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的汉人包衣(奴隶)被解放出来,为了获得年末的粮食丰收,我动员所有军民一起开垦辽河流域的土地,大修水利,城里是工匠带领下的大兴土木,城外则是农民带领下的开荒垦田。

  这里我要感谢代善,由于他走的十分匆忙,根本来不及掳走所有的汉民,事实上他也无法掳走这些汉民。辽东的汉民现在已经有百万之多,百万啊,这是什么概念啊,这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代善无法带走的还有各种生产器具,虽然辽东的开发也是刚刚开始,可是毕竟它不像北大荒,需要我给移民们发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以及生产工具。辽东不用,这里的百姓需要的是自由,仅仅是自由而以。

  自1623年由于执行女真和汉人合户后产生的女真、汉之间的一系列冲突使得民族矛盾不断尖锐,为了控制矛盾升级努尔哈赤不得不规定汉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则无论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携带兵器。然而正是这种旨在阻止汉人反抗的歧视政策,直接导致了1625年汉人大叛乱,这年秋,许多女真兵民被杀,据说还有汉人派人向附近的明军求援,希望重返明朝。对此努尔哈赤采取了严厉措施,他认为汉族平民只是在一班明朝秀才的哄骗下才误入歧途的,遂令满族官吏进行彻底调查,清洗各村带头闹事的秀才。究竟有多少秀才被杀,不得而知(显然也有幸存者,例如范文程,宁完我之流)。

  这使得整个辽东几乎处于一种文化真空,而汉族百姓也处于一种绝对的恐怖控制下,毫无人身自由,第二年,努尔哈赤将大量辽东汉人收归自己帐下,每13户编为一庄(拖克索),由一名庄头管辖,皆授以耕牛田地,令其耕作。就是在这一年我来到这个时代,建立了杏林书院,那时我还不知道为何那么多的人要到我的书院学医,更对那场学生罢课的真正原因不甚了解。然而此后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对这个时代更加的了解,而辽东的百姓也更加困苦,他们并没有因为皇太极的继任而享受到任何宽松的政策(历史上这段时期,皇太极处理民族问题的手段比较缓和,可是由于我的出现使得他不得不加大对汉族百姓的盘剥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辽东的彻底改旗易帜使得所有的汉族百姓看到了希望,我只不过在这个适当的时机作了一件适当的事。

  为了缓解以至于最终消灭民族矛盾,我开始了分区治理,将大片的山地和丘陵以及草场分配给女真人和蒙古人,并向他们提供粮食和各种生活必需品,他们将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继续在东北生活,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人口比例悬殊而遭到万里皇帝时的待遇。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在草原上驰骋,并且用自己的牛羊换取鲜艳的布匹和丝绸,也可以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他们中的勇士被收编到我的部队,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将成为整个大地上最优秀的骑兵,他们的战马将跨过西伯利亚平原,帕米尔高原到达更远的地方,追寻男人的骄傲,满足自己的征服欲望。当然了他们当中假如有人愿意留在城市,有人愿意经商,我将给他们大开方便之门,鼓励他们和汉人公平交易,保证交易双方的公平和公正,任何违反交易原则的人都将受到我一视同仁严格的惩罚。

  而对于汉人,他们也将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在这里,在东北在沈阳他们将获得新的生活,不用担心被盘剥,更不用担心自己一年辛苦所得被人侵占,更不用担心受人欺凌,我治下的子民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谁有钱有势而受到袒护。他们的子女将受到练好的教育,他们的财产不容任何人侵犯。

  正是有了这些措施出台以后,百姓才真正的能获得自由,衷心的极其热诚的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

  在和袁崇焕的赌约兑现后(袁崇焕说服了祖大寿和何可刚,但是他们仍然留在山海关,留在明军的阵营里对我更好,至少我不用发军饷给他们,并且可以凭借他们作为我和崇祯皇帝的缓冲)我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袁崇焕,赌约一战让袁崇焕对我刮目相看,虽然这次我沾了些便宜,袁崇焕没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对于我的新战法和防御措施他还是很欣赏的,并且回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就行了大量的改良。

  少了这个后顾之忧后,我全身心的投入到辽东的土地改革和重建工作中,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最主要的还是缺银子缺粮食。为此我不得不向邓家为首的艰难财阀求助,邓希贤第一个从朝鲜过来帮我打理日常事物,他果然是理财的好手,粮食的调配划拨,银钱的支付都弄得井井有条,最主要的是随着邓家为首的江南财阀入住辽东,这块昔日的不毛之地此时焕发了勃勃生机。

