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律,所以有了四大与业风和合的名与色之五蕴聚合的身体。照此推想下去,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信奉宗教的有神论者和喜欢从零开始研究的中间分子最终都将集合在大圆满法中常说的“本原有寂分离”的十字路口。
物质的本性决定了这个世界具有最初形成之时、中间长住之时和最终灭亡之时。在佛教经典里,称世界形成之时为“成劫”;称世界长住之时为“住劫”;称世界灭亡之时为“灭劫”。“劫”又分为大劫和小劫,其中又有劫初长时、转长时期和中劫十八返等长期的起伏变化过程。
根据对古代的石器和化石进行研究分析,人们推断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经历了很多亿年的长期不断的变化过程,就连山河大地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运动变化。这样看来,持续变化的最终结果,除了坏灭,应该想像不出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结果。当这个世界坏灭时,其他的星球并不一定同时都会坏灭,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坏灭之后,其他的很多星球依然会存在。
如果存在一个除四大之外的“心识”,那么这个“心识”完全可以往生到其他的星球上,并在那里投进任何一种有情的身体里,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他一定要弄明白“心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它从何处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佛教法典中常说的“心识六聚”或“心识八聚”,指的是一个心识的六种现象或八种现象,而不是说心有六个或八个。这个明了之“心”,其实就是在业风的催促和引导下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念想。如果离开了催促引诱的业风,那么“心”就会回归到本原法界,如果再受到业风的催促和引诱,“心”又会接着连续产生众多念想,并从中体受到苦与乐。如果能用某种方便法门改变“心”受业风催促引诱的状况,那么当业风停止之后,佛家常说的解脱全知果位或涅槃离苦得乐的胜果也就体证了。
“心识”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最初来自何处?
其实,“心识”就是无始以来受无明左右而产生的迷妄。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独立产生的新“心识”。假如有新的“心识”产生,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轮回的开始,因为根本就没有新“心识”产生的现象,所以我们找不到轮回的开始。
以“过去”和“未来”等概念来给时间下定义的时候,谁也无法说明过去的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样分析研究的结果,人们只能回到佛教密宗大圆满法中常说的“三时无时之四时大平等性”之中。
我们受无明和愚痴的驱使,经历了无数次的投胎转世,在其过程中所体受的苦与乐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又受“业”的驱使来到这个世界上,降生在父母的怀里。在今生今世造下各种“业”之后,来生又要受这个“业”的驱使,再次投胎转世…… 这一切就像昨夜之梦,虚无飘渺。
这世上的几十亿人成天都在忙忙碌碌,为的是成就各自所追求的事业,他们一直忙碌到死,可是最终谁也没能做完要做的全部事情,也不可能做完。来到这个世上的人们,各自出生的地方不同,各自的命运与苦乐不同,各自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人们为得到快乐而忙碌一生,到最终全都不得不放弃世间的一切,空手走向死亡。流浪于街头的乞丐和金銮宝殿中骄横奢侈的皇帝,在死神面前同样都是被动无力、束手无策。
今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越来越精通科学技术,他们所创造的奇迹令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而充满竞争的环境会促使世界在将来发生更大的变化。但是,外在的物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人们却忽略了使内心得到满足和喜悦的心灵建设,物质的发展和内心的堕落很不平衡。原本为创造幸福和快乐而造就的物质财富,却成了给心灵带来烦恼和伤害的杀手,这种以自私贪婪为出发点的行为必将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仔细看一看,这世上的苦与乐实在是变化无穷,以致于几乎没有人能够看懂和看透它。
