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燮林向记者讲述了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选手在汉城奥运排阵的经过。
九月三十日深夜,张燮林久久难以入眠。中国女双选手焦志敏、陈静负于南朝鲜选手梁英子、玄静和后,张燮林说:“我马上想到一个问题是,我们派陈静真是太冒险了吗?难道我们就不能让新人有所作为?现在只有一个解答这些问题的机会,就是女子单打。”今天,陈静以三比零战胜捷克选手赫拉霍娃,张燮林终于松了一口气,说:“事实证明,我们的‘冒险之举’是对的。”
那位曾经声称“没有退路”的陈静教练郗恩庭,也如释重负。他对记者这样高度评价陈静:郗恩庭教练这样评价陈静,他说:“陈静很自信,脑子很聪明,也很倔犟。只要是她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你就很难改变她。包括今天半决赛的战术布置,发球接发球,她听我的,但是,相持球的打法,她说她听自己的。因为按这种打法,她赢过赫拉霍娃。所以,我知道强迫她改变不容易,便对她说:可以,你先按你的办法打,如果不行,你必须立即照我说的去做。她这才说:可以。”
“陈静这个小女孩平时兴趣广泛,喜欢攒纪念章,喜欢听音乐,看书什么的。
如果你同她熟悉的话,她会很活跃,话也多。但是,她一旦训练和比赛,便很会玩命。她唯一的缺点是年轻。”其实,按照何智丽的实力,如果她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她完全可能夺取女单冠军。
如果焦志敏像何智丽那样不“让球”,她也完全可能夺得汉城奥运会女单冠军金牌。
排除了何智丽,而焦志敏又“让”了球,于是汉城奥运会便以陈静夺得女单冠军而把一场风波画上了句号。
不管怎么样说,中国乒乓球队完成了预期的“男一块,女一块”的金牌指标。
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上,总共只获得五块金牌。“国球”占了五分之二,算是可以的了。
然而,在回国后,北京电视台等二十四家省市电视台联合举办“奥运圣火八八晚会”,给获得金牌的中国跳水队和游泳队各赠了一座奖杯,居然“忽视”了中国乒乓球队,没有给中国乒乓球队奖杯!
这“忽视”,据云乃是由于中国乒乓球队把何智丽排除在奥运会之外……毕竟汉城奥运会的女单冠军落在中国队手中,渐渐地,人们淡忘了何智丽风波。
“树欲静而风不止”。何智丽在经历了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和这次奥运会两场风波之后,已经退出了中国乒乓球队,谁知她又面临着第三场风波……
第六章 异国婚恋远嫁东瀛
她的东嫁引起日本新闻界轰动九八九年九月四日下午二时半,一架银色的国际班机呼啸着离开上海虹桥机常在舒软的高靠背软椅上,坐着何智丽。她正飞往日本。
对于出国数十次,到达二十个国家的何智丽来说,这是一次不平常的旅行。往日,她总是和队友、教练坐在一起,飞来飞去,在乒坛上东征西付。然而,这一回她的身边不见队友和教练,紧挨着她坐的是一位“先生”——可智丽常称之为“我的先生”。
他,穿着蓝白相问的T恤,一米七八的个头,显得颇为潇洒。用何智丽的话来说,她的“先生”“真诚、能干”,而且“越看越经看”。
她的“先生”的大名叫小山英之,日本的土木建筑工程师,在大阪市政府任职。小山英之是在八月三十一日下午飞抵上海,专程迎接何智丽前往日本。小山英之择定九月四日这天与何智丽双双东渡,内中有一个原因——这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喜上加喜!
下午五时,客机徐徐降落在大阪机场。飞机尚未停稳,舱门尚未打开,几十架电视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已经对准了舱门,当身穿鲜红圆领衫、白长裤的何智丽刚刚出现在舱口,机场上便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走在欢迎队伍最前面的是小山英之的父母——七十一岁的小山藤兵卫和六十九岁的小山澄美,还有小山的众多的亲友。
大阪体育界友人以及一大群记者。
何智丽和小山英之走下飞机,便被记者们团团围住,拥入机场贵宾厅,在那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日本记者不像中国记者那般温文尔雅,一句句发问如同射来一个个“刁球”。
“何智丽小姐,你嫁到日本来,是不是跟奥运会除名有关?”日本记者一开始就发起凌厉的攻势。
他们所说的“除名”,也就是指何智丽的第二场风波——这些事,在日本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二十五岁的何智丽,毕竟曾接受过上百次记者采访,已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面对“刁球”,她不慌不忙。她以为,在国外,在这样的场合,毕竟内外有别,不适宜于谈奥运会事件。
她十分得体地答复说:“我此行是为了和小山英之先生举行婚礼。我是为了爱情来到日本的,与奥运会无关。”
“请问何小姐,你嫁到日本来,是不是意味着要加入日本籍,成为日本公民?
