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商的事之所以答应的那么快,是因为上面盖的帽子是朝贡,这不丢人,可是若是将自己的封疆大吏(尽管是犯了罪的)交给对方,未免太有失面子了。面子,又是面子,当初拒绝和皇太极议和,已经是崇祯一生最大的愚蠢了,他初即位时清除魏忠贤逆党,处理得十分精明,于是臣下大捧他为“英主”。崇祯皇帝从此就飘飘然了,真的以“英主”自居,认为“英主”决不能和叛逆的“建州卫”妥协。

  在明朝君臣的观念中,“建州卫”始终是中国皇帝属下一个小官的领地,皇帝决不能跟小官谈和。至于使得全国亿万人民活不下去,那是另一回事,皇帝的尊严不能有丝毫损害。在崇祯眼里他可以和察哈尔蒙古人谈和,付给金银以换取和平。因为明朝的江山是从蒙古人手里夺来的,明朝承认蒙古是敌国。

  而建州就不同了,建州如此,我朝鲜就更是如此了,让我在北京城外耀武扬威他就够郁闷了,还要将自己的阶下囚交给对方处治,这让他无法接受,尽管他已经答应了,但是崇祯似乎在找更体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坚持政治原则,本来不错。然而政治原则是要以正确的策略来贯彻的。完全忽视实际情形,把国家与人民的生死存亡置之不顾,和“英主”两字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其实国家就是应当以自身利益为最高的出发点,只要符合这个利益那么不管什么事都应该去做,我就是这样给朝鲜作榜样的,谋求国家的最大利益。

  敌人(崇祯自然也当我是他的敌人)提出和平建议,是不是可以接受,不能一概而论。在我看来应当根据这样的原则来加以考虑:敌人的和议不过是一种阴谋手段,目的在整个灭亡我们?还是敌人因经济、政治、军事、或社会的原因而确有和平诚意?

  我的提议虽然是不安好心,但是公平的讲还是很有建设意义的,对明朝的好处也不少,就看他们怎么利用了,有没有经济头脑。假如我是崇祯,此时就必须假定缔结和约只是暂时休战(一旦国力恢复,他有大把的精力来对付我和皇太极),双方随时可以破坏和平而重启战端。目前一直打下去对己方比较有利?还是休战一段时期再打比较有利?

  缔结和约或进行和平谈判,会削弱本国的士气民心、造成社会混乱、损害作战努力、破坏联盟关系、影响政府声誉?还是并无重大不良后果?

  和约条款是片面对敌人有利?还是双方平等,或利害参半,甚至对我方有利?

  如果是前者,当然应当断然拒绝;若是后者,就可考虑接受,必要时甚至还须努力争取。在现在的局势下,同意我的条件显然于明朝有重大利益。不论从政略、战略、经济、人民生活哪一方面来考虑,都应当赞成,崇祯自诩熟读史书,可是他偏偏忘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了自己的脸面而犹豫不决。

  北京的大牢里,袁崇焕在过着地狱般的生活,自从祖大寿带着关宁铁骑退回山海关后,全北京的百姓都开始怨恨这个昔日的袁督师,那个曾经在关外战功卓著的袁督师。阴暗的牢房中,袁崇焕神情忧郁,城外的炮声和喊杀声他听得真切,每每的向狱卒询问,总是招来无端的谩骂,在狱卒的眼中北京之所以有这样的劫难,全在于他和外敌勾结。

  袁崇焕每天心急如焚,不知道外面的战况,这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终于见到了一个熟人—孙元化,两人在辽东时就认识,这时见到分外亲切。孙元化见到袁崇焕深陷的眼窝,凌乱的头发,消瘦的脸颊,差点控制不住自己,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可是他孙元化知道,袁崇焕冤枉啊,实在是比窦娥还冤。

  “孙大人,您有什么话快说,若是换了班,小子就不好向上面交待了,要知道……”那领头的狱卒还未说完,孙元化一大锭银子送过去便立时眉开眼笑。

  “孙大人,你聊着,愿意什么时候出来就什么时候出来,我这就给你把风去!”那狱卒乐颠颠的出去了。看着眼前这一幕,袁崇焕深感世态炎凉,当初自己刚被封为督师时,不也是有人前呼后拥么,可现在却无人理睬。

  “元素!”那狱卒一走,孙元化连忙上前紧紧握住了袁崇焕的手,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这次他可没有用辣椒水,眼见着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意气风发的一代帅才此时沦为阶下囚,落魄到如此地步,他如何能不伤心难过。

  “初阳,男儿有泪不轻弹,快,快和我讲讲城外的战事如何了?”,尽管这样子了,袁崇焕最关心的不是自己还是城外的战事,是江山社稷。这让孙元化更感动了,哽咽着将这些天的情况向袁崇焕作了介绍,听完后袁崇焕沉吟不语,孙元化期盼的看着他,希望他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袁崇焕沉吟良久才缓缓地对孙元化说道:

  “初阳,你看李开阳此时是如何用意?”

