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9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滚熟气的蒸笼里。母亲做完这一切,脸上挂满了平时少有的轻松。那天,我们兄妹是在兴奋和好奇中度过的,也是在父亲和母亲给我们讲述艾蒿和粽子的故事中度过的。或许就是那天,屈原的形象便模糊地走进了我幼小的心灵。
  我真正了解端午节、也真正懂得家乡人的那份情感还是在我进县城工作之后。那年的端午节,不像我在老家只挂艾蒿和吃粽子,也不像我原在大山中不断地重复那些古老的故事。那天,归州古城街头巷尾到处都弥漫着艾蒿、粽子的芳香,古城的人们脸上个个都挂满喜庆。同事告诉我说:“小城的端午节好热闹,比春节还要热闹,每年都是这样。”这天屈乡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他们对端午节怎么如此看重呢?我踩着光亮光亮的石板街,抚摸着岁月斑斑的古城墙,让思绪与家乡的历史碰撞。两千多年前,这片古老的土地诞生了屈原,这位博闻强志、忧国爱国的伟人被世人景仰,他的《离骚》,他的《天问》,他的不朽诗篇被世人传唱至今,作为他的故乡人,能不延续自己的情怀吗?!
  古城脚下屈原沱,是一片港湾。相传这里是屈原别乡去施展抱负的地方,也是屈原含恨投江之后神鱼驮送他回故乡的地方。屈原满怀抱负而去,遗恨悲壮而归,从此便在这里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传承着一项古老的活动。每逢端午节,不管屈乡人怎么忙碌,他们也一定要放下手中的活计,到屈原沱去凭吊那位古人。屈原沱的沙滩上,搭起了公祭屈原的祭祀台,“三闾大夫魂兮归来”的挽帐下面,供奉着猪头、羊头和鲜嫩的瓜果,身着白衣的屈乡儿女聚集在祭祀台前,任心灵在江中邀游,在空中飘荡,在屈乡大地升腾。江岸边,手捧粽子的男女老幼,他们将粽子抛向江中,一边向屈原忠魂祈祷:三闾大夫!你的故乡人保护着你;三闾大夫你回来吧,故乡儿女盼望着你。江面上,龙舟赛前的游江仪式紧紧地拨弄着人们的视线,催战的鼓声,悲壮的呐喊,他们将满怀深情撒满长江。
  我哥哟,回哟嗬,嘿嗬也!
  大夫大夫哟,听我说哟,嘿嗬也!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
  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
  东不可往啊,东有漩流无底;
  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
  北不可游啊,北有冰天雪地。
  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
  衣食无须问,楚国好天地!
  秭归的龙舟赛,必须先游江,游江必须高唱《招魂曲》。这种传统古老的游江仪式是从何时开始的,是无法考证的,也无须考证,因为它毕竟穿过了历史,走过了岁月,被屈乡人传承到今,谁也没有忘记它放弃它,这是屈乡人的情怀,也是屈乡人的境界。
  每年端午节,我都融入了那种场面,每次我都会被那曲悲壮的《招魂》感动得眼噙泪花。我常想,屈乡儿女、也包括我自己,为什么对位作古几千年的先人如此崇敬?是他满腹文采的学识,是他刚直忠烈的品格,是他忧国爱国的情操,是他坚韧追求的精神?!我在想,屈原出生在秭归这片古老的大山之中,两千多年前,他满怀壮志,乘一叶扁舟,踏西陵峡中滚滚波涛,走进了他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殿。在奸臣当道,君主昏暗,国家即将亡灭的时刻,他深感无回天之力,毅然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义无反顾。他的品格,他的情操,他的精神,是否与巍峨的大山、与惊涛骇浪的峡江有关?!我还想,秭归山大坡陡,经济历来贫穷,如今却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这除了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政策之外,是否还有秭归人民传承了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这些,应该都是!
  2003年6月,三峡工程蓄水,屈原沱随同归州古城永没江底。屈原沱消失了,秭归人民在巍巍三峡大坝坝上筑起了新城,同时,也将湖滨最大的港湾辟为龙舟基地。港湾与三峡大坝咫尺相望,端午这天,《招魂》的呐喊声从港湾跨越平湖,碰撞在三峡大坝上,巨大的回声在峡江上空飘荡,然后汇成强烈的呼唤声:“大夫大夫你回来吧!回来看我高峡平湖,回来看我故乡风光!”
