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谏龋蛑谏鲂愿涨浚贫癫灰弧H缬龆裥裕训髂逊悴惶啊V谏惶袒钭约悍瓷衬眨癫环次谏龋恳虼艘暇》衬眨远裥灾谏拍懿还炙托牡芈谢D敲矗忌浦谏灰愣龋匀惶獭�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伏请世尊为证明】:伏即五体投地。所发的愿,没有证明,不能成立。所以就伏地启请世尊为他证明,亦即求佛慈悲加被,使所发宏愿能早日实现,而不会退失。

 

【五浊恶世誓先入】:五浊:即是(一)劫浊,浊是浑浊,劫,梵语为劫波,译作长时分。人寿在八万四千岁时,每一百年寿命减去一岁,身量高度减低一寸。一直减至一百岁,就是五浊恶世开始的时候。劫为何名浊?因众生恶业所感而成浑浊。

 

(二)见浊:以五利使为体。利即速,五利使即五种妄见,能令众生造业而很快便堕落。兹将五利使略释如下。(1)身见:执身为我而妄生贪爱,食好吃好穿好,把身体看得太重要,如无价宝珠,只可惜弄错了。真正之宝珠不识,而妄执虚假的四大为宝珠,一天到晚都为它忙碌。(2)边见:执有执空而起二边之见。一味偏执,不是执有,就是执空,不合中庸之道。(3)戒取:非因计因,执著能持戒之见,专修无益苦行,而生我慢贡高心,看不起人。(4)见取:非果计果,未证言证,未悟言悟,而起自负自尊之心,不知有漏界中,终非究竟。(5)邪见:邪知邪见,拨无因果,诽谤正法,自误误人。此五种妄见,昏昧迷乱,混浊自性,故名见浊。

 

(三)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钝即迟钝,亦是五种妄心,能使众生,造诸恶业。(1)贪心:于顺情境上,生贪而无厌之心;(2)嗔心:于逆情境上,生嗔怒怨恨之心;(3)痴心:痴迷不能觉察之心;(4)慢心:于诸众生,生骄慢不能谦逊之心;(5)疑心:于诸善法,心起疑惑,不能抉择。这五种妄心能生种种烦恼混浊自性故名烦恼浊。

 

(四)众生浊:众生之名就是最肮脏,不干净,积聚色、受、想、行、识五阴作肉身,以四大假和合为外身。色身污秽,生死轮回,备受诸苦,故名众生浊。

 

(五)命浊:色和心连持为体,色即地水火风之色法。心即见闻觉知之心性。见闻觉知本一精之体,因执四大为色身遂有障碍,致令心色连属,执持不散,这就是命根。命是虚幻而短促无定故名见浊。

 

五浊恶世时,众生刚强,难调难伏。故佛这时候出现于世,教化众生。阿难亦发愿,先入五浊恶世来度苦恼众生。

 

【如一众生未成佛】:并且发广大心,如果还有一个众生尚未成佛,我也不成佛。这种愿力,多么伟大!

 

【终不于此取泥洹】:始终不愿自己先取泥洹。泥洹即涅槃,亦即证果成佛。好像地藏菩萨的愿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十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十雄大力大慈悲】:佛具大威德能摄伏一切众生,能破除众生最微细疑惑,即根本无明,故称大雄。能拔众生无明烦恼深根,故称大力。佛之慈悲,是平等而普遍无缘,能给一切众生究竟乐,不是暂时而是永久的。菩萨只度有缘众生,佛是无缘大慈,无缘众生亦度,不必选择。佛之同体大悲又能拔除一切众生生死苦恼。

 

【希更审除微细惑】:阿难求佛更为审除微细惑,微细惑有二种:(一)界内思惑,是烦恼障细分;(二)界外无明,是所知障细分。阿难虽悟获法身,而这二惑未能破尽,所能须加强修行,求佛再开示审除。

 

【令我早登无上觉】:希望佛能更除其细惑,以便我早日获登无上的觉道。

 

【于十方界坐道场】:能证到无上觉道,才能到十方世界去建立道场,大转法轮,教化众生。

 

【舜若多性可销亡】:舜若多,上文译作最初解,这里译为空性。阿难已发广大心,四宏愿心,所以说:纵使虚空之性可以销灭。

 