  “这个,这个!”孙元化这个了半天,却说不出什么来,他和我太熟了,以至于思维都受我影响,所以让他来评论我,委实有些难处。

  “以我看,李开阳此人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就是圣贤之辈,若是前者,我大明危矣,若是后者中原百姓就有福了!”袁崇焕长叹道。

  “元素为何如此说呢,以我对李开阳的认识,该不会是前者吧,至于后者也不太像,我看更像是个奸商。”说着孙元化脑中浮现出我的身影来,想起我从前的种种,不禁笑了起来。

  “初阳啊,你是当局者迷,试问那李开阳明知皇太极用计陷害我,不但不予以揭穿,反而写信给皇上索要我袁崇焕,间接帮皇太极陷害了我,这我倒不介意,可是他如此作为确实不是君子行径,我也不知道他索要我是何目的,但是从此一点,再看他的后招,确实是十分高明啊!如此一来,逼走了我的关宁铁骑,使得他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少了顾忌可以专心的和皇太极对阵,然而他又不是真的要和皇太极拼个你死我活,这一切都是为了逼皇上答应他的条件,试问要是有关宁铁骑在,皇上还会这么被动么!所以说李开阳此人不容小视。”一气说这么多的话,袁崇焕有些上气不接下气,顿了顿才又接着道:

  “李开阳不过一个郎中,但是能在短时间迅速冒起,单这一点就不容忽视,有些事就更让我费解,例如他如何敢肯定我被下狱后祖大寿会带关宁铁骑回山海关,他又如何将情报掌握的这么准,在这个时候在塘沽登陆,在皇太极的背后狠狠插了一刀,又如你所说,他派人攻击松花江流域,这两面作战,时机把握的如此好如有神助,我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事先策划好的,还是单纯的巧合,如果是巧合,他的命也太好了,从一开始就太好了!”袁崇焕的话也引起了孙元化的共鸣,仔细回忆和我相处的日子,和我最近大半年来的作为,确实令人费解的事情太多了,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那么可能就真的像袁崇焕所说的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就是圣贤之辈。一想到这里,孙元化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宁愿相信后者,可是回想我的形象怎么想怎么不像啊,可要是和奸诈狡猾联系在一起也不像,狡猾是有的,可是我对人一向很真诚啊。

  孙元化摇了摇头,暂时不去想他了,差点忘了此行的目的。

  “元素,先不说那么多,我来是想问你对这次和李开阳的协议的看法的,同时也是想办法救你出去的。”

  袁崇焕摇了摇头道:“初阳,别再天真了,我怎么能出去呢,除了向皇上证明我是清白的,否则就是死在这里,又或是被皇上交给李开阳。我倒愿意是后者,一方面这个协议还算是公平,只要好好利用时机,我大明国力可增,另一方面我也想见识见识这个李开阳,到时虽死无憾。”

  “元素,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不会让你蒙受不白之冤的,更不会让你枉死的。”孙元化紧紧握着袁崇焕的手说道。袁崇焕笑了笑道:

  “初阳,你不要再费心力了,好好训练你的新兵,多铸造大炮,我有预感,火炮将能主宰未来战场的命运,这是你的专长,千万不要荒废,至于我,皇上是宁可我死也不会交给李开阳的,他这是在拖,等着其他的援兵到达。”

  孙元化瞪大了眼睛惊骇的说道:“元素,原来你也这样认为!”

  “难道还有别人也这样认为么?”袁崇焕问道。

  “是的,不瞒元素说,我临进城前见过李开阳,他也是这么说的。”

  “哦,我倒真的希望能见到这个李开阳,他似乎很了解我们的皇上,这个人是越来越让我感兴趣了,可惜没有这个机会了,遗憾啊!”袁崇焕感叹道。

  “元素,真的想见李开阳么,我倒有办法,只是不知道元素敢不敢尝试。”孙元化一说这话,袁崇焕笑了。

  “初阳,我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不敢尝试的呢,只要不留下骂名,死又何妨,可惜我袁崇焕就是死也脱不开投敌卖国的罪名了,我真是恨啊!”

  一听他这话,开始还犹豫不决的孙元化终于下定了决心,从怀中掏出一粒药丸,递给袁崇焕说道:

  “元素,等我走后,到了明天早上你把这粒药吃了,切记不能早吃,一定要明天早上,剩下的你就不要问了,若是你还相信我的话。”

  袁崇焕接过药丸仔细端详,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他还想再问,可是孙元化已经不给他机会,嘱咐了两句就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天牢里传来惊人的消息,袁崇焕畏罪自杀。立时整个紫禁城又乱了起来,人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为什么袁崇焕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这个时候自杀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不想崇祯皇帝把自己交给李开阳,那样的话恐怕他会被千刀万剐,正是基于这点他才畏罪自杀的,狱卒自然不敢说孙元化来过,那样他们可是脱不了干系。大殿上崇祯阴沉着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