在研究探索昨天和明天的尽头时,时间作为刹时不停的流逝物,无论是经过一个劫的长时间还是刹那间的短时间,待它匆匆流逝完以后,两者没有任何差别。我们人类认为很漫长的百岁寿命,对于生活在另一世界的有情看来,也许只是弹指之间,或者是刹那间。从我们人类自己的角度看一下人生:无数次重复地吃睡走动之后,就像小孩子做完游戏或电动机器断电后停止运转一样,我们的心脏最终停止了跳动,再也无法从床上站立起来,生前的一切犹如昨夜之梦,亦如水月泡影。当美好的青春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人们突然踏进死亡大门时,才知道此前的所作所为一无是处,一生的荣辱成败此时全都毫无意义。因此,我们不能坐等死神到来时才开始醒悟,要从现在开始,多争取点时间,认真研究怎样使有限的人生更具意义,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现在这个地球上的人口有几十亿之多,此前有几十亿人已经死亡,再此前又有几十亿人已经死亡,再再之前还有几十亿人…… 在这个地球上留下足迹的人数不胜数。所有来到这世上的人都是忙忙碌碌一生,而走向死亡时人人都一无所有,最后连名字都没有人能够记得住,这真叫人啼笑皆非。在如此众多的人群之中,虽然很有一批有智慧、有远见的人,他们研究的课题包罗万象,但是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和探索不死的方法、无畏于死亡和死后无需受苦的微妙胜道,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更让人遗憾的是,在很多世纪里,人们为了达到自私的政治目的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曾经炮制出了众多所谓的宗教,这些宗教把人们引入邪道而浪费了很多人的生命时光,这是人类自己犯下的大错误。尤其让人痛心的是人们推崇各种愚昧的思想来束缚自己,用迷信和狭隘的思想给后人造成巨大的损害。如果有人能为子孙后代着想,恐怕就不会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
有些邪道成为反面的经验教训以后,反而变成了人们寻求正道的最大推动力,从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如果过去和现在的人们,能够以全身心投入于此生事业的精力去对待死后的大事,那么肯定能够找到一种对大家都有利的上好办法。那些一生修持深密心法而最终取得光明身成就的大德们,如果把全部精力用于经营这一生的事业上,那么他们不仅能够像那些大科学家们一样卓有成就,而且一定能够超越他们。只是大德们利用这仿佛借来般的身体,着眼于完成利己利他的恒久大业,他们抛舍了眼前利益,修起了具有永恒利益的善法。
有了来生来世以后,来生之因——烦恼就会接踵而至、如影随形。如何寻求断除烦恼的方法,并找到从烦恼痛苦中永远解脱的殊胜妙法,是人类所面临的众多大事中最大、最主要的事情。找到解脱胜道要比在火星上建造一座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还要重要几十亿倍,其利益不仅仅在于找到一条新的光明大道,而是像骑着飞行宝马逃离罗刹国一样,人们可以从此脱离所有的烦恼和痛苦。
从前,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曾经生为船长的儿子,名叫森嘎拉。森嘎拉从小就乖巧可爱,才智过人。到了少年时期,经过勤奋学习,他文才武略,样样精通。这位德貌倶全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多次请求父亲让自己出海寻宝,在终于得到父亲的许可后,他高兴万分,立即准备好了一艘船和一支五百人的商队。
上船出海的那一天,森嘎拉和五百名商人为能踏上寻宝之路都激动不已。当时,出海寻宝是非常危险的发财之举,踏上寻宝船的人都要用生命作赌注以换取财宝。如果寻宝船能够风平浪静地出海归来,那么船上的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很多财宝;如果出现船体损坏、遭遇水兽或遇到大风大浪的袭击,那么船上的人不仅无法返回家园,而且还会送掉性命。在充满艰险的寻宝途中,有一天森嘎拉正带领五百名商人在大海中航行,突然从北方吹来了一阵狂风,一下就把他们的船吹到了南方铜色山罗刹国附近。
铜色山罗刹国有两种胜幢,一种为应和喜悦之地的胜幢,一种为应和不满之地的胜幢,人们可以摇动其中一种胜幢来表达来访者对罗刹国的态度。森嘎拉和五百名商人摇动应和喜悦之地的胜幢以后,罗刹国的魔女们知道了赡部洲的商船已经破烂,于是,她们纷纷变为衣饰华丽的美女,来到岸边朝落难者游了过去。
当魔女们来到落难船员的身边时,她们甜言蜜语地称呼船员们为“哥哥”,并极其热情地劝请他们留下来。魔女们承诺用最好的衣食、住房、花园和沐浴水池来服侍他们,还会拿出全部宝石、珍珠、琉璃和右旋白螺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能留下做丈夫。魔女们施展出各种妖媚温柔的美姿,勾引船员们留下来,并请求他们不要再踏足去南方的道路。
禁不住诱惑的船员们全都留了下来,与魔女一起寻欢作乐,并且生下了众多儿女。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流逝,森嘎拉对魔女阻止他们往南走产生了很大的疑惑,他一直想解开这个谜。
有天晚上,森嘎拉趁魔女熟睡后,偷偷地溜下床,手持宝剑,悄悄向南方走去。当他来到一个地方时,从远处传来了众多痛苦哀号的声音,有许多人正在哭诉:“可怜啊可怜! 今生今世我再也无法与父母兄妹、妻子儿女、亲朋好友见面了,我再也无法回到可爱的赡部洲人间了,我……”听到这里,森嘎拉大吃一惊,一时间竟没敢挪动脚步。
过了好一会儿,森嘎拉才定下神来,他思虑再三,决定克服恐惧,继续往南走下去,最后,他来到了一座高大宽广的铁城跟前。为了看到铁城里的情况,他找遍了铁城四周但却没有找到门和窗,就连老鼠进出的小洞也没有。他四处张望,发现铁城北面有一棵高于铁城的大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