【烁迦罗心无动转】:虚空怎能销亡。纵使能销亡的话,但我此坚固真心是不会摇动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烁迦罗译作坚固。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当阿难尊者说完偈颂之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作满,是父名,弥多罗尼译作慈,是母名。连父母为名,叫做满慈子。)在大众中即从座位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地,拿起两掌很恭敬对佛说:“大威德世尊(赞佛有大威德,能折伏摄受刚强众生),又能善巧为众生发挥开导,详细解说证果成佛,第一义谛。”

 

偏袒右肩即中国之袈裟搭衣,印度因热带地方,露肩不要紧。但中国因风寒关系,需要多穿衣袍,然后搭衣。又因风大袈裟容易被吹落,故多加勾环。印度、缅甸、泰国各处僧服这袈裟,即无勾环。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

 

世尊常推重我说:在说法群众中,我是第一,善说诸法妙理。但这次我闻如来所说精细奥妙之法音,还没有懂得清楚,就好像聋子离开百步之外,来听蚊子叫声。本来连蚊子之形都看不见,何况能听到其声。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佛虽用种种方法,详细而透彻地宣说分析,万法即心,诸大圆融的道理,句句都可以破除我的疑惑,但我的法执未破,还是迷执万法,心外实有,诸大互相淩夺,故至今还未明白,第一义谛究竟的道理,而达到无疑惑之地。

 

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

 

世尊,像阿难同等之阿罗汉,虽是悟到真心周遍,常住妙明,但多生多劫之习漏仍未除尽,我执还在,故要如来审除其细惑。

 

“漏”是从多劫无明习染而来。漏即烦恼,习气即业,要证到四果阿罗汉,才能证得无漏。

 

佛有弟子名迦楼陀尊者,证阿罗汉果后,有一天要过河,适逢那河神是女性,故对她说:“小婢住流”(小婢含奴婢丫环之意)。阿罗汉过河,有神通可令河水不流,而阻水不流是河神之职。女河神敢怒不敢言,只得阻流让其过河。但经太多次,河神亦忍不住气,故往佛处诉说:“世尊!佛弟子太无礼,为何把我叫作小婢?”佛即叫迦楼陀那过来,向女神道歉。尊者即说:“小婢勿怪”。河神不满意说:“尊者在佛前仍侮辱我。”佛即为她说因缘:“因为在数百劫前,你曾数世为他的仆人,因此叫成习惯。”可见习性难改。女河神听佛解释后才明白,不再抱怨。这便是习气难改的一个例证。

 

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现今在大会中我等已证四果阿罗汉,虽得无漏之位,但诸漏虽尽,我空虽证,而法执还未能除。故此虽闻如来所说第一义谛,微细法音,仍未能领悟,还地纡回于疑悔之中。

 

疑悔含有对今日闻大乘法而生疑,对往昔贪爱小乘而生懊悔之意。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世尊,假若世间的一切万法,六根、六尘、五阴、十二外、十八界等,都是如来藏中所生之法,皆是常住真心,清净本然,既属清净则不应该更有染相之法。为何忽然生出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的染法呢?既是本然,为何又有生灭之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灭了又生,生了又灭,循环不息?求佛再解说这个道理。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又如来常说:土火水风这四大的本性,是圆融无碍,本不摇动而能周遍法界,湛然不变,常住不灭的。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上面说疑四大周遍,这里加空大,总疑五大,而不疑见大和识大,因见和识都是无相,无相便无障碍,所以不疑。

 

世尊!如果地性是周遍法界,但土其水,有土便无水,土和水是不相合作,怎会有水呢?假若水性周遍法界,则应灭火,因水克水,有水便无火,水火不相容。怎可以说水火二性俱遍虚空,彼此不相毁灭呢?世尊,地性属有形,乃障碍之义,空相属无形,为虚通之相。一能一碍,两不相容,又怎可说空地二性,都能周遍法界?我实在不知这个义理所归属。

 

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但愿如来,发大慈悲开示,令我及在会大众都能拨开迷云,明白圆融周遍的道理。富楼那说这请求后,便五体投地,渴望如来赐予无上慈悲的教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

 

这时佛对满慈子以及会中有漏无漏的阿罗汉说:“我今天普遍地为这个大会的群众,宣说最胜义中的真胜义,使得你们定性声闻(即初果阿罗汉,以得少为足,沉空滞寂,不求上进,不肯回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