”又一个“刁球”发了过来。
“我还没有举行婚礼。至于结婚以后的事,我还没仔细考虑过。”何智丽很有分寸地避而不答。
“何小姐,你来日本以后,会不会加入日本乒乓球队?”日本记者的攻势依然猛烈。
“我从小喜爱乒乓。我永远喜爱乒乓。但是,我刚才说过,我来到日本是为了爱情,为了中日友谊,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何智丽又把“刁球”挡了回去。
“何小姐,你为了爱情而来日本,请你谈谈跟小山英之先生的恋爱经过!”一位日本记者改变了提问的话题。
何智丽抓住了这个机会,转移了话题,侃侃而谈自己与小山英之先生相识、相爱的过程。她正面答复记者们关于婚恋的问题,显得落落大方,如同她在墨绿色的球台旁一样沉着、冷静。她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姑娘。
记者招待会的气氛变得非常热烈,笑语飞扬,一直开了一个多小时,这才使何智丽终于“突围”。
轿车驶向大阪市高级住宅区。小山家在一座小山上。驶进大门,家中非常幽静。小山英之家有两幢花园洋房,几十间房子,而“居民”只有他和父母三人。如今,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
餐桌上放着大蛋糕,庆贺小山英之的生日,也庆贺何智丽的到来……当晚,何智丽那秀美的形象,出现在日本家家户户的电视机荧屏上。日本电视台向全国播放了何智丽抵达大阪机场以及记者招待会镜头。
翌日,数十家日本报纸显赫地报道了何智丽东嫁的新闻和照片,有的刊登了她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日本报纸的大字标题都离不了“世界冠军何智丽”这几个字,也有的称之为“中国美女”,或者“美妙的何智丽”。
何智丽成了轰动中国东邻的新闻人物。
小山家的电话不断地响着,许多记者追踪而来,要求登门采访。
他们无法满足所有记者的要求,小山藤兵卫先生只能安排新闻界的老朋友们逐一前来采访。
何智丽变得颇为忙碌。小山一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乒乓名将,何智丽的挥拍镜头曾多次在日本荧屏上出现过。可是,这一次的新闻轰动远远超过以往……“千里有缘一线牵”何智丽怎么会远嫁东瀛?怎么会与一位建筑工程师永结百年之好?
何智丽的异国恋,原来是在“绝密”中进行,唯“你知、我知”。直至她这一回与小山英之一起飞往日本,在那里举行婚礼,她的“秘密”才算到了“解密”的时候了……屈指算来,这是何智丽第五次前往日本。
何智丽头一回去日本,那是在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日,那时,她作为中国乒乓球队队员,在领队郑敏之、教练周兰荪和胡炳权的率领下,同队友江加良、王会元、李勇、耿丽娟、谢春英一起,赴日本进行友谊比赛。二十岁的她是中国乒乓球队新手,领导本让她去日本,为的是锻炼新手,增加国际比赛经验。初出茅庐的她只顾打球,日本只给她留下浮光掠影的印象。一来一去,就像乒乓球在球台上蹦了个来回一样急急匆匆。
她第二回去日本,依然那般如驹过隙。意想不到,爱情的种子就在如此匆匆之中撤下,诚如中国一句古谚:“有缘千里一线牵”。
那是上海市和大阪市结为友好城市之后,上海乒乓球队应大阪府乒乓球协会的邀请,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前往大阪,作友好访问。已经成为国家队主力的何智丽,临时被抽回“娘家”——上海乒乓球队,前往大阪访问。
“鉴真”号在海上乘风破浪。当年,唐朝高憎鉴真东渡扶桑,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如今,“鉴真”号客轮成了往返于中日之间的友谊之舟。客轮徐徐驶抵大阪码头,大阪府乒乓球协会会长小山藤兵卫早已在那里迎候。
小山藤兵卫西装笔挺,花白的头发一丝不乱,一副绅士凤度,热情地跟上海乒乓球队客人们一一握手。这位长者虽说是大阪府乒乓球协会会长,其实并非体育界人士,只是喜欢看乒乓球比赛罢了。他是日本大阪的大企业家,社会贤达。他对新中国一直抱着友好的态度,曾三十多次访华。他是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大抵由于“名人效应”的缘故,对于乒乓有着浓厚兴趣的他也就被推举为大阪府乒乓球协会会长。
在码头,何智丽只注意到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会长,并未留意他身边站着的一位男青年。
一起来到宾馆之后,这位男青年留在那里,专门负责照料上海乒乓球队。他的名片上写着“大阪府乒乓球协会理事小山英之”。他对乒乓球十分在行,是大阪府乒乓球协会的业余教练。他是会长小山藤兵卫之子,人们笑称会长是“老小山”,他是“小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