  大量的商人直接由登州坐船抵达辽东半岛将各种货物运到这里贩卖,我也趁此机会和邓希贤合作,兑现在朝鲜发行的土地债卷以及发行新的建设债卷。

  土地债卷的兑现极大的增强了政府的信誉,有利于建设债卷的发行,而债卷的兑现又吸引了朝鲜大批的移民跋山涉水来开垦这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此时朝鲜民间有很多闲散资金,发行债卷无疑是最好的收集这些资金的好办法,募集来的资金又重新借贷给辽东的汉民,让他们用来恢复生产,并且规定以土地所产的形式分多年偿还借贷。由于辽东地广人稀所以汉民所分发的土地往往是每户十数顷,加上辽东地力肥厚,少旱涝灾害,年末的丰收是可以预计的。所以农民用来偿还政府的农产品将会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以此来充实府库,给养军队将会大大的节约成本,所以是件一本万利的好事。

  如今在朝鲜通往辽东的主要道路上经常会看到川流不息的商旅,朝鲜成为了一个大的来料加工厂,他将江南的蚕丝和棉花经过加工制成丝绸和布匹销售到日本以及辽东,再从辽东收购皮草、人参、东珠等土特产直接贩运到江南及海外。这种商业活动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活跃了沈阳的市场。

  其实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就间接的促进了辽河地域的经济开发。他注重采猎经济,发明了人参煮晒法,使部民获得厚利,“满洲民殷国富”。他关注采炼业,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州“始炒铁,开金、银矿”,开始较大规模地采矿、冶炼。他尤为重视手工业生产,包括军器、造船、纺织、制瓷、煮盐、冶铸、火药等。明朝也称其“制造什物,极其精工”。努尔哈赤对进入女真地区的工匠“欣然接待,厚给杂物,牛马亦给”。他曾说,有人以为东珠、金银为宝,那是什么宝呢!天寒时能穿吗?饥饿时能吃吗?……收养能制造出国人所制造不出物品的工匠,才是真正之宝。

  正是他这样的前期工作,才给辽河地区的开发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很多矿山以经探明,省了我不少的事,皇太极丢失辽东这个女真人立足的根本,实在是会让他老子女儿哈赤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骂他的。

  这时的皇太极也不得不在蒙古高原上艰苦的进行二次创业,辽河的经验和基础也给了他不少借鉴,据说他在河套平原发展的很快,因为彻底的摆脱了我的纠缠和威胁,并且得到了蒙古人的支持,他做的也算是有声有色,从某种角度讲他这是因祸得福了。然而崇祯今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皇太极在河套安家,当然是缺什么都到关内去索取了,漫长的边境线,匮乏的兵力,年久失修的城墙,根本就无法阻挡八旗,太原、大同等地先后多次被洗劫。

  ……



  第六卷 渤海风云  第三章 新城(下)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建设,一座新的沈阳城拔地而起,房屋井然有序,将沈阳分成各区,西区是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主要驻扎军队,我的平房式防守也在这里的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错落有致军营几乎都是按照袁崇焕改良我的理念后构建的,这里仅驻军就可以达到十万之数,构成了沈阳最坚实的堡垒,整个营房区宽度超过数百米,长度绵延数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营房都密密麻麻的紧挨在一起,百米的宽度中间有一条数十米宽隔离带将营区分为东区和西区,西区用来驻军防守,而东区则是主要用来贮备军用物资,并且作为战略纵深以备不时之需。

  沈阳的北区直接面对辽阳、鞍山、本溪等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和钢铁陆陆续续的从这些地方运抵沈阳没,作为沈阳的重工业区,这里将陆续建立一系列的军工厂(这时的条件只能算是作坊);而东区作为商业区,将主要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南区才是居民区,沈阳城内的大部分居民将在这里居住。新城不但进行了职能上的规划,也进行了排水排污设施的尝试,各种明渠和暗渠在城内纵横交错,如此一来将避免大规模聚居所带来的瘟疫和疾病的威胁,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如上下水道的改进,并且重视对垃圾的处理,加上普遍进行杀虫和消毒,使鼠疫这样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疾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最后是城市的中心,也就是从前的旧城,这里还没有进行清理,但是已经有无数人在进行设想,他们将这里当作是皇城,将这里当作是统治的中心,然而在我心里早已经给这块地注明了新的含义,教育区和行政区。我将会像平壤大学一样在这里建立整个中国北方最大的学校,同时也将政府的职能部门迁入这里让他们有机的结合。

  我不得不感谢努尔哈赤,因为他数年前的杀戮为我扫清了道路,由于整个东北文化的贫乏(文化人几乎被杀光了,如今认识几个字的人在这里也算是了不得了)。使这里成了一片空白,文化沙漠,很容易让百姓接受我的“实用主义学说”,更能让他们接受科学以及科学所带来的种种变革,这也是我刚刚才想到,归结我这些年所作的大概也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