  在离归州古城不远的山坡上,有一片绿郁葱葱的桔林,桔林中掩映着一片仿古建筑。这片仿古建筑便是陆游笔下的“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中的屈原祠。不过,屈原祠原来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山脚下长江岸边,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宋元丰三年的屈原祠被淹而迁建于此。在祠内有十多名男男女女,他们一直固守在这里,呵护着这片仿古建筑,也陪伴着屈原大夫的忠魂。他们有的从豆蔻年华到满头银丝,一直固守这里,一直见证着屈乡人的情怀。1998年,县城东迁新址,她们和他们的丈夫、妻子、父母、儿女随县城搬走了,这群人却留下了。每逢端午,他们总要随着拜谒屈原忠魂的人们在屈原青铜像前默默许上个心愿,在三闾大夫衣冠冢前深深地三鞠躬,抚摸着碑刻吟诵《离骚》、《九章》、《天问》,跟着年轻姑娘呐喊几声《招魂》曲。他们把青春留在了这里,也把情感释放在这里。
  在屈乡过端午,我常常被另外一种场面感染着。西陵峡北岸有一条山谷叫七里峡。穿过这条山谷,忽然出现一片小盆地,小盆地酷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就是屈原的诞生地——乐平里。盆地里流传着有关屈原的种种传说,也延续着一个专颂三闾大夫的诗社——离骚坛诗社。因为诗社里都是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人们也称它为泥腿子诗社。或许是三闾大夫给了他们灵气,这里的人们喜欢吟诗作赋,常出口成章。到了端午节,在山坡上的那棵古树下,便聚集着男女老幼,他们摇头晃脑,吟诵着他们自作的诗词,抒发着他们的情怀。每当此时,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走进那种氛围,都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融入其中。我曾感受过那种不分高贵三等而只有浓浓诗情的气氛,也捧读过那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诗集,每逢如此,便有一种冲动。乐平里背靠五指山麓。山脚下,流水潺潺,花果飘香;山峰间,云雾缭绕,瑞气呈祥。在我神游的视线中,乐平里化作一部史诗在燃烧,在升腾……
  我用心去感受着。去感受秭归的端午节,去感受屈乡人的情怀。
  


21年的燃烧
■ 王汉清
  编者按:湖北当阳市小学退休教师、全国师德模范、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郑琦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反响。作家王汉清以郑琦为主人翁的长篇报告文学《火炬,在山乡燃烧》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文为该书的“引子”。
  
  2005年5月29日上午9时许,湖北当阳市当阳宾馆8楼会议室座无虚席,一场感人肺腑的报告会正在举行。来自中宣部新闻局、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聚集一堂,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正做着《把终生献给红领巾事业》的报告,随着他的报告,山村老教师那一件件、一桩桩平凡的故事像春夏之交阵阵惬意的轻风向与会者扑面吹来;似沮漳河滚滚之波涛,拍打着与会者的心岸。领导和记者们的眼睛湿润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结束了报告,大伙儿簇拥着老人,目送着他走出宾馆。早已等待在这里的一辆黑色小轿车的门开了,老人一上车,轿车便朝着三峡飞机场急驰而去。
  这位老人就是当阳市小学退休教师,就是全国师德模范、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郑琦。就是昨天晚上,他接到了团中央的邀请,让他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出席2005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
  这个消息对年过六旬的郑琦来说不亚于炸响在房屋上空的春雷!他做梦也没想到在花甲之年能再度前往首都,能再度瞻仰胡锦涛总书记的风采,能再度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郑琦忍不住激动的泪水喃喃地说:“谢谢你们,谢谢团中央!党和人民没忘记我,胡总书记没忘记我!”
  透过朦胧的泪眼,郑琦依稀回到了21年前的1984年夏天,他作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光荣出席了首届全国少代会。在那次会议上,他受到了胡耀邦、邓颖超、李先念、李鹏、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那次会议期间,李先念主席高举着熊熊的火炬,带领他们在天安门前进行“新的征途”长跑;在那次会议期间,胡锦涛书记亲手把星星火炬队旗赠送给每位辅导员,并深情地说:“你们从事的红领巾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祖国把培养下一代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的责任重了,也更光荣。”
  胡锦涛总书记,您知道吗?正是为了您这神圣的嘱托,21年来,他痴心不悔,呕心沥血不言累!“在那片土地上,埋藏感情正是为了生长,为了等待春的消息。”他也在等待着,向您汇报工作的这一天,向党和人民交出答卷的这一天。今天,他终于等到了!他能不激动吗?
  还记得那次从京返回,他是那么急切地催着火车,为的是赶快回到家乡,迅速落实您的指示;如今,他又是这么急切地催着轿车,催着飞机,为的是马上到您的身边,向您汇报工作,聆听着您的教诲……
  “胡总书记,我来了,我来向您汇报工作!”宜昌三峡机场,银白色的飞机雄鹰般地掠上蓝天,载着郑琦和他的渴望,向着首都北京飞去。
  在千千万万个少年儿童欢度“六一”儿童节的上午8点半,胸前挂着代表证的郑琦和其他与会代表们迈着自豪的脚步,踏进神圣的人民大会堂。一进入会堂,一团熊熊的火印入他的眼帘,那是主席台上面一幅巨大的火炬图,好像在无声地燃烧,此时,他的激情被“呼”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