性。十喻如下:
  (1)如聚沫喻:谓人身如泡沫,转眼瞬间即逝。
  (2)如泡喻:谓人身如泡,瞬息破灭。
  (3)如炎喻:谓人身从渴爱生。
  (4)如芭蕉喻:谓人身之中无坚固不坏之实体。
  (5)如幻喻:谓人身从虚妄颠倒所生。
  (6)如梦喻:谓人身如梦,所见皆属虚妄。
  (7)如影喻:谓人身从业缘显现。
  (8)如响喻:谓人身属诸因缘之和合。
  (9)如浮云喻:谓人身须臾即灭。
  (10)如电喻:谓人身之心念无一常住。
  《大般若经》卷四百六十七亦云:
  谓诸菩萨作是思惟,诸行如幻,虚妄不实,不得自在。亦如虚空、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皆不可得。虽是虚妄分别所起,一切皆是自心所变。谁诃毁我?谁骂詈我?谁凌辱我?谁以种种瓦石刀杖加害於我?谁复受彼凌辱加害?皆是自心虚妄分别,我今不应横起执著。如是诸法,由自性空胜义空故,都无所有。菩萨如是审观察时,如实了知诸行空寂,於一切法不生异想。(《大正藏》卷七,三六五中)  
  由此经文可知一切法中,心为原本。一切法中,心最为胜,一切法中,心为难知。一切法中,心义最要。然非执我众生,所能亲契。是故必使先了知唯识道理,俾就现行,亲证种习。而知“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皆依识主,归心泯相,心义现前,乃能知三界一切法,无不唯心所造。而顿舍私我妄执,以如实自知心也。以是义故,应建立唯识法门。
  (二)净分与染分
  因缘所生的依他起性有二种特性,今先举例后有说明。
  从前有一位善解鸟语的挑夫,家境非常困革,专事帮人运货挑物赚钱维生。一天,有位商人雇请他运货回家,途中感觉口渴,就在河喝水。那时飞来一只鸟,吱吱喳喳的叫了一会儿,商人听了心中感觉闷纳,又看见脚夫对著鸟在微笑。回到家中,商人忍不住心中疑团问挑夫:‘我们在河边饮水,有只小鸟突然飞来不停地鸣叫著,当时你还对著鸟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挑夫回答:‘那只鸟告诉我,你身上有粒珍贵明珠是无价之宝,要我杀了你,然后拿取明珠,我就不必再做此辛苦的工作,马上就可以成为大富翁,而你的肉就可以成为它的美食。我听后只是对它笑笑。’
  商人又问:‘你知道我身上有颗明珠,为什么不杀我?’
  挑夫说:‘我前世就是为了贪取别人的财物,今天才贫穷得帮人做苦力,若再杀人取宝珠,来世的苦,岂不是比今世更惨吗?那要到何时才能解脱贫穷呢?所以我这一生决不再取不义之财。’(《经典异相》卷四十四,《大正藏》卷五十三)
  了悟“因缘法”,知道自己的存在是依“缘”而存在,不管是善是恶,是烦恼,是清净,都是“依他起性”。见财起贪意,而造恶业,是“染分依他”,(有烦恼);见财不起贪意,反而思惟,警戒自身不再造恶,这个念头是属“净分依他”。
  染分依他,指依虚妄分别之缘而起的有漏杂染之诸汉。
  净分依他是指依圣智之缘而生起的无漏纯净之法。但若就别义而言,净分依他亦摄於“圆成实性”中。故《成唯识论》卷八云:
  颂言分别缘所生者应知且说染分依他,净分依他亦圆成故。或诸染净心、心所法皆多分别能缘虑故。是则一切染净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摄。(《大正藏》卷三十一,四十六中)
  又《解深密经》卷二云:  若诸菩萨能於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无相之法,即能断灭杂染相法。若能断灭杂染相法,即能证得清净相法。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承认自己的教育不足,在选择丈夫的时候,只知道依附,并且受尽折磨。离婚之后,她孑然一身,觉得天下之大,而自己竟如此萧瑟孤索;她的心很冷,浮在脸上的是未经妆的苍白;在她身后的感觉,好像世间上所有支撑力全然消失了,走起路来,有点摇晃。我们却暗中为她捏一把汗,倒不是怕她堕落,因为她是那种给人很有自持感的女人;而是世情何堪,竟使如此懦弱的小女子背负如许沉重的负担。
  和个月下来,她容颜依然那么苍白,但是,她正默默地求职和求学,不再找朋友诉苦;为了她的自尊心,没有人敢当面塞线给她,心里却为她急得心焦。
  没有朋友敢期许刀子有重在的改变,就像寒风之下,墙角的小草,不敢期待它过得了冬。除了少数人之外,熙攘的台北,从来未曾注意到这墙角的小女子。
  直到有一天,他的朋友发现她依然没有倒下;瘦弱的她每天早上为人擦拭汽车、扫楼梯间,及帮人照顾孩子,晚上则到夜校练打字、速记和电脑操作。很少人相信她可以承担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工作和读书,也很难相信她能够用半条吐司和三杯奶度过一天。
  她就是这样承受下来。直到今天,她容光焕发地生活著,且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由於她的选择和努力且善於把握因缘,因此改变了困苦的环境,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就由於依他起性有染、净之分,所以如《解深密经》所云:
  “断灭一切染相法故,证得一切清净相法。”(《大正藏》卷十六,六九三下)
  国六空中大学人文学系主任——沈谦教授,在他的这篇短文里提到:
  “乐观的人看到玫瑰想到它的香味,
  悲观的人看到玫瑰想到它的刺,
  玫瑰是一要的,
  不一样的是人的观点。
  ……
  生活像磨石,
  它能将你磨碎,
  也能使你磨得发光,
  问题在於你的本质。”
  当别人对你有意见时;如果你认为是善意,不但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更可以得到启示与警省,得到助力与友谊。
  如果你认为是恶意,不但善意急转为恶意,更可能遭致烦恼与怨尤,徒增阻力与敌意。
  五·缘起无常——人生才有希望
  由上所论,我们知道依他起性,是因缘所生法,非实有,是经由空间和时间以及客观的因素来决定它的存在。佛教的根本思想——缘起,在时间和空间上,显示了万法的实存状况。在原始经典中,曾提到:
  “云何缘起?谓缘生即有老死。若如来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为缘起法。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缘起;见法即见佛,见佛即见法。”
  从上述有名的经文中,我们更可以了解缘起的意义。
  人活在世上,有两道关口很难通过,又不得不通过。一是我们存在的形驱,二是我们生活的人间世。人的真实生命,总是落在我们存在的形驱去展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